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高职水利工程专业实训教学改革与探
发布时间:2015-10-04 14:59
论文关键词:水利工程 高职 实训教学
论文摘要:基于新时期我国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对人才要求的提高,如何深化水利工程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适应行业发展的变化要求,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通过以水利职教集团为依托,紧密联系行业企业,稳定校外实习资源,改善校内实训条件,建立仿真实训,能够取得较好实训教学效果,更好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将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并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新时期我国将着力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水利建设事业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地服务新时期水利事业,培养面向水利行业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1]水利工程专业应进一步加强实训教学改革,使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高职水利工程专业实训教学现存问题
高职水利工程专业是以培养掌握中小型水利工程设计能力、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应用能力、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能力为核心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实践教学是实现水利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
由于水利工程的季节性、复杂性、建筑物材料多样性以及水流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等,并且工程建设周期长,施工技术复杂,质最要求高,工期限制严格以及工作环境艰苦、不安全因素相对较多等特点,[2]给实训教学带来很多问题。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社会向在校大学生提供实习条件的概念淡化,而目前我国没有法律或法规明确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必须向学校提供实习条件的义务。因此企业对接待在校大学生实习普遍持一种较为消极的态度,担心实习会影响正常的生产、管理以及出现人身、设备等方面安全事故及生产技术等秘密外泄。[3]其次,校内实训场所有限,经费投入不足,实训场景不能满足学生职业技能提高的需求。另外,学校实训指导教师相对短缺,水利工程专业建设过程复杂,考虑到学生的安全与管理隐患,使校外实训往往只能走马观花地参观,实训效果不能达到教学要求。但是,用人单位在挑选人才时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经验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社会和企业却未能够给学校和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和积累工作经验的条件,学生毕业时面临着巨大的就业竞争压力。
二、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职业教育应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因此深化水利工程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既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要求,也符合新时期水利行业发展的要求。
1.校外实训改革
由于新时期水利建设将要着重解决河流治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水土保持、新农村供水安全等,涉及水利、农业、国土资源、市政等多个部门和行业,校外实训只是学校一头热的状况不能满足学生提高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因此,在由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和企业参与下,通过成立职业教育集团,加强校企合作,使校外实习有稳定资源和更多实训场地,有效增强学生的实训能力。例如2005年宁夏水利电力工程学校、2008年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等水利院校与行业企业和事业单位合作,分别成立了水利水电职业教育集团。职教集团成员包括省级、市级、县级的水利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等企事业单位,参与层次为“共享”、“共建”、“双赢”的长效互动机制。从而使学生的校外实训得到更好的保障,为学生在企事业单位的对口岗位提供更多的锻炼实训平台,避免了以往实训工地少学生人数多效果差的状况,学生能够更好地深入企业进行各种水利工程实训和顶岗实习,并在实习过程中和合作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毕业生就业率。
2.校内实训改革
由于加强河流治理以及水库除险加固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新时期水利工作的重点,而水利水电工程一般具有“工程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技术难度大、型式不重复”的特点,使学生到校外现场实习出现许多“盲点”,如看不到工程全部和一些施工过程、地下轮廓、多种水流现象及各种工程型式。而一些水工建筑物运行关键时间与学生到校外实习时间形成“时间差”,比如溢洪道泄洪和水闸蓄放水、泵站提水等是根据水利防洪除害兴利的要求运行的。水利工程的校内实训教学改革正是为了弥补工程现场实习的不足,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1)计算机虚拟仿真模拟实训教学。计算机仿真模拟实训是用实时运行的动态数学模型代替真实工程场景进行教学实训,使学生不到现场就能了解复杂的水流运动形态、水工建筑物运行模式,是一种多通道综合作用的实训教学方法。特别是三维虚拟仿真实训可以仿真再现工作流程和程序,让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理顺工作流程、规范工作程序。[4]如基于工程爆破施工的特殊性,采用开发模拟软件,根据爆破的基本原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行参数设计,通过设定不同的参数,模拟各种爆破。另外仿真能够再现工作重点、难点,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例如水库除险加固实训中溢洪道的加固,根据来水情况进行溢洪道泄洪过程仿真,通过比较模拟的不同来水方案,使学生掌握选用溢洪道堰顶高程、消能建筑物型式方案的方法,有效提高实训教学效果。同时虚拟仿真实训能够紧贴生产实际,比如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的高边坡支护模拟实训、河流演变模拟实训、溃坝模拟实训、喷灌、微灌等技术模拟实训等,使实训教学效果更加明显,让学生在就业之前已经具备了“工作经验”,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3.校外实训教学模式改革
由于水利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单位的实习场地有限,学生数量过多时容易造成拥挤,实习的效果往往不够理想。为此,依托水利水电职教集团的平台,采取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的实训方式,将实习的学生以实习小组的形式分散到多个企业,根据企业的生产场地大小安排相应数量的学生去实习,并由企业兼职教师与实训教师共同指导,可取得较好的实习效果。
