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刘晓职业教育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5-10-04 14:49
[论文摘要]刘晓作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其成功的教育管理经验值得我们研究隐藏在其背后的职业教育思想。刘晓虽然没有撰写专门的教育专著,但我们仍可以从他的教育实践中发掘出可贵的观点,进行学习和借鉴。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刘晓的学术论文和他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活动,较为系统的归纳、梳理和分析研究了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并提出了相应的借鉴意义。
[论文关键词]刘晓;职业教育思想;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后需要大量技术人才,国家也相应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在此期间有不少优秀的职业学院涌现出来,其中就包括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可以说,没有刘晓院长,就没有今天的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他在这二十年的办学过程中不断进取和革新自己的思想,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系统研究和分析刘晓的职业教育思想,不仅有利于完善我国职业教育理论体系,而且对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有着十分丰富的现实意义。
一、刘晓生平
刘晓,1950年11月出生于湖南华容县,研究生学历。1968年12月参加工作的他一直从事于教育行业,担任过长沙市经武路小学、第八中学代课教师、校办工厂工人、第八中学教师、省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刘晓从小学教师到中学教师,在校办工厂担任工人的时候意识到学习职业技能的重要性,并在1978年4月至1981年9月在长沙电子职工大学学习,之后担任省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教师,开始迈上了职业教育这条道路。有过亲身体验的他,更懂得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有助于奠定他坚定不移发展职业教育的信念。
刘晓在省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担任电子教研室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开始走向职业教育管理道路。在1989年9月至1992年7月在湖南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专业深造,然后在省轻工业厅职工大学担任常务副校长。1994年7月,他来到民政部长沙民政学校,担任校长的他把一个占地160亩,在校生不足2000人,仅开办5个专业的小中专学校升格到如今占地面积达1107亩,全日制学生近18000名,开办40多个专业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在湖南高职高专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上独占鳌头,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
刘晓除了在教育领域做出卓越的贡献外,还积极参政议政。刘晓一直服务于教育和民政事业,关心贫困生和弱势群体。他说:“我有一个希望,那就是做一个永远优秀的教育工作者。”[1]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刘晓提交了数百条议案、提案。如两次在全国人大会上提出事业单位推行人事制度与工资改革的建议,内容涉及人员合同聘任制、工资与效益业绩挂钩、强化和健全社会保障措施等。这些建议和经验被国家人事部、湖南人事厅研究采纳,并写入了全国事业单位改革方案中。
作为一个学者,刘晓给校训中的“博学笃行”也带了个好头,他除了教学管理有方,还不断的继续学习。刘晓多次出国考察国外先进职业技术教育,并写出大量心得和借鉴意义。他出版了三本专著,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高教研究》等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10多个,其中有《湖南省殡葬改革的现状与对策》、《发挥公益性ngo的作用,为湖南省弱势群体服务》、《建立以公平为目标的教育政策》等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他主持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独立培养体系的创新研究与实践”获得了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论文《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职教育》还获得了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优秀论文二等奖。在工作之余,刘晓还参与编写了《电工学》、《超导及应用》等大专教材。
刘晓在社会工作领域还有着杰出的贡献,2009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刘晓就组织了大量学生前往现场救援,为国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2010年2月2号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社工年会上,刘晓院长当选为“2009年度中国社工人物”。会议通过播放vcr的形式汇报了刘晓的社工先进事迹,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了刘晓院长,以及他所领导的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社工团队师生近年来,特别是2009年在社会工作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1997年,刘晓被国家民政部授予三等功一次,这也是国家民政部首次为个人记功的奖励。2006年,刘晓被评为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
二、刘晓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活动
(一)中专升为大专时期(1994-1998)
