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发布时间:2015-10-04 14:57
摘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键在于拓宽毕业生就业门路,只有就业门路拓宽了,毕业生才会有更多更好的就业选择,其择业行为才有可能实现。试论述通过改革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就业指导、开展创业教育、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及开拓就业市场等措施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门路。
  关键词:拓宽 高校毕业生 就业门路
  
  在近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的形势下,就业的难题似乎变得更加严峻和突出,2010年应届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6倍,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毕业生家庭的生活幸福,也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键在于拓宽毕业生就业门路,只有就业门路拓宽了,毕业生才会有更多更好的就业选择,其择业行为才有可能实现。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存在的问题
  1、就业市场中结构性矛盾突出
  目前,我国在社会新增岗位难以满足毕业生就业需要的同时,就业市场中结构性矛盾也非常突出,主要表现为就业取向因学科专业、地域地区、单位性质的不同而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取向,与此同时,就业门路也在一定程度上被人为缩窄。
  2、毕业生就业观念仍与现实有差距
  近两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和择业趋于务实,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是在中小企业就业,去中西部就业的毕业生比重逐步提高。总的来看,高校毕业生大部分可在离校后半年至一年内实现就业,但就业质量有待提高。大学生就业观念趋于理性,但与现实仍有一定差距。一些高校毕业生仍有这种心理——宁可成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蚁族”,也不愿意到二三线城市和基层就业。多数高校毕业生仍然希望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希望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业,到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改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对于学生主动拓宽就业门路有着直接的作用。
  3、高校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还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由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相对落后于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实践能力弱,专业知识背景单一的缺陷,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尚有一定距离。在就业市场中,除科研型单位外,用人单位一般需要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倾向于聘用有相关工作经验的求职者,而应届毕业生在这方面的欠缺,使用人单位多对应届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持观望态度。因此,提高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是拓宽就业门路的根本。
  4、创业教育开展不成熟
  由于创业教育课程培训缺乏,尽管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机关、税务部门以及各个高校都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了种种优惠条件,但大学生参与的热情仍不是很高。同时,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多集中于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传统行业,成功率低。因此,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是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有效途径。
  
  二、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1、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教育改革
  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好坏归根到底取决于其培养的毕业生的能力、素质是否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于其毕业生质量的高低。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呈现出相对过剩的现象,根源于计划经济下的教育体制与市场化的就业机制之间的不协调。高校要按照教育发展规律,紧密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就业市场的发展,及时革新办学理念,科学设置办学层次,合理安排招生,优化专业培养目标,调整教学体系,实施课程改革,注重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获取知识的质量,促进其综合素质和个性的发展,提高其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拓宽其就业门路。
  2、大力开展就业指导
  大多数高校学生社会阅历比较浅,眼光亦不长远。为使同学们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学习掌握有关的知识,自觉提高职业素养,应从学生一入学起,就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树立学生的职业意识、就业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同时还应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指导方面的课程,聘请相关单位人事部门的负责人、有关就业指导专家,讲授企业的用人要求、求职策略、行业发展前景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和方法,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对自己进行合理的定位,便于主动拓宽就业门路。
  3、实施创业教育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再按照过去的思路培养人才,以所谓“适应性”来抢占现成的就业岗位,路就会越来越窄。转变大学生毕业就是到社会上寻求工作岗位的就业观念,树立加强创业教育,引导毕业生自己创业,是十分必要的。从本质上说,创业教育就是指培养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即培养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生存,提高能力,以及进行自我创业的方法和途径。若改变就业教育思维模式,树立创业教育新理念,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毕业生的就业门路就会得以拓宽,从而解决就业问题。

  实施创业教育,一是要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素质,注重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养成,加强创业心理品质的教育,培养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知识结构的构建;二是要加强自主创业教育,应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积极进行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实施个性化辅导与开业跟踪扶持;三是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开辟融资渠道,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金融支持,简化手续,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进而形成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氛围,政府、社会和学校的指导、支持和保护应贯穿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全程,积极有效地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四是转变社会观念,大学生创业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需要来自各方面的支持,因此需打破那些认为去大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才是好工作的观念,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4、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是大学生运用理论于实践,并将理论知识继续升华的重要阶段,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时期,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继续。实习也是大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的一种体验,只有亲身经历后方能进一步确定自己的目标职业。让用人单位了解学校、了解学生才能真正拓宽就业门路,而高校毕业生实习是实现学生和用人单位相互了解的最佳途径。一方面通过近1年时间的实习,实习单位可对实习生进行长期、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挑选出符合本单位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因存在就业机会,可增强实习生实习工作的责任心,提高实习的质量。因此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拓宽。
  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一方面要加强不同地区的实习基地建设,扩大毕业生的就业区域;另一方面要建立灵活多样的实习平台,一是要加强固定实习基地的建设,使毕业生获得较为稳定的就业信息,二是充分利用就业资源,及时建立临时实习基地,通过多种途径及时了解最新的就业信息,对一些有大量招聘计划的单位,建立临时的实习基地,占领就业的有利时机;三是根据毕业生自身需求,自己联系实习单位,为就业提供质量保证。
  5、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
  首先,加大信息收集和发布的力度。在双向选择和自主择业的就业市场上,信息量充足与及时准确发布对于合理配置毕业生资源是不言而喻的。每年就业工作开始前夕,应提前做好生源分布及专业介绍,利用学校的用人单位信息库,通过信函、网络、电话、传真等途径向用人单位发布,对于收到的招聘信息,仔细甄别并及时通过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学校和院(系)的宣传栏予以发布,发布时一般把用人单位的原文提供给学生,使学生充分了解单位的具体情况,提高其就业的积极性及就业信息的利用率。
  其次,精心组织校园招聘会,积极培育校内就业市场。与社会上举办的招聘会相比,校园招聘会针对性较强,在社会上举办的招聘会上,用人单位往往要求求职者具有工作经验,而在校园招聘会上,来的用人单位招聘的就是应届毕业生,招聘目标明确,毕业生也可做到有的放矢,而且校园招聘会环境宽松,可以增进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沟通和了解,毕业生在熟悉的校园中没有压力,心情较为放松,更能充分发挥自己通过多年学习获得的才能,易于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
  第三,通过升学分流和缓解就业压力。虽然从严格意义上讲,升学并不是就业,但是它可以使一部分毕业生暂时不就业,从而缓解当前就业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同时选择升学的同学经过几年的发奋学习可以为将来的就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毕竟专业知识和能力都有了提高,在人才市场上的自身配置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也就有了显著和增强。
  
  三、结束语
  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学校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是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根本保证,与此同时,通过采取大力开展就业指导、实施创业教育,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积极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等有力措施可进一步拓宽就业门路,从而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洪采.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的实践和思考.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3):10
  [2]刘涛.以创业教育开拓大学生就业渠道.教育与职业.2008,36(12):97-99
  [3]杨长永.加强临床实习基地建设拓宽护理专业毕业生渠道.中华护理教育.2010(12):555-557
  [4]詹一虹,侯顺.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拓宽高校毕业生渠道.教育研究.2006(9):90-92
  [5]林浩贵.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6(2):85-88

上一篇:试论技能大赛的重要意义及其认识误区

下一篇:浅析加强对财会类学生诚信教育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