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创业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5-07-03 11:16
【摘要】创业教育既是创业思想和创业意识的教育,又是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教育,其核心内容就是要培养创业人才。本文就是从这一观点出发,系统地阐述了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及基本原则,并提出了开展创业教育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创业 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6-00-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毕业人数的增多,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进而大学生创业教育受到重视,创业教育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形势所需,创业实践能力已成为21世纪大学生的“第三种护照”。?陈致立同志曾撰写文章,要求“加强创业教育,鼓励毕业生创业并为社会提供新的就业岗位。”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教育、人事等有关部门必须要全力以赴,解决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问题。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从发展高等教育的角度,深刻阐述了进行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能仅靠职业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这种简单的办法,应该从适应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使他们树立创业意识,学会创业的方法,掌握创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成为创业的人才。
1 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1 创业是联结学生理想与现实的阶梯
人生理想应有个人理想、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组成。当新生跨入大学校门,原有的个人理想、奋斗目标消失后,新的理想、目标尚未确定时,通过创业教育,使广大学生迅速确立新的创业理想和创业目标,逐步实现从求知到创业的重大转折则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
1.2 强烈的创业理念是激励学生养成良好学风的内在动力
创业教育要使广大学生明确回答“谁能创业”的问题,即具备什么素质的人才能创业。要实现创业梦,就必须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基本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以及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人际关系。此外,创业教育还要使广大同学明确“靠谁创业”的问题,即明确大学生本人是创业的主体,要大力倡导自立、自强的观念。强烈的创业理念和主体意识,是广大学生养成“求真、勤奋、创新”良好学风的内在动力。
1.3 创业能实现就业的倍增效应
一人创业,能实现多人就业。只有通过创业开发,才能扩大就业范围,增加就业人数,实现就业的倍增效应。创造就业岗位要靠具有创业素质的人才来完成,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将成为创建新的产业、行业、扩大就业岗位的源头,高等学校将成为培养创业人才的基地。
2 创业教育的基本原则
创业教育是在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基础上融入创业素质要求的具有独特功能和体系的教育。因此,在创业教育实践中,一定要把创业教育与其他各种教育要素有机结合起来。
2.1 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创业教育又称创业素质教育。创业基本素质构成不仅包括一般素质教育构成中的共同部分,而且还包括了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能力、创业思维等。因此,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创业教育;开展创业教育必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2.2 创业教育与教学科研相结合
创业教育应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不仅要开设有关创业的课程和讲座,而且要与教学科研相结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高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要求将其提高到与学术研究和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使“就业教育”向“创业教育”转变、“培养服务型人才”向“培养创业型人才”转变。因此,高校在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中要融入创业教育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在教学实习、实训、科研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动手能力;在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业理想和创业能力。
2.3 创业教育与德育工作相结合
创业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和创业品质等,这些内容与德育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如创业精神的培养与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中的理想教育、进取精神培养、风险意识培养、挫折心理培养等基本一致。因此,开展创业教育一定要与学生德育工作紧密结合。
2.4 创业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创业教育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的教育,还必须提供丰富的实践活动作为载体。创业教育只有与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相结合,才能有效地对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广大学生只有在各种创业实践活动中,才能锻炼自己的创业能力,最终只有与社会需要、经济建设相结合,才能选准创业目标,发挥创业才干,从而创造出新的业绩或新的就业岗位,为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3 开展创业教育的具体措施
3.1 转变就业思想,树立创业观念,抓住创业机遇
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是搞好创业教育的前提和先导。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就业信息、解决就业困难等只是一种简单的就业教育,只能解决暂时的、部分学生的问题。这种方式不能解决学生放弃靠政府、靠学校、靠他人的被动思想,扭转这种局面的根本出路在于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树立创业观。高等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创业教育论坛”、“创业教育研讨会”、“创业教育报告会”和“校友成功路,我的创业观”、“艰苦创业,路在脚下”等为内容的演讲、征文、班会等系列活动,使广大同学克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促使每个同学都能认真思考并正确回答“为谁创业”、“谁能创业”、“靠谁创业”的基本问题,唤起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动机,进而实现从被动就业到主动创业的思想跨越。