1994年,刘晓来到当时的长沙民政学校担任校长,有着多年教育工作和管理经验的他,首先就对学校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整顿了学校的违章建筑,商业摊点,使得校园的面貌焕然一新;砍掉学校的校办工厂、教工食堂、学生食堂,全部公开招标经营管理;首次在教育系统中推行“全员聘任制”,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高效灵活管理机制;立足民政办学,面向社会招生,办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开办了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地名区划、康复医士、戒毒康复等极具民政特色的专业;也根据社会需求,开办了计算机应用,广告设计等专业。在这样的良性发展中,长沙民政学校顺利从一个濒临倒闭的中专升格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专院校。
(二)学院全面发展时期(1999-2005)
顺利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后,刘晓继续加大改革的力度。1999年以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承担民政理论研究课题33项,专业教师参加应用科技研究或技术服务人数的比例达60%。专业教师在寒暑假期间都到相关专业的单位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在全国各地设立固定的学生实习实训基础180多个,与100多个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2]刘晓在学院设立了“院长信箱”,亲自解答教师和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1999年,他又在学院建立了“院长接待日”制度。此外,刘晓制定和完善学院财务管理的制度,实行严格的财务收支两条线,强化财务行为监控。这样以来,学院就大大节省了办学的资金,学院校园建设项目超过1亿元,主要靠自身的积累完成,不仅没有贷款,而且还保证了学院的正常运行和教职工工资的逐年增长。[3]2004年,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被教育部评为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2005年,学院被教育部等七部委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2006年,经教育部、财政部评审,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的28所学校之一,刘晓还因此获得了“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的荣誉称号。2007年,刘晓在新生中全面实施学分制,通过推行选课制、课程展示制、导师制,营造了创新的环境;在完善制度管理的基础上,提升管理层次,转变管理观念,开始倡导文化管理,激活了创新的动力;通过召开教学改革现场推进会,总结提升和培育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教学创新成果;通过数字化平台建设,提高了教学创新资源的利用率;通过推进校企合作,形成了开放办学的新局面。2009年,刘晓又推行项目奖励制度、实施目标考核方法、完善培养引进政策,制定至2020年的战略发展规划。
三、刘晓职业教育思想的体系建构
不断求变,办更好更适应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是刘晓职业教育思想的出发点,追求“教育公平”是刘晓始终不变的理想目标,“以人为本”是刘晓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学生全面受教育是刘晓的职业教育观,他还认为职业教育是我国未来教育发展的主力军。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始终贯穿着“民生”这条主线,体现了民政职业教育的特色,又关心了每位学生的教育成长。刘晓高度肯定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并主张抓住时代机遇,迎合国家教育政策,办适应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
四、刘晓职业教育思想的借鉴意义
(一)转变传统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改革以适应社会需求
当前不少职业学院的管理模式,课程体系沿袭自本科院校,但职业教育侧重的是技能训练,而不是理论知识的传授,如果不转变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就很难适应社会,也无法满足职业教育最大的目的——“使无业者有业”。刘晓认为:“2010年,将是中国的教育改革年,一大批改革举措将从上到下全面推出,我们有了过去几年示范建设的改革经验和创新积累,改革年将无疑是我们的又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刘晓成功的改革经验告诉我们,我国的职业教育仍有大量尚待改革之处,我国的职业教育需要不断进行改革,若是再坚持不放继续传统的教育方式,将十分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借鉴国外先进职业教育发展经验
刘晓说:“借鉴是最快最好的学习。”牛顿曾经说过自己伟大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国的职业教育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所以我们不仅要学习国外发达的科学技术,也要借鉴国外先进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可以说,去国外的考察对刘晓的教育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指导了他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和制度创新。要想办更好的职业教育,必须不断的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职业教育发展经验。
(三)高职学院发展应该突出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俗话说:“十根指头有长有短”。这句话暗示做任何事情应该发挥出自己的强项。高职学院相对普通高校而言没有那么多的教学资源,也没有那么长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规模,所以高职学院切不可吃“大锅饭”,均衡发展和大肆开办专业是不可取的。刘晓在长沙民政职业学院开办的殡仪、老年服务、家政、戒毒等专业都和民政事业相关,这也才使得民政的发展蒸蒸日上。刘晓说到:“办专业的职业教育,不仅要学的专,办学也得精专,突出自己的特色专业,发挥自身的特长”。由此,高职学院就必须针对自身的特长,开办特色专业,做好教育质量,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四)紧跟国家教育政策,抓住时代发展机遇
我们通过仔细的观察可以看出,刘晓在长沙民政职业学院进行的一系列改革都是紧紧地跟随着国家政策的指引,并且抓住了时代的机遇。国家为了加强职业教育,兴办10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和100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院,刘晓抓住机会,带领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成为第一批入围的28所高职院校,在接下来的几年都得到了顺利的验收。而2010年作为教育改革年,刘晓认为有了过去几年示范建设的改革经验和创新积累,改革年又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可以说,近些年来,我国已经意识到了加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颁布了很多政策法规让职业教育能够更快的发展起来,所以广大的职业学院要抓住这样的好机会,突出自身的特色,紧跟国家政策,办更好的职业教育,为社会做出贡献。
