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院校 三师型 教师队伍的现状及建设的必
发布时间:2015-10-04 14:55
论文摘要:“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由此可见,无论对何种类型的职业院校来说,其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在于师资力量。长期以来人们在职业院校师资建设问题上,对“双师型”这个概念提得比较多,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文章首先将在“双师型”教师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对“三师型”教师队伍的理论内涵进行详尽的分析和研究,其次对职业院校目前“三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对职业院校为何必须重视“三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文章认为“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院校未来师资建设的重要方向,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关注。
论文关键词:“三师型”教师;建设;现状;必要性
一、“三师型”教师队伍的基本内涵
在明确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这个概念之前,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职业院校教师作为教师的一般,必须符合教师的一般要求。即具备思品、文化、身心、专业、教育、管理六大模块的基本素养,而每个素质模块又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如反映教师本质特征的教育模块包括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专业模块包括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二者缺一不可。职业院校教师作为教师的特殊,必须符合职业院校教师的特殊要求,即满足“职业针对性”的特殊要求,理论上要针对职业岗位(岗位群)要求的专门理论知识,实践上要针对职业岗位要求的专门技能、技巧和其他实践活动。本文探讨“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在明确了职业院校教师具有一般性教师素质的基础上,对“三师型”的基本内涵进行探讨的,也就是说“三师型”教师不但具有一般性教师的素质,更具有我们所强调内容的素质和能力。WwW.lw881.com简单来说,“三师型”教师队伍应该是一种具有复合能力的综合型人才队伍。
那么具体来说什么是“三师型”教师,它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三师型”教师是指具有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能力、具有专业技术能力以及职业指导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对职教师资严格按照“三师型”教师来要求的,除了强调具有教师和专业技师(律师、会计师、医师等)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以及职业指导能力外,尤其强调真正的“三师型”教师不是教师和工程师和就业指导师这三者的线性叠加,而是作为教师的教学实践,以及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生产实践以及就业指导能力的三维一体化的具体统一。在这个三维实践中以完成教学与培养学生的任务为切入点,不断渗透、开发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为学生以后的职业选择提供良好的服务。指明方向。因此说,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及良好的职业指导能力将是“三师型”教师队伍具体内涵不可缺少的三个方面。
“三师型”教师可以改变目前职业学校中专业知识由专业教师来任教,实践操作技能课程由实验教师来指导,就业指导课程由学工处或各系分管学生工作的人员来承担的现状,做到教学、实践、就业指导三位一体,实现1>1+1+1的效果。突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指导,就业心理测试,人才测评。个性化创业”的一体化、专业化、专家化、全程化。
由此可见“三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研究不是简单地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和职业指导师进行组合,而是在“双师型”教师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深化,甚至可以说“三师型”教师是职业院校在师资建设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师资建设内容进行的一种必要的创新。这种创新是进一步深化职业院校在管理模式与制度建设方面的需要,也将为职业院校培养一支热爱本职工作、专业功底与职业技能扎实、能够从多角度指导学生成长的师资队伍与管理人员队伍,以优质的人才资源形成职业院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二、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
(一)“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薄弱
目前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目前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非常少,据对江西省部分职业院校2947名教师调查统计:30岁以下的“双师型”教师有811人,占32.34%;31-40岁的“双师型”教师有564人,占38.22%;41岁以上的“双师型”教师有306人。占21.12%。而具有“三师型”教师能力或者资格水平的仅仅有60多人,占到9.32%。由此不难发现,中青年教师是职业院校教学和科研的中坚力量,中青年教师数量的增加,改善了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增强了师资队伍的活力,为职业院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青年教师既缺乏专业经验和必需的专业技能、也缺乏职业指导能力,显然青年教师要想成为“三师型”教师还任重道远。
还有目前职业院校教师存在一个现象,就是本科学历多,研究生学历少,中级职称多,高级职称少。据对江西省部分中职、高职院校2947名教师调查统计来看,具有博士学位(含在读博士)的有9人,占0.66%,硕士学位(含在读硕士)的有219人,占16.09%,而学士学位的有1049人,占77.08%。中级职称多,高级职称少。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有5人,占0.37%,具有副高级职称的有589人,占43.27%,而具有中级职称的有767人,占56.36%。在职业院校中,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偏少,是目前职业院校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显然这样的师资队伍结构,并不具备培养“三师型”教师的基础和条件,由此可见目前我国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还十分薄弱。
(二)教师实践能力偏弱
实践课教师从事的主要是实践性教学,必须具有较高的技能水平,他们的教学既要善于示范、演示,又要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操作原理和过程讲解给学生听,学生要学会的是实实在在的技术与技能,因此,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能力对实践课教师是很重要的。但是,在调研中。很多实践课教师认为自己实践技能弱,且实践技能的获得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造成教师实践能力偏弱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不断扩招,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师的编制紧张,大多数专业课教师处于一种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很难有机会长时间到生产一线参加培训和锻炼:二是社会提供给教师的实践场所和实践机会少,学校缺乏切实有力的激励机制,重数量轻质量,忽视加强双师教师的培养,造成双师教师实践能力提高较慢:三是随着工业结构调整的加快,高新科技的广泛应用,原有的一些双师教师。由于未能及时地接受、消化和使用新的科技手段,或因年龄、知识结构等原因。在实践动手能力方面表现为由强变弱。
