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提要构建完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与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应根据自身办学定位,从组织、运行、评估三个体系方面制定本校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在实施过程中遵循一定原则,以此提高职业生涯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职业生涯教育;实施原则;评估
建立完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实现最优化发展的需要。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是高校依据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通过系统性教育内容、多种教育途径和方法,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为其一生的健康和谐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其教育目标是以学生为本,提升学生未来的幸福感。而在高校建立职业生涯教育体系,首先必须明确学校定位与学生培养目标,准确把握不同层次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脉搏,制定出更加适合本校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一、构建职业生涯教育组织体系
组织体系构建是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有力保障,其中包括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经费保障等支撑内容。队伍建设是职业生涯教育有效进行的根本保证,要建立校级、(院)系级、授课教师、学生志愿者四级联动的人员保障,同时要明确各级职责,相互分工协作,更重要的要吸纳学生志愿者加入,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间思想、情感、心理等贴近的优势,通过朋辈辅导、榜样作用,达到既助人又自助的目的。制度建设使职业生涯教育的运转更为常态化,要从教师的培养培训与职称评定、课程教学的考核、各项激励政策等方面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职业生涯教育的正常运转。而充足的经费更是职业生涯教育高效运转的最有力保障。组织体系的构建,使职业生涯教育向着职业化、专业化、全员化、专家化的方向迈进。
二、构建职业生涯教育运行体系
运行体系构建是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核心内容,包括教育和服务两个系统。体系中的其他各系统都要围绕运行体系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职业生涯教育的最优化,才能确保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效性。
(一)教育系统包括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第一课堂主要是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的开设,这是职业生涯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大学教育中,第一课堂永远是主阵地,在学生的成长成才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要建立以通识教育必修课为核心、选修课与专题讲座为辅助的第一课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快速直接、受众广、可以灌输理念的教学优势,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建立分年级分阶段的授课模式,实现全程覆盖、全员覆盖。可以采用心理测验、提问互动、引用寓言、故事或名人典故、案例分析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目的是激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多元的成才观,促使学生理性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第二课堂主要是学生活动和社会实习实践,一方面要大力倡导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新创业大赛、模拟面试、职业规划训练营、职业访谈、科技文化节等,使学生提高就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另一方面要根据学校专业特点,努力开拓实习实践渠道,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有真实的职业体验。要用第二课堂学分认证的方式来管理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育引导学生在参与中注重体验,在体验中学会总结与领会,在总结后将其运用于现实的职业生涯中,进而对自我和职业的认识不断地进行修正与调整,最后来逐步完善自己的行动方案。
(二)服务系统包括生涯辅导与咨询、就业信息提供、网络平台建设等内容。生涯辅导与咨询是对教育系统的重要补充,是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服务的集中体现,它可以帮助学生走出困惑,找回自信,明确目标,积极行动。但是,这项服务内容目前是高校的薄弱环节,教师的缺乏与能力较低是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各高校要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探索适合本校的生涯咨询的理论与技巧。前期,可以通过本校学生案例、分层次分团队地进行指导,关注一些特殊学生等途径,不断积累生涯辅导与咨询的技能,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充足的就业信息提供是帮助学生明确职业方向非常重要的一环,各高校要根据本校专业特点和学生情况建立较为稳定的就业市场,并跟踪服务毕业生,不断完善行业信息。同时,进一步将这些就业信息分行业、分专业、分地区进行整理,供在校学生参考查阅,以便让学生能够较早地了解就业去向,帮助学生尽早按照自己的兴趣、特点选择未来的方向,确定职业目标。网络建设是职业生涯教育非常有效的途径,符合新时期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与生活习惯,要更加注重就业网络的功能化,科学理性对待职业测评。
三、构建职业生涯教育评估体系
评估体系构建是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方向引导,科学合理的全面考核与评估体系是职业生涯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职业生涯教育不只是简单地追求就业率,而是要提高就业质量,提升学生的就业满意度。终极目标是立足学生一生的发展,提升学生未来的幸福感。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要从在校学生、毕业校友、用人单位等三个层面,就服务项目、服务水平、服务态度、资金投入、人员配备、工作条件、工作职责、工作内容等角度全方位设立量化指标,以便全面考察职业生涯教育工作;其次,要建立完备的评估监督制度,高校不仅要定期接受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高校内部更要进行自查,在不断查找不足,分析总结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教育水平。完善的职业生涯教育评估体系,有利于促进全体教职员工的重视与参与,有利于提高整体工作水平,更有利于引导学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改革。
四、职业生涯教育实施原则
完善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构建,使职业生涯教育得到了有效推广与开展,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还要根据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等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身心特点,遵循一定原则,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使职业生涯教育取得最佳效果。
(一)学生主体性与教师导向性相结合的原则。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既是一个合乎客观规律的发展过程,又是一个主体性得以发挥的过程。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并不单纯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它始终体现着教育者的影响、努力和期待;同样,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也并不单纯是一个被动塑造的过程,它始终渗透着主体的判断、选择和追求。因此,在进行职业生涯教育时,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的同时,也要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另外,我国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学生主要以升学为目标,目标单一化,有关生涯教育的内容涉及较少。而进入大学后,目标的多元化,选择的多样化,还有学业、就业等压力的增大,再加上信息探索的严重不足,学生会变得茫然与困惑,感觉无所适从,此时如果教师加以正确引导,可以收到非常好的效果。结合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与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在进行职业生涯教育时,必须坚持学生主体性与教师导向性相结合的原则。
(二)全程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学生成长中,随着知识的增长,视野的开阔,对自我和职业的认知在不断深入,在学生发展的不断阶段,要对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教育和开展不同的主题活动。同时,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决定了职业生涯教育需要贯穿大学生活的始终。因此,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职业探索的内在规律,要坚持全程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学生个性需求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从人生历程角度看,大学时期正值人生发展的青年中期,它既是人才成长的定向阶段,也是人才由继承期向创造期转化的过渡阶段。从职业发展的角度看,大学时期又属于个体未来职业的前期准备阶段,是为个体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重要基础的阶段。因此,我们要教育引导学生全面深入挖掘自己的能力、兴趣、价值观等,对自己能够准确定位,树立发展的眼光,使自身发展与社会进步相契合,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四)学校指导与社会指导相结合的原则。职业生涯教育社会性的特点决定了必然要借助社会的帮助与指导,以增强其实效性。在实施职业生涯教育时,可以根据学校专业设置的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聘请相关行业的专家或毕业校友作为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外聘教师,通过讲座、座谈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指导,使学生了解各行业的发展前景,这种方法是对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有效补充,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必须坚持学校指导与社会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职业生涯教育是一个涉及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的新兴领域,是一种整合性的教育行动。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它不仅需要学校自身构建完善的体系,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未来,相信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做保障,我们一定能够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为实现人力资源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征,陈国祥.职业生涯教育: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9.
[2]张才纯,黄炜.浅谈高校职业指导体系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0.5.
[3]邹放鸣.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和成才需求 开展“大学生涯设计”教育活动.德育为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上一篇:高职生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