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职业性的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
发布时间:2015-10-04 15:13
【论文关键词】职业性 语文 综合实践活动
【论文摘要】在职业学校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中,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体现鲜明的职教语文特色。所以,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尤其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应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有效渗透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营造职业氛围,使学生感悟职业之情,欣赏职业之美、开展职业之思,做好人生规划。
《江苏省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应以实践为主线,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语文课程应该做到“坚持知行统一,强化实践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要体现职业性。”在职教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中,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成为独具职教特色的亮点,体现鲜明的职教语文特色。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必须基于职业岗位的工作流程的需求,构建以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质为目标,提高学生职业语文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语文实践活动。应在紧紧围绕学生的发展、完善学生的人格的同时,切实体现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性。
那么,如何在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中,有效渗透职业性呢?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增进对职业的了解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形式,选择专业就意味着选择将来的就业岗位。应考虑到今后的出路,着眼于将来的就业,选择一些社会需求量大、就业前景较乐观的专业。
但是,大部分考入高职的学生,却是盲目选择所报考的专业的。他们选择专业时会有两点考虑:一是喜欢选择社会上流行的“热门”专业;二是喜欢选择那些名称好听、时髦的专业,而不分析自己真正适合什么专业,对所选专业将来就业方向还不了解就盲目报考。前者没有着眼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趋势,结合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考虑专业的发展前景,一旦冷门热门相互转化,就会陷入被动;后者由于只看专业名称,没有了解专业内涵,没有把握专业性质及特征,也没有结合自身兴趣、爱好来选择最适合的专业。对于专业的研究领域、开设的课程、培养的目标、未来的就业方向等,也缺乏深入的了解。
所以,进入高职学习后,应该迅速让学生真正了解所选择专业的性质及特征。而高职语文作为一门融工具性、实用性、人文性和审美性于一体的文化基础课.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建立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以职业能力考核为目标的高职语文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适应社会对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需求。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中,可以设计的活动主题有:我爱我的专业。活动形式可以是演讲活动,主题班会等。通过这个主题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专业、认识专业、热爱专业,培养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这个主题活动,培养学生选材和组材的能力,培养学生听话和说话的能力。在演讲之后,要组织好评价工作,让学生参与评价,最后,将有效信息反馈给学生。
为了增进对专业的了解,还可以组织“编写行业简报”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行业简报,顾名思义就是本行业内情况的简要报道,是企事业单位内部用来通报情况,交流信息的一种简短的文字材料。作用就在于沟通情况,交流信息。作为一种应用文体,编写简报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写作能力,同时,这种活动渠道,也是学生搜集行业信息、了解行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很好的平台。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材料的搜集、编写、编辑、编排等,也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这个活动中,各小组的行业简报展示和集体评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有条件的学校不妨邀请一些企业的宣传部门领导一起参与评点环节,既权威,又能使学生和行业零距离接触。
这些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又能增进学生对专业、对职业的了解,欣赏职业的美丽。有助于学生巩固专业思想,规划职业生涯。
二、增进对企业的了解
在对已经毕业的学生进行就业情况追踪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情况,那就是,高职学生就业率高,跳槽率也高。
从乐观的方面看,无疑,作为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日益抢手,使他们在选择企业时有了更多的底气。同时,这也对用人单位如何优化人才成长环境、留住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让人忧虑的是,时下一些毕业生的过度“跳槽”,显得很不正常。
据调查,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内离职人群中,高达98%是主动离职的。接受调查的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平均雇主数已达到2.6个。而跳槽原因更是令人咋舌。觉得工作的企业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无法接受那样的工作环境。
