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水污染控制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
发布时间:2015-07-03 11:16
摘要:针对目前高职《水污染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该课程特点和实际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水污染控制技术;实践教学;问题;探讨
《水污染控制技术》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环境类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程之一,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各种水处理技术原理,熟悉各种污水处理方法的处理过程,了解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和维护管理,并具有基本的实际操作技能,也直接为学生取得“水环境监测工”、“污水处理工”和“设备维修工”等职业资格证书奠定知识技能基础。
本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较多,工程应用性强,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必需的工程基础知识。如果按照“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不仅难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而且会限制整体专业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从本课程特点出发,探索适宜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存在的问题
教材内容有待充实和更新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应用人才,多数学生毕业后将在企业一线从事技术工作,如果专业课程的教材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科技发展,学生毕业后就会对市场上的新技术不了解。我院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水污染控制技术》(王金梅主编)。本教材属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侧重基本概念、技术原理和方法,也注意吸收了污水处理的新工艺和新技术。但随着水污染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工艺和新的方法层出不穷。要使学生不仅懂技术又懂市场,不仅懂得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又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和最新研究动态,就需要不断地补充新知识,更新教材内容。
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目前,国内开设环境类专业的一些本科高校,本课程的授课课时多在100学时左右,而三年制高职高专院校一般安排60学时左右。有限的授课课时增加了本课程的教学难度,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了解本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适当精简陈旧内容,把握好重点和难点。
抽象的教学内容缺少形象化的教学手段本课程涉及很多污水处理工艺和构筑物,每种工艺都有各自的特点,理论性强,内容抽象。而教材中展示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和构筑物的构造多数都是示意图,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普遍感觉内容抽象枯燥,让人不感兴趣。因此,应借助形象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工程知识基础薄弱本课程是一门工程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其中水处理工程原理和设计是环境类专业学生不可缺少的知识和技能。而高职高专学生工程知识基础薄弱,对实际工程的了解缺少感性认识,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发挥。
实践教学内容有待优化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是优化实践教学的内容。本课程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多数是根据实验室现有条件而设立的简单的基础性或验证性实验项目,缺少综合性实验项目。而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实现由知识到技能的转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应适当增加应用性综合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的改革
科学组织,更新教学内容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水污染控制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因此,教学须根据本领域科技发展,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并精简陈旧内容。教学内容的更新可利用科研成果、工程实践、学术交流、互联网等资源,补充水处理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将国内外本领域的发展前沿信息充实到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使教学内容持续更新,实现教学内容的可持续发展,也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准确定位重点、难点本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公式多,理论性强,主要包括各种污水处理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构筑物的设计、污泥处理、循环冷却水处理、污水处理厂的设计与运行管理等。教学重点主要是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各种污水处理技术的原理、工艺设计,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在重点内容的组织上以污水的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厌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为主线,加强对各处理技术单元的基本原理、流程选择、处理设备设计和运行管理知识的讲解。对于理论性强的公式的推导和系数、参数的分析,应尽量简化,只做简单介绍或留给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理解学科前沿发展动态,掌握新理论、新技术,能够针对不同污水的水质特点把所学的多种污水处理技术单元操作和单元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本课程的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的改革
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或直观教具,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对于传统教学方式难以传递的抽象知识内容,如各种水处理构筑物的结构、各种水处理单元的运行过程等,应用多媒体教学或展示直观教具,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系统以文字、图片、视听材料等形式使教学过程直观、生动,能大大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授具体构筑物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图片的形式展示构筑物的实际照片,再进一步讲解其工作原理并以动画的形式演示其工作过程,模拟污水处理的动态流程,可使教学过程直观、生动,增加学生感性认识和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而充分利用模型、挂图或工程中的小型设备等直观教具,可使概念的表述简单化,降低学生理解问题的难度。如讲授生物膜的挂膜介质、滤料、曝气设备、电渗析膜片、离子交换树脂时,可利用工程中的实物或其模型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增强学习效果。
科学结合相关工程实例,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本课程是一门工程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工程实例与理论教学的结合。在讲授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设计、运行和管理时,可结合具体的污水处理厂的工程实例由浅入深地讲解,使学生在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知识的同时,又能间接地了解工程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增长不能仅仅在课堂内进行,可利用教学实习的环节带领学生参观具体工程项目或实际工程现场,请现场的工程师介绍工艺运行的情况、常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和防范措施等,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也可带学生到采用不同工艺的污水处理厂参观,这些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方法基本上涵盖了物理法、化学法、物化法、生物法,现场讲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践教学改革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增设综合应用性实验增设综合应用性实验,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前的准备、污水处理工艺的运行管理和调试、水质指标的测试、数据处理等整个实验过程,都由学生独立完成,有助于学生了解污水处理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综合性实验也可通过将各项独立相关的实验项目有机地整合而成。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观测”、“污泥沉降比和污泥指数的测定”和“活性污泥生物相的观察”等属于验证性实验,若独立开展,教师设计好了实验过程,学生只会机械操作,以完成实验任务为目的,实验教学效果差。若将三个实验整合成一个综合性实验,即“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该实验综合性强,涉及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以及各种处理方法和手段,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实验以学生自行设计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充分体现了实验的综合性,能使学生了解各单项实验之间的联系性,切实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及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善于运用教师科研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实验教学中引入教师科研成果,特别是本专业教师参与的科研项目的成果,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本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中有很多是模拟装置的演示实验,例如,过滤及反冲洗实验、沉淀实验、sbr法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生物转盘实验、生物滤池实验等。这些实验多数都为模型演示实验。通过这些模拟实验,学生只能了解这些装置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对于如何将这些方法应用于污水处理中、在运行过程中如何进行调试和控制等知识很难在传统实验教学中获得。但如果将科研成果引入到实验教学中,就会突破传统实验的约束,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使这些模型演示实验起到真正的“模拟”作用。例如,我院购置了一台“a2/0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模拟实验装置”,并将其引用到“改进a2/0法处理生活污水及景观回用”的科研中。在课程的实验课中,学生可通过观察教师在科研中培养的活性污泥或生物膜相判断装置的运行效果,了解装置的运行启动、调试和控制。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
