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教师弹性管理本质研究
发布时间:2015-10-04 15:01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师 弹性管理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教师弹性管理是指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管理者根据学校的发展实际和需要,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依靠教师并为其主体性发挥创造适宜条件,以实现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的动态的、创造性的管理。其本质体现在以师为本、因师而治的管理哲学观,理性与非理性相结合的管理思维模式,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具体管理制度,科学和人文相结合的管理方法,以及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的管理价值理念等五个方面。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作为高职教育的主要载体,理应承担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使命,而其关键在于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也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管理者一直努力探索的问题。本文对高职院校教师弹性管理的内涵和本质进行分析,旨在为高职院校教师管理提供一种有效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一、高职院校教师弹性管理的概念
所谓“弹性管理”(flexible management),从管理者角度看就是包容,用更系统、发展、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从管理对象来说,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被管理者自由调整、发挥的空间。高职院校教师弹性管理是指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管理者根据学校的发展实际和需要,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依靠教师并为其主体性发挥创造适宜条件,以实现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的动态的、创造性的管理。从内涵上看,教师是教师弹性管理的核心,这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要有人本观念,把教师摆在突出位置;二是要正确使用、培养教师,相应的职位对应相应的能力,建立周密的委托代理关系。从外延上看,推行弹性管理不是弱化刚性管理。弹性管理的“人本中心”原则使其成为刚性管理的升华和润滑剂,对于避免和缓解管理中的矛盾具有重要作用。但夸大弹性管理的作用会造成决策、管理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因而一定程度的刚性将是弹性管理的质量保证。
二、高职院校教师弹性管理的本质
高职院校教师弹性管理既是一种教师管理思想,又是一种新的管理原则和对策。其本质体现在以下方面:
1.以师为本、因师而治的管理哲学观。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强调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高职院校的作用和历史使命决定了其最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为本”,这是从事学校管理工作时应当树立的一种教育管理哲学观。一方面,教师是学校教育的组织者、执行者,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直接实践者,是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配合的桥梁,是实现高职教育历史使命的关键。教师用自己的劳动将前人积累起来的知识和技能等财富传递给学生,教给他们求知方法,引导他们开展探索,不断进行创造。另一方面,学校要使学生健康成长,首先就要让教师健康成长;学校要使学生全面发展,首先就要教师全面发展;学校要开发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首先要开发教师的智慧和创造力;学校要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首先就要给教师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以师为本、因师而治既是教师弹性管理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又是教师弹性管理的核心。
以师为本的管理,首先要求学校管理者把教师当做“人”,尊重人,相信人,而不是视其为一种生产要素、资源或完成教育任务的工具。尊重人就是要尊重人的差异、人格、价值、权利、选择、个性和尊严等,最大限度地相信教师,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其次要求学校管理者通过人性化的手段激励教师,充分调动教师的参与意识、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教师感到自己是一个有理想、有头脑、有主观能动性、有创造力、有价值、有作为的人。最后要求学校管理者能够使教师充分发展,使教师通过工作获得人生的价值和主动发展、成长的喜悦。
2.理性与非理性相结合的管理思维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政治、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管理理论的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以“理性主义”为基石的科学管理理论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非理性主义应运而生。“非理性”是相对“理性”而言的,指主观精神世界中与理性相对的范畴,主要包括意志、本能、直觉、无意识的力量。当今高职院校处在快速发展中,许多只注重管理的科学化,强调制定完善、严密的规章制度,强调定量评价等理性因素,而漠视非理性及非理性教育,使高职院校的管理效能大打折扣。在民主意识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非理性管理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被管理者的自觉性大大增强。实现“没有管理的管理”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又是21世纪学校管理的主要思想之一。然而,非理性管理体制也有其局限,它注重人性的因素,但存在忽视甚至排斥科学管理的倾向。因此,将理性与非理性统一起来的教师弹性管理体现了21世纪高职院校管理发展的主题,是教师弹性管理的内在特征。
