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对培养中职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分析探讨

发布时间:2015-12-08 15:38

  社会的发展呼吁真正的素质教育,学生不但要掌握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学会发现、发明以及应用知识和技能。笔者认为,数学教学应注重学生运用知识与技能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非单纯的知识与技巧的回忆、模仿和复制。数学能力包括学习能力与应用能力,教学大纲所界定的数学学习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学、交往、表达等能力;而数学应用能力是指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和进行发明创造的能力。中职生由于数学基础知识薄弱,数学应用能力方面更有待加强。

  一、以数学实验分析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现状

  笔者分别在本级的理科班、文科班和体育班上数列的复习课,通过课后回收答题卷来分析统计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情况,实验情况具体如下:

  A题:一个三角形纸板内有50个点,连同纸板的顶点共53个点,任意三点不在同一直线。若以这些点作为小三角形顶点,把这块纸板剪成若干小三角形,问这样的小三角形共有几个?(见下页的结果分析表)

  B题:已知等差数列{an}中,a3=1,a4=3,求a53 。

  三个班的学生都能很快地运用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解出a53=101,这说明学生对于等差数列的求通项公式这一知识掌握得不错。随即,笔者再反问学生对于A题是否已经都有解题思路了,但遗憾的是还有大部分学生很迷惑,未能看出AB两题解题思路的共通点,这说明学生的知识融会贯通能力还有所欠缺。

  AB两题的实验结果让笔者陷入了迷茫,学生在解答B题时,其解题能力很好,所有学生都掌握了其正确的解题方法,但对于解题思路相近的A题,却鲜有人可以正确作答,这是为什么呢?经分析,笔者认为有以下的原因:教学中,教师都是强调如何去“求an,求Sn”等,只重视形式和结果,却淡化了实质和能力。所以当把形式化了的B题赋予实际的内容,演化成A题时,学生就无所适从了。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把题目进行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达到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目的。

  二、通过变式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低创新的起点,多做辅垫,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每一个问题其实都具有一类问题的共性以及其本身的个性,教师可利用“题组导学”的教学模式,通过变式训练,由浅入深,把相关的知识应用、思维过程进行整合,转化为学生所熟知的问题。

  例:已知点A(-2,4)和B(4,2),直线l:y=kx-2和线段AB恒相交,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k≥1或k≤-3 )

  变题1,用集合的语言,可等价地叙述为:已知集合A={(x,y)|x+3y-10=0,且-2≤x≤4},集合B={(x,y)|y=kx-2},若A∩B≠?覫,求k的取值范围。(k≥1或k≤-3 )

  变题2,用定比分点的知识,可等价地叙述为:已知点A(-2,4)和点B(4,2)在直线l:y=kx-2的两侧,求k的取值范围。

  变题3,从补集的角度来变题,可等价转化为如下表述:已知点A(-2,4)和B(4,2),直线l:y=kx-2和线段AB恒不相交,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3 < k < 1)

  变题4,由 -2≤x≤4 ,则令x=3cos?琢+1,?琢∈R,又可等价地叙述为:若是三角方程=x=k(3cos?琢+1)-2有解,求k的取值范围。

  变题5,进行弱抽象变题,可等价转化为如下表述:已知直线l1:x+3y-10=0,直线l2:y=kx-2,求满足下列条件的k值。①l1∥l2,②l1⊥l2。(①k=-,②= 3)

  变题6,进行强抽象变题,可等价转化为如下表述:已知点A(-2,4)和B(4,2),曲线C:y=ax2+kx-2,(a≥0)和线段AB有且只有一个交点,求a与k满足的关系式。(若a> 0,则(2a-k-3)(4a+k-1)< 0 ,或2a-k-3= 0且a≠,或4a+k-1=0且a≠;若a= 0,则k≥1或k≤-3 。)

  通过以上的举例,让学生明白,无论形式怎样变,其解题思路都是一样的,只要掌握了最基本最实质的内容,再配以发散思维,就没什么可怕。如此层层深入,既复习了单块内容,又可深刻理解各知识的内在联系,在各知识之间形成一张知识网络。

  在数学教学当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并能快捷地寻找出简易的解题方法,在扎实的数学知识基础上培养学生灵活的应用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从而真正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胡中锋.高中生数学能力结构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2).

  [2]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的研究”项目组.关于学生评价改革的几个问题[EB/OL].

上一篇:关于荣德生先生的教育实践和思想的特点

下一篇:浅析简笔画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