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误区及优化策略
发布时间:2015-10-04 14:51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认识误区;优化策略
论文摘要:当下中小学校对于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存在着许多误区,将信息技术教育等同于计算机教育,教学目标不明确。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制约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进一步普及、深化和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有必要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认识,确立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学科地位,加强对信息技术课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强化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建立和完善健全有效的教学方法。
21世纪,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面对这种信息化趋势,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了本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我国教育部于1999年底拟定了将信息技术课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这些都促成了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推广。但是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推广和普及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认清这些误区,对于加强今后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认识误区
1.将信息技术教育等同于计算机教育
从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来看,计算机教育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信息技术教育是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和延伸。就技术层面而言,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但是,信息技术教育与计算机教育是有实质性区别的。计算机教育主要是培养学习者的计算机技能,包括学生应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以及编程的技能。而信息技术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的培养,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教育学生正确处理、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因此,我们在信息技术教育中,绝不能因计算机教育是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就将两者等同起来,以前者替代后者,而应当赋予信息技术教育以广泛的现代信息文化内涵和外延。
2.认为信息技术是一门次要科目
在我国基础教育实践中,以升学率作为教育质量评价的标准已被社会广泛接受,因而学校工作始终都围绕升学考试展开。面对升学压力,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基本没有列入考试范围的科目,大部分教师和学生都把它看成是继音、体、美之后的又一门次要科目。一些学校领导认为作为非高考科目,信息技术教学投资大、收效低,因此,不愿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将其置于可有可无的境地,从而造成了应有的课时、师资不能保证,教学使用的软、硬件远远滞后于社会信息化对于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要求,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信息技术在中小学的发展与普及。
3.认为信息技术教师是特殊的教辅人员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是学校制定信息化等决策的首席顾问,他们的专业地位直接关系到他们的专业发展,也关系着学校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是,调查发现,许多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师的工作得不到重视,信息技术教师的主要工作不是教授信息技术课程,而是为学校其他部门或其他学科服务。如管理机房、维修计算机、义务培训、制作课件等。信息技术教师没有时间钻研教学,从而严重影响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
4.认为教学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基本的计算机操作
2000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目前的信息技术教育不只是单纯的教授计算机基本操作,更不是单指学习操作系统的应用、文字的编排、网页的制作等,而是应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但是,眼前的实际情况是部分教师将信息技术课上成单纯的计算机培训课,教学目标仅停留在教会学生如何操作计算机上,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信息意识;没有注意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能力;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没有注意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优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策略
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贯彻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教育战略思想,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所以,为了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面对上述误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优化策略:
针对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认识误区,首先应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这是优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前提条件。因此,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应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方面进行改革。另一方面,学校应组织教师到信息技术教育先进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学习。通过这一活动,使领导和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只有做到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才能为信息技术课的开设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加强学科建设,确立学科地位
信息技术课是面向信息化教育的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其学科建设意义重大。首先,开设信息技术课可系统地教授和训练广大师生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其适应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现实需要。其次,新科学建设既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措施。第三,新学科建设要求专职和兼职教师要参加经常性的培训。因此,要想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必须加强其学科建设,确立其学科地位。
3.加强信息技术课教师培训力度
当前,要实现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的快速发展,建设一支质量合格的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是关键。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教师也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又由于教师对此课程的认识、态度、准备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有效实施,所以,教育主管部门或相关机构应给信息技术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进修机会,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中小学的快速发展。而且,在培训过程中需要注意,培训要分层次性,不要反复搞零起点的低层次重复培训,而应根据对象的不同程度,因材施教。还要注意,培训形式要多样化,不能采取“一刀切”,而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4.强化信息技术教育教研
“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教学”,对任何一门学科来说,要想搞好教学﹑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都离不开教学研究。由于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正在快速发展的学科,多数信息技术老师对此课程缺乏教学经验,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国务委员陈至立指出:“我们万万不能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习一门学科的老方法去讲﹑去学﹑去考,那将窒息孩子们的创新精神。”所以,为了更好地优化教学,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我们必须尽快探索出适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
近几年,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及相关专业人士的不懈努力下,结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我们终于探索出一套比较适合现在学生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法。例如,其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等。此方法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因而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
总而言之,要想优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以教育的信息化推动教育的现代化,必须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加强学科建设,确立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地位,加强信息技术课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强化信息技术的教育科研,建立健全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成章.信息技术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吕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研究.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蔡福民.谈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4)
