浅谈工学结合的 通信电源 教学模式思考
发布时间:2015-10-04 14:43
[论文关键词]工学结合 立体化教学 促进就业 实现共赢
[论文摘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是通信电源高职教学改革的需要,本文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工学结合的实践内容,提出了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及思路。工学结合把以课堂为主传授知识的教学环境与直接获得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利于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一、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教高[2006]14号文件《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意见》明确指出,高职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企业和研究机构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以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模式,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环境与直接获得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实践和推广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的新模式,集中体现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特色求发展、以教学质量为基础的高职教育特色。
通信电源是移动通信设施的“心脏”,对通信事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通信事业发展,移动通信已进入千家万户。联通、移动等通信行业企业新增建设了大量基站,目前通信基站大量使用了小容量的开关电源、小容量的蓄电池以及小容量的ups等设备,而电源系统的维护在安全保障、可靠性等方面的有着相当严格的要求与规范,一旦通信电源发生故障而停止供电,必将导致通信中断。因此各大通信运营商对通信电源越来越重视,对高技能、高质量、高素质的电源专业人才有迫切需求。通信电源专业培养的学生有很多毕业后从事基站代维的工作,但基站电源的维护是一个将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过程,既需要有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然而,现实情况是,有些学生就业后一开始工作显得无所适从,上不了手,而很多通信运行企业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
产生这一矛盾的原因,主要是我们的教育与企业实际仍然脱节,学院专业教学的就业针对性不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较弱。由于学校不甚了解社会对职业岗位的要求,专业知识教学与日新月异的通信新技术的发展不相适应,难于解决实训实施设备,缺乏职业技能培训手段,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尤其是职前教育中参与力度欠缺,校企结合紧密程度不足。因此,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主要实践内容
发展学校和行业、企业之间的多种形式的合作,逐步做到专业培养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和通信企业电源专业技术需求紧密衔接。这样既有利于实训教学和学生就业,更重要的是能及时得到企业的反馈,促进办学、提高教育质量。工学结合教学新模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内容实践:
(一)因时制宜开展课堂教学,与时俱进设置专业课程
教材的编制和选用既要注重理论性,更要注重实践性的分析,每年都要坚持修订和充实教材内容,增添新的课程,提升专业教学内涵,使学生的专业知识更广。学院实训基地目前已配有空调实训室、电力实训室(包括高低配、开关电源、ups、交流配电瓶、通信用蓄电池等)、监控实训室和油机实训室。教学内容方面新增加了基站电源维护、概预算、工程设计、专业英语、cad等课程以及交流电等电工专业课程,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有的放矢开展项目式的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中,结合实际的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的开发工程,了解市场信息及掌握专业发展动态,从而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加强学校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完善和更新实训基地设备设施
实训基地的设备设施与通信行业企业相配套,随着通信电源技术发展而不断更新,保持设施和设备的先进性,不断改善学校实训实习的环境。学生进入实训基地就像置身与企业工作现场,使整个教学过程完全贴近企业生产第一线,贴近社会实际。加强学生通信电源基本技能训练,传输设备相关技能训练,交换、软交换设备相关技能训练,基站、天馈设备相关技能训练,宽带、数据设备相关技能训练,相关仪表仪器测量专业技能训练。通过各种基本技能的实训,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以适应今后社会通信事业发展的需要。
(三)着力提高教师素质
专业教师不但要在专业知识更新和理论上不断进修充电,而且学院还要利用寒、暑假安排专业课教师到通信企业以普通员工身份顶岗实习,每年不少于一个半月,通过教师实习,与企业加深接触,体验市场和企业的实际需求,从而对我们学生的培养及适岗培训课程设置有深刻的体会。同时,安排教师参加各种新技术培训,了解和掌握通信领域前沿科技发展脉搏,了解企业所需,收集各种案例,用于教学。
(四)加强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教学
遵循以学生就业、服务信息产业的宗旨,学院与有关企业紧密合作,建设通信职业技能鉴定站、通信行业企业通信电源培训基地,同时积极推动各大运营商在院校电源培训基地的组建。建立和健全师资库,聘请通信行业专家和企业生产技术骨干来院授课,使通信电源教学更贴近实际。学院每年利用暑假组织和安排通信电源专业教师到对口企业实习,从而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前瞻性。还邀请浙江卧龙灯塔电源有限公司工程师讲授蓄电池活化方面的内容,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五)推进“任务驱动”教学法,推广案例教学
