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中的创业教育
发布时间:2015-10-04 14:46
论文摘要: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而且更会影响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因此,本文首先用数据说明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重要性;其次根据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发展优势与问题并结合已有的经验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最后论述对其他类型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启示。
论文关键词:创业教育高职院校
1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厦门大学著名教育学家潘懋元先生在2003年就说到“中国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大众化的重点。这个战略步骤是正确的。全国2003所高等院校,其中1374所高职,占百分之六十。总之,形势大好。但是大好形势之下,55.7%的就业率给我们高职教育的发展投下了一道阴影,动摇了一些办学者的信心。”①潘懋元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就业率高低是制约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瓶颈,只有就业的“出口”通,才有招生的“入口”畅,就业问题直接反应出学校进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更关系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2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发展优势
2.1创业动力足
根据2010年就业蓝皮书上的数据,当年的毕业生中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如下:“211”工程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比例是0.4%,一般本科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比例是0.8%,高职高专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比例是1.6%。②可以看到越是就业好的学校,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就越少。正是因为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相比其他学校大,因此,创业的动力比其他高校更大。
2.2学生动手能力强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高等人才,作为大专层次,所开设的专业大都是面向生产、经营第一线。培养的学生主要是在企业基层从事技术应用、生产组织、工艺实施、各类管理的具有较高技能的操作人员。因此他们具有动手能力强、学习的专业细致、具体、可操作性。这个特点是进行成功创业不可多得的品质。
2.3校企合作,在实践中学习和积累创业经验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并明确工学结合的本质是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③这种依托高校、服务于企业,通过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环节和共建生产型的实践教学基地等不同层次和水平的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积累专业知识,学习企业的运行模式为以后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所遇到的问题
(1)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的指导。就毕业生创业而言,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的指导,创业社会常识、创业心理和技能、市场、经济、管理、商务、公关、法律、税收等。这些将成为他们以后毕业后选择创业的障碍,会降低创业的成功率。(2)经费投人不足,教学设计实施受限。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经费紧张的问题,除了确保必要的教学实验,很难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创业型实验实习当中去。(3)实习基地数量在减少,实践流于形式。生产实习被“走马观花”的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调查、访问所代替。
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及迫切需要,再加上高职院校本身务实的特点,使创业教育的发展虽然也有很多问题存在,但总的发展势头是前进的。针对高职院校的学校和学生的特点,、专家认为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一般包括三个层面:创业知识结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创业知识结构是前提,创业意识是关键创业能力是核心。高职院校通过对学生创业知识结构的培养,促使学生具备创业意识,形成创业能力完成创业实践。⑤不少示范高职院校总结了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经验:首先,深入开展创业教育需要有结合本校特色因素的创业教育理论课程体系。一方面可以依据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增设创业教育的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另一方面,可以在其它专业课程中渗透创业教育的内容。其次,高职院校的特点有学生动手能力强和各个专业与实际工作联系紧密的特点,因此可以以创业实践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再次,以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平台开展创业教育,将学生有组织、有选择地安排到创新型的校企合作基地进行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企业能够和成功创业者,投资、管理领域的高层人物近距离接触,耳濡目染地培养创业自信及看事情的长远目光,学习如何捕获商机、整合资源、开发和管理市场。不仅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自己的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同时有利于引导学生科学现实地规划职业生涯、增强学习的内驱动力和就业竞争力。最后,可以发挥高职院校与企业联系密切的优势,以校企合作基地和校内学生自主创业园为载体开展创业教育,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5对其他类型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启示
虽然早在1998年清华等各大高校就开始研究和实施创业教育,但2010就业蓝皮上的数据仍显示:2009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仅占1.2%,与2008届的1%以及2007届的1.2%基本持平,这表明尽管大学生自主创业引人关注,但还没有成为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时的主要选择,⑥创业教育在高校中没有完全发挥他们的作用。
根据组织的基本职能与特征,高校可分为研究型院校、教学型院校和高职高专学校。笔者认为,各类高校可在增强创业意识,开展一般创业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特点,培养目标,知识储备等的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创业教育。(1)针对研究型院校,按照“人才说”,以培养创业者为指向,主要针对潜在市场,利用学校的学科优势,进行科技创新,开拓新市场,这有利于国家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更有利于国家的繁荣和稳定。(2)针对教学型院校,按照“素质说”以培养企业家精神为依归,特别是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到就业有实力,遇到好的创业项目和机会时,能有勇气和能力把握机会,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