毕业生到了一个新单位,要有适应期。要适应环境,熟悉领导、上司和周围的同事,甚至到一个新单位还会有半年不产生价值的时期。“而企业只会给能为它带来价值的员工加薪。”所以,一个员工到新单位后,往往一年后才会获得加薪机会。而很多学生不了解这些情况,往往等不到企业发现他个人价值的时候,就“跳”走了。
2009年,我有幸出访德国,了解到了当地职业学校的一个很好的做法。学生必须利用假期到企业去实习,增进对企业的了解。由于对企业了解,也不会不切实际的幻想,工作后适应性很强。
一位企业的成功人士,职校毕业生针对频繁职校学生跳槽情况说过一句精辟的话:“人生不是硬盘,不能随时拿来‘格式化’,‘格式化’其实损失很大。”
要避免学生在毕业后因频繁“跳槽“而“跳死”的情况,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要创造让学生和企业对接的机会。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企业,了解企业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和措施。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设计的活动主题有:和明天拉拉手。通过这个主题活动,零距离接触企业,了解企业文化。通过这个主题活动,也培养学生采访、交谈、倾听等语文口语交际能力。
活动形式是,走进毕业后可能会去就业的一些单位,参观生产、生活环境,了解生产的劳动强度、难度,需要的知识储备,能力储备。还需要了解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企业员工个人的经济效益。
从企业回来后,写发言稿,为自己的明天设想一个理想的工作环境,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看一看自己能否和自己的明天手拉手,是不愿拉还是拉不到?还缺哪些准备,思想上、知识储备上还是能力准备上?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还可以设计这样的活动,主题是:和榜样面对面。通过这个活动,了解企业的同事或生产的产品的情况,使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不至于虚妄、空洞。同时,学习人际关系的沟通。
活动形式是,请劳动模范、职校毕业生中的职业翘楚,回学校和同学开讲座,召开座谈会,了解企业同事间友好相处的原则和技巧,为将来走上职场做准备。然后开展“照镜子”活动,思考:作为职场“达人”,哪些说法、做法、想法要不得?同学间互相交流,老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出个性化的职场建议。
三、增进对人生的了解
学生学习语文,参加语文实践,最重要、最关键的是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用语文知识独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所以,在实践活动中要让学生学会“四思”,即思考社会、思考职业、思考自我、思考人生。
1.思考社会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边有广告牌;买东西,有附带的说明书……”让学生置身于社会,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培养语文实践能力,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好方法。
我们可以结合各个专业本身特点,安排学生进相关企业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比如以“我的一天”为主题设计一系列活动,注意“听、说、读、写”的密切结合。听一场企业先进事迹报告会,说一个生产线的流程,读一篇专业理论文章,写一篇记叙文。更可以将企业文化的需求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长期有效地坚持训练下去,会逐步强化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体现职业学校语文“应用性与发展性”的功能。另外,职业学校的学生时间较充裕,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某种需要,可以自主策划,确立主题,进行实践活动。像开主题班会、新年联欢会、某些方面的调查等活动,完全可以放手叫学生自主设计和安排,自主组织开展。
在对专业、职业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职场模拟情境”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向企业推销自己。活动主题是:我是职场达人。
活动形式是:和招生就业办老师联系,了解本专业相关企业的招聘信息和岗位,尽可能多一些招聘单位和岗位,然后向学生公开这些信息,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岗位准备材料,包括表格式应聘简历介绍,文字叙述式应聘信。可以请企业人事主管与老师、学生代表结合组成招聘组,现场提问。学生先作3分钟的口头自我介绍,然后现场应聘问答。活动结束后,请企业主管进行个性、共性点评。然后请学生代表谈感受,老师最后为每个学生提意见和建议,并进行评价考核。
3.思考自我
我们要尊重学生个人的价值,引导学生在职场拼搏中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的自我风采尽情绽放。在教学中,我们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学生充分地读、大胆地问、认真地讨论、大方地说、愉快地表演、自由地想象、自信地练笔……让每个人都在积极地“动”:眼动、心动、口动、手动;学生在“动”中自然而然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能力,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获得成功的喜悦。
4.思考人生
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是实现人生价值,服务社会的首要前提。职场中健康人格的塑造离不开走上职场前最后阶段的语文系统学习。使学生感悟职业之情,欣赏职业之美、开展职业之思,进而在职场奋斗中领悟工作者的美丽,这是语文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的性质特征决定的。
