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方法分析
创新型社会赋予了高等院校新的责任与使命,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但无论是什么样的人才,都必须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还不到1%,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20%到30%,由此可见创业教育的差距如此之大。
一、创业教育的意义
创业教育是教育的“第三本护照”,它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开展创业教育是高等院校的历史使命,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首要问题是造就大批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造就,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创业教育。据统计,我国每年有20000余项比较重大的科研成果和5000多项专利,但是最终转化为工业产品的成果不足5%,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究其原因,其中缺乏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就是重要的制约因素。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为拓展将来职业发展空间,在夯实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迫切希望学习一定的创业知识,培养创业能力,促进自我发展,实现自身价值。因此,开展创业教育对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职创业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创业教育,举办创业论坛、创业实践活动也越来越多,但毕业生自主创业率仍然很低,整体上成效不明显。
1.思想认识不足,创业意识缺少。创业教育在欧美发达国家已有几十年历史。自1977开始,美国的部分学院就开设了与创业有关的课程。但是,我国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是21世纪才提倡的事,至今还有部分教师、学生、家长未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导致人力、财力和时间都无法得到保证,参与创业活动积极性不高。在他们看来,大学毕业生就应该找份正式工作,高职大学生离创业太遥远,致使创业教育的研究工作缓慢、被动。
2.师资力量薄弱,无独立创业课程。创业是一项复杂的集多种知识与能力于一体的需要有坚强意志与毅力的综合活动。创业教育要求指导教师既要有经营管理、法律、金融、财务、税收、营销、沟通等方面的知识,又要有足够的胆识和丰富的社会阅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在数量上出现不足,并且知识、能力未能跟上创业教育的要求,即使经过有关部门的创业教育短期培训,绝大部分也是没有实践经验只会纸上谈兵的“口头”先生。最近,阿里巴巴商学院发布了《中国大学生第一份网络创业研究报告》,报告显示:约7成大学生网络创业者在创业之路上举步维艰,就因为缺乏有效的创业指导。况且当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课程大多属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系列,仅以零散的创业讲座、创业计划竞赛等形式开展创业教育,没有独立的创业课程和系统的创业课程群,致使创业教育教学内容片面,教育形式单一,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
3.教材场地寡鲜,创业实践缺乏。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不仅师资力量薄弱,而且缺乏教材,尤其是缺乏本土化的优质教材,各院校在“职业规划”或“就业指导”课程中设置的创业课程,其教材选用缺乏学科的系统性。加之创业教育上实施机构基础性的欠缺,所以一定程度上是很难获得专项资金和实训场地。从目前学生创业实践开展的实际情况看,处境十分尴尬。事实上大部分学校用于学生创业实践的资金几乎没有,能给每个系一个几平米的店面已是最大支持了,有的在一处简陋的地方摆上几张桌子,有的甚至把牌子挂在某个办公室。这种停留于形式的创业教育根本谈不上对创业者在实践中遭遇的具体问题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4.创新能力不强,创业素质不高。高职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往往会遇上很多问题。一是忽视技术创新。盲目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二是对具体的市场开拓缺乏经验与相关知识,“风险意识”比较淡薄。三是所学知识与实际运用联系不紧密。如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开个小吃部、办个花店,创业项目和自己所学专业完全“不搭界”导致所学知识资源的浪费。
三、促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对策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技能是高职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也是高职教育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加大创业教育的力度,提高创业教育质量,可从以下几方面下着手。
1.更新观念,为创业教育扫清认识上的障碍。由于历史原因,许多人士习惯地将高职教育理解为“订单式”职业培训或相关的职业证书培训,忽视或轻视人文素质教育和创业教育。高职毕业生不仅要是求职者,而且要是岗位的创造者。在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使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互相渗透、互为补充,是高职教育顺应时代潮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
2.外引内培,构建能适应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先。在创业教育中,教师是关键性因素。根据高职院校现在师资结构及水平,各院校必须加大力度,通过“外引内培”的方式,构建一支能适应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一方面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以“客座教授”、“钟点专家”、“特聘顾问”的方式,引进“候鸟型”创业教育专家来校讲课或实践指导;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校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举办或参与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班,并积极创造条件让现有教师走出校门考察锻炼、体验创业,从而建立起一支专兼结合、稳定可靠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提高创业教育的教学实效。
3.广辟渠道,高效推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内涵的丰富性,决定了创业教育方式、渠道的多元性。一是将创业教育渗透在专业教学中。在专业课中渗透创业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并且是提高学生创业素质的有效途径。二是独立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完善创业课程体系。学校应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创业教育必修课及与之相关的选修课,开发并编写创业教育教材及与之相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教辅读物,逐步完善创业课程体系。当前,部分高职院校正在积极探索“三段对接式”创业教育模式,以提高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的针对性、有效性。“三段”是指在时间上将创业教育分为“创业教育、创业模拟、创业实践”三个阶段。“对接”是指对接学生特点、对接专业特色、
对接社会需求。勿容置疑,这需要教师花大力气构建“三段对接式”特色教材。三是开辟创业基地,面向学生开展系列创业实践活动。创业教育中,不论是创业精神的培养,还是创业技能的学习,都不能简单地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完成,必须有具体的创业体验。如在教师指导下寻找创业点子、撰写创业计划书、讨论营销手段等,这是创业教育成功开展的前提条件。同时要争取社会各届的支持,加强校企合作,通过顶岗实习、寒暑假打工和勤工俭学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四是举办创业计划比赛。高职院校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搭建多层次的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平台,根据专业特点,要求参赛学生围绕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或服务,完成一份把产品推向市场的完整而又具体的商业计划。五是对创业成功的人士进一步谈访。可邀请有创业经历的本地企业家或个体私营业主来校作报告,让学生了解创业者的成长足迹、所需素质及个性特征,并组织学生与他们座谈、辩论,以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与信心。
4.创新机制,优化创业教育的内外环境。实现创业教育的两大关键要素是政府扶持与社会参与。高职院校应积极创新机制,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引导和桥梁纽带作用,主动争取政府在资金、税收、从业条件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利用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全面推进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加快孵化一批创业基地;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出台相应政策和措施,鼓励教师和学生大胆创业,同时加强舆论宣传,争取社会上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的大力支持,以优化校内外创业环境。
5.设计评价,调整纠偏创业教育运行过程。创业教育评价是对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和任务实现及完成的程度、水平、状况所做的价值判断,是创新创业教育宏观和微观运行过程的信息反馈及调整纠偏机制。高职院校应尽快设计科学的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反思和分析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不断提高创业教育水平。
总之,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只有与时俱进,根据学校自身情况,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创业,才能促进职业教育向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立新等.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
[2]吴道友,钟平.财经类院校创业教育体系和创业培养机制建设方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8,(1).
[3]朱敏洁.对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8,(14).
[4]郭万牛.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J].江苏高教,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