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试析五年制高职院校实践课有效教学的设计

发布时间:2015-10-04 14:57
论文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之“魂”。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是学校教学研究的重中之重,做好实践性课程教学设计是五年制高职院校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目标的核心。只有从项目设置的趣味性、实用性和生产性,教学内容的简约性,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灵活性、多样性,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的学生的主体性,课后延伸的研究性和作业练习的创新性等方面着手,设计好实践性课程各堂课“教”与“学”的环节,才能真正实现打造精品课堂、推进有效教学的目的。
  论文关键词:五年制;高职院校;实践性课程;有效教学;教学设计
  
  课堂上的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尽心地教是认真地学的前提,但要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境界,还有无数个“结”等待着教师去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但任何方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之以恒的、贯穿于课堂内外的实践与探索。经过多年的职教学习与研讨,笔者对实践性课程教学设计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几个相关概念的内涵界定
  实践性课程是指建立在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基础之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实践中学习和能力培养为手段,在具体的实践情境中认知和学习,使学习者具备胜任工作岗位能力的职业教育课程。实践性课程是“做中学”这一朴素思想的集中反映。工作过程导向的特征决定了课程必然要通过实践活动展开,实践性是这类课程的核心属性。
  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其核心思想就是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有效”就是指通过教师的一堂课或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评价课堂教学的有效程度,要看每一个学生是否学有所获,得到发展,是否有知识的增长和技能的提高,而不是看指导教师是否完成了预定的计划和任务。
  教学设计即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教学目标选取适合的教学内容,采取好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本,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到和谐统一的过程。
  五年制高职院校实践性课程教学的现状
  根据笔者对近几届高职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后的跟踪调查和企业回访,高职院校实践性课程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从毕业生素质与企业需求看,存在的问题是:(1)专业知识不扎实,应变能力弱,参与生产实际的专业技能不强,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2)缺乏对职业环境和岗位目标的全面认识,对企业文化缺少认知,短时间内不能适应企业管理。(3)缺少磨炼,耐挫折力不够,怕吃苦,缺少终身学习的理念。(4)不能很好把握行业发展动态,对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能力的再学习提高能力不强。
  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看,存在的问题是:(1)有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未能将实践课作为一门课程,仅认为是课程教学的一个环节,实践课的开设依附于理论课,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观念仍然存在。(2)生源规模盲目扩张,生活设施应急快速投入,而用于实践教学的投入却相对不足,陈旧设备不能及时更新,新技术、新工艺得不到采用,毕业生与企业需求差距拉大。
  从实施实践性课程教学的师资看,存在的问题是:(1)能力本位和终身教育的职教理念只停留在书面上、应急的课改试点课上或优质示范课上,尚未真正落实到常规的教学实践中。(2)生源规模大,受各方面原因限制教师数量不足,师生比严重超标,教师课务繁重,没有充足的时间与精力从事教学研究和新技术培训,教师实际技能水平提高不快,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不到位。
  从实践性课程教学过程的实施看,存在的问题是:(1)实践教学仍停留在以手工技艺为主的单一工种劳动型的“反复练,练反复”上,尚未真正达到以复合工种心智技能为主的训练。(2)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体现不明显,效能评价缺少基本标准和提高标准的分层。(3)课程改革进程缓慢,教学内容的综合化和模块化改革不成熟,操作性、趣味性、实用性强的实训项目开发尚不完备,科学、实用、适合的实践性课程指导教材不成熟。
  实践性课程有效教学设计的探索
  在实践性课程教学设计的实践中,应积极探索,认真研讨,归纳总结。笔者在项目设置的趣味性、实用性和生产性,教学内容的简约性,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灵活性、多样性,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的学生的主体性,课后延伸的研究性和作业练习的创新性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教学项目设置的趣味性、实用性和生产性这是实践性课程教学设计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教学目标设计应以明确的有效课标志为统领一堂有效课要求教学目标明确突出,课堂思路清晰明确,教学过程协调和谐,知识点与技能点能得到有效落实,学生的思维活跃,参与度高。教学设计应关注课前准备、课中掌控与课后拓展延伸。“教学有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简约。“西瓜”与“芝麻”都想要,力求面面俱到的课堂教学,很难将教学目标有效落实。内容选讲要做到三个不教:学生通过练习能实现举一反三的不教;学生在课后延伸中能学会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会的暂时不教。
  2.教学目标简化。目标过多的课堂教学只能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目标的达成度反而较低。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要考虑教学时间的限制,目标必须实际、科学,既要量化,更要简约。
  3.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方法是智力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法的选择上要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既要符合教材的要求,与教材的内容和谐,又要立足学生的发展。