论文摘要:当下中小学校对于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存在着许多误区,将信息技术教育等同于计算机教育,教学目标不明确。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制约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进一步普及、深化和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有必要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认识,确立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学科地位,加强对信息技术课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强化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建立和完善健全有效的教学方法。
21世纪,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面对这种信息化趋势,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了本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我国教育部于1999年底拟定了将信息技术课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这些都促成了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推广。但是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推广和普及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认清这些误区,对于加强今后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认识误区
1.将信息技术教育等同于计算机教育
从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来看,计算机教育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信息技术教育是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和延伸。就技术层面而言,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但是,信息技术教育与计算机教育是有实质性区别的。计算机教育主要是培养学习者的计算机技能,包括学生应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以及编程的技能。而信息技术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的培养,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教育学生正确处理、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因此,我们在信息技术教育中,绝不能因计算机教育是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就将两者等同起来,以前者替代后者,而应当赋予信息技术教育以广泛的现代信息文化内涵和外延。
2.认为信息技术是一门次要科目
在我国基础教育实践中,以升学率作为教育质量评价的标准已被社会广泛接受,因而学校工作始终都围绕升学考试展开。面对升学压力,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基本没有列入考试范围的科目,大部分教师和学生都把它看成是继音、体、美之后的又一门次要科目。一些学校领导认为作为非高考科目,信息技术教学投资大、收效低,因此,不愿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将其置于可有可无的境地,从而造成了应有的课时、师资不能保证,教学使用的软、硬件远远滞后于社会信息化对于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要求,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信息技术在中小学的发展与普及。
3.认为信息技术教师是特殊的教辅人员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是学校制定信息化等决策的首席顾问,他们的专业地位直接关系到他们的专业发展,也关系着学校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是,调查发现,许多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师的工作得不到重视,信息技术教师的主要工作不是教授信息技术课程,而是为学校其他部门或其他学科服务。如管理机房、维修计算机、义务培训、制作课件等。信息技术教师没有时间钻研教学,从而严重影响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
4.认为教学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基本的计算机操作
2000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目前的信息技术教育不只是单纯的教授计算机基本操作,更不是单指学习操作系统的应用、文字的编排、网页的制作等,而是应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但是,眼前的实际情况是部分教师将信息技术课上成单纯的计算机培训课,教学目标仅停留在教会学生如何操作计算机上,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信息意识;没有注意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能力;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没有注意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优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策略
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贯彻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教育战略思想,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所以,为了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面对上述误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优化策略: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针对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认识误区,首先应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这是优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前提条件。因此,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应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方面进行改革。另一方面,学校应组织教师到信息技术教育先进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学习。通过这一活动,使领导和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只有做到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才能为信息技术课的开设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加强学科建设,确立学科地位
信息技术课是面向信息化教育的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其学科建设意义重大。首先,开设信息技术课可系统地教授和训练广大师生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其适应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现实需要。其次,新科学建设既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措施。第三,新学科建设要求专职和兼职教师要参加经常性的培训。因此,要想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必须加强其学科建设,确立其学科地位。
3.加强信息技术课教师培训力度
当前,要实现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的快速发展,建设一支质量合格的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是关键。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教师也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又由于教师对此课程的认识、态度、准备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有效实施,所以,教育主管部门或相关机构应给信息技术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进修机会,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中小学的快速发展。而且,在培训过程中需要注意,培训要分层次性,不要反复搞零起点的低层次重复培训,而应根据对象的不同程度,因材施教。还要注意,培训形式要多样化,不能采取“一刀切”,而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4.强化信息技术教育教研
“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教学”,对任何一门学科来说,要想搞好教学﹑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都离不开教学研究。由于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正在快速发展的学科,多数信息技术老师对此课程缺乏教学经验,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国务委员陈至立指出:“我们万万不能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习一门学科的老方法去讲﹑去学﹑去考,那将窒息孩子们的创新精神。”所以,为了更好地优化教学,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我们必须尽快探索出适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
近几年,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及相关专业人士的不懈努力下,结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我们终于探索出一套比较适合现在学生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法。例如,其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等。此方法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因而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
总而言之,要想优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以教育的信息化推动教育的现代化,必须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加强学科建设,确立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地位,加强信息技术课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强化信息技术的教育科研,建立健全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成章.信息技术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吕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研究.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蔡福民.谈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4)
上一篇:试论现代职业教育中的 施 与 受
下一篇:试论职业态度与职业能力的关系之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