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价值分析
摘要: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教学,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培养。而实现这一目的前提就是师资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建设。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大,青年教师的数量在增加,他们日益成为高职院校教学的主力军,但这些青年教师大部分大学毕业直接到学校从事教学工作,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缺乏专业实践知识、岗位知识。因此,针对这些青年教师必须通过学校和教师个人提升其实践能力,从而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高职 青年教师 实践能力 培养
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并面向基层一线岗位的高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是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初衷。实现高职培养目标,最能动的因素就是师资队伍,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上出台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做好师资培养规划,力争用5~10年时间,培养形成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2006年出台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也指出要增加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由此可见,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中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随着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在高职师资队伍的构成中,青年教师(35岁以下)的数量在增加,以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直属的4所高职院校为例,青年教师占到专任教师数量的50%左右(见图1),他们日益成为高职院校教学的主力军。在对其来源调查中4所院校中有635人为大学毕业考录进来,有2人从企业科研单位调入,还有13人为其他来源,从校门直接进入校门的青年教师占到总数的97.7%(见图2)。他们大学毕业直接到学校从事教学工作,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缺乏专业实践知识、岗位知识,在课堂教学工作中主要依赖书本知识,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甚至偏离培养目标。因此,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培养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加强其实践能力建设,最终实现高职培养目标。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特点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是在高职院校任职从教的,年龄在35岁
以下的教师,这部分教师从教年限在1~12年,根据休伯曼教师专业发展周期论,这一时期的教师有的处在入职期、有的处在稳定期、有的处在实验重估期,但都是在适应、尝试和塑造过程中,对于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处于教师生涯前三个时期的青年教师,在个人生活、教学工作中有其自身的特点:
1.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特点
(1)教学能力薄弱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大多数在专业领域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且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在学校学习期间没有学习接触过职业教育学相关知识,也没有教学实习经历,对于高职教育的了解也仅仅限于参加几个月的教师入职培训,所以他们的教学能力薄弱。
(2)实践能力缺乏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其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其教师的特殊要求,要求教师具有很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即具备“双师型”教师素质,但高职院校相当比例的青年教师来源单一,从校门到校门,没有相关岗位经验,更没有企业实践的经历,因而,这些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是缺乏的。
2.青年教师对高职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特点
高职是高等教育最后的招生批次,分数线通常较低,生源质量难以保证。许多青年教师面对的学生绝大部分对学习缺乏动力、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甚至不爱学习,面对这样的学生难免有强烈的挫败感,从而大大降低了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较低的职业认同感必然导致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影响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3.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所处的人生阶段特点
青年教师在职业上正处在适应社会、角色转变、工作挑战的阶段,在个人生活上正处于结婚生子的年龄,购房、生育、抚养子女等生活压力接踵而至,使得青年教师往往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青年教师的心态开始变得焦虑,无法安心全力提升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4.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所处的组织环境特点
从高职院校的组织环境来看,随着事业单位的改革,教师竞争上岗制、聘任制等竞争机制相继出台,收入也因职称、资历等拉开了档次。在这种环境中,青年教师受到的冲击最大,他们在职称评定和竞争上岗等方面都受到在职年限和资历的限制。而且随着生源规模的扩大,承担的教学任务繁重,有些青年教师连续几年都是每周上近 20 节课,一人讲授几门课或一个学期同时讲授几门课,实属正常现象,在完成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有科研任务,甚至有的还担任一定的行政工作,这种长时间、高强度的超负荷运转,使忙于应对理论教学和其他工作,无心实践技能的提升。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教育部的师资培训力度在加强,2009年7月,成立了“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师培训联盟”,企业参与到联盟的数量在增多,企业顶岗培训的数量在递增,2012年有涉及8个专业大类的20个项目,2013年有涉及8个专业大类的27个培训项目。数据来源:高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平台(http://index)