(三)多数职业院校教师缺乏职业指导能力
很多职业院校教师都是高校毕业直接到职业院校任教。根据数据调查,江西省部分职业院校专任教师中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占63.05%,他们是从校门到校门。缺乏到企业一线工作的经验,专业实践水平有限,如果谈到他们是否能够引领他们教育的学生进入行业、职业领域,指导学生按照行业职业规章办事,熟悉并遵守相关行业的职业规章,清楚其制定过程、具体内容及其在行业中的地位、作用等,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及职业素养,这些要求恐怕是勉为其难了。
三、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一)“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建设我国和谐社会与加速经济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来,高校与职业院校的规模发展,带来的结果是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问题解决不好,必将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而“三师型”教师概念提出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基于学生的职业选择与发展需要,“三师型”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就业前景以及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利于职业院校学生以后的发展和进步,从这个层面来说这无疑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目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创新为标志的经济,是超越于工业经济的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其核心是以智能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知识因素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人的现代化素质成为最重要的国力。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化分工日益繁杂,每个劳动者都应该具备一定的理论思想水平,也应该具有更强的动手实践能力,更应该在社会分工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合理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这个角度来看,通过加强“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能有效地实现学生理论学习、实践操作以及职业规划三位一体的统一,从而让他们能够找到适合发挥自己特长和技能的最佳位置,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贡献他们的力量,从而推进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
办好学校、办好教育,教师所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由于职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仅仅依靠职业院校的一般性教师是不行的,还必须具有高端人才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从而提高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显然如果一个职业院校仅仅有一个或者几个“三师型”教师也是不行的,因为这样不能满足职业院校发展的需要,对我国整体的职业教育来讲,必须大力培养“三师型”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实现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各职业院校应十分重视在保证教师个体质量的基础上,不断加强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群体效应,提高教育质量。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好职业院校的根本,是提高其教育教学质量上一个新台阶的重要保障,是发展职业教育事业的基本建设,是职业院校工作的永恒主题,否则职业院校和职业教育就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是加强骨干师资队伍建设:“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原则是充分信任、全面要求、选拔与培养相结合:“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是以学术梯队建设为中心,努力创造条件,强化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工作:“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条件是改善、提高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优化社会和学校方面的精神环境及物质环境。总之,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必将被人们视为提高教育质量,发展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重要工作和根本保证。
(三)“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有效地促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完成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职业院校办学实力的强弱,取决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主要看所具备的实训、实习条件及各种设施;“软件”主要看师资队伍建设。从目前情况来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专业学习指导、专业技能指导、职业指导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有针对性的、专业性的指导不够,使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浮于表面。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强动手操作能力的专门应用性人才,各职业院校正在积极探索与实践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目标在于有效地培养人才的职业素质,缩短上岗适应期,提高用人单位满意度。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产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和喜爱,并且对所学专业有科学和合理的认识。“三师型”教师应该对学生如何认识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如何选择专业及进行有效地专业学习、如何树立正确的职业心态、如何择业等方面进行全程、全面辅导,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态度,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为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三师型”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专业学习与职业选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让学生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职业能力,完成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四)“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完善职业教育功能的现实需要
