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实践课考核方式探讨

发布时间:2015-10-04 14:58
【摘要】 通过对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课的特点和主要形式归纳,在总结了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实践课通常考核方式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教师考核与学生自我考核相结合、技能熟练程度的考核与职业素养考核相结合等改善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实践课的考核方式建议。
  【关键词】 高职教育 经管类专业 实践课 学生考核方式
  
  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承担着为经济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任务,如何做好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是摆在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培养高技能的人才是高职院校的目标之一,高技能人才培养离不开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创新,离不开专业技能的训练与考核。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学生除理论课学习必不可少外,实践课学习对其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实践课中对学生考核的方式及标准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熟练掌握岗位技能的有效保证。因此,在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课中,采用合适的考评方式及标准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实行考核与评价,是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
  一、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课的特点与主要形式
  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课是通过使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仿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营造或模拟与实际岗位工作任务相一致的仿真化工作情境,使学生在解决仿真工作问题中,学会如何利用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经济管理中的具体问题,并熟练掌握其专业化的技能与技巧,以积累职业工作经验的过程。
  1、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课的特点
  (1)既具备自然科学知识又具备社会科学知识。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实践课既具有某些自然科学的特征,又具有典型的社会科学特征。自然科学特征最典型的表现是对经济管理活动中数量的变化,要做出运行规律的概括、总结和发掘,并用一些数学模型来加以说明。如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课中销售收入的预测,就需要用数学模型来说明。同时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课又具有典型的社会科学特征。由于经济管理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基础和核心活动,需要通过计划、控制、组织、决策、领导、实施等过程使社会或群体协调一致达到经济管理目标。因此,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在实践课中需要把这些过程通过适当的方式融合到学生学习与训练中去,显示其社会科学的特性。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市场调查实践课,其社会科学知识就体现在调查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等过程中。
  (2)既包含理论原理的应用又包含实际工作岗位的操作技能。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实践课既包含系统的经济管理理论应用,也包含了工作实际中需要熟练掌握的专门操作技能。理论知识应用就是把仿真工作环境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用理论知识进行分析与解释,运用科学的原理去解决;但在工作实际中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又需要具体实践操作的专业技能。如会计电算化实践课,既需要会计学科理论的应用,又需要掌握计算机核算的专门操作技能。
  (3)与专业对应的岗位或岗位群对接。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各类工商企业管理经营一线的技能型人才。毕业生从业范围多为各类企业的一线管理岗位(如业务经理、商务秘书等)、企业财会岗位(如会计人员、统计员、审计员等)、企业营销岗位(推销员、广告策划及制作人员、市场调研人员等)、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基层管理岗位、各类事业单位的一线文职管理岗位等,专业应用性非常强,工作岗位的指向性明确,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也很高。这些实际岗位或岗位群的工作特征,决定了实践课的内容;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决定了实践课的组织形式和技能训练的标准。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实践课需要把学生将要从事的工作岗位或岗位群形成对接。如国际贸易专业单证制作实践课,就需要与单证员岗位进行对接。
  (4)具有“软化”的特征。工科专业的实践课一般针对具体有形的产品,其实践课所处理的对象、完成任务的过程与要求、对结果的考核评价都是确定的。实践过程对不对,实践结果好不好是直观可控可测的。而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不同于工科专业,其实践课存在“软化”的特征,即实践课具有非市场约束性。主要体现在:实践课的环境非真实性、实践课项目的虚拟性、实践课过程的弱可控性、实践课考核评价标准的非企业性。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企业绩效管理实践课中,需要对模拟企业制定绩效考评方案。由于其环境是非真实的,项目是虚拟性,因此以此设计出来的方案,考核评价标准就很难说得上是企业所需的评价标准。
  2、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当前实践课的主要形式
  (1)分析型实践。以案例教学法为主,案例教学法主要是让学生接触各种各样的实例。案例教学的实质是让学生学会运用已学的基本原理、知识和方法,针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研讨,以提高学生在实际经济管理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从事实际管理工作的操作技能。
  (2)演示型或验证型实践。这类实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掌握实践的基本方法、步骤。如会计记账凭证的填制、登记账簿等;国际贸易单证中的信用证、商业发票、提单、装箱单等各类单证的正确填写等。
  (3)设计型实践。这类实践主要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设计能力,如营销调查问卷的设计,学生需要运用已学的专业知识,围绕调查的主要目标进行问卷没计,确定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统计与分析。
  (4)模拟型实践。模拟型又分情景模拟型和软件模拟型。情景模拟型又可称为体验型,如会计实习的综合模拟,教师根据专业特点与学生的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企业会计业务,组织进行会计业务的模拟和会计岗位的模拟,使学生在完成各单项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融合与贯通。软件模拟型又可称为实战演练型,如国际贸易软件的使用,学生可以借助于软件的各个角色分工,完成进出口过程中一系列的手续与单证。又如市场营销模拟软件,各个学生分别代表不同的公司在市场上进行竞争,根据总体营销目标和面临的市场环境,及时对企业的生产与销售等各方面做出策略上的调整与制定,学生以营销实绩来体验采用的生产与销售策略效果。
  二、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实践课的考核方式与存在问题
  1、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课考核的主要方式
  (1)试卷式。它是由教师把实践需要的基本理论与操作技能,根据实践教学目标编成试题,组成书面试卷,学生在完成实践课程后进行笔答,教师只从答卷的成绩评判学生实践能力的高低。
  (2)操作式。它是由教师根据实践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出需要操作的项目,学生按项目的要求进行操作,教师根据学生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及结果,按评分标准评定成绩。
  (3)混合式。教师根据实践教学目标进行命题,由学生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完成试卷。在操作过程中,教师按事先制定的评定标准,进行适当的观察和记录,然后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
  (4)设计成果式。教师根据实际的管理案例整理编写成一些典型场景或提供一些数据,学生以此作为分析依据,应用所学知识原理做出方案或报告。教师根据设计方案或报告成果按事先制定的标准给予评价考核,得出最终成绩。
  2、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实践课的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课对学生考核方式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把考核的过程与学习过程割裂开来,把考核看作是学生学习的终结,把考核的方式简单等同于考试和测验,把考核的主体归结为教师,把学生排除在评价主体之外等,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结果性考核,忽视过程性考核。我们把考核的功能进行简单的分类,可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在许多数情况下对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课的考核都集中在实践课结束的考试,它的作用虽然不是侧重于选拔,但仍然是一种以考核作为结束学习的方式。这种结果性考核虽然对于了解学生在实践课中的专业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有一定作用,但是这种考核方式忽视了学生掌握实践技能中最关键的环节,没有对学生在实践课关键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技能水平做出适当的评测,把考核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完全隔离。
  (2)注重纸笔考核,忽视对实际操作水平的考核。很多经管类专业实践课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还停留在纸笔考核的方式上,从答卷的成绩评判学生实践能力的高低。这种考核方式虽简单易行,省时经济,但这种考核方式没照顾到实践考核的特殊性——学生掌握操作的熟练性和技巧性,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水平。

