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存型职业教育及发展型职业教育理论研究
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来看,职业教育类型分为“生存型”和“发展型”。“生存型”即贯彻生存是第一要务的原则,其目的就是为了职业教育自身的生存;而“发展型”则着眼长远,各方面都是为了人的发展。就这两种类型的职业教育进行了分析和区别,并为我国今后的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提出几点建议。
一、前言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最具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对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重大破坏的职业教育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我们开始认识到,中高等教育结构单一化的问题使得专业与发展需要严重不平衡。因此,推动职业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是刻不容缓的。2011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第33个年头,也是其发展的关键时期。怎样正确看待30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这对未来的发展也非常重要。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情况
1.国家颁布的关于职业教育的决定意见
1985年5月,党中央作出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明确指出“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一时间,全国各地掀起了对普通高中进行改造、建设职业高中的热潮。
1996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并于9月1日正式实施。第一章总则里规定:“国家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进步需要的职业教育度”。
2005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要求各级人民政府把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稳定、建设先进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增加紧迫感和使命感,采取强有力措施,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以上可以看出,这30多年来,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的文件内容大都一致,再多的建议、措施还是没能解决一直存在的问题。
2.职业教育学校发展的情况
1980年至1997年,是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数增加到22229所,学生数猛增至1355.9万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比例上升到61.47%。
1998年至2001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低谷。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从526万人锐减了395.22万人,在校学生数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也下滑至45.44%。
2002年到2004年,为了拜托职业教育发展的低谷,政府多次召开全国性的职业教育会议,加大投入力度。此后职业教育发展才慢慢复苏,招生数从469.73万人增加到566.2万人。
2005年,中职业教育开始扩招,2006年招生数量达750万人,在校生数达到1800万人。截至2007年底,高职院校共1168所。据有关资料显示,1978年至2008年,职业教育学校向社会输送各类学生总计1亿多人。
3.职业教育投入经费与师资的情况
2001年,在全国教育经费支出构成中,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只占全部经费的10.3%,大大低于国家对于高等教育的投入比例。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支持一直在下降,而这种局面得到真正的扭转是在2007年。相比于以2006年,2007年全国职业中学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2163.69元,比上年增长 9.25%。
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任教师人数已达80多万人。高等职业的专任教师数量大约为30多万人。然而职教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教师数量不足;二是教师的整体素质不是很高,专业课教师人数不多;三是制度方面还有待完善。
三、现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生存型”职业教育
以上是1978年改革开发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意见以及一些基本情况的介绍。笔者认为,这30多年来的职业教育发展可以归为“生存型”职业教育。所谓“生存型”职业教育是指贯彻生存是第一要务的原则,其目的就是为了职业教育自身的生存。具体概述如下:
1.出发点。
“生存型”职业教育发展是以满足经济发展与国家规划的要求为出发点的,通过培养出符合规格的人员,来适应社会的各种需要。这样极大地抑制了人自身的发展。
2.定位
“生存型”职业教育坚持的是实用主义发展观。从改革开放思想提出开办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开始,到近些年来的“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等相关措施,我们不难看出,这种“实用主义”发展观愈来愈烈的趋势。
3.模式
其实,早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就已经有了现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以1866年福州船政学堂成立为标志,之后经历了洋务运动、民国、新中国成立。但我国的职业教育一直没有找到一条属于自己发展的道路。
4.内容与方式
“生存型”职业教育因为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故其内容是强调简单的实操技能和“够用”的文化技能,而忽视学生作为一个全面的人应该所受的培养。这使得学生发展的后劲完全不足。在教学上面,“生存型”采用的是以集体教学为主、实训教学为辅的方式,按照国家统一的程序化标准要求,忽视了学生实际的学习体验。