鼓励学生自发组建项目小组,根据各项目小组的特长,承接相应的项目设计、施工、在指导老师的辅助下,完成从设计到施工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带着来源于企业的“任务”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和熟练的方法,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电力机务员高级工考试和电工证考试,获得各种技能。加强对校外实习学生的走访,深入企业调研,合理分析培养目标岗位群体和要求。教学方法主要有:
1.工学交替教学法及时开发与企业同步的实训实践项目,创造真实的企业环境和工作情境,通过移动等通信运营商,建立通信电源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合作伙伴等措施,使得通信电源课程更加完善,设备更新速度与企业同步,企业锻炼机会增多。
2.案例教学法在社会越来越重视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背景下,利用行业背景收集大量真实企业案例,经过课程组教师精心设计,开设案例讨论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课程的理解,有利于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结合和转化。
4.互动式教学法倡导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和讨论。教师和学生通过实训实习获得的感受和体会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达成共识,共同提高。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师所采取的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具体形式可以有所不同。
三、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
工学结合的教学设计不同于以往一般的课堂授课——实验室实验——企业实习模式,是高职教育一种新的教学改革思路。新教学模式强调四性:即增强专业设置的针对性、增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增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增强学校和企业的伙伴合作性。以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为切入点,联合企业专家遴选出本课程所对应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结合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的条件,以学生认知和技能的获取为依据进行。在综合机务员技能鉴定大纲的指导下,通过设计典型工作任务,创造虚拟的企业环境和工作情境,灵活施行“校内——校外——校内——校外”的教学方式,结合企业实时动态,形成立体化教学内容。建立校外通信能源实训基地,提高实验实训课比例,设备更新与企业同步,学生到企业锻炼机会增多,增加实践经验、加强实践和理论的反复验证。开发实验实践项目,培养特色鲜明的学生。通过完善电源实训中心功能,包含系统维护功能,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工程施工等实践功能,增加学生的动手实践感知能力,提升了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较好解决了通信电源专业培养生员紧贴社会和企业需求,对社会、企业、学院、学生是多赢的教学改革成果。
通信电源专业是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在1958年建校之初创办的专业,是学院乃至全国的重点基础专业。学院2004年升格为高职院校以后,通信电源专业成为学院首批重点专业之一。学院除了每年向社会输送通信电源高职学生90人左右,还承担大量的浙江省移动、电信等各大通信运营商及代维公司电力机务人员的培训、鉴定、竞赛等任务。近年来,学院紧贴社会和企业需求,围绕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创造了真实的企业情境,设计全面的实践项目,把以课堂为主传授知识的教学环境与直接获得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利于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二)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在双赢、互利基础上为通信企业搭建培训平台。基地为学校提供了科研项目、签“订单”培养学生,提供教学实习等,学校为基地提供培训业务,开展科研,输送优秀毕业生等,以此促使教学、科研全面提升,带动招生、就业良性循环。由于企业培训与日常教学有机融合,推行体验式的企业案例教学,开设案例讨论课,感受企业文化,加深课程理解,有利于理论经验向实际经验的转化。
(三)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采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目的性、能动性,进一步培养其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及早自我规划职业生涯,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锤炼、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最终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近三年来,有效的教学手段和完善的教学实践环境大大促进了课程的建设。其中,通信电源课程荣获浙江省“精品课程”,用人单位对本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认可度大幅提升,通信电源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5%以上,真正实现了学生、社会、学校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财政部教高.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意见[z],2006.
[2]顾建民.高等教育学[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3]邱友成.就业导向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存之本[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64~66.
