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高职高专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调查的统计

发布时间:2015-12-16 15:38

跨文化交际学(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是由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EdwardT·Hall)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20世纪80年代中叶才开始进入中国,在中国是一个新兴学科。国内研究对象多以本科院校的学生为主,对高职高专医学生的研究不多。为此我们在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对医学专业五个班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了解高职高专院校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并据此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果

  研究者设计了测试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调查问卷,在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专业的大一选取5个班级进行测试,共发放调查表300份,回收300份。测试内容共有7项:文化知识(3项);时间观念(3项);会话原则(5项);言语行为(6项);非言语行为(3项);社会价值观(3项);社会行为规范(3项)。本研究分析的依据主要是以学生回答问卷中的各项问题的(平均)失误率为准。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医学生在此次跨文化交际的测试中总体失误率偏高。失误率最高的是社会行为规范部分失误率高达65%,最低的言语行为部分也高达43%。

  三、结果分析

  总体来说,此次测试的结果不是很理想。通过对文化知识这七方面的了解程度进行考查,研究者发现大部分医学生缺乏中西方文化差异意识,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将来在全球化环境下开展工作。通过调查分析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一)高职高专院校对英语相关的文化知识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对相关的知识了解也很缺乏

  调查发现,很多医学生对西方国家的一些文化知识缺乏了解。究其原因主要是在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在课堂上着重是对学生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可能涉及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自身对英语不够重视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过级,尤其是医学生,本身专业课程学习任务繁重,英语基础较薄弱,畏难心理重,导致很多学生反应英语很难学、不愿学、厌学,不了解语用规则,语用错误频出。

  (三)母语的负迁移作用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不良影响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在校英语学习时间只有一年,大部分精力都用于应付本专业课程的学习,用于英语的学习时间很少,学生本身又缺乏对英语文化、交际知识的了解,使得他们习惯于用母语汉语去学习英语,跨文化交际时倾向于将本民族的文化习惯和模式套用到跨文化交际场景中去,导致了母语文化负迁移作用的产生。

  四、对策

  依据对本次调查结果的分析,研究者建议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提升高职高专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增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以语言应用与交际能力为中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帮助学生正确地使用地道的英语。这就对教师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就变得至关重要。

  (二)运用“文化移情”策略,克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所谓文化移情,简而言之,就是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主体自觉地转换文化立场,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意识地超越本土文化的框架模式,摆脱自身原有文化的积淀和约束,将自己置于另一种文化模式中,在主动的对话和平等的欣赏中达到如实地感受、领悟和理解另一种文化的目的。教授文化移情的交际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母语文化负迁移的影响,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三)培养学生文化差异的敏感度,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对文化差异进行比较。对比法是一种比较成熟的语言教学法。英语国家文化与中国文化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在各自的语言中均可以体现出来。研究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词义、世界观、言语交际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对比。教师通过分析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可以帮助学生排除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文化障碍。

  经济全球化带动各个领域的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具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升高职高专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变成了英语教育者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黄宏姣.跨文化交际中的心理意识准备[J].学术交流,2004,(9).

  [2]窦卫霖.跨文化商务交际[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上一篇:基于职业认同与职业情感的特色职业指导课程的

下一篇:新疆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