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析高等职业教育投入与产出指标体系构建

发布时间:2015-12-08 15:2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全国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逐年递增、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在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等问题进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国家教育部以及地方政府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对高职教育的投入逐年递增,包括资金、人力与政策上的倾斜,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投入与产出效益分析就显得至关重要。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成本来说,广义的成本包括三大部分:教育机会成本、学生生活成本和高职院校教育成本。而其核心内容是高职院校教育成本,即高职院校培养每个大学生所耗费的全部费用。因此,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目标和实施科教兴国及人才战略的目标中,推动高职教育又好又快向前发展,狭义的高职教育成本就是指这部分内容,也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内容。

  一、目前高等教育投入与产出概述

  研究教育的投入产出问题,一直以来就是社会与学者们所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美国的教育经济学家舒尔茨和F·丹尼森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他们的研究都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教育和训练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教育投入的多少,对个人来说,是以后获取高学历、高工资的决定因素;对国家和社会来说,是提高生产率、增加国民收入的来源。舒尔茨1961年发表在《教育和经济增长》、《教育的经济价值》等论著中利用有关的研究方法,估算了教育资本在美国1929~1957年的经济增长中的贡献是495亿元。这一对教育经济效益量化的研究发现,引发了许多经济学家研究教育投资的兴趣。F·丹尼森1962年出版了《美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和我们的选择》和1967年出版了《为什么增长率不同——战后九个西方国家的经济分析》等著作表明的研究结果有两个:一是从1929~1957年,教育在美国国民收入增长率中所起的作用占 23%;二是由于教育还在“单位投入量的产量增加”方面起一定作用,因此,这一时期教育对美国国民收入增长额的全部贡献为35%。这些研究结果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兴趣,它们给出的启示是:教育的投入是可以通过计算产出来判断其价值的。

  但是要对高等教育的产出结果作出准确的计量,又是颇为棘手、困难和复杂的过程。因为,高等教育的投入产出现象是由错综复杂的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之所以高等教育的效率、效益问题备受社会及人们的关注,是因为其不仅涉及到受教育者本身,而且也关系到公共管理的效率。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资源匮乏,基本矛盾并没有解决,一方面总量上供不应求,高等教育投入了相当的经费,尤其是政府的投入,但相对于教育经费的需求仍嫌不足;另一方面是结构上失衡,高等教育的师资、设施又有某种程度的闲置和浪费。在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性本质上尚未得到缓解前,单纯通过分析个体受教育的经济收益来评估高等教育的效率,其说服力欠佳。笔者认为,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的效率问题,可以考虑从多角度出发。例如,从高等教育的投入主体政府出发,研究财政投入者的产出效率;从高等教育的执行者高等院校出发,研究执行者的效率问题;也可以从受教育者出发,研究受教育者的效益;或者从社会角度出发,来衡量高等教育的投入产出效益。

  二、高职教育投入与产出分析

  教育大词典中指出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所以本文引用国外高等教育投入产出效益研究方法适用高职教育投入产出效益研究。

  广义而言,投入是指向系统输送其运转所需的各种资源和要素。对于高职院校系统,这种投入所涵盖的内容是极其广泛的,既包括学生方面的投入、学校方面的投入,也包括社会等其他方面的投入。其中,学生方面的投入包括个人在进入高等学校之前所具有的生理、心理、智力等各方面的素质,以及个人在进入高等学校之后的努力程度等。在这些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投入中,投入产出效率评价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指学校方面的投入,原因在于只有这些要素才是学校管理者能够掌握和控制,能够发挥管理者主观能动性,进而影响学校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的因素。高等院校方面的投入一般可以分为人力、物力和资金等方面的投入。其中,人力资源的投入包括专任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及后勤管理人员等方面的投入;资金投入是指学校每年的经常性支出,主要是教育事业费和科研经费;物的投入主要是考察学校的硬件设施投入情况,如学校校舍状况、各类教学设施投入、科研设备投入和校园网、图书馆等信息资源投入情况。

  高职院校是一种具有多种产出的机构,但我们可以根据高职院校承担的职能对其产出进行评价。高等教育的职能经历了一个从单一传授知识到教学科研并举,后又增加了社会服务职能的演变过程。目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被公认为现代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据此,我们可以将高等学校的产出划分为人才培养产出、科学研究产出和社会服务产出。高职院校的主要职能相较于普通本科院校来讲,更加倾向于人才培养产出与社会服务产出,在科学研究产出中相对薄弱。对于人才培养产出,目前通行做法是用学生(在校生)的数量和质量来表示。这种处理方法不仅使问题简化,研究变得可行,而且在涉及与学校生均成本有关的研究中是有效的。科学研究产出,可以通过学校每年发表的学术论文数和科研项目数来表示。当前,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开展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包括短期培训、定向、委托培养等多种形式;(2)通过签订科研合同承担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科研项目;(3)校企双方合作兴办联合研究中心和合资企业;(4)向社会进行技术转让和发明专利出售;(5)向社会开放图书馆、实验室、教学设施等;(6)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信息、咨询等服务。

  三、高职教育投入与产出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投入指标的选取

  根据投入的不同形式,高职院校的投入指标可以分为人力投入、财力投入和物力投入三大指标,每个指标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若干个子指标。