当今社会,宅男宅女现象比较普遍,啃老族人群有“滚雪球”之势,除了社会问题之外,教育在这些方面的缺位也是大家公认的原因之一。要改变这种现象,在学生走上职场之前,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使之深入地进行人生思考应该是可行的方法之一。通过课堂教学结合课文相关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外延伸拓展,以此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从而达到寓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纪律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目的。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抵御各种歪风邪气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不断带动和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化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例如,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和欣赏能力,塑造人生价值,加强人文培养。课堂内,教师可以在引领学生感受文章的美学意蕴,帮助学生分析文章美在哪里、思想内涵是什么、如何体现出来的,让学生逐步掌握对文章进行审美感知的方法、规律。每学期可以安排专门的课时用于引导学生去图书馆博览群书,从不同的文学样式里发掘美学文化,接受美学熏陶和感染;深入体验经典文章描述的环境、人物、个性特征等,挖掘蕴含的复杂而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价值,不断提高文学欣赏能力和水平,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
课堂外,可以与文学文化讲座结合,让学生广泛涉足中国古典小说、古典诗词、外国文学的名家名篇,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文学需求;让知名学者和作家为学生经常性解读国内外文学博大精深的内涵,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信心,感受名家的人格魅力。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如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文艺创作比赛、文学知识竞赛等,让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艺创作方针也在高职校园兴起,让学生经常性熟知别人的审美感知能力和水平,补己不足;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广泛参加文学社、戏剧社、散文社、文艺社等社团,在社团的丰富实践中提高审美和欣赏能力。使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感知语文之美,感悟人生之美,从而为即将步入职场做好思想上、能力上、知识储备上等多方面的积累和准备。
语文实践活动的内涵是丰富而广博的,以上各种活动只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载体,通过各种有效的载体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帮助学生打开视野、增广知识、学以致用,引导他们探索人生的真谛,不断用美的情操陶冶学生,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悟能力,培育创新精神,激发人文精神,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有着健康人格的职场达人,这是职业学校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选择。
参考文献
[1]王庆华.浅谈高职语文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功能[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5):190.
[2]杨再隋等著.语文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
[3]李向东,卢双盈.职业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
【论文摘要】在职业学校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中,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体现鲜明的职教语文特色。所以,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尤其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应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有效渗透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营造职业氛围,使学生感悟职业之情,欣赏职业之美、开展职业之思,做好人生规划。
《江苏省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应以实践为主线,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语文课程应该做到“坚持知行统一,强化实践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要体现职业性。”在职教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中,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成为独具职教特色的亮点,体现鲜明的职教语文特色。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必须基于职业岗位的工作流程的需求,构建以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质为目标,提高学生职业语文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语文实践活动。应在紧紧围绕学生的发展、完善学生的人格的同时,切实体现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性。
那么,如何在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中,有效渗透职业性呢?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增进对职业的了解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形式,选择专业就意味着选择将来的就业岗位。应考虑到今后的出路,着眼于将来的就业,选择一些社会需求量大、就业前景较乐观的专业。
但是,大部分考入高职的学生,却是盲目选择所报考的专业的。他们选择专业时会有两点考虑:一是喜欢选择社会上流行的“热门”专业;二是喜欢选择那些名称好听、时髦的专业,而不分析自己真正适合什么专业,对所选专业将来就业方向还不了解就盲目报考。前者没有着眼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趋势,结合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考虑专业的发展前景,一旦冷门热门相互转化,就会陷入被动;后者由于只看专业名称,没有了解专业内涵,没有把握专业性质及特征,也没有结合自身兴趣、爱好来选择最适合的专业。对于专业的研究领域、开设的课程、培养的目标、未来的就业方向等,也缺乏深入的了解。
