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职校德育课教学中公民教育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15-10-04 15:03

摘要:当前,公民教育已成为各国教育共同探讨的问题之一。我国的公民教育除借鉴西方经验外,还应结合我国国情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中等职业学校在未开设公民教育课的情况下,可以在德育课教学中开展公民教育。文章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研究课为例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职校;德育课;公民教育;实践研究

  公民教育是对全体公民进行的,以培养公民在民主与法制的框架内积极参与政治和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为目的,与公民作为法定权利和义务的主体相关的政治、法律、道德、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如何有效地开展公民教育已成为各国教育者共同探讨的问题。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借鉴西方教育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已经摸索出了多种教育模式,如开设公民教育课程体系,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等。但由于各种因素,此两种教育模式还只能在部分地区、部分学校或班级试点进行,它的推广还需要一个过程。在现实条件下,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公民素质,除了借鉴以上经验外,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教学应承担起进行公民教育的职责。
  职校德育课教学中进行公民教育的可能性
  职校德育课教材中具有公民教育的内容由于公民教育的内容广泛而复杂,各国基于本国国情,在公民教育内容上的选择和侧重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也存在一些基本的和共同的东西。穆伟山撰文指出:当前我国公民教育内容应包括爱国主义教育、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生活态度教育、权利义务教育、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政治教育、经济教育、技能培养、知识教育、环境教育等。根据教育部规定,职校生德育主要开设的四门课程中就有很多公民教育的内容。如《职业生涯规划》中有自信、自强、热爱专业、劳动光荣、勤奋学习、敬业乐群、积极进取、终身学习、珍惜时间、培养成功者的心态、遵守职业道德、适应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培养人际沟通能力等内容;《职业道德与法律》中有遵守职业道德、关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民事权利与责任、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遵守国家法律、增强质量意识、环保意识等内容;《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中有依法经营、照章纳税、支持社会公共事业保护环境、依法平等竞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保障人权等内容;《哲学基础知识》中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等公民教育的内容。由此可见,公民教育的基本内容已包含在职校德育的内容和要求之中,为德育课教学中开展公民教育提供了前提。
  职校德育课的任务与公民教育具有一致性公民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合格公民。学校公民教育的任务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和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为社会进步提供所需的人才。现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明确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进而成为报效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两者的任务和目标是一致的。
  职校德育课成为公民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是正式的、系统化的公民教育渠道,而德育课又是学校公民教育的重要途径。一方面,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必修课,可以保证公民教育的课时需要。另一方面,职校德育课是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的主阵地。德育课程内容又具有较强的人文性、社会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德育课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地位以及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能够承担公民教育的职责。


  职校德育教学中进行公民教育的实践
  德育课并不专指公民教育课,公民教育课也不能完全代替德育课。要在德育课教学中开展公民教育,使学生在德育课教学中习得公民知识、培养公民情感、提高公民能力,进而提升公民素养。应号召德育课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德育知识和教学水平。笔者拟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一课为例,谈谈德育课教学中开展公民教育的实践。
  教学内容的选择德育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抓住德育课程中进行公民教育的内容来进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实效性。上文中已经列举教材中关于公民教育的一些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如进行《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课教学时,教材在重点讲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时,提到了企业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不能忽视社会效益,笔者认为这是开展公民教育的切入点。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国家的富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个别企业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危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课程目标要求德育课教师在教学中应渗透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诚信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的教育,因为职业学校的学生会成为某企业中的一名员工,他们的整体素质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所以本节课中渗透的公民教育,是德育课和公民教育的有效结合。
  教学目标的设计 本节课的重点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如何设计教学三维目标?唐·罗威在《价值多元、民主和公民教育》一文中将公民教育模式分为认知模式、情感模式和经验模式三种。所谓认知模式就是通过教学,让学生获得公民知识;情感模式就是培养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感和公民之间的相互责任感;经验模式即通过各种经验锻炼学生,使之具备履行公民权利的能力。由于本节课不是专门的公民知识教育课,要在本节课中渗透公民教育,应着重考虑情感模式和经验模式两个方面。笔者认为应重视情感、态度、观念目标和运用目标的教学设计以开展公民教育。因此,本课的情感、态度、观念目标定为乐于探究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体验科技创新、科学管理、劳动者素质对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培养自身科技创新意识、诚信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和责任意识。目标定为:运用经济效益相关知识分析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公民经验。
  教学资源的筛选德育课教学中开展公民教育,教师应导入具有公民教育效果的教学素材潜移默化地进行情感渗透,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本节课采用情感模式完成公民意识的渗透,即通过精心选择有效的教学资源,让资源暗含的主题精神“自己去说话”,以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情感。如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导入了两份素材:一是播放2008年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视频,视频中讲述了三鹿集团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造成婴儿患病甚至死亡,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重大损失。另一段材料是某超市在经营过程中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行为受到温家宝等领导人称赞的文字材料及图片。正反材料的鲜明对比使学生感受到企业经营中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培养了职校学生对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感。
  教学过程的设计公民教育是主体性教育,因为公民的本质决定了必须以人格的独立性为前提,作为公民社会的要求,它承担着培养公民民主素质的使命,缺乏人的自觉意识,或只有教师而没有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民主素质就无从谈起。德育课的课堂设计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民主,使学生获得公民经验。在设计本课时,课前让学生分小组调查身边超市的经营状况,周边环境,社会信誉等;教学过程中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潜移默化,自觉培养公民意识。如学习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方法时,教师首先请各小组在课前调查的基础上讨论,如果你是超市经营者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提高经济效益,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组可以质疑发言组的观点,被质疑组应解释说明其观点。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献计献策,同时也对其他组的观点提出异议,论证其可行性。学生在这样一个平等、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中开展课堂讨论和探究活动,既培养了民主意识,又培养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引导各组给课前调查存在不利于周围居民生活的超市提出意见和建议,培养公民责任感,获取公民经验。


  教学后的总结和反思在教学中,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了经济效益的含义及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特别要提出的是通过教学资源的展示和教学的精心组织,学生的公民情感得到了培育和体现,学生的公民能力得到了提高。当然,课堂教学并未结束,课后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向超市提出意见和建议,获得公民体验,使他们的公民精神延续和深化,需要进一步思考和实践。
  参考文献:
  [1]穆伟山.学校公民教育:传统学校教育的转型——学校公民教育的内容、目标、途径和保障[ol].(2008-02-01).http.//.
  [2]dow rowe. value pluralism,democracy and education for citizen-ship[g].mal leicester,celia modgil and sohan modgil(ed).politics,education and citizenship. falmer press,2000:194-203.
  [3]唐克军, 蔡迎旗. 当代西方公民教育的模式[j].未来与发展,2009,(1):88.
  [4]江凤. 德育课教学渗透公民意识教育的几点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2009,(9):113.
  [5]李萍, 钟明华.公民教育——传统德育的历史性转型 [j].教育研究,2002,(6).

上一篇:职教中心信息技术课教学探讨

下一篇:浅析中职机械制造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