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学实践知识积累模型建构与实
发布时间:2015-10-04 15:07
摘要传统环境下由于时空的限制,教学实践知识积累存在诸多困难。运用网络平台开展各种紧密结合教师教学的学习活动和研究活动可以有效地记录和积累教学实践性知识。本文把实践知识积累分为个人积累与团队积累,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真正把实践知识积累落实到教师日常工作中。
关键词教学实践知识 积累 模型 网络平台
1 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学实践知识积累模型
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学实践知识积累模型中,将实践知识积累分为两层:一层是个人实践知识积累;另一层是团队实践知识积累。个人实践知识积累是团队实践知识积累的基础,没有个人积累就不会有团队实践知识积累。个人实践知识积累的范围很广,包括个人教学设计、个人教学反思、个人教学叙述、个人规划、听课感想、个人论文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的积累,最后展示到网络平台上。团队积累依赖于个人实践知识积累,在开展各种团队活动时,把团队成员个人的知识扩散到团队每位成员,使团队成员每人都拥有其他团队成员的实践知识,通过将各种活动资料上传在教学实践知识管理系统上,使各个教师都可以自己学习,从而达到积累。团队积累是个人积累的提升,通过团队活动可以筛选个人实践知识的精华部分,通过分析、讨论、评价,使得教学实践知识更合理、完善、系统化。
2 个人教学实践知识积累的实现机制
在传统环境下,不论是过去的教师还是现代意义上的教师,虽然他们都能从前人文献、师徒相传、教学观摩、教学实践等活动中积累具备个性特征的教育专业知识,而这些知识常常被认为是无法重复和再现,但是把这些知识通过网络平台记录下来,就可以实现重复和再现,最终达到共享,从而使整个团队都得到提高。
教学实践知识积累网络平台的设计原理是基于教师的个人工作室,教师登录后,就进入了个人工作室,进入个人实践知识积累模块,包括个人项目规划、教育博客和个人档案。
2.1 教育博客
blog是个人或群体以时间顺序所作的一种记录,并且不断更新。blog之间的交流主要是通过回溯(trackback)和评论(comment)的方式来进行的。用户可以以网络日志的形式简单快捷地发布自己的心得体会以及日常记录,轻松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并进行丰富多彩的个性展示。博客的核心特征有五点:个人性、即时性、开放性、拿来主义和交互性。教师可以用博客来发表自己的教育反思、教学叙述、班主任日记等。
2.2 个人项目规划
网络平台中提供了个人规划模块,主要用来对规划项目的制定,包括个人成长规划、课题规划、教学规划等。个人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规划主题、规划时间段、规划任务和目标。在规划任务和目标中,要求把目标与任务写细致,按要求规定某个时间段完成某个具体的任务。制定进度计划主要是确定项目的开始和完成时间日期。在完成项目规划书时,有学校组织的专家团对其审核,再审核通过后,展示在系统中。
3 团队教学实践知识积累的实现机制
3.1 协作备课
备课台是在支持个人完整的备课活动基础上,实现教师之间的协作备课。协作备课是教师通过在线编辑器直接实现的,每一次参与的修改都是在原有备课基础(下转第179页)(上接第106页)上,用不同颜色的文字呈现,且保存在资源库中的历史版本。为了实现资源的主动推送功能,在协作备课模块增加了标签(tag),可以使得备课成果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应用。历史版本比较除了协同创作功能之外,还可以监控每个教师贡献的重要机制,而且在特别每条修改记录都需要说明原因,促进教师的鉴别和反思能力的提高。
3.2 视频案例分析室
教师实践知识多是隐形的知识,仅仅依靠文字的描述很难呈现,需要借助教学视频。一些学校已经意识到教学视频案例分析的优势,采取定期把教师召集在一起,观看视频录像。在观看公开课、示范课或评优课的录像过程中,优秀教师和普通教师一起边看、边评、边议,面对面地相互切磋、交流研讨、反复研究他人的成功与失误,在讨论甚至争论的过程中,迫使教师多听、多想、多问和多做。
为了让教师能够应用视频案例分析功能,充分利用系统提供的各种信息技术机制,我们设计了以下的实施策略,我们称之为构建视频案例分析室。教学视频案例分析室里保存着大量优秀的视频,这些视频都是本校教师自己录制而成的。每个教学视频构成了独立的案例分析室,这些独立的案例分析室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视频播放室,视频播放室主要是用来播放视频,并且包括一些评论;教案展示室主要是展示教学设计;教师反思室,教师观看优秀视频后,对自己教学的一些反思;教师评论室,主要呈现对视频的评论信息。
3.3 协作团队
协作团队的建立是群体积累的重要方面,是学科建设依托的载体。根据立足现行的基本教师组织方式,我们将团队分为三类:自由讨论组、学科教研组、课题研究组。自由讨论组讨论的内容比较广泛,可以是各种各样的类型。学科教研组主要是讨论与教学相关的内容,课题研究组成员讨论相关的课题知识。
