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抛锚式 在高职学院 C语言程序设计 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5-10-04 14:59
摘要本文通过将“抛锚法”应用于《c语言程序》教学实践中,对教学方式进行探索,以期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高职教育建构主义抛锚法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所以,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首先是具有实用型和应用型两大特点,这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学术型、学科型人才明显不同;其次,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综合素质要比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高;另外,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的工作岗位是定位在生产、管理和服务的基层第一线。
二、抛锚式教学设计理论
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抛锚式教学模式,其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
三、教学设计及实践
1.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目的:
让学生在学习c语言的语法规则,编译系统使用的基础上,掌握编程技术和算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与方法,为后继的学习与工作打基础。
2.实验假设:在《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中,对实验班开展一个学期以“抛锚法”为主的教学。
3.实验教学内容案例:
教学内容:循环结构
设计思想: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并且实践了学生成绩计算、成绩等级判定的程序设计,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包括对实现结构化程序的几种语句的语法掌握和运用。教学中不是直接给学生讲解循环结构,而是依据前面的教学、依据本节知识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采用“抛锚式”教学,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在探究新问题时使知识活化、重组,形成知识的构建并向能力转化。
教学目标:掌握循环结构的基本特征,实现循环结构的几种语句;
教学重点:循环结构的实现
教学难点:对循环结构的控制
课时:2学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复习提问: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请同学谈谈:1、结构化程序的三种结构;2如何编程实现对学生的期末成绩的总分与平均成绩进行计算。回答问题,同时运行之前设计好的成绩计算程序1,把学生现有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接着,运行事先准备的成绩计算程序2(可以通过循环,计算多人成绩,并进行成绩分析)。
提出问题:请同学比较成绩计算程序2和成绩计算程序1的差别
自主学习:提供学习材料自主学习循环程序的控制语句,因为已经有过语句语法学习的经验,读懂规则没有问题
协作学习:根据自主学习的结果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4.实验效果评价办法: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对实验班与对照班以相同的试卷进行理论和能力两个方面测试。理论以笔试题为主,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情况;能力测试以程序设计为主,考查学生对程序设计与调试的掌握情况。
5.实验结果及分析:
图1-1

图1-1为两个班级的成绩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班成绩优于照班成绩,在能力测试的成绩上尤为突出。
通过一个学期原实验,在课堂教学上,对两种教学进行了比较,发现:
(1).“抛锚式”教学中,“锚”的设计致关重要。在教学开展之前,通过前期准备工作做好教学设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情况作出适当调整。问题的深浅把握是关键。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解决,会造成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偏差,也容量使学生失去进一步探索的动力;问题深了,学生在进行大量探索后,不能够解决问题,容易造成挫折感而对学习失去信心。所以,问题的设计要结合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学生基本情况以及近期学习的反馈等因素综合考虑与设计。
(2).“抛锚式”教学更能够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学”。教师的角色从信息提供者变成了“教练”和“学习伙伴”。
(3).在能力培养方面,“抛锚式”教学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主动地思考与探索,在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四、总结与思考
抛锚式教学的优势:1.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所有的学生在共同的背景中,对共同主题进行探讨。2.教学问题丰富而复杂。丰富而复杂的问题更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知识的整合与拓展,提高学习迁移力。3.提供脚手架。脚手架的提供使学生有充分的学习空间,在主题学习(研究)中发现新的论点(问题)。4.促进思考。抛锚式教学所创设的学习情境,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成为独立的思考者,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本实验虽然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的,但在教学完成之时,笔者也深深感觉到,没有一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是万能的。在教学活动中,“教”的技术应该是以“学”的效果为出发点来选择使用,在进行教学准备的时候,首先应该以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的为出发点,选择使用适益的方法或策略来实施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以利于学习效果的达成。
参考文献
【1】关云飞,肖贻杰,徐萍.再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j].教育与职业,第14期,总第582期
【2】陈宁.对“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探讨[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3月第22卷第1期
【3】韩陈桂芳.建构主义的抛锚式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第25卷(2005年)第6期
【4】高文,王海燕.抛锚式教学模式[j].外国教育资料,1998年第3、4期。
【5】毛新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9期

上一篇:基于工作过程的供用电技术专业体系建设研究和

下一篇:规范和改进案例教学 推进任职教育教学改革

热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