参考文献:
[1]夏畅斌,曾经,尹奇德,等.《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关键词:高职;水污染控制技术;实践教学;问题;探讨
《水污染控制技术》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环境类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程之一,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各种水处理技术原理,熟悉各种污水处理方法的处理过程,了解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和维护管理,并具有基本的实际操作技能,也直接为学生取得“水环境监测工”、“污水处理工”和“设备维修工”等职业资格证书奠定知识技能基础。
本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较多,工程应用性强,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必需的工程基础知识。如果按照“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不仅难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而且会限制整体专业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从本课程特点出发,探索适宜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存在的问题
教材内容有待充实和更新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应用人才,多数学生毕业后将在企业一线从事技术工作,如果专业课程的教材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科技发展,学生毕业后就会对市场上的新技术不了解。我院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水污染控制技术》(王金梅主编)。本教材属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侧重基本概念、技术原理和方法,也注意吸收了污水处理的新工艺和新技术。但随着水污染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工艺和新的方法层出不穷。要使学生不仅懂技术又懂市场,不仅懂得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又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和最新研究动态,就需要不断地补充新知识,更新教材内容。
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目前,国内开设环境类专业的一些本科高校,本课程的授课课时多在100学时左右,而三年制高职高专院校一般安排60学时左右。有限的授课课时增加了本课程的教学难度,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了解本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适当精简陈旧内容,把握好重点和难点。
抽象的教学内容缺少形象化的教学手段本课程涉及很多污水处理工艺和构筑物,每种工艺都有各自的特点,理论性强,内容抽象。而教材中展示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和构筑物的构造多数都是示意图,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普遍感觉内容抽象枯燥,让人不感兴趣。因此,应借助形象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工程知识基础薄弱本课程是一门工程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其中水处理工程原理和设计是环境类专业学生不可缺少的知识和技能。而高职高专学生工程知识基础薄弱,对实际工程的了解缺少感性认识,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发挥。
实践教学内容有待优化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是优化实践教学的内容。本课程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多数是根据实验室现有条件而设立的简单的基础性或验证性实验项目,缺少综合性实验项目。而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实现由知识到技能的转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应适当增加应用性综合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的改革
科学组织,更新教学内容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水污染控制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因此,教学须根据本领域科技发展,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并精简陈旧内容。教学内容的更新可利用科研成果、工程实践、学术交流、互联网等资源,补充水处理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将国内外本领域的发展前沿信息充实到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使教学内容持续更新,实现教学内容的可持续发展,也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准确定位重点、难点本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公式多,理论性强,主要包括各种污水处理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构筑物的设计、污泥处理、循环冷却水处理、污水处理厂的设计与运行管理等。教学重点主要是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各种污水处理技术的原理、工艺设计,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在重点内容的组织上以污水的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厌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为主线,加强对各处理技术单元的基本原理、流程选择、处理设备设计和运行管理知识的讲解。对于理论性强的公式的推导和系数、参数的分析,应尽量简化,只做简单介绍或留给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理解学科前沿发展动态,掌握新理论、新技术,能够针对不同污水的水质特点把所学的多种污水处理技术单元操作和单元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本课程的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的改革
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或直观教具,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对于传统教学方式难以传递的抽象知识内容,如各种水处理构筑物的结构、各种水处理单元的运行过程等,应用多媒体教学或展示直观教具,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系统以文字、图片、视听材料等形式使教学过程直观、生动,能大大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授具体构筑物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图片的形式展示构筑物的实际照片,再进一步讲解其工作原理并以动画的形式演示其工作过程,模拟污水处理的动态流程,可使教学过程直观、生动,增加学生感性认识和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而充分利用模型、挂图或工程中的小型设备等直观教具,可使概念的表述简单化,降低学生理解问题的难度。如讲授生物膜的挂膜介质、滤料、曝气设备、电渗析膜片、离子交换树脂时,可利用工程中的实物或其模型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增强学习效果。
科学结合相关工程实例,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本课程是一门工程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工程实例与理论教学的结合。在讲授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设计、运行和管理时,可结合具体的污水处理厂的工程实例由浅入深地讲解,使学生在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知识的同时,又能间接地了解工程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增长不能仅仅在课堂内进行,可利用教学实习的环节带领学生参观具体工程项目或实际工程现场,请现场的工程师介绍工艺运行的情况、常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和防范措施等,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也可带学生到采用不同工艺的污水处理厂参观,这些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方法基本上涵盖了物理法、化学法、物化法、生物法,现场讲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践教学改革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增设综合应用性实验增设综合应用性实验,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前的准备、污水处理工艺的运行管理和调试、水质指标的测试、数据处理等整个实验过程,都由学生独立完成,有助于学生了解污水处理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综合性实验也可通过将各项独立相关的实验项目有机地整合而成。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观测”、“污泥沉降比和污泥指数的测定”和“活性污泥生物相的观察”等属于验证性实验,若独立开展,教师设计好了实验过程,学生只会机械操作,以完成实验任务为目的,实验教学效果差。若将三个实验整合成一个综合性实验,即“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该实验综合性强,涉及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以及各种处理方法和手段,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实验以学生自行设计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充分体现了实验的综合性,能使学生了解各单项实验之间的联系性,切实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及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夏畅斌,曾经,尹奇德,等.《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下一篇:内科护理课程说课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