职业教育有两大功能,一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多层次的技能人才,这主要是生产、服务一线工作需要的技术型实用人才,此种需要暗含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技术型实用人才跨越在科学研究型人才和直接操作型人才之间,既需要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又需要面向生产和管理的一线,是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其职能是将科学研究、技能提升贯穿、转化为现实产品和具体的应用:二是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可以增加青年学生的受教育年限,将就业时间延长,客观上减少了进入工作领域的劳动力,从而减轻社会就业的压力。与此同时,还可以为企业、为部门、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高级技术型人才,以提高受教育者的竞争能力、适应能力、开拓能力,为社会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职业教育的优势还在于,可以通过职业培训、技能培训,将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稳妥转移,缓解因为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而产生的劳动力富余问题,有利于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
现在需要说的是,如何完善这两个功能呢?让学生实现良好的就业,既需要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也需要加强学生对职业前景的认识,而“三师型”教师这个概念就是为了完善职业教育这两个功能而提出的,“三师型”教师不但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学到良好的职业技能,而且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职业选择和职业规划,从而延长学生的就业时间和空间,减少社会的矛盾与冲突。可见“三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职业教育功能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根本需要
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开发劳动力资源,直接向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的重任。它的办学方向决定了其专业设置的灵活性。一方面,根据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及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比较灵活地调整专业结构:另一方面,瞄准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使之能够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因为“三师型”教师具有职业性和综合性的特质,他们最了解职业院校的专业方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专业技能等教学环节: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专业:能及时洞察预测行业的发展变化,捕捉行业人才供求信息,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以适应国内外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他们能使教学改革和专业设置更有针对性、实用性,做到有的放矢。因此说,“三师型”教师对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
当前职校教师主要是从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中选拔,几乎没有后续教育。“三师型”职校教师的培养应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培训的理念,包括职前培养、入职辅导、职后提高,需要整合大学、职业学校、企业、社会等多方资源。与大学的链接,是职校教师改变其学历结构的重要路径:与企业的合作,是职校教师提高实践技能的重要方法:校本培训,专家指导是通过行为研究来促进职校教师的自主发展:考证制度可以提高就业指导的多元化。职业院校通过建立“三师型”教师队伍,可以开展对学生的学历教育,也可以开展职业资格培训,既要重视岗前培训,也重视岗位引导和转岗培训与教育。可以说,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完善是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论文关键词:“三师型”教师;建设;现状;必要性
一、“三师型”教师队伍的基本内涵
在明确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这个概念之前,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职业院校教师作为教师的一般,必须符合教师的一般要求。即具备思品、文化、身心、专业、教育、管理六大模块的基本素养,而每个素质模块又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如反映教师本质特征的教育模块包括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专业模块包括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二者缺一不可。职业院校教师作为教师的特殊,必须符合职业院校教师的特殊要求,即满足“职业针对性”的特殊要求,理论上要针对职业岗位(岗位群)要求的专门理论知识,实践上要针对职业岗位要求的专门技能、技巧和其他实践活动。本文探讨“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在明确了职业院校教师具有一般性教师素质的基础上,对“三师型”的基本内涵进行探讨的,也就是说“三师型”教师不但具有一般性教师的素质,更具有我们所强调内容的素质和能力。WwW.lw881.com简单来说,“三师型”教师队伍应该是一种具有复合能力的综合型人才队伍。
那么具体来说什么是“三师型”教师,它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三师型”教师是指具有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能力、具有专业技术能力以及职业指导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对职教师资严格按照“三师型”教师来要求的,除了强调具有教师和专业技师(律师、会计师、医师等)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以及职业指导能力外,尤其强调真正的“三师型”教师不是教师和工程师和就业指导师这三者的线性叠加,而是作为教师的教学实践,以及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生产实践以及就业指导能力的三维一体化的具体统一。在这个三维实践中以完成教学与培养学生的任务为切入点,不断渗透、开发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为学生以后的职业选择提供良好的服务。指明方向。因此说,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及良好的职业指导能力将是“三师型”教师队伍具体内涵不可缺少的三个方面。
“三师型”教师可以改变目前职业学校中专业知识由专业教师来任教,实践操作技能课程由实验教师来指导,就业指导课程由学工处或各系分管学生工作的人员来承担的现状,做到教学、实践、就业指导三位一体,实现1>1+1+1的效果。突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指导,就业心理测试,人才测评。个性化创业”的一体化、专业化、专家化、全程化。
由此可见“三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研究不是简单地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和职业指导师进行组合,而是在“双师型”教师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深化,甚至可以说“三师型”教师是职业院校在师资建设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师资建设内容进行的一种必要的创新。这种创新是进一步深化职业院校在管理模式与制度建设方面的需要,也将为职业院校培养一支热爱本职工作、专业功底与职业技能扎实、能够从多角度指导学生成长的师资队伍与管理人员队伍,以优质的人才资源形成职业院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二、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