  (3)强调单一的教师主体考核,忽视多元主体考核。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课的考核主体是老师,学生都是作为被考核者。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老师并不一定能观察得到,特别是需要学生以小组集体形式完成的实践项目,老师很难做到全面考核。如果将学习的主体——学生也作为考核主体,让他们参与到对自己表现的考核中来,充当主人的角色,会对学生掌握实践技能有积极的效果。学生的自我考核是将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能力、绩效、个性、情感、责任感、态度等作出自我评价。学生通过评价自己在实践中的表现,如提出问题的次数、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操作的准确性与合理性等,能感受考核评价实践过程的曲折和乐趣,能提高对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力度。另外,还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考核评价,这样做不仅可以让学生互相监督,还可以互相帮助和学习。
  (4)关注知识技能的考核,忽视职业素质的考核。一些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课的考核还仅仅局限在知识技能的考核上,把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与将来从事职业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完全分离,忽视对促进学生职业发展有明显作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道德、沟通能力、组织纪律等素质的考核,以至于学生只有知识技能,缺乏职业岗位的素质。
  三、改善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实践课考核方式的一些思考
  考核的方式方法是学习的指挥棒,为了保证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课的学习效果,必须在考核方式上创新。对学生在实践课的考核不仅要涵盖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还应包括有助于工作学习的职业素养、社交能力等。考核过程和学习过程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考核应该伴随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课对学生考核评价应从方式上进行调整与设计,从以下方面加以改善与重视。
  1、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
  应从强调只对实践结果的考核评价方式转变为对实践结果考核评价与对实践过程考核评价紧密结合的方式。由于实践过程是学生的行动训练过程,因此重视对学生在实践过程的态度,对集体活动的参与情况、个性能力的发挥、具体操作和行为纪律的过程性考核评价,是促使学生取得实践成效的重要保证。
  2、教师考核与学生自我考核相结合
  应从单一的教师自上而下的“权威性”考核评价方式转变为教师考核评价与学生自我考核评价紧密结合的方式。由于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重视学生主动参与的“民主性”互评、自评,有利于激发学生上好实践课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3、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
  应从单纯对学生所掌握知识(主要是理论性知识、经验性知识)的考核评价方式转变为考核评价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紧密结合的方式。由于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课的重要目的之一,因此重视对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核评价,是实现实践课目标的重要手段。
  4、个体考核与团队考核相结合
  应从强调只对个体实践的考核评价方式转变为对个体实践考核评价与对团队实践考核评价紧密结合的方式。由于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课多以团队(小组)形式进行,因此重视对团队(小组)的考核,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对团队成果的认可。
  5、技能熟练程度的考核与职业素养考核相结合
  应从单纯对技能熟练程度考核评价方式转变为考核评价技能熟练程度与考核评价职业素养紧密结合的方式。由于职业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重要的表现形式,因此重视职业素养的考核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6、终结性考核与发展性考核相结合
  应从重视学习阶段终结状态的终结性考核评价方式转变为终结性考核评价与学习阶段发展趋势的发展性考核评价紧密结合的方式。由于学习阶段的发展趋势关系到学生后续的学习进程,因此重视各实践阶段中个体的学习成效,分析其变化及趋势,鼓励学生总结前阶段的经验,有利于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更执著的精神完成后面的实践内容。
  7、业务能力的考核与综合管理能力的考核相结合
  应从片面强调从事业务工作的能力考核评价方式转变为考核评价从事业务工作的能力与考核评价综合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紧密结合的方式。由于管理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重视管理能力的考核评价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8、实践课程本身的考核与实际岗位工作要求的考核相结合
  应从只关注实践课程本身的考核评价方式转变为实践课程本身的考核评价与实际岗位工作要求的考核评价紧密结合的方式。由于高职教育更强调与学生将要从事的工作岗位对应,因此重视在实际岗位工作中要求的考核评价,有利于学生毕业后较快地胜任所从事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 刘洪一、李建求、徐平利: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温辉: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初探[j].河南教育,2008(6).
  [3] 李加定、肖化:基于发展性和表现性评价的大学物理实验评价考核方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11).
  [4] 梁秀文、郭玉梅: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与考核方法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2007(8).

上一篇:河南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下一篇:试论校企合作培养城市燃气管网运营维护人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