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关于云南省中等职业教育的调查分析

发布时间:2015-10-04 14:54
论文摘要: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云南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近年来,云南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办学条件极大改善,职教集团办学格局基本形成。但云南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仍然面临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办学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行业企业的深入合作以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等内涵建设方面仍有待大力加强。文章结合云南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和实际,提出了云南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云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建议
  
  近年来,云南省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取得较大成绩,但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依然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本课题组通过全面深入的调查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云南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一)云南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云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人数从2005年的11.36万人发展到2010年的31.19万人,招生规模增加了近两倍,在校生人数从2005年的32.52万人扩大到2010年的66.87万人,在校生规模扩大了一倍,云南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规模发展略有不同,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在校生人数增长较快,其中技工学校在校生从2005年的3.71万人发展到2010年的9.34万人,职业高中在校生从2005年的11.81万人发展到2010年的27.96万人;普通中专学校增长稍显缓慢,这是由于部分中专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成人中专学校学生人数下降较大,因为社会需求逐渐减少。
  (二)云南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设施条件极大改善
  云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全面实施了校舍改扩建工程。从2006年起,省政府明确规定,每年安排1.5亿元专项资金和3000万元的贴息资金用于中等职业教育建设。2005~2009年,国债项目投入校舍建设资金7.1亿元,其中中央资金2.61亿元,其余资金由省、市、县校配套。到2009年底,曲靖、昆明、玉溪、楚雄、大理、普洱等地区共投入30多亿元,用于职教园区建设和校舍改扩建工程,投入经费都达到历年新高,学校占地面积极大增加。其他地区也在进行职业教育中心建设的规划,并继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到2009年,校舍面积为452.89万m2,生均9.6m2,占地面积为21041亩,生均29.7m2,设施设备也有所增加。
  (三)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行生活补助和免学费政策
  从2007年开始,云南省所有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每人每年可获得生活补贴1500元,分月发放。从全国来说,主要是农村学生可以获得这种资助,大约占学生的80%。从2008年起,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实行免学费教育,2009年始,免学费学生比例逐渐扩大到30%。这项资助政策符合云南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的实际,也符合云南职业教育学生主要来源于农村的实际,增加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极大促进了云南职业教育的发展。
  (四)实行“特聘教师”政策,改善专业教师队伍结构
  2007年,云南省在全国率先建立中等职业学校特聘教师制度。2007~2009年,每年由省级财政安排1500万元专款,设立1000个特聘教师岗位,每个岗位每年按15000元标准发放津贴,2010年设立2000个特聘教师岗位。特聘教师不占学校编制,由中职学校按程序向社会公开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生产一线有实践经验的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这项措施加强了中职学校实践环节教学,缓解了师资数量不足和专业课教师紧缺的问题。但名额仍嫌太少,平均经费不高,操作方式还不太便利,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五)组建职教集团,集团化办学格局基本形成
  在省委、省政府职教改革精神推动下,各地充分利用现有职教资源,发挥各类学校的优势,组建职教联合办学体,积极与行业、企业联合,建立职业教育集团,推进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形成校企合作,提高职业教育整体办学效益。到2010年,全省已经建立起轻工、旅游、工业、冶金矿业、交通、农业、经济管理、艺术、工艺美术、建筑、文艺、林业、国土资源、粮油、水利水电、技工、体育等20个省级职业教育集团。昆明市、玉溪市、大理州、红河州、昭通市等地区建立了州市级职业教育集团10个,云南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格局已基本形成。
  制约云南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仍显不足,与云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适应
  在职业教育招生和经费投入上,明显放在普通教育之后的次要地位,招生录取批次靠后,对职业教育的年财政经费投入较之同期的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都要少,且呈逐年下降之势。再加上现实中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质量和就业条件相对较差,职业学校学生继续升学受到一定限制,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仍显不足。
  云南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结构、类型、数量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不很匹配。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要求、产业结构、劳动力市场缺乏调查预测能力和服务能力;职业教育发展规模、效益、结构、规格及专业等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特别是对本区域支柱产业的发展不够适应。根据云南省教育厅《2010年云南省各中等职业学校的开办专业目录》,我省职业学校适合新兴产业的专业不多,重复设置的专业很多,如计算机应用专业,几乎每所职业学校都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三分之二的职业学校开办,造成学校较少考虑专业特色、培养条件、培养质量和社会需求。
  (二)专任教师严重不足,“双师型”专业课教师比例偏低
  几年来,我省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队伍增量不大,而学生规模加倍增长,呈现出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专业教师缺口较大、“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生师比偏高的问题。2009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师比为29∶1,其中普通中专学校高达31.4∶1;2010年生师比更高,远远高于教育部规定的18∶1。