(一)“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薄弱
目前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目前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非常少,据对江西省部分职业院校2947名教师调查统计:30岁以下的“双师型”教师有811人,占32.34%;31-40岁的“双师型”教师有564人,占38.22%;41岁以上的“双师型”教师有306人。占21.12%。而具有“三师型”教师能力或者资格水平的仅仅有60多人,占到9.32%。由此不难发现,中青年教师是职业院校教学和科研的中坚力量,中青年教师数量的增加,改善了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增强了师资队伍的活力,为职业院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青年教师既缺乏专业经验和必需的专业技能、也缺乏职业指导能力,显然青年教师要想成为“三师型”教师还任重道远。
还有目前职业院校教师存在一个现象,就是本科学历多,研究生学历少,中级职称多,高级职称少。据对江西省部分中职、高职院校2947名教师调查统计来看,具有博士学位(含在读博士)的有9人,占0.66%,硕士学位(含在读硕士)的有219人,占16.09%,而学士学位的有1049人,占77.08%。中级职称多,高级职称少。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有5人,占0.37%,具有副高级职称的有589人,占43.27%,而具有中级职称的有767人,占56.36%。在职业院校中,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偏少,是目前职业院校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显然这样的师资队伍结构,并不具备培养“三师型”教师的基础和条件,由此可见目前我国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还十分薄弱。
(二)教师实践能力偏弱
实践课教师从事的主要是实践性教学,必须具有较高的技能水平,他们的教学既要善于示范、演示,又要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操作原理和过程讲解给学生听,学生要学会的是实实在在的技术与技能,因此,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能力对实践课教师是很重要的。但是,在调研中。很多实践课教师认为自己实践技能弱,且实践技能的获得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造成教师实践能力偏弱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不断扩招,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师的编制紧张,大多数专业课教师处于一种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很难有机会长时间到生产一线参加培训和锻炼:二是社会提供给教师的实践场所和实践机会少,学校缺乏切实有力的激励机制,重数量轻质量,忽视加强双师教师的培养,造成双师教师实践能力提高较慢:三是随着工业结构调整的加快,高新科技的广泛应用,原有的一些双师教师。由于未能及时地接受、消化和使用新的科技手段,或因年龄、知识结构等原因。在实践动手能力方面表现为由强变弱。
(三)多数职业院校教师缺乏职业指导能力
很多职业院校教师都是高校毕业直接到职业院校任教。根据数据调查,江西省部分职业院校专任教师中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占63.05%,他们是从校门到校门。缺乏到企业一线工作的经验,专业实践水平有限,如果谈到他们是否能够引领他们教育的学生进入行业、职业领域,指导学生按照行业职业规章办事,熟悉并遵守相关行业的职业规章,清楚其制定过程、具体内容及其在行业中的地位、作用等,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及职业素养,这些要求恐怕是勉为其难了。
三、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一)“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建设我国和谐社会与加速经济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来,高校与职业院校的规模发展,带来的结果是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问题解决不好,必将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而“三师型”教师概念提出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基于学生的职业选择与发展需要,“三师型”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就业前景以及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利于职业院校学生以后的发展和进步,从这个层面来说这无疑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目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创新为标志的经济,是超越于工业经济的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其核心是以智能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知识因素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人的现代化素质成为最重要的国力。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化分工日益繁杂,每个劳动者都应该具备一定的理论思想水平,也应该具有更强的动手实践能力,更应该在社会分工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合理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这个角度来看,通过加强“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能有效地实现学生理论学习、实践操作以及职业规划三位一体的统一,从而让他们能够找到适合发挥自己特长和技能的最佳位置,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贡献他们的力量,从而推进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
(二)“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办好学校、办好教育,教师所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由于职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仅仅依靠职业院校的一般性教师是不行的,还必须具有高端人才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从而提高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显然如果一个职业院校仅仅有一个或者几个“三师型”教师也是不行的,因为这样不能满足职业院校发展的需要,对我国整体的职业教育来讲,必须大力培养“三师型”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实现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各职业院校应十分重视在保证教师个体质量的基础上,不断加强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群体效应,提高教育质量。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好职业院校的根本,是提高其教育教学质量上一个新台阶的重要保障,是发展职业教育事业的基本建设,是职业院校工作的永恒主题,否则职业院校和职业教育就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是加强骨干师资队伍建设:“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原则是充分信任、全面要求、选拔与培养相结合:“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是以学术梯队建设为中心,努力创造条件,强化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工作:“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条件是改善、提高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优化社会和学校方面的精神环境及物质环境。总之,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必将被人们视为提高教育质量,发展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重要工作和根本保证。