[论文关键词]刘晓;职业教育思想;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后需要大量技术人才,国家也相应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在此期间有不少优秀的职业学院涌现出来,其中就包括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可以说,没有刘晓院长,就没有今天的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他在这二十年的办学过程中不断进取和革新自己的思想,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系统研究和分析刘晓的职业教育思想,不仅有利于完善我国职业教育理论体系,而且对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有着十分丰富的现实意义。
一、刘晓生平
刘晓,1950年11月出生于湖南华容县,研究生学历。1968年12月参加工作的他一直从事于教育行业,担任过长沙市经武路小学、第八中学代课教师、校办工厂工人、第八中学教师、省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刘晓从小学教师到中学教师,在校办工厂担任工人的时候意识到学习职业技能的重要性,并在1978年4月至1981年9月在长沙电子职工大学学习,之后担任省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教师,开始迈上了职业教育这条道路。有过亲身体验的他,更懂得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有助于奠定他坚定不移发展职业教育的信念。
刘晓在省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担任电子教研室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开始走向职业教育管理道路。在1989年9月至1992年7月在湖南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专业深造,然后在省轻工业厅职工大学担任常务副校长。1994年7月,他来到民政部长沙民政学校,担任校长的他把一个占地160亩,在校生不足2000人,仅开办5个专业的小中专学校升格到如今占地面积达1107亩,全日制学生近18000名,开办40多个专业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在湖南高职高专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上独占鳌头,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
刘晓除了在教育领域做出卓越的贡献外,还积极参政议政。刘晓一直服务于教育和民政事业,关心贫困生和弱势群体。他说:“我有一个希望,那就是做一个永远优秀的教育工作者。”[1]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刘晓提交了数百条议案、提案。如两次在全国人大会上提出事业单位推行人事制度与工资改革的建议,内容涉及人员合同聘任制、工资与效益业绩挂钩、强化和健全社会保障措施等。这些建议和经验被国家人事部、湖南人事厅研究采纳,并写入了全国事业单位改革方案中。
作为一个学者,刘晓给校训中的“博学笃行”也带了个好头,他除了教学管理有方,还不断的继续学习。刘晓多次出国考察国外先进职业技术教育,并写出大量心得和借鉴意义。他出版了三本专著,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高教研究》等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10多个,其中有《湖南省殡葬改革的现状与对策》、《发挥公益性ngo的作用,为湖南省弱势群体服务》、《建立以公平为目标的教育政策》等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他主持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独立培养体系的创新研究与实践”获得了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论文《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职教育》还获得了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优秀论文二等奖。在工作之余,刘晓还参与编写了《电工学》、《超导及应用》等大专教材。
刘晓在社会工作领域还有着杰出的贡献,2009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刘晓就组织了大量学生前往现场救援,为国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2010年2月2号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社工年会上,刘晓院长当选为“2009年度中国社工人物”。会议通过播放vcr的形式汇报了刘晓的社工先进事迹,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了刘晓院长,以及他所领导的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社工团队师生近年来,特别是2009年在社会工作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1997年,刘晓被国家民政部授予三等功一次,这也是国家民政部首次为个人记功的奖励。2006年,刘晓被评为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
二、刘晓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活动
(一)中专升为大专时期(1994-1998)
1994年,刘晓来到当时的长沙民政学校担任校长,有着多年教育工作和管理经验的他,首先就对学校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整顿了学校的违章建筑,商业摊点,使得校园的面貌焕然一新;砍掉学校的校办工厂、教工食堂、学生食堂,全部公开招标经营管理;首次在教育系统中推行“全员聘任制”,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高效灵活管理机制;立足民政办学,面向社会招生,办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开办了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地名区划、康复医士、戒毒康复等极具民政特色的专业;也根据社会需求,开办了计算机应用,广告设计等专业。在这样的良性发展中,长沙民政学校顺利从一个濒临倒闭的中专升格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专院校。