3.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具体管理制度。原则性是指一定的规范、纪律、约束措施和规章制度等,它们是内在的“合约”,是高职院校管理者和教师为学校、教师全面发展而形成的共同原则。灵活性是指高职院校管理者在教师管理的制度、时间、空间、任务和评价等方面的合理伸缩性。高职院校教师弹性管理要求使管理对象在一定的条件约束下,具有一定的自我调整、自我选择、自我管理余地和适应环境变化的余地,这就涉及“度”的问题。“度”过小,往往导致管理僵化、呆板,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度”过大,则会出现无政府状态,也不能有效发挥教师的作用。要把握好弹性的“度”就应考虑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符合本校实际、符合保持学校政策的连续性和秩序的稳定性、符合基本适应教师的承受力、符合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素质条件等,这正是教师弹性管理思想的基本要求。
4.科学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管理方法。科学性反映了管理的自身发展逻辑和效率追求。人文性反映了管理中人的发展逻辑和人性要求。弹性管理体现在方法上必然是科学性和人文性相结合。即既要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精确的量化评价标准、严格的奖惩制度等科学、理性的管理手段管理教师,又要在制定规章制度、评价标准、奖惩制度时充分调动教师积极参与,多征求教师意见,并有一定的弹性。在实践中,把教师权利作为基本的出发点,把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意识、满意程度等作为教师管理的价值取向,给教师的工作改进以更大的空间,期待教师的自学与自主。
5.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的管理价值理念。高职院校教师弹性管理实质上是以促进教师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实现教师与高职院校共同成长是高职院校教师弹性管理的理想目标。要做到这点,不能单方面要求教师修正自己的行为模式、价值理念等来适应高职院校的需要,高职院校也要考虑适合教师个体的发展。学校不仅仅是教师工作的场所,也是教师生活与发展的空间,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教师自身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是有机统一的,教师自身的持续发展必然会带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高职院校本身的架构应与教师弹性管理方式相适应,即学校的管理体制、组织体系、功能及各项规章制度都要真正体现尊重人、关心人、体贴人、发展人的宗旨,都要凸现教师弹性管理的理念。学校要建立一种适合教师成长、进步的机制和文化氛围,能满足教师寻求生命内涵、实现生命价值的高层次需要。
[参考文献]
[1]文章代,侯书森.人本管理[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芮明杰,杜锦根.人本管理[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
[5]窦胜功,周颖.知识工作者的弹性管理[j].冶金经济与管理,2002(3).
[6]董学会.弹性管理思想初探[j].华东经济管理,2000(1).
[7](英)托尼·布什.当代西方教育管理模式[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教师弹性管理是指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管理者根据学校的发展实际和需要,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依靠教师并为其主体性发挥创造适宜条件,以实现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的动态的、创造性的管理。其本质体现在以师为本、因师而治的管理哲学观,理性与非理性相结合的管理思维模式,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具体管理制度,科学和人文相结合的管理方法,以及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的管理价值理念等五个方面。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作为高职教育的主要载体,理应承担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使命,而其关键在于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也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管理者一直努力探索的问题。本文对高职院校教师弹性管理的内涵和本质进行分析,旨在为高职院校教师管理提供一种有效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一、高职院校教师弹性管理的概念
所谓“弹性管理”(flexible management),从管理者角度看就是包容,用更系统、发展、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从管理对象来说,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被管理者自由调整、发挥的空间。高职院校教师弹性管理是指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管理者根据学校的发展实际和需要,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依靠教师并为其主体性发挥创造适宜条件,以实现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的动态的、创造性的管理。从内涵上看,教师是教师弹性管理的核心,这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要有人本观念,把教师摆在突出位置;二是要正确使用、培养教师,相应的职位对应相应的能力,建立周密的委托代理关系。从外延上看,推行弹性管理不是弱化刚性管理。弹性管理的“人本中心”原则使其成为刚性管理的升华和润滑剂,对于避免和缓解管理中的矛盾具有重要作用。但夸大弹性管理的作用会造成决策、管理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因而一定程度的刚性将是弹性管理的质量保证。
二、高职院校教师弹性管理的本质
高职院校教师弹性管理既是一种教师管理思想,又是一种新的管理原则和对策。其本质体现在以下方面:
