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职业教育亦不可偏废基础课
发布时间:2015-10-04 14:48
论文摘要:在职业教育长足发展的今天,很多学生却因为文化素质较低而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要。我们在分析"职业院校是什么"、"职业院校的任务是什么"之后,进一步阐明基础课在职业教育中的角色,认为职业教育应处理好专业课与基础课的关系,不可偏废基础课。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偏废基础课
我国职业教育从最开始被大众质疑,到现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不能不说我们的职业教育有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当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审视今天的职业教育时却不难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一方面,我们的职业院校在狠教技能,我们的学生在狠学技能,大多数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拥有了一技之长;另一方面,由于忽视基础文化素质的提高,职业院校的学生很难进行自我教育与提高,使自己职业生涯的继续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成为又一类不适应社会需要的劳动者。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明确“职业院校是什么”。
学校应该是一个理想中的天堂,应该是给学生梦想的地方。纽曼曾经在《大学的理想》中说过:“大学不是诗人的生地,但一所大学如果不能激起年轻人的一些诗心的回荡,一些对人类问题的思索,那么,这所大学之缺少感染力是无可置疑的。”当然,我们是职业学院,应该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但是,也因为我们是职业院校,不是培训机构,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理想主义的精神场所。
我们的职业院校绝不是一间工厂,也不是一个培训机构。我们是以职业为特色的院校,是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的地方。“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既然是职业院校,我们在强调“职业”的同时,不应该轻视“院校”二字。职业院校的教育也不能仅仅满足我们的学生想学一门手艺的基本要求,还应该负责的为学生考虑,努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如果我们职业院校只是教会学生一技之长,那么,我们除了能给学生文凭又比普通的培训机构强在哪里?我们职业院校的学生又能比培训学校出来的学生好多少?
我国的职业院校多年来都是在打“职业牌”,强调职业性。这一点固然是我们的优势,是我们的目标。但是,单单强调这一点,我们职业院校的学生却少了很多东西。在今天这个大学生就业都比较困难的现状下,如果我们还是一味强调我们学生的职业性,我们的职业院校学生很可能在竞争的潮流中被淘汰掉。有一技之长的人有太多,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的将不再是单纯的职业劳动者,而是高素质的职业劳动者。我们试想一下,如果中国的职业学校都是只重视职业技能,培养出来的学生虽有一技之长却综合素质不高,那我们的职业院校未来该何去何从?我们职业院校的学生如何跟普通高校扩招大军竞争?
学校是让学生成才的地方,让学生继承伟大文明的传统,让学生探索未知领域,让学生完善个人品质。我们职业院校不能因为学生的功利就忽略学校最基本的功能。我们首先是院校,其次才是职业院校。院校本身的功能要充分重视,职业院校的特色也要重视。绝不能使我们职业院校变成一个长期有文凭的培训机构。
二、清楚“职业院校的任务是什么”。
国家针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国家要求的也是社会需要的是既有高技能,又有高素质的人才,职业院校的任务是培养能够用“一技之长”和“文化素养”这两条腿走路的劳动者。
我们职业院校要培养职业人才,不仅仅是专业人才。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要适应社会发展,就必须不断完善我们职业院校学生本身。提高综合素质是我们学生的当务之急。所以,我们职业院校在培养学有所专的学生时,一定要注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对基础学科对社会实践都应该更加重视。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也是我们当前职业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学校不是灌输学生知识而是教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学生在学习期间,应该是自学知识多于课堂知识,利用在学校的时间,扩大知识面,自己去研究去学习,不断提升自我。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专业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但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只有十几年的历史,同国内其他教育相比,基础薄弱,同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相比,相对落后,还远远不能跟上我国各行各业对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职业院校肩负着更大责任,在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上要有创新和自己的特色,正确对待职业教育中的基础课,真正培养出既具有一定文化素养和理论基础,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运用能力,具有创新和自我发展能力的专业人才。
三、正确对待职业教育中的“基础课”
(一)准确定位文化基础课
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学科定位问题应放在整个职业教育系统中来考虑。要根据生源状况,改革、完善文化基础课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提高对文化基础课教学的认识。它在学生培养上应兼顾升学与就业,而侧重在就业;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要致力于教会学生谋职求职的能力和素养;它不仅是工具性和基础性的统一,而且还是职教性的体现。只有明确了这一定位问题,才能使文化基础课教学更具有目标性、方向性和针对性。
(二)加强文化基础课学科价值认识
造成“专业技能”与“文化基础”之间权重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文化基础课学科价值认识不够。教育系统内部那种认为学生生源差,文化基础课能学多少算多少思想的存在,导致了文化基础课教学质量不高,教师缺乏教学激情。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加强对文化基础课学科价值的认识。文化基础课教学不仅关系到学生成为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还关系到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不仅关系到学生成为技巧型、技能型人才从而解决就业问题,更关系到学生潜能开发、终身发展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提高对文化基础课教学在职业教育中重要性的认识,将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安排放入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和整体课程结构中,使文化基础课程真正体现其学科价值。