[论文摘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是通信电源高职教学改革的需要,本文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工学结合的实践内容,提出了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及思路。工学结合把以课堂为主传授知识的教学环境与直接获得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利于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一、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教高[2006]14号文件《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意见》明确指出,高职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企业和研究机构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以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模式,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环境与直接获得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实践和推广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的新模式,集中体现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特色求发展、以教学质量为基础的高职教育特色。
通信电源是移动通信设施的“心脏”,对通信事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通信事业发展,移动通信已进入千家万户。联通、移动等通信行业企业新增建设了大量基站,目前通信基站大量使用了小容量的开关电源、小容量的蓄电池以及小容量的ups等设备,而电源系统的维护在安全保障、可靠性等方面的有着相当严格的要求与规范,一旦通信电源发生故障而停止供电,必将导致通信中断。因此各大通信运营商对通信电源越来越重视,对高技能、高质量、高素质的电源专业人才有迫切需求。通信电源专业培养的学生有很多毕业后从事基站代维的工作,但基站电源的维护是一个将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过程,既需要有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然而,现实情况是,有些学生就业后一开始工作显得无所适从,上不了手,而很多通信运行企业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
产生这一矛盾的原因,主要是我们的教育与企业实际仍然脱节,学院专业教学的就业针对性不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较弱。由于学校不甚了解社会对职业岗位的要求,专业知识教学与日新月异的通信新技术的发展不相适应,难于解决实训实施设备,缺乏职业技能培训手段,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尤其是职前教育中参与力度欠缺,校企结合紧密程度不足。因此,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主要实践内容
发展学校和行业、企业之间的多种形式的合作,逐步做到专业培养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和通信企业电源专业技术需求紧密衔接。这样既有利于实训教学和学生就业,更重要的是能及时得到企业的反馈,促进办学、提高教育质量。工学结合教学新模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内容实践:
(一)因时制宜开展课堂教学,与时俱进设置专业课程
教材的编制和选用既要注重理论性,更要注重实践性的分析,每年都要坚持修订和充实教材内容,增添新的课程,提升专业教学内涵,使学生的专业知识更广。学院实训基地目前已配有空调实训室、电力实训室(包括高低配、开关电源、ups、交流配电瓶、通信用蓄电池等)、监控实训室和油机实训室。教学内容方面新增加了基站电源维护、概预算、工程设计、专业英语、cad等课程以及交流电等电工专业课程,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有的放矢开展项目式的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中,结合实际的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的开发工程,了解市场信息及掌握专业发展动态,从而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加强学校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完善和更新实训基地设备设施
实训基地的设备设施与通信行业企业相配套,随着通信电源技术发展而不断更新,保持设施和设备的先进性,不断改善学校实训实习的环境。学生进入实训基地就像置身与企业工作现场,使整个教学过程完全贴近企业生产第一线,贴近社会实际。加强学生通信电源基本技能训练,传输设备相关技能训练,交换、软交换设备相关技能训练,基站、天馈设备相关技能训练,宽带、数据设备相关技能训练,相关仪表仪器测量专业技能训练。通过各种基本技能的实训,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以适应今后社会通信事业发展的需要。
(三)着力提高教师素质
专业教师不但要在专业知识更新和理论上不断进修充电,而且学院还要利用寒、暑假安排专业课教师到通信企业以普通员工身份顶岗实习,每年不少于一个半月,通过教师实习,与企业加深接触,体验市场和企业的实际需求,从而对我们学生的培养及适岗培训课程设置有深刻的体会。同时,安排教师参加各种新技术培训,了解和掌握通信领域前沿科技发展脉搏,了解企业所需,收集各种案例,用于教学。
(四)加强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教学
遵循以学生就业、服务信息产业的宗旨,学院与有关企业紧密合作,建设通信职业技能鉴定站、通信行业企业通信电源培训基地,同时积极推动各大运营商在院校电源培训基地的组建。建立和健全师资库,聘请通信行业专家和企业生产技术骨干来院授课,使通信电源教学更贴近实际。学院每年利用暑假组织和安排通信电源专业教师到对口企业实习,从而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前瞻性。还邀请浙江卧龙灯塔电源有限公司工程师讲授蓄电池活化方面的内容,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五)推进“任务驱动”教学法,推广案例教学