(三)“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有效地促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完成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职业院校办学实力的强弱,取决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主要看所具备的实训、实习条件及各种设施;“软件”主要看师资队伍建设。从目前情况来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专业学习指导、专业技能指导、职业指导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有针对性的、专业性的指导不够,使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浮于表面。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强动手操作能力的专门应用性人才,各职业院校正在积极探索与实践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目标在于有效地培养人才的职业素质,缩短上岗适应期,提高用人单位满意度。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产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和喜爱,并且对所学专业有科学和合理的认识。“三师型”教师应该对学生如何认识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如何选择专业及进行有效地专业学习、如何树立正确的职业心态、如何择业等方面进行全程、全面辅导,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态度,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为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三师型”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专业学习与职业选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让学生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职业能力,完成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四)“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完善职业教育功能的现实需要
职业教育有两大功能,一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多层次的技能人才,这主要是生产、服务一线工作需要的技术型实用人才,此种需要暗含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技术型实用人才跨越在科学研究型人才和直接操作型人才之间,既需要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又需要面向生产和管理的一线,是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其职能是将科学研究、技能提升贯穿、转化为现实产品和具体的应用:二是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可以增加青年学生的受教育年限,将就业时间延长,客观上减少了进入工作领域的劳动力,从而减轻社会就业的压力。与此同时,还可以为企业、为部门、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高级技术型人才,以提高受教育者的竞争能力、适应能力、开拓能力,为社会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职业教育的优势还在于,可以通过职业培训、技能培训,将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稳妥转移,缓解因为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而产生的劳动力富余问题,有利于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
现在需要说的是,如何完善这两个功能呢?让学生实现良好的就业,既需要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也需要加强学生对职业前景的认识,而“三师型”教师这个概念就是为了完善职业教育这两个功能而提出的,“三师型”教师不但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学到良好的职业技能,而且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职业选择和职业规划,从而延长学生的就业时间和空间,减少社会的矛盾与冲突。可见“三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职业教育功能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根本需要
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开发劳动力资源,直接向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的重任。它的办学方向决定了其专业设置的灵活性。一方面,根据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及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比较灵活地调整专业结构:另一方面,瞄准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使之能够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因为“三师型”教师具有职业性和综合性的特质,他们最了解职业院校的专业方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专业技能等教学环节: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专业:能及时洞察预测行业的发展变化,捕捉行业人才供求信息,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以适应国内外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他们能使教学改革和专业设置更有针对性、实用性,做到有的放矢。因此说,“三师型”教师对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
当前职校教师主要是从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中选拔,几乎没有后续教育。“三师型”职校教师的培养应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培训的理念,包括职前培养、入职辅导、职后提高,需要整合大学、职业学校、企业、社会等多方资源。与大学的链接,是职校教师改变其学历结构的重要路径:与企业的合作,是职校教师提高实践技能的重要方法:校本培训,专家指导是通过行为研究来促进职校教师的自主发展:考证制度可以提高就业指导的多元化。职业院校通过建立“三师型”教师队伍,可以开展对学生的学历教育,也可以开展职业资格培训,既要重视岗前培训,也重视岗位引导和转岗培训与教育。可以说,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完善是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