系统为每个团队开创了一个独立空间,团队所有的活动都将在空间内开展。为了更好的管理,团队的资源又可以基于各个活动进行整体。每个团队空间都包含不同功能模块,如公告、友情链接、活动图片、即使讨论、博客、协作备课、视频案例、交互问答、上传成果。系统设计者以一种非常灵活的方式供团队管理人员来创建个性化的团队网站,方便地管理团队事务。希望能够在虚拟的环境中创建一个个教师实践共同体,以团队模式在具体的教学研究情境中促进团体教学实践知识积累。良好的团队发展模式应该建立在合理的团队分类及丰富的活动载体之上。
4 小结
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实践共同体环境,把教师推向研究的前台,可以促进教师共同体内实践知识的积累和共享,以及教师自身实践性知识的提高,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实践意义,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种新途径,也使学校教学特色的建设构建了良好的与现实环境相结合的虚拟环境。当然,教师要想完全积累自己的实践知识,就要改变传统的习惯,以新的理念和参与方式主动尝试,积极实践。
本文是浙江省大学生科研创新团队资助项目[项目编号为:2010r404056]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王录梅,席琴.教师实践知识:涵义、意义及其建构途径[j].教师教育,2009(10):14-16.
[2]杨骞.基于教师实践的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科学,2007(6):54-57.
[3]金晓敏.外语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的叙事研究——以一位大学英语教师为个案[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112-116.
[4]张梅.教师教学实践知识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8.
关键词教学实践知识 积累 模型 网络平台
1 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学实践知识积累模型
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学实践知识积累模型中,将实践知识积累分为两层:一层是个人实践知识积累;另一层是团队实践知识积累。个人实践知识积累是团队实践知识积累的基础,没有个人积累就不会有团队实践知识积累。个人实践知识积累的范围很广,包括个人教学设计、个人教学反思、个人教学叙述、个人规划、听课感想、个人论文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的积累,最后展示到网络平台上。团队积累依赖于个人实践知识积累,在开展各种团队活动时,把团队成员个人的知识扩散到团队每位成员,使团队成员每人都拥有其他团队成员的实践知识,通过将各种活动资料上传在教学实践知识管理系统上,使各个教师都可以自己学习,从而达到积累。团队积累是个人积累的提升,通过团队活动可以筛选个人实践知识的精华部分,通过分析、讨论、评价,使得教学实践知识更合理、完善、系统化。
2 个人教学实践知识积累的实现机制
在传统环境下,不论是过去的教师还是现代意义上的教师,虽然他们都能从前人文献、师徒相传、教学观摩、教学实践等活动中积累具备个性特征的教育专业知识,而这些知识常常被认为是无法重复和再现,但是把这些知识通过网络平台记录下来,就可以实现重复和再现,最终达到共享,从而使整个团队都得到提高。
教学实践知识积累网络平台的设计原理是基于教师的个人工作室,教师登录后,就进入了个人工作室,进入个人实践知识积累模块,包括个人项目规划、教育博客和个人档案。
2.1 教育博客
blog是个人或群体以时间顺序所作的一种记录,并且不断更新。blog之间的交流主要是通过回溯(trackback)和评论(comment)的方式来进行的。用户可以以网络日志的形式简单快捷地发布自己的心得体会以及日常记录,轻松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并进行丰富多彩的个性展示。博客的核心特征有五点:个人性、即时性、开放性、拿来主义和交互性。教师可以用博客来发表自己的教育反思、教学叙述、班主任日记等。
2.2 个人项目规划
网络平台中提供了个人规划模块,主要用来对规划项目的制定,包括个人成长规划、课题规划、教学规划等。个人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规划主题、规划时间段、规划任务和目标。在规划任务和目标中,要求把目标与任务写细致,按要求规定某个时间段完成某个具体的任务。制定进度计划主要是确定项目的开始和完成时间日期。在完成项目规划书时,有学校组织的专家团对其审核,再审核通过后,展示在系统中。
3 团队教学实践知识积累的实现机制
3.1 协作备课
备课台是在支持个人完整的备课活动基础上,实现教师之间的协作备课。协作备课是教师通过在线编辑器直接实现的,每一次参与的修改都是在原有备课基础(下转第179页)(上接第106页)上,用不同颜色的文字呈现,且保存在资源库中的历史版本。为了实现资源的主动推送功能,在协作备课模块增加了标签(tag),可以使得备课成果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应用。历史版本比较除了协同创作功能之外,还可以监控每个教师贡献的重要机制,而且在特别每条修改记录都需要说明原因,促进教师的鉴别和反思能力的提高。
