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城市化建设与职业教育
摘要城市化的实质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和知识水平的转变,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则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择业观念转变和知识水平提升的有效途径。从国情出发,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不仅需要关注大中城市的发展,还应注重城乡的协调发展。因此,政府同样要注重小城镇及农村的职业教育。
关键词城市化现代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教育
美国学者勒纳在其著作《传统社会的消逝》一书中提到,人类社会的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社会、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在现代化的过程中,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而城市化正是人类社会这一巨大转变的空间表现。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一定规模的人口和经济要素的集聚地。城市的集聚性,使它比农村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率,更高的科技和管理水平,从而创造出比农村地区高得多的财富,成为带动地区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增长极。实际上,纵观人类文明演进的历程,城市与人类文明演进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在我国,加快城市化进程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向。全国人大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为中国的城市化指明了新的方向,既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城市化建设,又要兼顾农村建设,促进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从人口学的角度来说,城市化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根据我国的城市化战略,到2050年,我国的城市人口将达到75%左右,这就意味着,我国每年将会有1200万—15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面对如此巨大的转移人口,怎样积极有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我国城市化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指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显著了。……那些过着最低生活水平的农业劳动者,是属于条件最差的阶层……这就要求国家在政治上、社会上和教育上采取措施。如果发展中国家实行一些必要的政策,它们充裕的劳动力是拥有大量财富的。”也就是说,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沉重人口负担是可以转变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的,而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教育水平就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契机。因此,教育对于城市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米凯·吉瑟的研究调查表明,在乡村地区,教育水平每提高10%,就将多诱导6%—7%的农民迁出农业。提高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是确保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一个有效措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已经大大提高,义务教育在农村地区的基本普及为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城市化进程不仅是表面上的人口迁移,更重要的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和知识水平的转变。美国现代化理论研究大家西里尔·布莱克曾说过“现代化或许可以被界定为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历史上形成的制度发生着急速的功能变迁——它伴随着科学革命而到来,反映了人类知识的贡献增长,从而使人类控制环境成为可能。”①我国著名学者罗荣渠在其《现代化新论》一书中,也曾提出“现代化是一种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过程,现代化即是人的现代化”。②仅仅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城市移民”是无法适应生活方式转变所带来的巨大挑战的。因此,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这部分“城市移民”在进入新的生产部门前必须掌握一定的生产技能,再接受一定程度的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其受教育的水平和就业能力。
根据国际上其他城市的经验,构建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是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国际教育辞典》指出:“职业教育是指在学校内或学校外为提高职业熟练程度而进行的全部活动,学徒培训、校内指导、课程培训、现场培训和全员再培训。当今则包括职业定向、特殊技能培训和就业安置等内容。”作为一种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教育类别,职业教育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而且也非常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正是通过改变从业者的择业观念、更新技能来增加他们的就业能力。一般来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向主要是生产效率较高的农业产业或非农产业。从总体上看,生产效率较高的产业对于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也比较高。职业教育程度决定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难易程度;职业教育程度影响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后的职业稳定性和现实收入;职业教育程度左右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向和距离。综上所述,职业教育对提高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综合素质,促进其生活方式的转变,进而促进我国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提升我国的城镇化质量,推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事实上,虽然那些进入城市的务工农民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们仍然处于社会的底层,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能够得到政府支持的向城市移民提供基本职业教育需求的教育机构并不多见。国家应承认他们的合法劳动成果,保护他们的劳动权益。要对他们进行专门的职业技术培训,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
政府不仅要重视中心城市的职业教育水平,也要重视小城镇以及乡村中的职业教育水平。与迁入城市的移民一样,那些留在农村的人同样面临一系列的学习需求。这些需求包括学习农业生产技术、手工加工技艺、健康和营养知识、家庭生活的改善和就业等。根据我国的国情,中央已确定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协调发展的方针,小城市将成为我国城镇化的重要增长点,并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职业教育要从城乡分割走向城乡统筹。城乡分割导致城市里的职业学校没人上,农村的职业学校毕业生没地方去。当前必须从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进行大胆创新,城市的职业教育要打开城门,农村职业教育也要走出农村,大家共同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从发达国家走过的城市化道路分析,当一个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率达到30%左右时,将进入城镇化的加速期。目前,我国已具备了加速城镇化的必要条件和良好机遇。而教育体系中的职业教育与城市化进程是可以形成良性互动的,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必将推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注释
①西里尔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6.
②卞文忠灯等著.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4.
上一篇: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下一篇:如何做好技工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