(二)学院全面发展时期(1999-2005)
顺利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后,刘晓继续加大改革的力度。1999年以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承担民政理论研究课题33项,专业教师参加应用科技研究或技术服务人数的比例达60%。专业教师在寒暑假期间都到相关专业的单位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在全国各地设立固定的学生实习实训基础180多个,与100多个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2]刘晓在学院设立了“院长信箱”,亲自解答教师和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1999年,他又在学院建立了“院长接待日”制度。此外,刘晓制定和完善学院财务管理的制度,实行严格的财务收支两条线,强化财务行为监控。这样以来,学院就大大节省了办学的资金,学院校园建设项目超过1亿元,主要靠自身的积累完成,不仅没有贷款,而且还保证了学院的正常运行和教职工工资的逐年增长。[3]2004年,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被教育部评为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2005年,学院被教育部等七部委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三)示范校建设时期(2006至今)
2006年,经教育部、财政部评审,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的28所学校之一,刘晓还因此获得了“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的荣誉称号。2007年,刘晓在新生中全面实施学分制,通过推行选课制、课程展示制、导师制,营造了创新的环境;在完善制度管理的基础上,提升管理层次,转变管理观念,开始倡导文化管理,激活了创新的动力;通过召开教学改革现场推进会,总结提升和培育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教学创新成果;通过数字化平台建设,提高了教学创新资源的利用率;通过推进校企合作,形成了开放办学的新局面。2009年,刘晓又推行项目奖励制度、实施目标考核方法、完善培养引进政策,制定至2020年的战略发展规划。
三、刘晓职业教育思想的体系建构
不断求变,办更好更适应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是刘晓职业教育思想的出发点,追求“教育公平”是刘晓始终不变的理想目标,“以人为本”是刘晓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学生全面受教育是刘晓的职业教育观,他还认为职业教育是我国未来教育发展的主力军。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始终贯穿着“民生”这条主线,体现了民政职业教育的特色,又关心了每位学生的教育成长。刘晓高度肯定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并主张抓住时代机遇,迎合国家教育政策,办适应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
四、刘晓职业教育思想的借鉴意义
(一)转变传统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改革以适应社会需求
当前不少职业学院的管理模式,课程体系沿袭自本科院校,但职业教育侧重的是技能训练,而不是理论知识的传授,如果不转变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就很难适应社会,也无法满足职业教育最大的目的——“使无业者有业”。刘晓认为:“2010年,将是中国的教育改革年,一大批改革举措将从上到下全面推出,我们有了过去几年示范建设的改革经验和创新积累,改革年将无疑是我们的又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刘晓成功的改革经验告诉我们,我国的职业教育仍有大量尚待改革之处,我国的职业教育需要不断进行改革,若是再坚持不放继续传统的教育方式,将十分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借鉴国外先进职业教育发展经验
刘晓说:“借鉴是最快最好的学习。”牛顿曾经说过自己伟大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国的职业教育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所以我们不仅要学习国外发达的科学技术,也要借鉴国外先进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可以说,去国外的考察对刘晓的教育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指导了他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和制度创新。要想办更好的职业教育,必须不断的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职业教育发展经验。
(三)高职学院发展应该突出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俗话说:“十根指头有长有短”。这句话暗示做任何事情应该发挥出自己的强项。高职学院相对普通高校而言没有那么多的教学资源,也没有那么长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规模,所以高职学院切不可吃“大锅饭”,均衡发展和大肆开办专业是不可取的。刘晓在长沙民政职业学院开办的殡仪、老年服务、家政、戒毒等专业都和民政事业相关,这也才使得民政的发展蒸蒸日上。刘晓说到:“办专业的职业教育,不仅要学的专,办学也得精专,突出自己的特色专业,发挥自身的特长”。由此,高职学院就必须针对自身的特长,开办特色专业,做好教育质量,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四)紧跟国家教育政策,抓住时代发展机遇
我们通过仔细的观察可以看出,刘晓在长沙民政职业学院进行的一系列改革都是紧紧地跟随着国家政策的指引,并且抓住了时代的机遇。国家为了加强职业教育,兴办10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和100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院,刘晓抓住机会,带领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成为第一批入围的28所高职院校,在接下来的几年都得到了顺利的验收。而2010年作为教育改革年,刘晓认为有了过去几年示范建设的改革经验和创新积累,改革年又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可以说,近些年来,我国已经意识到了加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颁布了很多政策法规让职业教育能够更快的发展起来,所以广大的职业学院要抓住这样的好机会,突出自身的特色,紧跟国家政策,办更好的职业教育,为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