3.2 视频案例分析室
教师实践知识多是隐形的知识,仅仅依靠文字的描述很难呈现,需要借助教学视频。一些学校已经意识到教学视频案例分析的优势,采取定期把教师召集在一起,观看视频录像。在观看公开课、示范课或评优课的录像过程中,优秀教师和普通教师一起边看、边评、边议,面对面地相互切磋、交流研讨、反复研究他人的成功与失误,在讨论甚至争论的过程中,迫使教师多听、多想、多问和多做。
为了让教师能够应用视频案例分析功能,充分利用系统提供的各种信息技术机制,我们设计了以下的实施策略,我们称之为构建视频案例分析室。教学视频案例分析室里保存着大量优秀的视频,这些视频都是本校教师自己录制而成的。每个教学视频构成了独立的案例分析室,这些独立的案例分析室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视频播放室,视频播放室主要是用来播放视频,并且包括一些评论;教案展示室主要是展示教学设计;教师反思室,教师观看优秀视频后,对自己教学的一些反思;教师评论室,主要呈现对视频的评论信息。
3.3 协作团队
协作团队的建立是群体积累的重要方面,是学科建设依托的载体。根据立足现行的基本教师组织方式,我们将团队分为三类:自由讨论组、学科教研组、课题研究组。自由讨论组讨论的内容比较广泛,可以是各种各样的类型。学科教研组主要是讨论与教学相关的内容,课题研究组成员讨论相关的课题知识。
系统为每个团队开创了一个独立空间,团队所有的活动都将在空间内开展。为了更好的管理,团队的资源又可以基于各个活动进行整体。每个团队空间都包含不同功能模块,如公告、友情链接、活动图片、即使讨论、博客、协作备课、视频案例、交互问答、上传成果。系统设计者以一种非常灵活的方式供团队管理人员来创建个性化的团队网站,方便地管理团队事务。希望能够在虚拟的环境中创建一个个教师实践共同体,以团队模式在具体的教学研究情境中促进团体教学实践知识积累。良好的团队发展模式应该建立在合理的团队分类及丰富的活动载体之上。
4 小结
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实践共同体环境,把教师推向研究的前台,可以促进教师共同体内实践知识的积累和共享,以及教师自身实践性知识的提高,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实践意义,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种新途径,也使学校教学特色的建设构建了良好的与现实环境相结合的虚拟环境。当然,教师要想完全积累自己的实践知识,就要改变传统的习惯,以新的理念和参与方式主动尝试,积极实践。
本文是浙江省大学生科研创新团队资助项目[项目编号为:2010r404056]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王录梅,席琴.教师实践知识:涵义、意义及其建构途径[j].教师教育,2009(10):14-16.
[2]杨骞.基于教师实践的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科学,2007(6):54-57.
[3]金晓敏.外语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的叙事研究——以一位大学英语教师为个案[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112-116.
[4]张梅.教师教学实践知识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8.
上一篇:浅析 电工技术 课程的教学改革
下一篇: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时间管理探讨
热门论文
- 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学实践知识积累模型建构与实
- 浅谈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及其实现平台的搭建
- 构建基于知识互联的公共教育平台
- 基于网络环境下软件开发实践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 基于结构模型竞赛的土建类实践教学研究
- 基于Web技术的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的实践路径
- 试析Blackboard的网络协作学习平台建设与实践
- 构建下一代网络的开放业务平台-基本模型
- 谈高校外语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基于Moodle的
- 基于教学知识点的模型框架与结构分析
- 《环境伦理学》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音乐舞蹈类专业“模块+平台+基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
- 积累知识的文章
- 一种基于多虚拟平台的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模拟系统构建
- 计算机网络的构建与应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