所以,进入高职学习后,应该迅速让学生真正了解所选择专业的性质及特征。而高职语文作为一门融工具性、实用性、人文性和审美性于一体的文化基础课.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建立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以职业能力考核为目标的高职语文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适应社会对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需求。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中,可以设计的活动主题有:我爱我的专业。活动形式可以是演讲活动,主题班会等。通过这个主题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专业、认识专业、热爱专业,培养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这个主题活动,培养学生选材和组材的能力,培养学生听话和说话的能力。在演讲之后,要组织好评价工作,让学生参与评价,最后,将有效信息反馈给学生。
为了增进对专业的了解,还可以组织“编写行业简报”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行业简报,顾名思义就是本行业内情况的简要报道,是企事业单位内部用来通报情况,交流信息的一种简短的文字材料。作用就在于沟通情况,交流信息。作为一种应用文体,编写简报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写作能力,同时,这种活动渠道,也是学生搜集行业信息、了解行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很好的平台。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材料的搜集、编写、编辑、编排等,也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这个活动中,各小组的行业简报展示和集体评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有条件的学校不妨邀请一些企业的宣传部门领导一起参与评点环节,既权威,又能使学生和行业零距离接触。
这些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又能增进学生对专业、对职业的了解,欣赏职业的美丽。有助于学生巩固专业思想,规划职业生涯。
二、增进对企业的了解
在对已经毕业的学生进行就业情况追踪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情况,那就是,高职学生就业率高,跳槽率也高。
从乐观的方面看,无疑,作为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日益抢手,使他们在选择企业时有了更多的底气。同时,这也对用人单位如何优化人才成长环境、留住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让人忧虑的是,时下一些毕业生的过度“跳槽”,显得很不正常。
据调查,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内离职人群中,高达98%是主动离职的。接受调查的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平均雇主数已达到2.6个。而跳槽原因更是令人咋舌。觉得工作的企业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无法接受那样的工作环境。
毕业生到了一个新单位,要有适应期。要适应环境,熟悉领导、上司和周围的同事,甚至到一个新单位还会有半年不产生价值的时期。“而企业只会给能为它带来价值的员工加薪。”所以,一个员工到新单位后,往往一年后才会获得加薪机会。而很多学生不了解这些情况,往往等不到企业发现他个人价值的时候,就“跳”走了。
2009年,我有幸出访德国,了解到了当地职业学校的一个很好的做法。学生必须利用假期到企业去实习,增进对企业的了解。由于对企业了解,也不会不切实际的幻想,工作后适应性很强。
一位企业的成功人士,职校毕业生针对频繁职校学生跳槽情况说过一句精辟的话:“人生不是硬盘,不能随时拿来‘格式化’,‘格式化’其实损失很大。”
要避免学生在毕业后因频繁“跳槽“而“跳死”的情况,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要创造让学生和企业对接的机会。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企业,了解企业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和措施。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设计的活动主题有:和明天拉拉手。通过这个主题活动,零距离接触企业,了解企业文化。通过这个主题活动,也培养学生采访、交谈、倾听等语文口语交际能力。
活动形式是,走进毕业后可能会去就业的一些单位,参观生产、生活环境,了解生产的劳动强度、难度,需要的知识储备,能力储备。还需要了解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企业员工个人的经济效益。
从企业回来后,写发言稿,为自己的明天设想一个理想的工作环境,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看一看自己能否和自己的明天手拉手,是不愿拉还是拉不到?还缺哪些准备,思想上、知识储备上还是能力准备上?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还可以设计这样的活动,主题是:和榜样面对面。通过这个活动,了解企业的同事或生产的产品的情况,使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不至于虚妄、空洞。同时,学习人际关系的沟通。
活动形式是,请劳动模范、职校毕业生中的职业翘楚,回学校和同学开讲座,召开座谈会,了解企业同事间友好相处的原则和技巧,为将来走上职场做准备。然后开展“照镜子”活动,思考:作为职场“达人”,哪些说法、做法、想法要不得?同学间互相交流,老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出个性化的职场建议。
三、增进对人生的了解
学生学习语文,参加语文实践,最重要、最关键的是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用语文知识独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所以,在实践活动中要让学生学会“四思”,即思考社会、思考职业、思考自我、思考人生。
1.思考社会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边有广告牌;买东西,有附带的说明书……”让学生置身于社会,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培养语文实践能力,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好方法。