鼓励学生自发组建项目小组,根据各项目小组的特长,承接相应的项目设计、施工、在指导老师的辅助下,完成从设计到施工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带着来源于企业的“任务”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和熟练的方法,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电力机务员高级工考试和电工证考试,获得各种技能。加强对校外实习学生的走访,深入企业调研,合理分析培养目标岗位群体和要求。教学方法主要有:
1.工学交替教学法及时开发与企业同步的实训实践项目,创造真实的企业环境和工作情境,通过移动等通信运营商,建立通信电源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合作伙伴等措施,使得通信电源课程更加完善,设备更新速度与企业同步,企业锻炼机会增多。
2.案例教学法在社会越来越重视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背景下,利用行业背景收集大量真实企业案例,经过课程组教师精心设计,开设案例讨论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课程的理解,有利于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结合和转化。
3.体验式教学法利用行业背景和校企之间的良好合作,在大量的企业培训课程中使其与学校教学有机融合,使学生接受企业文化熏陶、获得一线一手培训内容,同时让企业员工更多了解学生,增强社会影响力。
4.互动式教学法倡导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和讨论。教师和学生通过实训实习获得的感受和体会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达成共识,共同提高。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师所采取的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具体形式可以有所不同。
三、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
工学结合的教学设计不同于以往一般的课堂授课——实验室实验——企业实习模式,是高职教育一种新的教学改革思路。新教学模式强调四性:即增强专业设置的针对性、增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增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增强学校和企业的伙伴合作性。以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为切入点,联合企业专家遴选出本课程所对应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结合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的条件,以学生认知和技能的获取为依据进行。在综合机务员技能鉴定大纲的指导下,通过设计典型工作任务,创造虚拟的企业环境和工作情境,灵活施行“校内——校外——校内——校外”的教学方式,结合企业实时动态,形成立体化教学内容。建立校外通信能源实训基地,提高实验实训课比例,设备更新与企业同步,学生到企业锻炼机会增多,增加实践经验、加强实践和理论的反复验证。开发实验实践项目,培养特色鲜明的学生。通过完善电源实训中心功能,包含系统维护功能,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工程施工等实践功能,增加学生的动手实践感知能力,提升了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较好解决了通信电源专业培养生员紧贴社会和企业需求,对社会、企业、学院、学生是多赢的教学改革成果。
通信电源专业是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在1958年建校之初创办的专业,是学院乃至全国的重点基础专业。学院2004年升格为高职院校以后,通信电源专业成为学院首批重点专业之一。学院除了每年向社会输送通信电源高职学生90人左右,还承担大量的浙江省移动、电信等各大通信运营商及代维公司电力机务人员的培训、鉴定、竞赛等任务。近年来,学院紧贴社会和企业需求,围绕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创造了真实的企业情境,设计全面的实践项目,把以课堂为主传授知识的教学环境与直接获得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利于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二)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在双赢、互利基础上为通信企业搭建培训平台。基地为学校提供了科研项目、签“订单”培养学生,提供教学实习等,学校为基地提供培训业务,开展科研,输送优秀毕业生等,以此促使教学、科研全面提升,带动招生、就业良性循环。由于企业培训与日常教学有机融合,推行体验式的企业案例教学,开设案例讨论课,感受企业文化,加深课程理解,有利于理论经验向实际经验的转化。
(三)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采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目的性、能动性,进一步培养其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及早自我规划职业生涯,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锤炼、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最终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近三年来,有效的教学手段和完善的教学实践环境大大促进了课程的建设。其中,通信电源课程荣获浙江省“精品课程”,用人单位对本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认可度大幅提升,通信电源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5%以上,真正实现了学生、社会、学校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财政部教高.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意见[z],2006.
[2]顾建民.高等教育学[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3]邱友成.就业导向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存之本[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64~66.
上一篇: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初探
下一篇: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