加强文化基础课学科教学的针对性,是摆脱目前尴尬状况的重要途径。首先,文化基础课学科教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不搞一刀切,可以试行分层教学,对基础好的学生鼓励参加对口升学考试,对基础差的学生要善于激发培养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勤奋学习,自我发展,以切实提高整体素质。其次,要把文化基础素质与现代科技意识的培养很好结合起来,在文化基础课学科教学中要突出和强化实用性。还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增强教学过程的形象性、趣味性、参与性,丰富教学内容,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正确处理职业教育中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
(一)文化基础课的任务
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学生智能结构的特点,文化基础课的任务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应变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智力、个性和特长,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体魄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2、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形成职业技能打好基础。
3、为学生接受继续教育、转换职业、适应科技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专业课的任务
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的地方就是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决定了专业课程的主要任务有以下三个方面。
1、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使学生了解专业范围、发展趋势及其在生产和实践中的运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2、使学生通晓本专业的一般原理、工艺流程和生产规范,掌握有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技巧,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
3、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科技成果,重视学生在本专业领域创新能力的启迪与开发,推进科技发展,适应社会对专门人才的需要。
(三)摆正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
职业教育的特性决定了学生在校期间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是学习的主旋律,由于就业的需要,很自然的就把专业课的砝码加大了。其实,“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并不是矛盾对立的,宽厚的文化基础是培养扎实专业技能的条件,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职业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狭窄的专业技能训练,必须注重对学生普通文化素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实现“文化高移、基础宽厚、技能复合、素质全面”的职业教育目标。通过课程整合、弹性学制和必修、选修结合等多种方式组织文化基础课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个性和实际需要,加强文化基础素质的教育,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要克服重专业课轻文化课,重专业技术培养轻文化基础培养,重眼前谋职轻终身发展的倾向,处理好专业课和文化基础课相互关系,使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我们要打破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目前所面临的尴尬局面,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摈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使文化基础课在职业教育中真正发挥作用。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偏废基础课
我国职业教育从最开始被大众质疑,到现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不能不说我们的职业教育有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当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审视今天的职业教育时却不难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一方面,我们的职业院校在狠教技能,我们的学生在狠学技能,大多数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拥有了一技之长;另一方面,由于忽视基础文化素质的提高,职业院校的学生很难进行自我教育与提高,使自己职业生涯的继续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成为又一类不适应社会需要的劳动者。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明确“职业院校是什么”。
学校应该是一个理想中的天堂,应该是给学生梦想的地方。纽曼曾经在《大学的理想》中说过:“大学不是诗人的生地,但一所大学如果不能激起年轻人的一些诗心的回荡,一些对人类问题的思索,那么,这所大学之缺少感染力是无可置疑的。”当然,我们是职业学院,应该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但是,也因为我们是职业院校,不是培训机构,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理想主义的精神场所。
我们的职业院校绝不是一间工厂,也不是一个培训机构。我们是以职业为特色的院校,是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的地方。“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既然是职业院校,我们在强调“职业”的同时,不应该轻视“院校”二字。职业院校的教育也不能仅仅满足我们的学生想学一门手艺的基本要求,还应该负责的为学生考虑,努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如果我们职业院校只是教会学生一技之长,那么,我们除了能给学生文凭又比普通的培训机构强在哪里?我们职业院校的学生又能比培训学校出来的学生好多少?
我国的职业院校多年来都是在打“职业牌”,强调职业性。这一点固然是我们的优势,是我们的目标。但是,单单强调这一点,我们职业院校的学生却少了很多东西。在今天这个大学生就业都比较困难的现状下,如果我们还是一味强调我们学生的职业性,我们的职业院校学生很可能在竞争的潮流中被淘汰掉。有一技之长的人有太多,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的将不再是单纯的职业劳动者,而是高素质的职业劳动者。我们试想一下,如果中国的职业学校都是只重视职业技能,培养出来的学生虽有一技之长却综合素质不高,那我们的职业院校未来该何去何从?我们职业院校的学生如何跟普通高校扩招大军竞争?
