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摘 要: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医学类人才的人文素质培养非常重要。在实践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尝试不同形式的手段培养军队医学生的人文素养,适应医学发展和新军事变革的需要。
关键词:人文素质;培养;途径
总部要求军医大学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新时期军队建设和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需要,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明确办学宗旨。立足我国军事医学教育的国情,适应新军事变革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加强军医大学生的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培养,而且要注重对他们的战斗精神、道德情操、政治素质、沟通合作等人文素养的培养。遵循医学教育规律,根据军队医学人才的成长特点,积极探索军队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
一、开展“案例评析,我思我谈”的教学活动
军队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所以任课老师尽可能地以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准备一堂课,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力。事实证明,案例式研发教学手段的效果较为明显。
结合“白求恩大夫”“抗洪救灾”、支援“5.12汶川大地震”等英雄事迹,播放图文并茂的音像资料开展案例分析,进行研发式教学。回顾历史、立足现在,展望未来,学生们在英雄行为的激励下坚定听党指挥的政治决心,树立热爱祖国的崇高精神,确立服务人民的英雄气概,养成崇尚荣誉的道德品质,提高他们对科学精神、科学价值以及人文精神的认识和接受。例如,今年5月12日,组织学生们重温“5.12汶川大地震”纪实资料,就“灾难来临,军医职责是什么”的话题让学生们进行思考并讨论,充分认识医生的职业责任,体会到作为军人要随时做好“向前冲”的准备。之后共同阅读《人民日报》上刊登的文章《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汶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恢复重建伟大奇迹》,灾区重建取得的成绩让学生们深深体会到党中央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定听党指挥的决心。
案例研发式教学具有高度的仿真性,直观明晰。丰富多彩且不拘一格的案例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量,对学生的情感冲击度大,教学目标容易达到,不过能否选择合适的案例资料对任课老师专业素养要求比较高。
二、开展“时事进课堂,我观我想”的教学活动
作为未来卫勤保障的军事人才,军队医学生肩负的职责需要他们具备较强的政治素养。老师不仅要帮助他们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知和认同,而且培养他们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习惯,以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坚定政治信念。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开课初始,可要求每一个学生就该课程某一章节的内容,选择各自感兴趣的政治、经济、文化或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准备10-15分钟的“时事开讲”,让他们自己动手准备课件和讲稿,走上讲堂给同学们讲述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认识和体会。随后任课老师对开讲的内容进行点评,点评过程中注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相关理论知识和党的最新理论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认同。从“问题”切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批判能力和综合素质,增进了教学双方的交流,对深入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创造力具有重要开创意义。也让他们从中体会老师授课的辛勤付出,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学习。
三、开展“主题演讲,我辩我论”的教学活动
结合军医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我军赋予的历史使命,以开展第二课堂《演讲•论坛》活动的形式,鼓励大学生从特定的意识取向和思维角度对所设定的主题内容进行理解、评论。在建党九十周年来临之即,组织学生以“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坚定党的理想信念”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比赛前,老师指导参赛选手阅读党的一些重要文献,让学生从名篇原著中了解党的历史发展史,结合现实选择相应的演讲题目进行准备。参赛的15名学员,将对党的热爱结合到自己的军校生活,声情并茂、慷慨激昂地进行了演讲,比赛选手的精彩表现不时赢得台下同学们的鼓掌叫好。
演讲比赛或辩论赛能受到了大学生的热烈欢迎,因为整个活动过程精彩纷呈、妙趣横生、气氛热烈、掌声跌宕,汇报内容让人耳目一新,让每位与会观众都轻松、愉快地享受了一次丰盛的人文知识大餐。
四、开展“医生—病人角色转换”的社会实践活动
利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身同感受,唤起军队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认识到做一个合格的医生,不仅要拥有精湛的医术,而且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实现“主动学习”,自觉陶冶自身人文素养的良好局面。
组织学生深入贫困地区开展医疗帮扶活动。利用寒暑假让学生参加学校或医院对边远贫困地区进行医疗扶贫等形式的医疗活动,给偏远乡镇或贫困农村的居民开展医疗服务、环保科普等活动,提供免费健康查体,进行基本医疗护理、环保知识的讲座,将健康手册发放到居民手里等。通过亲身体验医疗活动,让军队医学生初步感受到作为一名合格医生必备的医学专业知识和基本的人文素养。 组织学生深入医院开展医德医风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将50个同学分为18个小组,分别到西安交大第一、第二附属医院、西安市急救中心、西安市肿瘤医院等单位,通过了解医院概况及管理状况,与患者医务人员交谈,并指派一名学员挂普通号就诊,亲身体验医患关系的和谐度,了解该院医德医风、管理状况是否真正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返校后,任课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小结,各小组通过制作的幻灯介绍交流了活动开展的基本情况,结合学习《军人思想道德修养和医学伦理学》课程的知识,分析思考到医院调查的所见所闻,畅谈收获和体会。
参加活动的学生普遍反映,通过走出校门,了解目前医疗工作状况,亲身体验医患关系,对掌握医学伦理学的理论知识、培养良好的医德素质、增强组织活动能力是非常有益的。但是社会实践活动时间有限、不持续,学生的体验显得较为粗浅、不连贯,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可能达不到预期目标。
五、师生交流,合理调整人文选修课程的设置
为了全面提高军队医学生的人文素质,除了开设教育部和总政部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外,任课老师“坐下来”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状况,贴近学生的知识需求,根据军队医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以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全面和谐发展为原则,开设相应的人文素质选修课和跨专业通
识选修课。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学习要求,综合考虑开设了包括中西文化比较、世界政治经济、哲学、心理学、音乐治疗等课程的人文素质选修课,而跨专业通识选修课主要包括自然科学类、语言类、管理类等。设置这些选修课程都需要通过多次、多方考证,是否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否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得基本的临床技能,是否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
每一学期结束,通过学生投票,选出最受欢迎的选修课程,然后组织老师们也来感受这些课程及其任课老师的魅力,以便学习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合理设置人文选修课,为的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拓宽学生知识面,加强学生复合型素质培养。不过学生在选择课程时,更多地是凭个人喜好或考核容易通过为原则,缺乏通盘考虑和理性思考,不利于个体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也容易导致某些选修课学生抢着报、有些选修课报冷门的现象出现。
综上所述,任何一种教学手段或途径既有长处,也存在不足之处。在培养军队医学生人文素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扬长避短,综合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或途径,注重针对性、鲜活性、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万美容,廖宇婧.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方法的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2010,21,p39-p43.
[2] 万光侠等.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7.
下一篇:浅析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案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