5.机制
“生存型”职业教育发展观是国家意志为前提的。国家的代理人是政府,通过政府的政策体现出来的其实是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要求。职校在政府的领导下开展教育活动,对教育内容与形式难有选择权。因此这30多年来,职业教育没有获得过自主发展的机会,更不说用说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6.社会的认同程度
笔者认为,职业教育认同其实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其内部认同;二是其社会认同。良好的社会认同是很重要的。但“生存型”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程度还比较低,这可以从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看出。
四、职业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向:“发展型”职业教育
和“生存型”职业教育不同的是“发展型”职业教育,它是着眼于长远,各方面都是为了人的发展而进行的职业教育。其特点如下:
1.出发点
“发展型”职业教育是以满足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的,通过考虑学习者自身的特点与需要,达到实现自我的目的。但其并不是说完全不需要国家和政府的干预,只是更加强调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应当建立在选择自由和尊重个性发展的基础之上。
2.定位
“发展型”职业教育与“生存型”职业教育是相对的,它肯定了自身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影响作用,认为职业教育的价值更具实际作用。对个人来说,职业教育可以促进人整体素质的提升,对社会来说,职业教育能够通过加速经济发展而促进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3.模式
“发展型”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不同于任何一个国家的模式,它是在很好的借鉴和吸收其他优秀理念和经验的基础上,再结合本国国情,经过多年实践检验而形成的。
4.内容与方式
“发展型”职业教育始终坚持“人本主义”,十分重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个人的学习体验,能够按照个体差异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
5.机制
职业教育会在经过多年的积累后慢慢形成自我发展的一套有效机制,即“发展型”职业教育体系。而国家和政府只要保证个体的自由并通过法规等方式给予支持和引导就可以了。这种体系比较健全,不仅自评制度,还有与其他类型教育沟通的通道。
6.社会认同程度
“发展型”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比“生存型”职业教育高出很多,不仅其整个整体,连同其从业人员都会有较高的社会认同。
五、我国要走“发展型”职业教育道路的策略
以上只是“发展型”教育的介绍,相对于我们国家,想要实现是件非常艰巨而长远的任务。但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实现:
1.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角度来定义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会伴随着城市话与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其作用只能放在过程中去认识。目前,我们国家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实现现代化的标志中,有一点是很重要的,即人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不仅要教给人技能,还要让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现代工业文明。因此,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就不应仅仅局限于操作技能的教育,而是更注重培养新型人才。职业教育的开发也要与城市化结合起来,从生活方式、思想素质、操作技能等多方面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化为知识与能力兼备的储备人才,为现代化创造更多的素质条件。
2.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机制体系
发展经济要以市场为导向,而发展职业教育就必须以需求为导向。这种需求既包括国家、社会的需求,也包括个人的需求。要建立这种导向型的体制,就必须要求职业教育能将这些需求信息及时捕捉并及时分析与反馈。传输关于需求信息的机制对职业教育十分必要,就相当于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必要性一样。当社会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时,首先应该通过需求的信号反映出来,从而引起有关部门根据这种信号进行教学内容、或是学科的调整,来适应社会的需要。
3.增强投资的力度,加强管理
走向“发展型”职业教育发展,政府的支持与干预是不不可少的。政府不仅要将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区分开来,使职业教育不再盲目扩招,而且要采取确切的具体措施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资。最少也应该要做到其经费投入和同等阶段的普通高中大体一致或略多。在管理上,必须成立专业的管理机构,如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职业资格证书审核机构等。政府统一管理地方,但职业技能鉴定和资格证书的审核与发放必须由社会机构管理。经济发达的地区可以贯彻县(市)管理的体制;经济不发达地区则可以采取大市(地级市)统一规划管理的体制;大力支持发展专职学校。
六、结语
实现“发展型”职业教育虽然是件非常艰巨而长远的任务,但只要能始终坚持做到站在现代化的高度看待职业教育、构建导向型的机制体系、加强管理与加大投资,笔者认为,实现目标的时间会越来越近的。
参考文献:
[1]潘晨光.中国人才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杜,2007.
[2]董伟.职业教育仍然“长大未成人”.中国青年报,2007-6-12.
[3]庄西真.职业学校自主性问题的再思考.职教论坛,2007,(8).
[4]阿列克斯·英克尔斯,戴维·史密斯.从传统人到现代人——六个发展中国家中的个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