  目前,仍有较多教师学历不达标。按教育部要求,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原则上都应是本科学历,国家级重点学校不低于98%,省部级重点学校不低于90%,合格学校不低于85%。而我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低于80%,2010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78.4%。总之,云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的师资队伍从数量、学历和专业结构上严重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改革较难推进,没有调动起行业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办学还相对封闭,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办学方针、管理体制、办学模式、运行机制等还没有根本转变,基本沿用计划经济的方式,教育资源没有得到有效配置和功能释放,职业教育自我发展、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强,缺少与企业等外部经济社会组织建立起深入合作关系,企业和行业组织兴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目前主要是在学生实习实训、毕业生就业等方面校企合作较多,而市场调查、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改革、技术研发和质量评估等方面,企业对职业教育难以介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有效推进。
  (四)面向民族地区和农村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缓慢
  当前,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大部分是职业中学。职业中学主要分布在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多数学校是从普通中学转化而成,学校专业教师缺乏,与行业企业联系相对较少,而且职业学校的办学环境欠佳,教学与实训设备不足,专业教学质量不高,特别是涉农专业的职业学校发展比较缓慢甚至萎缩。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大和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增多,农村地区需要到职业学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人越来越多,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但面向农村地区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条件欠佳,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特别是不能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需要。当前,少数民族学生生源比例还较低。根据调查,2005~2009年,云南中等职业教育少数民族的生源比例只从21%增长到23%,发展缓慢,而且与少数民族占总人口三分之一的比例相差较远,需要多方面发展面向农村地区的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对云南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大力推进“专业群建设工程”,使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对接
  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团队,使其成为职业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按照师生比落实教师编制,在保障教师数量足够的前提下,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专业技能和教学教研水平。继续完善用人机制,按一定比例从企业引进优秀人才进入职业学校,优化“双师型”教学团队的结构和功能。加强职业教育的研究、规划和法制建设,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测与评估。创新专业教学方法,强化实习实训课程与实践活动,完善教师深入企业工作与学习制度。
  推行“专业群建设工程”,加强与云南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群建设和课程开发,更好地使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云南职业教育要加强冶矿类、旅游类、生物类、能源类等专业群建设,规划和调整学校的专业结构。实施“专业群建设工程”要筹建不同专业的职教指导委员会,明确其任务和职责,制定日常工作机制;要优化专业设置,深入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开发;扩大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大基础教学设施的投入力度,发挥重点专业群和特色专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示范作用。
  (二)改革评估机制,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引导教学改革,增强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
  建立职业学校评估机构,改革评估机制,对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评估监测,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并进行评估结果公示,实现职业学校教育与岗位技能需求对接,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和职业学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能力。
  在专业设置与评估上,要认真研究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并做出反应。职业学校要在专业设置上认真研究工业化、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及其就业结构产生的影响,了解服务业、建筑业、制造业的市场就业信息和社会用工情况,适应我省发展战略调整的格局,及时设置和调整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在教学内容改革与开发上,应考虑云南省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一要以现有课程为基础,加强课程的校本开发,不断补充、完善新技术和新工艺,尽可能适应社会、企业的需求;二要多考虑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职业岗位需要,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教育与培训的内容以职业标准为导向。
  (三)加强职业学校的现代管理,创新职业教育集团内部管理机制
  构建符合现代教育理念,以学生质量为中心,适应云南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适应云南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化要求,以人为本、依法管理、民主参与、科学高效、环境和谐、运转顺畅的中等职业学校现代管理制度。推进职业教育的集团办学模式,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有效管理机制和教学模式,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保障制度和长效机制。加强职业教育集团内部管理,创新职业教育集团管理体制和机制。以龙头学校为核心,充分发挥龙头学校的作用,以各方法人代表为重要成员,坚持平等协商和民主决策的原则,建立健全强有力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探索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实行股份制改革,把职业教育集团办成相当于独立法人资格的实体,增强行业企业及劳动人事部门等利益相关者的深度参与力度。
  (四)加大职教专项投入,整体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重点支持边境地区和农村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
  继续提高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引导职业教育发展,改善职业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公共实训基地,完善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和资源共享机制。完成一大批“双师型”教师培训,继续实施、完善和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特聘、特岗、特邀“三特”计划。
  重点加强县域职业教育中心的建设,理顺农村职业教育体制,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以县级职业学校(职教中心)为主体继续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建设和管理,统筹农村教育资源,促进农科教结合。在培养方向上,要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培训服务,适应农村城镇化的需要,培养进城务工经商的创业者,兼顾培养新农民。加快建设好25个边境县、市、地区职业学校(职教中心),积极吸纳当地生源接受职业教育,尽量在本区域就业,促进边境和农村地区职业教育事业持续、稳定发展。

上一篇:新时期高校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探析

下一篇:关于以就业为导向的特殊职业教育发展目标与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