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实践
发布时间:2015-10-04 14:57
摘要:娄底职业技术学院不断探索着缓减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总结了一些地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做法,关键是要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创新教师管理机制。
关键词:高职教育 师资队伍建设 基本思路
一、学院师资队伍基本情况
1、专任教师整体概况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现有省级专业带头人及培养对象11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及培养对象9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院级专业带头人及培养对象45人,院级青年骨干教师及培养对象16人,现有专任教师395人,教授15人,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189人。
2、专任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学历结构看,学院师资队伍学历层次总体偏低,没有博士学位教师,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师少,硕士学位教师也只有61人,且专业分布不均衡,较大影响了我院高层次人才队伍的梯队构成及科研创新、技术研发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从年龄结构看,30岁以下教师34人,占教师比例10.8%;31-40岁教师137人,占教师比例43.5%;41-50岁教师129人,占教师比例41%;51岁以上教师15人,占教师比例4.7%。30岁以下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过小。
从职称结构看,副高职称教师比例较高,但正高职称人数离要求差距较大,根据每个专业至少要有1名正高职称教师的要求,至少需要40名正高职称教师。
从双师结构看,双师素质教师总量太少;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和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校外兼职教师总量太少,没有充分发挥兼职教师在指导实践技能课程方面的作用。
从专业分布看,系部之间生师比不均衡,趋高低两极之势:建筑与艺术设计系、财经贸易系、资源工程系生师比偏高;体育艺术系、农林工程系生师比偏低。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做法
1、实行全员聘任制、岗位津贴制和动态管理的教师管理机制
一是实施人事制度改革,推行了全员聘任制。按照“双向选择、竞聘上岗、择优聘用、三年一聘、合同管理”的原则,实现了对教师的动态管理,形成了人员能进能出,优胜劣汰,适应市场办学的教师管理机制。加强了对教师的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奖惩、职称评审、职务晋升和续聘的主要依据。
二是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提高了教师适应市场的能力。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市场办学的指导思想,高度重视在岗教师的培训提高和双高教师的引进工作,实施了学历提升计划、职称提升计划、双师队伍建设工程、教学名师培养工程,采取了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校企合作培养的方式,确保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适应迅速变化的人才市场。
2、实行以绩效考核为重点,分配向一线教师倾斜
一是建立并实行了绩效考核制度。学院引进了iso9000质量管理理念,制定了《岗位考核实施细则》、《关于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暂行办法》等制度。实行了绩效考核与聘用、分配挂钩制度,岗位津贴中30%浮动津贴根据考核结果发放,年度考核不合格或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为基本合格者,予以了停薪待聘或安排转岗续聘。
二是确保了分配制度向一线教师明显倾斜。教学专业技术岗位起始档岗位津贴适当高于管理岗位津贴,设有专项经费或特殊津贴,优先保证了教授、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等有较好的教学科研条件和生活条件。近三年,教师比行政管理人员津贴年均高21%。
3、实行兼职教师考核管理办法
一是建立并实行院系两级管理体系。学院统筹建立了“兼职教师资源总库”,并每年更新一次,进行动态管理。系部建立“系部兼职教师资源子库”,提出拟聘任的兼职教师人选,负责对兼职教师的工作安排、业务指导、监督及日常考核。
二是加强了对兼职教师的考核管理。实施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管理办法》,加强了对兼职教师的进口把关考核、教学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考核主要采取了日常考核、同行测评、学生测评、督导团随堂听课考核等形式,并把综合考核结果与兼职教师待遇及是否续聘挂钩。
4、实行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机制
一是制定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暂行办法》,实施了“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方案。要求专业课教师根据自身实际和专业教学科研需要制定个人双师培养计划,经批准后由系部指导和监督实施,主动帮助专业课教师联系培养基地。学院设立“双师型”教师培养专项经费,承担“双师型”教师培养全部经费,教师进行专业实践期间享受在岗同等待遇。
二是建立了校企合作培养、培训专业课教师的机制。专业课教师培养、培训主要依托行业企业进行。行业企业免收或减收专业课教师培养、培训费用,为进行专业实践的教师优惠提供食宿条件,安排专人指导,支付一定量劳务报酬或补贴;学院采取帮助企业培训新职工和在岗职工,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安排教师担任企业技术顾问,联合攻关,优先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优先推荐毕业生就业等方式回报行业企业。
5、重视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和道德修养教育