学校是让学生成才的地方,让学生继承伟大文明的传统,让学生探索未知领域,让学生完善个人品质。我们职业院校不能因为学生的功利就忽略学校最基本的功能。我们首先是院校,其次才是职业院校。院校本身的功能要充分重视,职业院校的特色也要重视。绝不能使我们职业院校变成一个长期有文凭的培训机构。
二、清楚“职业院校的任务是什么”。
国家针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国家要求的也是社会需要的是既有高技能,又有高素质的人才,职业院校的任务是培养能够用“一技之长”和“文化素养”这两条腿走路的劳动者。
我们职业院校要培养职业人才,不仅仅是专业人才。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要适应社会发展,就必须不断完善我们职业院校学生本身。提高综合素质是我们学生的当务之急。所以,我们职业院校在培养学有所专的学生时,一定要注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对基础学科对社会实践都应该更加重视。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也是我们当前职业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学校不是灌输学生知识而是教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学生在学习期间,应该是自学知识多于课堂知识,利用在学校的时间,扩大知识面,自己去研究去学习,不断提升自我。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专业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但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只有十几年的历史,同国内其他教育相比,基础薄弱,同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相比,相对落后,还远远不能跟上我国各行各业对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职业院校肩负着更大责任,在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上要有创新和自己的特色,正确对待职业教育中的基础课,真正培养出既具有一定文化素养和理论基础,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运用能力,具有创新和自我发展能力的专业人才。
三、正确对待职业教育中的“基础课”
(一)准确定位文化基础课
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学科定位问题应放在整个职业教育系统中来考虑。要根据生源状况,改革、完善文化基础课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提高对文化基础课教学的认识。它在学生培养上应兼顾升学与就业,而侧重在就业;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要致力于教会学生谋职求职的能力和素养;它不仅是工具性和基础性的统一,而且还是职教性的体现。只有明确了这一定位问题,才能使文化基础课教学更具有目标性、方向性和针对性。
(二)加强文化基础课学科价值认识
造成“专业技能”与“文化基础”之间权重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文化基础课学科价值认识不够。教育系统内部那种认为学生生源差,文化基础课能学多少算多少思想的存在,导致了文化基础课教学质量不高,教师缺乏教学激情。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加强对文化基础课学科价值的认识。文化基础课教学不仅关系到学生成为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还关系到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不仅关系到学生成为技巧型、技能型人才从而解决就业问题,更关系到学生潜能开发、终身发展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提高对文化基础课教学在职业教育中重要性的认识,将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安排放入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和整体课程结构中,使文化基础课程真正体现其学科价值。
(三)加强文化基础课学科教学针对性
加强文化基础课学科教学的针对性,是摆脱目前尴尬状况的重要途径。首先,文化基础课学科教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不搞一刀切,可以试行分层教学,对基础好的学生鼓励参加对口升学考试,对基础差的学生要善于激发培养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勤奋学习,自我发展,以切实提高整体素质。其次,要把文化基础素质与现代科技意识的培养很好结合起来,在文化基础课学科教学中要突出和强化实用性。还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增强教学过程的形象性、趣味性、参与性,丰富教学内容,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正确处理职业教育中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
(一)文化基础课的任务
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学生智能结构的特点,文化基础课的任务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应变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智力、个性和特长,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体魄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2、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形成职业技能打好基础。
3、为学生接受继续教育、转换职业、适应科技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专业课的任务
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的地方就是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决定了专业课程的主要任务有以下三个方面。
1、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使学生了解专业范围、发展趋势及其在生产和实践中的运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2、使学生通晓本专业的一般原理、工艺流程和生产规范,掌握有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技巧,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
3、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科技成果,重视学生在本专业领域创新能力的启迪与开发,推进科技发展,适应社会对专门人才的需要。
(三)摆正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
职业教育的特性决定了学生在校期间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是学习的主旋律,由于就业的需要,很自然的就把专业课的砝码加大了。其实,“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并不是矛盾对立的,宽厚的文化基础是培养扎实专业技能的条件,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职业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狭窄的专业技能训练,必须注重对学生普通文化素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实现“文化高移、基础宽厚、技能复合、素质全面”的职业教育目标。通过课程整合、弹性学制和必修、选修结合等多种方式组织文化基础课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个性和实际需要,加强文化基础素质的教育,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要克服重专业课轻文化课,重专业技术培养轻文化基础培养,重眼前谋职轻终身发展的倾向,处理好专业课和文化基础课相互关系,使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我们要打破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目前所面临的尴尬局面,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摈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使文化基础课在职业教育中真正发挥作用。
上一篇:试论对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的认识
下一篇:试论职业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