论文关键词:创业教育高职院校
1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厦门大学著名教育学家潘懋元先生在2003年就说到“中国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大众化的重点。这个战略步骤是正确的。全国2003所高等院校,其中1374所高职,占百分之六十。总之,形势大好。但是大好形势之下,55.7%的就业率给我们高职教育的发展投下了一道阴影,动摇了一些办学者的信心。”①潘懋元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就业率高低是制约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瓶颈,只有就业的“出口”通,才有招生的“入口”畅,就业问题直接反应出学校进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更关系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2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发展优势
2.1创业动力足
根据2010年就业蓝皮书上的数据,当年的毕业生中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如下:“211”工程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比例是0.4%,一般本科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比例是0.8%,高职高专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比例是1.6%。②可以看到越是就业好的学校,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就越少。正是因为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相比其他学校大,因此,创业的动力比其他高校更大。
2.2学生动手能力强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高等人才,作为大专层次,所开设的专业大都是面向生产、经营第一线。培养的学生主要是在企业基层从事技术应用、生产组织、工艺实施、各类管理的具有较高技能的操作人员。因此他们具有动手能力强、学习的专业细致、具体、可操作性。这个特点是进行成功创业不可多得的品质。
2.3校企合作,在实践中学习和积累创业经验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并明确工学结合的本质是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③这种依托高校、服务于企业,通过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环节和共建生产型的实践教学基地等不同层次和水平的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积累专业知识,学习企业的运行模式为以后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所遇到的问题
(1)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的指导。就毕业生创业而言,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的指导,创业社会常识、创业心理和技能、市场、经济、管理、商务、公关、法律、税收等。这些将成为他们以后毕业后选择创业的障碍,会降低创业的成功率。(2)经费投人不足,教学设计实施受限。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经费紧张的问题,除了确保必要的教学实验,很难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创业型实验实习当中去。(3)实习基地数量在减少,实践流于形式。生产实习被“走马观花”的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调查、访问所代替。
4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发展经验与对策
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及迫切需要,再加上高职院校本身务实的特点,使创业教育的发展虽然也有很多问题存在,但总的发展势头是前进的。针对高职院校的学校和学生的特点,、专家认为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一般包括三个层面:创业知识结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创业知识结构是前提,创业意识是关键创业能力是核心。高职院校通过对学生创业知识结构的培养,促使学生具备创业意识,形成创业能力完成创业实践。⑤不少示范高职院校总结了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经验:首先,深入开展创业教育需要有结合本校特色因素的创业教育理论课程体系。一方面可以依据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增设创业教育的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另一方面,可以在其它专业课程中渗透创业教育的内容。其次,高职院校的特点有学生动手能力强和各个专业与实际工作联系紧密的特点,因此可以以创业实践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再次,以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平台开展创业教育,将学生有组织、有选择地安排到创新型的校企合作基地进行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企业能够和成功创业者,投资、管理领域的高层人物近距离接触,耳濡目染地培养创业自信及看事情的长远目光,学习如何捕获商机、整合资源、开发和管理市场。不仅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自己的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同时有利于引导学生科学现实地规划职业生涯、增强学习的内驱动力和就业竞争力。最后,可以发挥高职院校与企业联系密切的优势,以校企合作基地和校内学生自主创业园为载体开展创业教育,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5对其他类型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启示
虽然早在1998年清华等各大高校就开始研究和实施创业教育,但2010就业蓝皮上的数据仍显示:2009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仅占1.2%,与2008届的1%以及2007届的1.2%基本持平,这表明尽管大学生自主创业引人关注,但还没有成为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时的主要选择,⑥创业教育在高校中没有完全发挥他们的作用。
根据组织的基本职能与特征,高校可分为研究型院校、教学型院校和高职高专学校。笔者认为,各类高校可在增强创业意识,开展一般创业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特点,培养目标,知识储备等的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创业教育。(1)针对研究型院校,按照“人才说”,以培养创业者为指向,主要针对潜在市场,利用学校的学科优势,进行科技创新,开拓新市场,这有利于国家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更有利于国家的繁荣和稳定。(2)针对教学型院校,按照“素质说”以培养企业家精神为依归,特别是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到就业有实力,遇到好的创业项目和机会时,能有勇气和能力把握机会,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
下一篇: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