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泛读教学探究
发布时间:2015-10-04 15:04
阅读是理解语篇及获取、加工、处理信息的综合过程。《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
泛读是相对于精读而言的,前者侧重于信息的获取,后者则侧重于语言知识的掌握。从语言的工具性特征来看,精泛并举、加强泛读是语言学习的根本原则。当然,寻找主题契合、难度适中的语篇是进行泛读教学的关键。传统的媒体,如书、报、杂志等,固然能提供不少适当的材料,但远不及运用网络技术那么方便快捷。本文拟就网络环境下进行泛读教学的优越性及其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网络环境下泛读教学的优越性
信息社会的最明显的标志是信息采集的全面与快捷。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来传递、加工、存贮与利用信息资源,而这些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较多是建立在英语语言平台上的。也就是说,网络空间中有大量英语资料,这些资料是任何一座图书馆都无法比拟的。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泛读教学可得天独厚,它至少存在以下三个优越性:
广泛性:类型多样,内容全面。网上资源包罗万象,从内容上来看有文化、体育、保健、娱乐、历史、地理、生物、科技、环保等多方面知识,在形式上则有新闻报道、报刊杂志、原版读物、图片图表、分析推理等等。可以肯定它运用语言涵盖了高中教材所涉及或是学生所关心的话题,且可以从多种角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共享性:检索快捷,方便整合。大中型网站一般都有搜索引擎,还有的网站,则专业地提供中英文材料的主题或关键词搜索。速度快捷的搜索引擎大大方便了教师选材。教师只要确立主题或是材料类别便可迅速找到所需资料,且经过整合后的这些资料享。
即时性:材料鲜活,更新方便。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材中阅读材料往往陈旧、过时,而网络上不断更新的动态数据可以为学生提供最新的相关资料。
二、网络泛读资源库的构建
网络化的泛读教学并不是听任学生无目的地在网上浏览。先期构建适合高中学生需要的网络阅读资源库是进行泛读教学的前提。网络阅读资源库所需的物质准备是有能连上internet的教师用机(服务站)及与校园网相连的一定量的学生机(工作站),这属于普通中学微机教室的基本配置。教师通过搜索选择、下载网页、制作链接后可在短时间内做出一个简易的双层网站。一般说来,构建过程可分三步:
确定主题。笔者以为,泛读教学的选材应当尽量扣住使用的教材。人教版高中教材的主题分布基本照顾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如文化体育、风俗传统、人物传记、历史资料、科学发现、名胜古迹、环境保护、文学原著等等。它们所缺乏的不可能是多角度多层次多时机地提供素材。教师可以根据进度结合所学的内容来确立泛读的主题。
搜索下载。较窄的主题(如angkor wat、sherlock holmes)可以采用大型搜索引擎,但一个相对宽泛主题(女ngymnastics、food)则应选择分类的网站进行查询,这可以避免在数千个甚至数万个结果中进行二次选择的艰辛。常用的课文背景知识网站有:国际奥委会官方网站http://;绿色和平组织http://;等。
材料整组。网络材料的内容并不一定都很健康有益,难度更是未必适合高中生阅读。网上的素材下载后,教师应进行初步的筛选,本着科学性、多样性、趣味性的原则选出数张网页或文章,然后根据设计意图进行再加工。接下来,我们要根据所选材料的个体特征确定其篇幅、位置与链接次序。重新整组后的同一个相关主题的数张网页可以构成一个材料组,相当于一个子网站。常用的材料排序是按照pre-reading(背景资料)、while-reading(辅助性阅读)与post-reading(拓展性阅读)进行的。科学组合后的材料可以在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补充文化知识的同时,通过激发阅读的自主性逐步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网络环境下泛读教学的基本策略
实施任务驱动。传统的泛读教学方法是“串讲式”,它的优点是容量大、主题集中,缺点是学习者十分被动,思维参与量小。根据tbl(任务型学习)理论,语言的习得应当是有目的的交际活动,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任务(task)来交代每次阅读的目标,然后给时间让学生阅读、思考乃至讨论合作,作出解决任务的构想(planning),最后由学生给出汇报(report)。同一语篇应用的任务应当是多时机、多层次的,应当由易到难、由浅表性理解到综合性领会,可以形成一个或数个微型任务构成的阶梯式的任务链。任务驱动策略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由于泛读材料往往难度高于教材,学生通过思考、合作、竞争,在完成任务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这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
训练阅读技巧。阅读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理解与接受信息的过程,也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作者把自己的思想用文字表述出来,这是一个由词到句、 由句到篇的“编码(encoding)”过程,而读者阅读材料实际是从辨认文字开始对文学、语义、修辞进行“解码(decoding)”的过程。“解码”过程的时值与阅读效率成反比。
三、网络环境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拥有网络教学的理论基础。在网络环境中,教师不应再是知识的传授者,也不应是教学活动的主宰。教师是网络资源的设计者,是学习目标的引导者,也是学习群体的协作者。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的合作伙伴关系,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当在”任务型”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创建丰富的阅读情境,设计合理的激励性的阅读任务,给出积极的学习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评判思想的能力。
