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生命教育有效途径的探析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的学制比较短,生命教育如何找到有效途径,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创新生命教育理念,系统化生命教育课程,强化接受的生命意识,注重校园文化引导,加强心理疏导作用,促进生命教育内化机制,等等,都是值得尝试的途径。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生命教育;途径
一、生命教育的含义
什么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此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从生命教育四十余年的实践历程来看,它首先是从控制青少年自杀率不断上升的这一残酷现实需要被提出来的。人生命,不仅包括自然生命,更重要的是精神生命。生命教育的内涵,不仅要教育人珍爱生命,还要帮助他们认识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意义、创造生命的价值。全国著名学者、生命教育专家郑晓江认为:“生命教育的本质在于让人们处理好人生中‘生命与生活的紧张’,使人们深刻地意识到自我生命内涵的多面性、丰富性,从而能够正确地体会生命的可贵,确立生活的正确态度与目的,去追求人生的更大价值与意义,终则获得超越生命。”[1]这就是生命教育的真正内涵。
二、高职院校生命教育的现状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因文化基础较差,常常伴有自卑、厌学、焦虑等负性情绪体验,所以他们对待生命教育的态度,有自己的困惑,具体体现为:
(一)生命意义迷茫。入读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都高考成绩不理想,自信心不足,有低人一等的普遍心理,读高职院校,往往是他们的无赖之举。学生进入高职院校读书,也多与自己的理想往往相去甚远,内心充满挫折感。加上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同程度有待加强,绝大部分学生对未来感到希望渺茫。所以,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学校、社会和家长对他们期望值也相对较低,自然导致他们对生命的意义感到迷茫,他们开始思索“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样沉重的话题,由于没有答案,他们开始犹豫和徘徊。
(二)生命价值混乱。高职院校大学生,与进入其他高校的学生相比,明显有些黯然失色,一方面,有些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更愿意龟缩在自己的小天地孤芳自赏,认为“孤独”是最好的自我保护。调查显示,65.78%的学生对“生命是什么”一脸茫然,有37.05%的高职院校学生对“什么是生命价值”感到困惑,有9.21%的学生认为“读书不能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6.54%的大学生与周围同学的关系紧张,认为“集体主义与自己无关”。他们是离群一族,把自己内心的情绪和思想封闭起来,不轻易表现自己,出现闭锁心理,阻碍了生命价值的体现和发挥。另一方面,这些学生往往又是十分聪明和思维活跃的一代,只是缺少学习的恒心或毅力,才出现了生命价值的失落感。在文化多元化的当今社会,大学生往往又是文化的弄潮儿。文化的核心是价值,不同的价值观自然会导致生命价值的冲突和混乱。
(三)生命情感困惑。在校的高职学生,年龄一般都在18-22岁,正是豆蔻年华。随着生理的成熟,心理上也发生了变化。不少同学渴望对异性的交往,来填补心灵的空虚与孤独。调查资料显示,有三分之一的大学生有过恋爱的经历。他们一对对一双双花前月下,谈人生谈理想,憧憬未来。但由于大学生生命阶段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大学生恋爱往往只能是“开花多,结果少”。为什么?“养分”先天不足。有专家指出,人的任何重大决定,往往都受到经济规律和利益的制约。所以,有作家形容大学生恋爱,大多是“早熟的桃子早烂”。而我们有不少学生对情感的认识十分浅薄,由于生命价值导向的问题,许多学生功利色彩很浓,讲究爱情的排场和体面,有些学生尽管家庭经济拮据,为满足对方的要求及自尊,往往打肿脸充胖子,给家里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这就招致家长强烈的责难,也造成了感情的纠葛和困惑。
(四)生命压力增大。这些年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很大,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都很难找到好一点的工作,遑论高职院校大学生了。虽然高职院校有自己的优势,培养的多是一线“灰领”人才,但这几年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的冲击太大,沿海中小企业就业岗位紧缩,大批大批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当就业困难成为不可逃避的现实时,他们感到很迷茫,压力增大。绝大多数高职大学生,对于自己将来能否找到称心的工作,信心不足。许多高职大学生对目前的市场调节、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方式还不适应,加之连续多年的高校扩招,使得本处劣势的高职毕业生,在求职择业上更加困难重重。
(五)生命信仰缺失。生命信仰是指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即对生命精神支柱的追求,人类对生命意义的最后诉求。马克思指出,人类社会形态的最后诉求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类摆脱对物质和生产关系依赖的彻底解放,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所以,要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和最后诉求。我们现在有多少大学生能充分意识到这点呢?所以,生命教育迫在眉睫,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普遍塑造,是一种系统工程,需要刻不容缓的紧迫感。只有合理的知识结构、高尚的心灵品质和自觉的生命信仰,才能促进大学生全面自身地发展。有些高职院校,知识成了商品,学校成了知识的市场。教师成了出卖知识的卖主,而学生则是购买知识和文凭的顾客。学校只教导学生如何在知识和技能上成功,而对学生的真正需求,如,怎样尊重生命,怎样与别人相处,如何活出生命的品质,如何发挥生命的潜力,怎样提升生命的境界,等等,这些在高职院校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
三、高职院校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创新生命教育理念。高职院校生命教育滞后的主要原因,是教育理念有待创新。传统的教育,“重科技,轻人文”,把学生当成学习的机器,当成信息处理器。教育的内容和目标,是“如何生存”的知识和本领,于是乎,人们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人的生命境界却大失水准,思想道德滑坡,精神情感物化,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人是什么”、“生命是什么”、“生命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等等,这些生命教育的缺位,直接导致学生对生命概念的模糊,对生命意识的淡漠,对生命意义的迷茫,从而导致社会对生命价值的曲解和对生命意义的扭曲,产生许许多多的生命乱象,生命教育的产生,就是为了防范日益上升的青少年自杀率而提出的。