另外,水利工程大多是秋冬季开工,这时期生产单位急需大量的技术人员,为此,实训教学计划灵活性调整,与企业需求相匹配,使教学服务于生产。[5]比如在第1、3、5学期的寒假前两周开始,至寒假后两周至三周结束,这期间正是冬修水利工程,可以安排工程测量、工程制图、小型渠道施工、水库和堤防除险加固等实训教学环节,而第2、4学期的暑假可安排防洪除涝、水泵站运行管理、灌区管理等实训教学。通过这样的调整,既巩固和夯实学生对刚刚学习完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满足了生产单位的用人要求,产生社会效益,达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双赢目的。
4.“双师型”教师培养改革
水利工程专业的高职教育是以培养水利水电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必须是理论扎实、教学出色、技能精湛的“双师型”。为此有计划地选送中青年教师到水利水电职教集团的知名企业、生产部门进行专项培训或生产锻炼,教师参与相关水电企业的科技研发项目,跟踪最新技术发展,了解生产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应用的实际情况,同时聘请合作企业的水利水电行业专家和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讲授“建筑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实践性强的课程,用丰富的实践经验进行案例教学,指导学生的理论与技能学习,并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工作经验,对学生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更为直接、有效。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使专业教师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实践能力,有力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实训教学是培养高级技能应用性人才的基本条件。新时期随着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专业的实训教学改革必须与时俱进。综上所述,通过依托水利行业的支持,深化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完善校内外实训教学条件,营造仿真实训场所模拟水利工程职业环境,运用现代技术虚拟仿真,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能够较好地提高实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建英.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1):33-35.
[2]张玉福,等.高职水利类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0,12(5):18-20.
[3]林海涛,唐忠锋,凌新龙[j].广西轻工业,2009,(9):187-188.
[4]张和,沈江峰,黄文波.基于校企合作下的校外实训管理探索[j].当代职业教育,2010,(10):35-38.
[5]罗雄荣.商贸类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探析[j].高教高职研究,2010,(33):213-214.
论文摘要:基于新时期我国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对人才要求的提高,如何深化水利工程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适应行业发展的变化要求,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通过以水利职教集团为依托,紧密联系行业企业,稳定校外实习资源,改善校内实训条件,建立仿真实训,能够取得较好实训教学效果,更好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将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并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新时期我国将着力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水利建设事业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地服务新时期水利事业,培养面向水利行业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1]水利工程专业应进一步加强实训教学改革,使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高职水利工程专业实训教学现存问题
高职水利工程专业是以培养掌握中小型水利工程设计能力、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应用能力、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能力为核心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实践教学是实现水利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
由于水利工程的季节性、复杂性、建筑物材料多样性以及水流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等,并且工程建设周期长,施工技术复杂,质最要求高,工期限制严格以及工作环境艰苦、不安全因素相对较多等特点,[2]给实训教学带来很多问题。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社会向在校大学生提供实习条件的概念淡化,而目前我国没有法律或法规明确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必须向学校提供实习条件的义务。因此企业对接待在校大学生实习普遍持一种较为消极的态度,担心实习会影响正常的生产、管理以及出现人身、设备等方面安全事故及生产技术等秘密外泄。[3]其次,校内实训场所有限,经费投入不足,实训场景不能满足学生职业技能提高的需求。另外,学校实训指导教师相对短缺,水利工程专业建设过程复杂,考虑到学生的安全与管理隐患,使校外实训往往只能走马观花地参观,实训效果不能达到教学要求。但是,用人单位在挑选人才时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经验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社会和企业却未能够给学校和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和积累工作经验的条件,学生毕业时面临着巨大的就业竞争压力。
二、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职业教育应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因此深化水利工程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既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要求,也符合新时期水利行业发展的要求。
1.校外实训改革
