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中医护专业教学的问题和创新方法
在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职业教育的规划中有明确的阐述: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体现终身教育理念”,“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对于医学及护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极其重要,不容出现丝毫的错误。就像有人曾经形象描述道:“一只脚在医院,一只脚在法院。”这就要求学生一定要在学习期间,扎实专业基础,熟练实际操作技能,而且要具备工作中所需要的人文素质,如爱心、细心、责任心等,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现阶段医学类高职院校的学生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方面还存在很大上升空间,多数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依然无法胜任自己的工作。学生的欠缺反映的是教育理念的偏失,更直接反馈教师教学思路、教学方式的陈旧与落伍。坐而论道容易,立足建设艰难。一线教师不是教育理论家,不应面对恶劣的教育生态背过脸去,做着理想教育的美梦,而应思索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将当前“实然”的教育困境转化成“应然”的理想教育之境。笔者从高职教育主体——教学入手,从三方面开展探讨。
一 教学方式
1.重视提问,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授,学生记忆为主,学生只作为旁观者,只听、只看,却很少有机会参与进课堂,这样极大地减少了学生发挥自主性的机会,对于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这一类陈述性课程来说,难免会给学生留下枯燥乏味的印象。但若在教学环节采用启发式的教学策略,重视提问,学生在课堂上不仅仅只剩“听老师讲”这一件事,他们会根据老师的提问,进行思考,参与课堂教学,从而将自己已有的生活知识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或将所学的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联系起来,如在讲解“微生物”与“病原生物”的概念时,让学生自己理解这两个专业术语,再根据学生的理解进行补充或纠正,在无形中慢慢纠正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从而养成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2.结合实际,指导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求知欲
朱光潜认为教育的本质在于启发人性固有的求知欲。在细菌生长繁殖与培养教学中,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为重点,可在课前布置任务——制作酸奶,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点。学生通过翻阅课本、查阅资料,并借助小组讨论以及老师的帮助,最后确定实施方案。待酸奶制作完成之后,再根据同学制作酸奶口味的不同,来进行讨论,并由此引出细菌代谢这一章节内容。这一任务的布置可促使学生自主思考,在无形中督促学生自主去学习如何培养细菌,深究实施方案步骤背后的支撑知识,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细菌繁殖条件”这一知识点有了更直接、更深刻的认识,而且用事实让学生明白课本知识可以指导实践,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同时,扭转学生脑海中普遍盛行的“知识无用论”这一错误的思想观念,让其明白“知识就是力量”的真正内涵,建立起知识就是力量的思想观念与学习态度,激发学生求知欲。
3.变验证性实验为设计性、对比性实验
随着我国人口的大幅增长,国民对医护人员的需要也水涨船高,然而现阶段各个医院及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及职业素养良莠不齐,医院因医生或护士责任心不强造成的医疗事故屡见报端。在职业教育课堂中强化学生的责任心则显得尤为重要,在实践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细菌消毒灭菌——高压蒸汽灭菌法”实验中,可采用对比性实验,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按规定的时间规定的温度、规定的时间较低的温度和规定的温度较短的时间三种不同方法,对新鲜配置的细菌培养基进行灭菌,并将灭菌之后的培养皿放在恒温培养箱进行培养。最后通过对比观察三种方案的灭菌效果,并结合“安徽——欣佛”事件,让学生理解如何彻底消毒灭菌,深刻明确了彻底灭菌的重要性,进而强化学生的责任心。
二 教学态度
1.改变教育心态,严中带爱