创业是需要机遇的,弱者等待机遇,强者把握机遇,智者创造机遇。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到处都存在着竞争,到处都存在着挑战,同时也存在着机遇。大学生不仅是享有就业机会的人,而且更应是创造就业机会的人;不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而且更应是新的就业岗位的开拓者。大学生应该用自己的勇气、个性和能力去开拓事业,创造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这样,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加,不但不会加剧就业的压力,恶化就业形势,而且还会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美国的比尔·盖茨开拓了“微软”事业,推动了全世界的软件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仅在其本国就带来了上百万人的就业机会,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为人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
3.3 充分发挥社会的实践舞台作用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部动力来自于高校教育,而外部活力则来自于社会。高校可以社会实践为纽带,组织学生考察企业的经历和经营状况。让他们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明白创业的艰辛、感受艰苦奋斗的精神、分享创业成功的喜悦。社会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实践的舞台。没有实践,理论上的科学构想就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没有实践,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也就难以转化成现实的存在。因此,实践观念的有无,实践能力的强弱,对于一个大学生创业者成败来说至关重要。要在强调“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同时,强化“实践、实践、再实践”的意识,在不断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充分展示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才能。
学校可聘请年轻的优秀创业者传授他们的成功经验,还可以介绍工厂、农村创业成功的典型,展示社会上的实用技术和先进技能。根据学生的特长和专业特点,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创业设计,创办和经营商业企业或科技服务公司,从事具体的商务经营、技术服务、成果转让等活动,也可以指导学生设计、组织、参与社团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研、实习、勤工助学、校办产业开发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鼓励和支持学生课外进行业余科技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新生活和新环境的能力,使同学们在实践过程中能够积极地、独立自主地学习和完善知识,支配和运用知识,并在实践中实现对现实和自我的超越,充分挖掘自身的创业潜能,为将来真正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高等院校要做到可持续发展,社会要不断进步,经济要快速增长,关键在于培养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人才,在于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于富有更多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才能的大学生。尤其是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对大学生实施创业教育是我国缓解就业压力、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大力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仰金波.论大学生创业培养与引导[j].党史博采,2009(5).
[2] 杨明利,陈娜.开展创业教育为大学生创业护航[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3).
[3] 林莉.推进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6).
[4] 于飞.关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1).
[5] 尚恒志.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c学科版,2009(6).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创业 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6-00-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毕业人数的增多,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进而大学生创业教育受到重视,创业教育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形势所需,创业实践能力已成为21世纪大学生的“第三种护照”。?陈致立同志曾撰写文章,要求“加强创业教育,鼓励毕业生创业并为社会提供新的就业岗位。”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教育、人事等有关部门必须要全力以赴,解决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问题。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从发展高等教育的角度,深刻阐述了进行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能仅靠职业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这种简单的办法,应该从适应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使他们树立创业意识,学会创业的方法,掌握创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成为创业的人才。
1 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1 创业是联结学生理想与现实的阶梯
人生理想应有个人理想、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组成。当新生跨入大学校门,原有的个人理想、奋斗目标消失后,新的理想、目标尚未确定时,通过创业教育,使广大学生迅速确立新的创业理想和创业目标,逐步实现从求知到创业的重大转折则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
1.2 强烈的创业理念是激励学生养成良好学风的内在动力
创业教育要使广大学生明确回答“谁能创业”的问题,即具备什么素质的人才能创业。要实现创业梦,就必须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基本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以及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人际关系。此外,创业教育还要使广大同学明确“靠谁创业”的问题,即明确大学生本人是创业的主体,要大力倡导自立、自强的观念。强烈的创业理念和主体意识,是广大学生养成“求真、勤奋、创新”良好学风的内在动力。
1.3 创业能实现就业的倍增效应
一人创业,能实现多人就业。只有通过创业开发,才能扩大就业范围,增加就业人数,实现就业的倍增效应。创造就业岗位要靠具有创业素质的人才来完成,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将成为创建新的产业、行业、扩大就业岗位的源头,高等学校将成为培养创业人才的基地。
2 创业教育的基本原则
创业教育是在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基础上融入创业素质要求的具有独特功能和体系的教育。因此,在创业教育实践中,一定要把创业教育与其他各种教育要素有机结合起来。
2.1 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创业教育又称创业素质教育。创业基本素质构成不仅包括一般素质教育构成中的共同部分,而且还包括了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能力、创业思维等。因此,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创业教育;开展创业教育必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2.2 创业教育与教学科研相结合