  4.教学手段多样。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
  教学内容设计应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力不是某一种能力或围绕某一种能力的若干种能力的整合,而是由至少八种相互独立、相互平等的智力组成的,每个人的智力结构是八种智力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组合的结果,因而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点,各具不同的优势。面对个性差异,教师要在教学设计、提问、评价等方面考虑不同学生不同的思维世界,要充分体现对个体差异的关注,尤其是对学困生的关注,要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并能充分地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设计应充分重视学生多元潜能的训练,创设多元化的有利于发现、展示多种智能的教学情境供学生选择,注重学生优势智能的开发,通过情境教学、模拟仿真、技能操作、信息处理等方式营造一种立体式的多维实践氛围,激发不同学生的创造性。比如在项目任务设计后,可让身体运动智力型学生操作示范,让语言智力型学生总结归纳,让人际关系型学生组织任务分工研讨,开展合作型、团队型协作学习等,在真正意义上体现实践性课程教学以学生为本。
  教学过程设计应以营造坦诚交流的空间为突破口教学设计应注重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师生之间应是平等、民主、和谐的,要防止一言堂,克服“唯师独尊”思想,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真实想法,真正做到畅所欲言,坦诚交流。同时,教学设计要注意面向全体,关注最后一名学生,使其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课后延伸设计应以问题设置的探究性和创新性为目的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更是如此。有疑才有思,教学设计要学会问学生“还有没有其他做法?”“还有没有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打破砂锅纹(问)到底”,问题的设置要注意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来源于学习过程。

  提高实践性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措施与思考
  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是参差不齐的,部分教师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主要是缺乏深究教材,缺乏鲜明的个性,缺乏思维深度的有效训练。反思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有效性,要注意以下问题。
  要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营造课堂教学的研究氛围探索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的途径,就是要让学生变成学习方法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主导作用,注重方法指导,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将充分的自主学习、有效的合作学习、适度的探究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激活学生的思维,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参与,关注学生个体;要强调学习过程的创造性,重视三维目标的达成度,特别是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要以高雅的教态、智慧的语言、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乐学善思,主体性得到尊重。这就需要转变教师的观念,创造良好的研究氛围。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一要营造课堂教学的研究氛围,二要形成鲜明的研究主题,诸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自主合作学习研究、学生的参与意识研究、主动学习积极性的方略研究等等,都是值得教师关注的课题。
  要正确分析学情,开发有趣、实用而又密切结合生产的实训项目讲授什么样的内容,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需要对学情有精准的把握。高职学生中考成绩不高,在学习方面存在着诸多缺陷,如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佳、学习习惯较差、学习意志品质薄弱、缺乏持之以恒的决心等等,更有甚者由于多种原因已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为适应学情的需要,教学项目设计应采用富有趣味性、实用性的小项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电子装接工艺训练中万用表的制作,收音机的组装等。可选取贴近生活的项目,如钳工工艺中的小手锤的制作,plc控制技术中的抢答器制作等,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即是有意义的生产,培养生产意识。同时,要注意“低起点”、“小步子”,缓解学生基础低和学习内容难度高之间的矛盾,降低目标难度,使学生在最近发展区获得发展。可采取勤练习的方式加大训练力度,加速知识迁移,如刀具刃磨、车削加工训练等。可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采取直观的方法,让学生感受知识的魅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要细心进行教学设计,保持课堂教学的创新性课堂教学的生命在于创新,只有在创新的课堂里,学生的生命才是灵动的。教师课堂观念和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可以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使课堂教学闪烁出智慧的火花。教师要努力实践新课程,大胆处理教材,不因循守旧,不墨守陈规。要善于抓住核心问题,从理论上阐述,从内容上革新,从方法上指导,将最新的信息引进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社会责任感,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实施情境教学、开发科学探究型实验课、布置创新型思考作业等,都有助于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要精心组织经验交流,开发实践性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在达到国家和地方对中、高职课程教学要求的基本前提下,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所设的专业及学生的实际,自主地进行适合学校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建设与开发,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课程组全体教师的智慧结晶,是对一段时间实践过程的经验总结,需要每位一线教师的参与。一堂课结束后,每位教师都会有不同的成败感受,教师之间的互助交流是青年教师校本培训的有效手段,通过师徒结对、有效课论坛、教师报告团、教科研培训、听观摩课、上汇报课、教学比赛等培训方式,可以实现取长补短,互相融合,既能促进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增强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又能使师生双方通过边教、边学、边做的过程,完成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形成一个个小型化、活页化的校本教材。

上一篇:转变辅导教师角色 提高工学结合效果

下一篇:浅析多媒体技术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