由于新时期水利建设将要着重解决河流治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水土保持、新农村供水安全等,涉及水利、农业、国土资源、市政等多个部门和行业,校外实训只是学校一头热的状况不能满足学生提高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因此,在由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和企业参与下,通过成立职业教育集团,加强校企合作,使校外实习有稳定资源和更多实训场地,有效增强学生的实训能力。例如2005年宁夏水利电力工程学校、2008年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等水利院校与行业企业和事业单位合作,分别成立了水利水电职业教育集团。职教集团成员包括省级、市级、县级的水利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等企事业单位,参与层次为“共享”、“共建”、“双赢”的长效互动机制。从而使学生的校外实训得到更好的保障,为学生在企事业单位的对口岗位提供更多的锻炼实训平台,避免了以往实训工地少学生人数多效果差的状况,学生能够更好地深入企业进行各种水利工程实训和顶岗实习,并在实习过程中和合作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毕业生就业率。
2.校内实训改革
由于加强河流治理以及水库除险加固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新时期水利工作的重点,而水利水电工程一般具有“工程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技术难度大、型式不重复”的特点,使学生到校外现场实习出现许多“盲点”,如看不到工程全部和一些施工过程、地下轮廓、多种水流现象及各种工程型式。而一些水工建筑物运行关键时间与学生到校外实习时间形成“时间差”,比如溢洪道泄洪和水闸蓄放水、泵站提水等是根据水利防洪除害兴利的要求运行的。水利工程的校内实训教学改革正是为了弥补工程现场实习的不足,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1)计算机虚拟仿真模拟实训教学。计算机仿真模拟实训是用实时运行的动态数学模型代替真实工程场景进行教学实训,使学生不到现场就能了解复杂的水流运动形态、水工建筑物运行模式,是一种多通道综合作用的实训教学方法。特别是三维虚拟仿真实训可以仿真再现工作流程和程序,让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理顺工作流程、规范工作程序。[4]如基于工程爆破施工的特殊性,采用开发模拟软件,根据爆破的基本原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行参数设计,通过设定不同的参数,模拟各种爆破。另外仿真能够再现工作重点、难点,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例如水库除险加固实训中溢洪道的加固,根据来水情况进行溢洪道泄洪过程仿真,通过比较模拟的不同来水方案,使学生掌握选用溢洪道堰顶高程、消能建筑物型式方案的方法,有效提高实训教学效果。同时虚拟仿真实训能够紧贴生产实际,比如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的高边坡支护模拟实训、河流演变模拟实训、溃坝模拟实训、喷灌、微灌等技术模拟实训等,使实训教学效果更加明显,让学生在就业之前已经具备了“工作经验”,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2)仿真模型实训教学。由于水利工程建筑物类型各异、地点分散,施工过程不可再现,建设周期长、学生现场实习看不到施工过程而且很难动手,同时水利工程的许多运行管理也不允许学生等外来人员实际操作。因此把水利工程搬进校园,按照“真实、可动、可测、综合”的实训标准,根据能力培养的要求,建成栩栩如生的仿真水工建筑物模型,如模拟水利枢纽、施工导截流、水闸或泵站的运行管理和农田水利工程中渠系建筑物涵洞、虹吸管、渡槽的布置实训以及渗流观测、泄流能力观测、水文测验、水力发电等实训项目。并且与专业实训内容相关的系列课程实施现场开放性教学,学生实训时可以逐项重复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地达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效果。
3.校外实训教学模式改革
由于水利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单位的实习场地有限,学生数量过多时容易造成拥挤,实习的效果往往不够理想。为此,依托水利水电职教集团的平台,采取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的实训方式,将实习的学生以实习小组的形式分散到多个企业,根据企业的生产场地大小安排相应数量的学生去实习,并由企业兼职教师与实训教师共同指导,可取得较好的实习效果。
另外,水利工程大多是秋冬季开工,这时期生产单位急需大量的技术人员,为此,实训教学计划灵活性调整,与企业需求相匹配,使教学服务于生产。[5]比如在第1、3、5学期的寒假前两周开始,至寒假后两周至三周结束,这期间正是冬修水利工程,可以安排工程测量、工程制图、小型渠道施工、水库和堤防除险加固等实训教学环节,而第2、4学期的暑假可安排防洪除涝、水泵站运行管理、灌区管理等实训教学。通过这样的调整,既巩固和夯实学生对刚刚学习完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满足了生产单位的用人要求,产生社会效益,达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双赢目的。
4.“双师型”教师培养改革
水利工程专业的高职教育是以培养水利水电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必须是理论扎实、教学出色、技能精湛的“双师型”。为此有计划地选送中青年教师到水利水电职教集团的知名企业、生产部门进行专项培训或生产锻炼,教师参与相关水电企业的科技研发项目,跟踪最新技术发展,了解生产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应用的实际情况,同时聘请合作企业的水利水电行业专家和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讲授“建筑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实践性强的课程,用丰富的实践经验进行案例教学,指导学生的理论与技能学习,并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工作经验,对学生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更为直接、有效。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使专业教师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实践能力,有力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实训教学是培养高级技能应用性人才的基本条件。新时期随着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专业的实训教学改革必须与时俱进。综上所述,通过依托水利行业的支持,深化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完善校内外实训教学条件,营造仿真实训场所模拟水利工程职业环境,运用现代技术虚拟仿真,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能够较好地提高实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建英.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1):33-35.
[2]张玉福,等.高职水利类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0,12(5):18-20.
[3]林海涛,唐忠锋,凌新龙[j].广西轻工业,2009,(9):187-188.
[4]张和,沈江峰,黄文波.基于校企合作下的校外实训管理探索[j].当代职业教育,2010,(10):35-38.
[5]罗雄荣.商贸类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探析[j].高教高职研究,2010,(33):213-214.
下一篇:中职卫校生物实验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