创业教育应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不仅要开设有关创业的课程和讲座,而且要与教学科研相结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高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要求将其提高到与学术研究和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使“就业教育”向“创业教育”转变、“培养服务型人才”向“培养创业型人才”转变。因此,高校在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中要融入创业教育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在教学实习、实训、科研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动手能力;在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业理想和创业能力。
2.3 创业教育与德育工作相结合
创业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和创业品质等,这些内容与德育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如创业精神的培养与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中的理想教育、进取精神培养、风险意识培养、挫折心理培养等基本一致。因此,开展创业教育一定要与学生德育工作紧密结合。
2.4 创业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创业教育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的教育,还必须提供丰富的实践活动作为载体。创业教育只有与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相结合,才能有效地对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广大学生只有在各种创业实践活动中,才能锻炼自己的创业能力,最终只有与社会需要、经济建设相结合,才能选准创业目标,发挥创业才干,从而创造出新的业绩或新的就业岗位,为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3 开展创业教育的具体措施
3.1 转变就业思想,树立创业观念,抓住创业机遇
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是搞好创业教育的前提和先导。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就业信息、解决就业困难等只是一种简单的就业教育,只能解决暂时的、部分学生的问题。这种方式不能解决学生放弃靠政府、靠学校、靠他人的被动思想,扭转这种局面的根本出路在于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树立创业观。高等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创业教育论坛”、“创业教育研讨会”、“创业教育报告会”和“校友成功路,我的创业观”、“艰苦创业,路在脚下”等为内容的演讲、征文、班会等系列活动,使广大同学克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促使每个同学都能认真思考并正确回答“为谁创业”、“谁能创业”、“靠谁创业”的基本问题,唤起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动机,进而实现从被动就业到主动创业的思想跨越。
创业是需要机遇的,弱者等待机遇,强者把握机遇,智者创造机遇。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到处都存在着竞争,到处都存在着挑战,同时也存在着机遇。大学生不仅是享有就业机会的人,而且更应是创造就业机会的人;不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而且更应是新的就业岗位的开拓者。大学生应该用自己的勇气、个性和能力去开拓事业,创造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这样,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加,不但不会加剧就业的压力,恶化就业形势,而且还会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美国的比尔·盖茨开拓了“微软”事业,推动了全世界的软件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仅在其本国就带来了上百万人的就业机会,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为人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部动力来自于高校教育,而外部活力则来自于社会。高校可以社会实践为纽带,组织学生考察企业的经历和经营状况。让他们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明白创业的艰辛、感受艰苦奋斗的精神、分享创业成功的喜悦。社会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实践的舞台。没有实践,理论上的科学构想就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没有实践,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也就难以转化成现实的存在。因此,实践观念的有无,实践能力的强弱,对于一个大学生创业者成败来说至关重要。要在强调“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同时,强化“实践、实践、再实践”的意识,在不断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充分展示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才能。
学校可聘请年轻的优秀创业者传授他们的成功经验,还可以介绍工厂、农村创业成功的典型,展示社会上的实用技术和先进技能。根据学生的特长和专业特点,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创业设计,创办和经营商业企业或科技服务公司,从事具体的商务经营、技术服务、成果转让等活动,也可以指导学生设计、组织、参与社团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研、实习、勤工助学、校办产业开发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鼓励和支持学生课外进行业余科技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新生活和新环境的能力,使同学们在实践过程中能够积极地、独立自主地学习和完善知识,支配和运用知识,并在实践中实现对现实和自我的超越,充分挖掘自身的创业潜能,为将来真正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高等院校要做到可持续发展,社会要不断进步,经济要快速增长,关键在于培养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人才,在于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于富有更多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才能的大学生。尤其是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对大学生实施创业教育是我国缓解就业压力、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大力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仰金波.论大学生创业培养与引导[j].党史博采,2009(5).
[2] 杨明利,陈娜.开展创业教育为大学生创业护航[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3).
[3] 林莉.推进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6).
[4] 于飞.关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1).
[5] 尚恒志.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c学科版,2009(6).
下一篇:我国篮球运动科研现状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