一是制定了《关于加强师德建设的决定》、《教师教学工作基本规范》等文件,把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考核贯穿到了对教师行为规范、业务水平、工作业绩等方面的考核,提高了教师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了教师为人师表的自觉性和教书育人的使命感。
二是运用会议、网络、座谈、简报、征文、演讲、主题班会、事迹报告、现场观摩、联谊、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教育活动,形成学校重视师德教育、教师注重师表形象、学生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三是通过开展“十佳教师”、“师德标兵”评选及教学比武等一系列活动,使教师进一步明确职业道德规范,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努力营造树师德、铸师魂、正师风的良好氛围。
三、地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
1、坚持科学发展,树立先进的师资队伍建设理念
一是要树立“教师资源是学校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学的理念是为人类创造知识、传授知识,传承人类文明,推动社会发展。建立起一支符合地方高职教育发展要求的师资队伍,对于加强院校建设,在高校竞争中获胜,培养社会需要人才,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和意义。
二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才观。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关心人才,自觉贯彻人才强校战略。
三是要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在教师的标准和选拔问题上,既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又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
2、坚持政府主导,协调支持高职院校自主办学
一是地方政府主导办学方向、层次、结构和类型,主导专业调控和经费投入,对学校的教育行为起到一种宏观设计和分类指导的作用,而不应过多进行行政干预,特别是在专业教学和课程改革方面应尊重专家教授的意见。
二是地方政府应加大对高职教育的经费投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气氛,完善教学、科研奖励基金制度,重奖在教学科研上有突出贡献的教师,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
三是在人才引进、事业编制、科研立项、重点项目资助等政策上向高职院校倾斜,让学校能充分引进优秀人才,自主管理人才,正确使用人才,让优秀人才潜心科研,专心教学,能脱颖而出。
3、坚持科学管理,强化师德建设与柔性管理相结合
一是以全面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为核心,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重点,加大对教师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的考核力度,积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努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高职教育 师资队伍建设 基本思路
一、学院师资队伍基本情况
1、专任教师整体概况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现有省级专业带头人及培养对象11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及培养对象9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院级专业带头人及培养对象45人,院级青年骨干教师及培养对象16人,现有专任教师395人,教授15人,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189人。
2、专任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学历结构看,学院师资队伍学历层次总体偏低,没有博士学位教师,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师少,硕士学位教师也只有61人,且专业分布不均衡,较大影响了我院高层次人才队伍的梯队构成及科研创新、技术研发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从年龄结构看,30岁以下教师34人,占教师比例10.8%;31-40岁教师137人,占教师比例43.5%;41-50岁教师129人,占教师比例41%;51岁以上教师15人,占教师比例4.7%。30岁以下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过小。
从职称结构看,副高职称教师比例较高,但正高职称人数离要求差距较大,根据每个专业至少要有1名正高职称教师的要求,至少需要40名正高职称教师。
从双师结构看,双师素质教师总量太少;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和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校外兼职教师总量太少,没有充分发挥兼职教师在指导实践技能课程方面的作用。
从专业分布看,系部之间生师比不均衡,趋高低两极之势:建筑与艺术设计系、财经贸易系、资源工程系生师比偏高;体育艺术系、农林工程系生师比偏低。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做法
1、实行全员聘任制、岗位津贴制和动态管理的教师管理机制
一是实施人事制度改革,推行了全员聘任制。按照“双向选择、竞聘上岗、择优聘用、三年一聘、合同管理”的原则,实现了对教师的动态管理,形成了人员能进能出,优胜劣汰,适应市场办学的教师管理机制。加强了对教师的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奖惩、职称评审、职务晋升和续聘的主要依据。
二是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提高了教师适应市场的能力。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市场办学的指导思想,高度重视在岗教师的培训提高和双高教师的引进工作,实施了学历提升计划、职称提升计划、双师队伍建设工程、教学名师培养工程,采取了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校企合作培养的方式,确保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适应迅速变化的人才市场。