泛读是相对于精读而言的,前者侧重于信息的获取,后者则侧重于语言知识的掌握。从语言的工具性特征来看,精泛并举、加强泛读是语言学习的根本原则。当然,寻找主题契合、难度适中的语篇是进行泛读教学的关键。传统的媒体,如书、报、杂志等,固然能提供不少适当的材料,但远不及运用网络技术那么方便快捷。本文拟就网络环境下进行泛读教学的优越性及其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网络环境下泛读教学的优越性
信息社会的最明显的标志是信息采集的全面与快捷。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来传递、加工、存贮与利用信息资源,而这些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较多是建立在英语语言平台上的。也就是说,网络空间中有大量英语资料,这些资料是任何一座图书馆都无法比拟的。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泛读教学可得天独厚,它至少存在以下三个优越性:
广泛性:类型多样,内容全面。网上资源包罗万象,从内容上来看有文化、体育、保健、娱乐、历史、地理、生物、科技、环保等多方面知识,在形式上则有新闻报道、报刊杂志、原版读物、图片图表、分析推理等等。可以肯定它运用语言涵盖了高中教材所涉及或是学生所关心的话题,且可以从多种角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共享性:检索快捷,方便整合。大中型网站一般都有搜索引擎,还有的网站,则专业地提供中英文材料的主题或关键词搜索。速度快捷的搜索引擎大大方便了教师选材。教师只要确立主题或是材料类别便可迅速找到所需资料,且经过整合后的这些资料享。
即时性:材料鲜活,更新方便。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材中阅读材料往往陈旧、过时,而网络上不断更新的动态数据可以为学生提供最新的相关资料。
二、网络泛读资源库的构建
网络化的泛读教学并不是听任学生无目的地在网上浏览。先期构建适合高中学生需要的网络阅读资源库是进行泛读教学的前提。网络阅读资源库所需的物质准备是有能连上internet的教师用机(服务站)及与校园网相连的一定量的学生机(工作站),这属于普通中学微机教室的基本配置。教师通过搜索选择、下载网页、制作链接后可在短时间内做出一个简易的双层网站。一般说来,构建过程可分三步:
确定主题。笔者以为,泛读教学的选材应当尽量扣住使用的教材。人教版高中教材的主题分布基本照顾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如文化体育、风俗传统、人物传记、历史资料、科学发现、名胜古迹、环境保护、文学原著等等。它们所缺乏的不可能是多角度多层次多时机地提供素材。教师可以根据进度结合所学的内容来确立泛读的主题。
搜索下载。较窄的主题(如angkor wat、sherlock holmes)可以采用大型搜索引擎,但一个相对宽泛主题(女ngymnastics、food)则应选择分类的网站进行查询,这可以避免在数千个甚至数万个结果中进行二次选择的艰辛。常用的课文背景知识网站有:国际奥委会官方网站http://;绿色和平组织http://;等。
材料整组。网络材料的内容并不一定都很健康有益,难度更是未必适合高中生阅读。网上的素材下载后,教师应进行初步的筛选,本着科学性、多样性、趣味性的原则选出数张网页或文章,然后根据设计意图进行再加工。接下来,我们要根据所选材料的个体特征确定其篇幅、位置与链接次序。重新整组后的同一个相关主题的数张网页可以构成一个材料组,相当于一个子网站。常用的材料排序是按照pre-reading(背景资料)、while-reading(辅助性阅读)与post-reading(拓展性阅读)进行的。科学组合后的材料可以在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补充文化知识的同时,通过激发阅读的自主性逐步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网络环境下泛读教学的基本策略
实施任务驱动。传统的泛读教学方法是“串讲式”,它的优点是容量大、主题集中,缺点是学习者十分被动,思维参与量小。根据tbl(任务型学习)理论,语言的习得应当是有目的的交际活动,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任务(task)来交代每次阅读的目标,然后给时间让学生阅读、思考乃至讨论合作,作出解决任务的构想(planning),最后由学生给出汇报(report)。同一语篇应用的任务应当是多时机、多层次的,应当由易到难、由浅表性理解到综合性领会,可以形成一个或数个微型任务构成的阶梯式的任务链。任务驱动策略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由于泛读材料往往难度高于教材,学生通过思考、合作、竞争,在完成任务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这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
训练阅读技巧。阅读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理解与接受信息的过程,也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作者把自己的思想用文字表述出来,这是一个由词到句、 由句到篇的“编码(encoding)”过程,而读者阅读材料实际是从辨认文字开始对文学、语义、修辞进行“解码(decoding)”的过程。“解码”过程的时值与阅读效率成反比。
三、网络环境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拥有网络教学的理论基础。在网络环境中,教师不应再是知识的传授者,也不应是教学活动的主宰。教师是网络资源的设计者,是学习目标的引导者,也是学习群体的协作者。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的合作伙伴关系,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当在”任务型”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创建丰富的阅读情境,设计合理的激励性的阅读任务,给出积极的学习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评判思想的能力。
下一篇:电子政务实验教学改革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