古人道:“严师出高徒”,认为严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于是教师上课一脸严肃,对学生要求甚高。对一些自律性不强、易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多数教师出于方法欠缺,轻则批评,重则打骂。而老师得到的回馈是学生的不屑、充耳不闻、油盐不进,有的甚至开始逃课、旷课。这是一种跟教育期待完全相反的结果。〔清〕谭献在《复堂词录序》中说的“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未不必然”说的正是此理。课堂上老师教育违反纪律的学生,本意是希望学生能认真听讲,但学生则极可能会误解成老师对他们不友善,甚至抱有敌意。学生毕竟是孩子,老师虽具备了对他们的爱心,但板着脸去教育,学生很难感受到爱,从而不敢接近、信任老师。人性和时代的特点证明打骂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教师应具备应有的教育智慧,改用其他方式,如当学生上课讲话时,老师需调整好心态,怀着一颗平常心,变发怒为宽容谅解,可用眼睛紧盯学生或点名进行课堂提问,亦可直接走到学生的身边,无论哪一种做法都可起到暗示作用,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做可以避免将学生物化,保全了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感到老师的爱及对他们的尊重,进而避免学生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更重要的是拉近了与学生的关系,那么接下来的说服教育就很容易展开,记得有这么一句话: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抚摸,才使石子变得这般光滑剔透。
2.摒弃个人情绪,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有的老师对学习好的或讨人喜欢的学生格外关心,而对一些性格孤僻、自闭的学生则不闻不问,这样做会使学生感受到爱的不平等,对他们的心灵有着很大的伤害。长此以往,很难想象这样的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能公平公正地对待他人。因此老师一定要在教学活动中摒弃个人情绪,将理性教育实践到底,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做一位学生心中可亲可敬的老师,只有这样才能言传身教地将公平的意义展示给学生,以期将来学生能公平公正对待自己周围的人及工作中遇到的病人。
3.通过多种途径传递爱意
高职教育的学生与任课教师的接触时间较少,仅限于上课阶段及上课前后。要想融洽与学生的关系,则需要老师好好利用课堂时间及课间休息时间,在课堂上老师应多走下讲台,虽三尺讲台是教室的天地,然而讲台本身的高度会令学生产生疏离感,教师应适时在教室循环走动,同时可多拍拍学生肩膀,多摸摸学生的头,通过善意的、欣赏的肢体接触来缩短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在课间休息时间,老师要放下自己的身份,与学生平等自由地互动,相互学习彼此的思维方式、思考方式以及各自的观点,再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如可用价值观引导优秀学生,用制度来约束中等学生,用关注来促进后进学生,充分发挥教育智慧对学生的正面作用。只有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传递爱意,力求与学生在情感上获得共振,才能赢得学生的心,赢得学生内心的尊重与敬畏,学生也只有在爱意包围的教育氛围中,才会呈现心情愉悦、自愿求知的学习状态,才能轻松快乐地接受课堂知识,最终达到老师讲课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双显著的目标。
三 教学检测
现在高等院校施行期末考试这一检测制度,而对于主观学习能动性较差的高职学生来说,寄希望于学生平时自控学习,扎实基础知识,这未免有点理想化。为了使学生在校能有一技之长,可使用教育心理学中的反馈机制,将期末测验内容分布在平时,在相关内容章节学习结束后,收集相关临床资料供学生分析思考解答。这样做有三个好处:(1)短期测验中,学习内容较少,容易掌握,则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可能性很大,而优异成绩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学习成就感,而老师对取得优异成绩学生的表扬则可以提高学生在群体中的威信,从而产生较强的学习动机,有效提高学习积极性。相反若在单调乏味的学习过程中,面对的全是需要记忆背诵的枯燥知识点,则相应的学习成就感就无法得到认同,长期的学习只会变成冗长的枯燥的乏味的体验,最终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丧失学习动机,甚至有可能逃避学习。(2)减轻学生期末考试压力,改变学生“60分万岁”这种观念,帮助学生点滴积累,最终能技有所长,学有所获。(3)短期检测可作为一把双标尺,既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以检测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若学习效果不理想,则需教师进行分析评估,进而调整教学计划和策略,寻找一种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
在现阶段教育背景下,将“实然”的教育困境转化成“应然”的理想教育之地,还需走很长一段路,路途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困难和障碍,但只要教育者怀着坚定的信念,不断摸索,不断探究,就不愧对教师这一称号。
参考文献
[1]杨梅.论教师的教育智慧[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2(36)
[2]刘卫.教育心理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学园(教育科研),2013(1)
[3]李丽.朱光潜教育理念与历史贡献[J].兰台世界,20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