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 计算机基础文化 课程教学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5-10-04 15:02
摘要:新形势下,作为大学阶段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必须与时俱进,针对新情况、新形势,不断探索和改革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方法。本文将分析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并根据实践经验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文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计算机基础文化》课程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授学生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面向应用,注重其操作性和实用性,只有将所学的抽象理论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才能保持学生学习的新鲜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从中学到知识、掌握知识,并发挥其创造力和想像力,最终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设置重复。随着计算机在各领域内的广泛应用,中小学对计算机的教学也越来越重视,课程内容的涉及面也越来越广,专业程度也越来越强。原来作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部分内容,已经在中学里开设,有很多计算机课程,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在初中、高中以及大学的教材中不断重复出现。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高职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程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对重复学习的内容失去学习的兴趣,这也给任课教师带来很多无奈与困扰。www.lw881.com
2.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内容单一重复是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另外,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心理上还处于成长与成熟的过渡阶段,贪玩、自觉性差是其特点之一。很多学生上课时,面对电脑的诱惑很难专心听课,上网、聊天、游戏等已成为教师最头疼的问题。
3.学生偏科及常用基础的知识匮乏。很多学生虽然已有几年的网龄,也是等级不低的网游玩家,从初中到高中都在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收发邮件、不会做稍微复杂的表格。这一现象说明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这门课程中偏科,理论与实践长期脱节,很多理论一转变成实际操作就不会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说明学生对这门课缺乏学习的目的性。
二、解决方法及对策
1.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授课。针对课程的重复性问题,可以如下处理:
一是在无法改变现阶段课程设置的情况下,教师要尽量发挥自身的教学风格,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正所谓“老课新讲”,这样才能克服由于课程的重复导致的学生的厌学情绪。
二是在不违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重点及教学内容。掌握程度较好的部分可以简略地讲,反之,对掌握程度较差的部分可重点讲,以此来均衡教学目标的完成程度。
2.调动学生兴趣,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解决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主要有如下几种解决对策:
①带着目标学习。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其次要从
生活中最常见的例证出发,提出问题并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引入新课;最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目标听课,能大大增强教学效果。
②理论联系实际,游戏联系学习。在授课过程中插入情境教学,假设学生是某社会角色,要求其站在该社会角色的立场上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完成一项操作任务,最后在全班范围内评比优胜者。这种类似游戏的学习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很有效果。
③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给学生灌输。所谓“教学”,就是“教”与“学”要相互结合,教师可采用讲授、提问、学生自学等方法,还可以与学生交换“教”与“学”的角色。
3.拓宽知识面,多渠道、多方式学习。对于常用及基础知识匮乏的现象,首先可以拓宽学习的范围,教师对常用的上机操作提出问题,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来决定拓宽的尺度及范围;其次,教师可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通过上网、查阅相关书籍等途径来掌握更多的知识;最后,给出明确目标,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学习,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比,鼓励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必修课,随着我国计算机教育的普及,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要求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主动利用计算机分析、解决各种问题的意识,提倡创新精神,让信息化素质教育渗透到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杨宪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6).
[2]谭晓辉,臧海英,周世革.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与计算机基础教学[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6).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文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计算机基础文化》课程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授学生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面向应用,注重其操作性和实用性,只有将所学的抽象理论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才能保持学生学习的新鲜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从中学到知识、掌握知识,并发挥其创造力和想像力,最终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设置重复。随着计算机在各领域内的广泛应用,中小学对计算机的教学也越来越重视,课程内容的涉及面也越来越广,专业程度也越来越强。原来作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部分内容,已经在中学里开设,有很多计算机课程,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在初中、高中以及大学的教材中不断重复出现。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高职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程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对重复学习的内容失去学习的兴趣,这也给任课教师带来很多无奈与困扰。www.lw881.com
2.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内容单一重复是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另外,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心理上还处于成长与成熟的过渡阶段,贪玩、自觉性差是其特点之一。很多学生上课时,面对电脑的诱惑很难专心听课,上网、聊天、游戏等已成为教师最头疼的问题。
3.学生偏科及常用基础的知识匮乏。很多学生虽然已有几年的网龄,也是等级不低的网游玩家,从初中到高中都在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收发邮件、不会做稍微复杂的表格。这一现象说明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这门课程中偏科,理论与实践长期脱节,很多理论一转变成实际操作就不会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说明学生对这门课缺乏学习的目的性。
二、解决方法及对策
1.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授课。针对课程的重复性问题,可以如下处理:
一是在无法改变现阶段课程设置的情况下,教师要尽量发挥自身的教学风格,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正所谓“老课新讲”,这样才能克服由于课程的重复导致的学生的厌学情绪。
二是在不违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重点及教学内容。掌握程度较好的部分可以简略地讲,反之,对掌握程度较差的部分可重点讲,以此来均衡教学目标的完成程度。
三是国家相关部门应尽快对此门课程做出长远规划,对重复内容做出调整,结合时代要求对课程的广度及深度做出调整。
2.调动学生兴趣,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解决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主要有如下几种解决对策:
①带着目标学习。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其次要从
生活中最常见的例证出发,提出问题并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引入新课;最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目标听课,能大大增强教学效果。
②理论联系实际,游戏联系学习。在授课过程中插入情境教学,假设学生是某社会角色,要求其站在该社会角色的立场上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完成一项操作任务,最后在全班范围内评比优胜者。这种类似游戏的学习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很有效果。
③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给学生灌输。所谓“教学”,就是“教”与“学”要相互结合,教师可采用讲授、提问、学生自学等方法,还可以与学生交换“教”与“学”的角色。
3.拓宽知识面,多渠道、多方式学习。对于常用及基础知识匮乏的现象,首先可以拓宽学习的范围,教师对常用的上机操作提出问题,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来决定拓宽的尺度及范围;其次,教师可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通过上网、查阅相关书籍等途径来掌握更多的知识;最后,给出明确目标,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学习,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比,鼓励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必修课,随着我国计算机教育的普及,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要求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主动利用计算机分析、解决各种问题的意识,提倡创新精神,让信息化素质教育渗透到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杨宪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6).
[2]谭晓辉,臧海英,周世革.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与计算机基础教学[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6).
上一篇:高校院系共青团基层工作策略研究
下一篇: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