我们可以结合各个专业本身特点,安排学生进相关企业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比如以“我的一天”为主题设计一系列活动,注意“听、说、读、写”的密切结合。听一场企业先进事迹报告会,说一个生产线的流程,读一篇专业理论文章,写一篇记叙文。更可以将企业文化的需求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长期有效地坚持训练下去,会逐步强化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体现职业学校语文“应用性与发展性”的功能。另外,职业学校的学生时间较充裕,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某种需要,可以自主策划,确立主题,进行实践活动。像开主题班会、新年联欢会、某些方面的调查等活动,完全可以放手叫学生自主设计和安排,自主组织开展。
2.思考职业
在对专业、职业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职场模拟情境”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向企业推销自己。活动主题是:我是职场达人。
活动形式是:和招生就业办老师联系,了解本专业相关企业的招聘信息和岗位,尽可能多一些招聘单位和岗位,然后向学生公开这些信息,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岗位准备材料,包括表格式应聘简历介绍,文字叙述式应聘信。可以请企业人事主管与老师、学生代表结合组成招聘组,现场提问。学生先作3分钟的口头自我介绍,然后现场应聘问答。活动结束后,请企业主管进行个性、共性点评。然后请学生代表谈感受,老师最后为每个学生提意见和建议,并进行评价考核。
3.思考自我
我们要尊重学生个人的价值,引导学生在职场拼搏中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的自我风采尽情绽放。在教学中,我们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学生充分地读、大胆地问、认真地讨论、大方地说、愉快地表演、自由地想象、自信地练笔……让每个人都在积极地“动”:眼动、心动、口动、手动;学生在“动”中自然而然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能力,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获得成功的喜悦。
4.思考人生
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是实现人生价值,服务社会的首要前提。职场中健康人格的塑造离不开走上职场前最后阶段的语文系统学习。使学生感悟职业之情,欣赏职业之美、开展职业之思,进而在职场奋斗中领悟工作者的美丽,这是语文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的性质特征决定的。
当今社会,宅男宅女现象比较普遍,啃老族人群有“滚雪球”之势,除了社会问题之外,教育在这些方面的缺位也是大家公认的原因之一。要改变这种现象,在学生走上职场之前,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使之深入地进行人生思考应该是可行的方法之一。通过课堂教学结合课文相关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外延伸拓展,以此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从而达到寓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纪律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目的。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抵御各种歪风邪气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不断带动和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化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例如,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和欣赏能力,塑造人生价值,加强人文培养。课堂内,教师可以在引领学生感受文章的美学意蕴,帮助学生分析文章美在哪里、思想内涵是什么、如何体现出来的,让学生逐步掌握对文章进行审美感知的方法、规律。每学期可以安排专门的课时用于引导学生去图书馆博览群书,从不同的文学样式里发掘美学文化,接受美学熏陶和感染;深入体验经典文章描述的环境、人物、个性特征等,挖掘蕴含的复杂而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价值,不断提高文学欣赏能力和水平,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
课堂外,可以与文学文化讲座结合,让学生广泛涉足中国古典小说、古典诗词、外国文学的名家名篇,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文学需求;让知名学者和作家为学生经常性解读国内外文学博大精深的内涵,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信心,感受名家的人格魅力。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如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文艺创作比赛、文学知识竞赛等,让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艺创作方针也在高职校园兴起,让学生经常性熟知别人的审美感知能力和水平,补己不足;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广泛参加文学社、戏剧社、散文社、文艺社等社团,在社团的丰富实践中提高审美和欣赏能力。使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感知语文之美,感悟人生之美,从而为即将步入职场做好思想上、能力上、知识储备上等多方面的积累和准备。
语文实践活动的内涵是丰富而广博的,以上各种活动只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载体,通过各种有效的载体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帮助学生打开视野、增广知识、学以致用,引导他们探索人生的真谛,不断用美的情操陶冶学生,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悟能力,培育创新精神,激发人文精神,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有着健康人格的职场达人,这是职业学校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选择。
参考文献
[1]王庆华.浅谈高职语文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功能[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5):190.
[2]杨再隋等著.语文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
[3]李向东,卢双盈.职业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
上一篇:浅谈在电工课程教学中渗透低碳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