高职院校推动生命教育,首先必须更新转变教育观念,从传统的生存教育,返本溯源,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的理念。这是高职院校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前提。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杀现象这些年也有上升的趋势,引起了教师的广泛焦虑。没有生命,就没有一切,每一个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生命都是宝贵的。高职院校教育者必须把“以人为本”的理念,深深地刻在脑海。就教育而言,以人为本的最根本的东西,就在于以学生为本,以提升学生的生命品质和精神境界为根本,具体说,就是要树立大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对生命有深刻的理解,才会主动掌握必要的危机干预常识。
(二)系统化生命教育课程。毫无疑问,生命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开设生命教育课程,是高职院校生命教育的基础和保证。为生命教育设置专门的科目和课,可以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生命知识教育,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生命知识,学会欣赏生命、体验生命和尊重生命,理解生命意义。针对有人担心,高职院校学制相对短,没有充裕时间单独学习生命教育课程,甚至提出如果再单独开设生命教育课,则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等问题。专家认为,这是个认识问题。生命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前提,是教育的根本,生命都不教育,遑论其他?只要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到位、重视到位,时间应该不是问题,我们可以把课程安排紧凑点,还可以将生命教育融入到现有的语文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等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中去,形成一个合理的课程体系,以此为平台,在学生间开展生命教育,不失为是一个实际有效的方式。
(三)强化教师的生命意识。高职院校的生命教育,教师是关键。教师对生命的态度,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效果,所以,生命教育先要强化教师的生命意识。一要强化主体意识。教师是生命教育的主体,应该树立“教育即生命、生命在教育”的主体教育理念,教育学生彰显个体生命的个性和特性,肯定自我、彰显自我和掌握自己的命运;二要强化整体意识。教师要对自己作为“教师”这个职业“生命共同体”有一个整体的身份认同,才能兢兢业业教书育人,才能培养学生对“学生”这个生命共同体的认同,学生的个体生命才能融入班集体和学校的“大生命”之中。如此,学生走向社会才能融入社会“生命共同体”,成为一个有尊严的人。三要强化生命和谐意识。和谐是生命的本质内涵,教师个人身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师生关系。生命意识不强的教师,不懂得尊重学生,会造成师生关系的疏离与隔阂,也就不可能培养尊重生命的学生。我们在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学识结构和理论素养的同时,必须具备良好的主体意识、整体意识和和谐意识,这些是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和个人魅力的前提条件。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生命意识,在生命教育过程中,学生才能感觉到真实可信,才能潜移默化,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注重校园文化引导。文化的核心是价值,文化的本质是人的文化,是生命的教化。打造校园文化,就是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一种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激发生命潜能的文化氛围,一定能潜移默化地使高职院校大学生得到积极、健康、高尚的熏陶,形成良好的生命体验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高职院校的学制较短,生命教育更应该从良好的校园环境引导做足分量,要注重生命价值的正确导向,要注重人文关怀和生命终结意义的关照,将生命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的每一个细节中,让学生在春风化雨中,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丰富生命和完善生命。
(五)加强心理疏导。高职院校大学生由于学制短、信息量大、就业形势严峻,所以心理压力普遍比较大,许多学生常感身心疲惫,从而对生存意义和生命价值产生怀疑。有的学生由于个性鲜明,或自卑或狂狷,加上不会处理同学关系,抑或感情出现问题,从而出现了用极端方式对待生命,即采取自杀或杀人的方式来寻求解脱。其实,这些学生根本就不了解什么叫自杀和什么叫杀人,或者说,他们根本就没有抓住解决问题的根本,因为他们自杀或杀人的目的是摆脱心理压力或心理纠结和烦恼痛苦,而不是解决生命的生死问题。所以,很多同学在做了傻事以后,往往都十分后悔。那么,鉴于这种情况,我们的教师就应该学会对高职大学生进行心理的认知疏导,提前进行生命教育的介入工作,给大学生疏通生命纠结的方法,解开生命紧张的钥匙,提升生命质量的药方。
(六)促进生命教育内化。内化,是指生命教育的内容变成高职院校大学生自觉接受,并自觉转化成生命品质和生命智慧的过程。开展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生命教育的积极因素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转化率越高,教育的效果就越好,否则,就应该检视我们的教育。我们传统的高职教育,教师往往以“权威”的姿态示人,扮演着“灵魂工程师”、“个性矫正师”的角色,规训的结果乃是福柯所言的“造就既驯服又能干的肉体”。在这种教育境域中,学生往往把教育视为一种外在强加于自己的异己力量,即使身置其中,也仅仅是受教育的机器,而感受不到成长的快乐和生命的幸福,甚至有可能产生抵触情绪。真正科学的生命教育态度,应该是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师生都视为生命教育的主体,实现教育互动,给学生充分的话语权,在尊重差异性的基础上,达成生命教育的认同或共识。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应从学生的个体生命感受出发,创设爱和关怀的环境,建立生命教育的内化机制,让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轻松接受生命教育,并快乐地内化为自己的心灵品质。
总之,高职院校进行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很多,没有固定的范式,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断探索创新,关键在于注重生命教育的实效。任何一条教育途径,都需要生命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尝试,所以,教师才是生命教育的灵魂。
上一篇: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科学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