  1.人力投入指标。考虑到高等院校内部人员对学校承担的三大功能具有不同的作用,笼统地将所有教职员工同等对待,不利于分析各类人员在产出中可能存在的贡献差异。因此,我们将教职员工分为三部分:(1)具有副教授职称以上的高级教研人员。一般认为这部分人员是高等院校从事研究生教学与科研的主干人员。与其他人员相比,对高校产出可能有更大贡献。(2)一般教研人员。由于该部分人员多从事学生的教学科研工作,其产出与从事行政、教学的辅助人员相比,对高校产出贡献更直接。(3)普通职工。包括教师与科研人员以外从事行政、辅助工作的人员。在以上人力投入指标中,专任教师是高职教育中的主力军,在人力资本投入中所占比例最大,所需金额最高;科研人员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很大程度上都属于专任教师兼任,并不像很多本科高等院校甚至重点院校对于科研人员的设置比重较大。

  2.财力投入指标。当前人们对于科研经费指标的认识仍然存在一定分歧。从现在己经公开发表和虽然没有公开发表但已有记载的多篇文献来看,对科研经费的认识主要有两种观点。两种观点的差异集中反映在评价指标的设置上:一种观点认为科研经费是投入指标,该指标与产出的科研成果形成的投入产出比才是可比指标;另一种观点认为科研经费是产出指标,该指标体现了大学的科研竞争能力和科研规模。除了以上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以外,还有学者在评价高等学校的绩效时,将科研经费的一部分作为投入指标,而将另外一部分作为产出指标。本文采用学者评价高等学校绩效时的做法。

  3.物力投入指标。物力投入大多属于固定资产投入,是具有长期使用价值的存量资产,每年的变化相对很小,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学校的建筑物。高职院校的产出活动与企业一样,必须拥有场地资源。教学科研用房是学校的核心资产之一,无疑构成其投入;其他行政、生活用房也为高校的产出提供保障条件, 所以也构成投入;但考虑到教学科研用房与辅助用房在产出中可能具有不同的效果,我们将其进行了细分。(2)从事教学、科研活动的仪器与图书,也是构成高校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3)其他固定资产。与企业中的流动资金相类似,高等院校每年直接用于教育科研的经费使用,也是高校的投入要素。由于高等院校的实际经费支出中分别有教育投入、科研投入、基建投入等类别为详细描述其投入情况,我们将其各自单独作为高校的投入项目。

  (二)产出指标的选取

  根据高职院校产出的划分,产出指标可以分为人才培养产出、社会服务产出和科学研究产出三大指标,每个指标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若干个子指标。

  1.人才培养产出指标。根据前文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产出的分析,人才培养产出指标可以用在校生数量和教育质量两个子指标表达。对于在校生数量指标而言,根据评价问题的需要,既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中职生、职高生、普高生等类别,也可以用总数来表达。在计算在校生总数时,需要根据不同类别学生培养成本的差异,或参照国家教育部的标准确定不同类型学生的权重,将自然在校生数换算为当量在校生数。质量方面可用人才培养的层次来衡量,而高职院校大部分只培养大专学生,也有少部分培养本科生、甚至研究生;也可用学生就业率及就业单位评价来衡量。

  2.社会服务产出指标。培养人才,发展科技,其实都是为社会服务,只不过它们的服务方式相对间接而已。大学利用人才、设备信息等资源,直接为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发展服务,是大学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融入社会的进一步体现。不过与前两项产出相比,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产出的准确界定比较困难。原因在于该项职能建立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两项基本职能基础之上,更多地表现为对学校办学方向的一种规定和引导,这使得该项职能往往很难与前两项职能截然分开。这个可以用社会服务收取的服务费来衡量,对于公益性的社会服务可以估算其市价代替。

  3.科学研究产出指标。科研成果和科研经费是描述高等学校科研情况的两项主要指标。科研成果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学术论文、学术专著、科研成果奖等子指标,也可以将上述子指标得分汇总作为一个单独指标。对于科研成果指标,可以应用科学计量学的有关方法进行评价。

  四、结语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虽起步晚,但发展迅速,高职院校的数量已占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61%。如何办好高职教育,从中央到地方,从决策层到办学者都始终关注着和作出不懈的努力。有关于高职教育投入与产出的问题在今后的一定时间内都需要不断去论证,如何更好地节约使用人才培养,争取以最小的投入,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适应社会建设所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已成为高职教育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黄林芳.高等教育投入产出主成分分析[J].财经研究,2005(31):112-122

  2.姜春林.985高校管理学科投入产出效率评价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22:13-196

  3.丁小浩.中国高等院校规模效益的实证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顾建民.大学职能的分析及其结构意义[J].全球教育展望,2001(8)

  5.莫光政.高等学校社会服务实证分析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01(4)

  6.龚放.关于中国高等学校质量评估的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1997(4)

  7.蔡言厚.大学科研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2(2)

  8.程永波.高校学科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9)

  9.黄朝峰.高教评估中人才产出数量的计算[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3(1)

上一篇:关于生存型职业教育及发展型职业教育理论研究

下一篇:浅析福斯特职业教育思想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