2、实行以绩效考核为重点,分配向一线教师倾斜
一是建立并实行了绩效考核制度。学院引进了iso9000质量管理理念,制定了《岗位考核实施细则》、《关于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暂行办法》等制度。实行了绩效考核与聘用、分配挂钩制度,岗位津贴中30%浮动津贴根据考核结果发放,年度考核不合格或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为基本合格者,予以了停薪待聘或安排转岗续聘。
二是确保了分配制度向一线教师明显倾斜。教学专业技术岗位起始档岗位津贴适当高于管理岗位津贴,设有专项经费或特殊津贴,优先保证了教授、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等有较好的教学科研条件和生活条件。近三年,教师比行政管理人员津贴年均高21%。
3、实行兼职教师考核管理办法
一是建立并实行院系两级管理体系。学院统筹建立了“兼职教师资源总库”,并每年更新一次,进行动态管理。系部建立“系部兼职教师资源子库”,提出拟聘任的兼职教师人选,负责对兼职教师的工作安排、业务指导、监督及日常考核。
二是加强了对兼职教师的考核管理。实施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管理办法》,加强了对兼职教师的进口把关考核、教学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考核主要采取了日常考核、同行测评、学生测评、督导团随堂听课考核等形式,并把综合考核结果与兼职教师待遇及是否续聘挂钩。
4、实行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机制
一是制定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暂行办法》,实施了“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方案。要求专业课教师根据自身实际和专业教学科研需要制定个人双师培养计划,经批准后由系部指导和监督实施,主动帮助专业课教师联系培养基地。学院设立“双师型”教师培养专项经费,承担“双师型”教师培养全部经费,教师进行专业实践期间享受在岗同等待遇。
二是建立了校企合作培养、培训专业课教师的机制。专业课教师培养、培训主要依托行业企业进行。行业企业免收或减收专业课教师培养、培训费用,为进行专业实践的教师优惠提供食宿条件,安排专人指导,支付一定量劳务报酬或补贴;学院采取帮助企业培训新职工和在岗职工,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安排教师担任企业技术顾问,联合攻关,优先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优先推荐毕业生就业等方式回报行业企业。
5、重视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和道德修养教育
一是制定了《关于加强师德建设的决定》、《教师教学工作基本规范》等文件,把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考核贯穿到了对教师行为规范、业务水平、工作业绩等方面的考核,提高了教师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了教师为人师表的自觉性和教书育人的使命感。
二是运用会议、网络、座谈、简报、征文、演讲、主题班会、事迹报告、现场观摩、联谊、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教育活动,形成学校重视师德教育、教师注重师表形象、学生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三是通过开展“十佳教师”、“师德标兵”评选及教学比武等一系列活动,使教师进一步明确职业道德规范,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努力营造树师德、铸师魂、正师风的良好氛围。
三、地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
1、坚持科学发展,树立先进的师资队伍建设理念
一是要树立“教师资源是学校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学的理念是为人类创造知识、传授知识,传承人类文明,推动社会发展。建立起一支符合地方高职教育发展要求的师资队伍,对于加强院校建设,在高校竞争中获胜,培养社会需要人才,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和意义。
二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才观。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关心人才,自觉贯彻人才强校战略。
三是要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在教师的标准和选拔问题上,既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又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
2、坚持政府主导,协调支持高职院校自主办学
一是地方政府主导办学方向、层次、结构和类型,主导专业调控和经费投入,对学校的教育行为起到一种宏观设计和分类指导的作用,而不应过多进行行政干预,特别是在专业教学和课程改革方面应尊重专家教授的意见。
二是地方政府应加大对高职教育的经费投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气氛,完善教学、科研奖励基金制度,重奖在教学科研上有突出贡献的教师,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
三是在人才引进、事业编制、科研立项、重点项目资助等政策上向高职院校倾斜,让学校能充分引进优秀人才,自主管理人才,正确使用人才,让优秀人才潜心科研,专心教学,能脱颖而出。
3、坚持科学管理,强化师德建设与柔性管理相结合
一是以全面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为核心,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重点,加大对教师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的考核力度,积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努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下一篇:试论中职会计诚信教育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