1.以师为本、因师而治的管理哲学观。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强调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高职院校的作用和历史使命决定了其最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为本”,这是从事学校管理工作时应当树立的一种教育管理哲学观。一方面,教师是学校教育的组织者、执行者,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直接实践者,是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配合的桥梁,是实现高职教育历史使命的关键。教师用自己的劳动将前人积累起来的知识和技能等财富传递给学生,教给他们求知方法,引导他们开展探索,不断进行创造。另一方面,学校要使学生健康成长,首先就要让教师健康成长;学校要使学生全面发展,首先就要教师全面发展;学校要开发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首先要开发教师的智慧和创造力;学校要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首先就要给教师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以师为本、因师而治既是教师弹性管理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又是教师弹性管理的核心。
以师为本的管理,首先要求学校管理者把教师当做“人”,尊重人,相信人,而不是视其为一种生产要素、资源或完成教育任务的工具。尊重人就是要尊重人的差异、人格、价值、权利、选择、个性和尊严等,最大限度地相信教师,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其次要求学校管理者通过人性化的手段激励教师,充分调动教师的参与意识、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教师感到自己是一个有理想、有头脑、有主观能动性、有创造力、有价值、有作为的人。最后要求学校管理者能够使教师充分发展,使教师通过工作获得人生的价值和主动发展、成长的喜悦。
2.理性与非理性相结合的管理思维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政治、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管理理论的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以“理性主义”为基石的科学管理理论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非理性主义应运而生。“非理性”是相对“理性”而言的,指主观精神世界中与理性相对的范畴,主要包括意志、本能、直觉、无意识的力量。当今高职院校处在快速发展中,许多只注重管理的科学化,强调制定完善、严密的规章制度,强调定量评价等理性因素,而漠视非理性及非理性教育,使高职院校的管理效能大打折扣。在民主意识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非理性管理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被管理者的自觉性大大增强。实现“没有管理的管理”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又是21世纪学校管理的主要思想之一。然而,非理性管理体制也有其局限,它注重人性的因素,但存在忽视甚至排斥科学管理的倾向。因此,将理性与非理性统一起来的教师弹性管理体现了21世纪高职院校管理发展的主题,是教师弹性管理的内在特征。
3.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具体管理制度。原则性是指一定的规范、纪律、约束措施和规章制度等,它们是内在的“合约”,是高职院校管理者和教师为学校、教师全面发展而形成的共同原则。灵活性是指高职院校管理者在教师管理的制度、时间、空间、任务和评价等方面的合理伸缩性。高职院校教师弹性管理要求使管理对象在一定的条件约束下,具有一定的自我调整、自我选择、自我管理余地和适应环境变化的余地,这就涉及“度”的问题。“度”过小,往往导致管理僵化、呆板,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度”过大,则会出现无政府状态,也不能有效发挥教师的作用。要把握好弹性的“度”就应考虑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符合本校实际、符合保持学校政策的连续性和秩序的稳定性、符合基本适应教师的承受力、符合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素质条件等,这正是教师弹性管理思想的基本要求。
4.科学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管理方法。科学性反映了管理的自身发展逻辑和效率追求。人文性反映了管理中人的发展逻辑和人性要求。弹性管理体现在方法上必然是科学性和人文性相结合。即既要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精确的量化评价标准、严格的奖惩制度等科学、理性的管理手段管理教师,又要在制定规章制度、评价标准、奖惩制度时充分调动教师积极参与,多征求教师意见,并有一定的弹性。在实践中,把教师权利作为基本的出发点,把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意识、满意程度等作为教师管理的价值取向,给教师的工作改进以更大的空间,期待教师的自学与自主。
5.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的管理价值理念。高职院校教师弹性管理实质上是以促进教师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实现教师与高职院校共同成长是高职院校教师弹性管理的理想目标。要做到这点,不能单方面要求教师修正自己的行为模式、价值理念等来适应高职院校的需要,高职院校也要考虑适合教师个体的发展。学校不仅仅是教师工作的场所,也是教师生活与发展的空间,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教师自身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是有机统一的,教师自身的持续发展必然会带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高职院校本身的架构应与教师弹性管理方式相适应,即学校的管理体制、组织体系、功能及各项规章制度都要真正体现尊重人、关心人、体贴人、发展人的宗旨,都要凸现教师弹性管理的理念。学校要建立一种适合教师成长、进步的机制和文化氛围,能满足教师寻求生命内涵、实现生命价值的高层次需要。
[参考文献]
[1]文章代,侯书森.人本管理[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芮明杰,杜锦根.人本管理[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
[5]窦胜功,周颖.知识工作者的弹性管理[j].冶金经济与管理,2002(3).
[6]董学会.弹性管理思想初探[j].华东经济管理,2000(1).
[7](英)托尼·布什.当代西方教育管理模式[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上一篇:以生为本实现高校学生工作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