但对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存在下列问题:
1.实践能力培养机会不多
2009年全国独立设置高职院校1215所,比1999年的474所增长了1.6倍 ,高职教师总体数量不断增加, 2008年增加至37.7万人,2009年,高职专任教师占本专科专任教师总数的30.5%(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年度报告2010)。2011年,高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规模达到42万(2012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但对于高职院校数和在校学生数,高职教师总体数量还不够,达不到教育部规定的生师比。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青年教师绝大部分的时间用在校内工作和课堂教学上,学校很难派出青年教师参加专门的实践培训或到企业顶岗实训提高实践能力。
2.实践能力培训场所不足
很多高职院校由于扩招,在校生的理论授课地点非常紧张,要建立一定的校内实训基地很困难,因此校内实训基地非常有限,只有与相关企业,合
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但校外实训基地离学院比较远,再加上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过大,因此教师到实训基地实践的可能性也不大。
3. 教师对实践能力认识偏差
有些青年教师错误认为具备技能证书即具备实践教学能力,把技能证书看作是技能的代名词,这看似教育部的相关要求一致,但是必须是有较高行业认可度的技能证书,这种证书是通过考察其专业实践技能才会获得的,但相当一部分是无权威性的证书。所以实践经历才能作为评判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现实标准而不在于技能证书的持有或者技能证书的多少。
4.教师紧迫感不强
在高职院校职称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与能力的标尺,而且决定着个人的工资级别,科研成果是评定的重要依据,这就在导向上使得青年教师侧重于做课题、写论文;另外专业实践指导教师岗位津贴等待遇普遍不如理论课教师,所以,青年教师更愿意从事课堂理论教学,也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理论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对于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紧迫感不强。
5.企业积极性不高
因为企业是经济实体,追求经济效益企业,对高职专业教师来企业岗位实践没有太大积极性,不愿意教师参与关键岗位的工作,对技术和生产整个过程也不大愿意对教师开放,这样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效果很小,并不能真正通过岗位实践锻炼来提高岗位实践技能。
6.学校政策导向性不够
面对企业参与度很低的局面,很多学校并没有建立具有积极作用的导向性政策。就青年教师而言,企业锻炼是提升自己实践能力的必要一步,而这意味着要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学校相关的待遇没有跟上,缺乏鼓励政策,有多少人愿意主动出击呢?
三、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建议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本质上是一个涉及政府和地方、行业、企业、学校及教师个人的系统工程,需要系统内各要素的协同作用。但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更有现实促进作用的是学校和教师个人这两个要素。
(一)学校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1.加强青年教师企业实践的政策导向
通过解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两个文件,以及对高职高专教坛新秀、教学团队、精品课程等评选指标及内涵的学习,可知增加现有教师的企业工作经历,并以此逐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是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导向和重点之一。
2.在制度上完善激励机制
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是教师持续专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从2012年开始,内蒙古教育厅就对高职专业教师职称评审标准和指标额度,依据职教特点,出台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职称评审标准,对学术的要求适当降低,增加了实践技能考核、专业行业影响力、技能等级、指导学生技能能力的要求。作为学校也应明确规定下企业锻炼经历是职称晋升的必要条件,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变“要我去”为“我要去”。
3.根据青年教师职业发展阶段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对于教龄1~3年处在入职期的青年教师,以自身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为主,主要是在企业实践锻炼中熟悉专业对应的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及提高完成任务需要的能力;对于已具有中级职称及以上的青年教师应该加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能力、实训教材的编写能力、技术研发意识和企业员工的专业知识培训能力等的提升。
4.促进教师向外发展
高职教育中企业参与度不高,学校可以让教师走出去,即促进教师向外发展。对青年教师制定每年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量。在完成前提下,学校适当鼓励青年教师在所在专业相关的兼职活动,驱动教师向所在专业领域发展。
(二)教师积极深入、服务企业
(1)具有职业教育的理念
在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中,存在着认为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是因为不能从事理论课教学的错误观念。这是因为大多数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有学科教育的烙印,所以要转变教育思想,充分认识高职教育的内涵,加强对职业教育理念的学习。
(2)参与企业实际工作
在企业锻炼期间,青年教师要结合学校的专业实际,积极主动参与生产、管理等工作以及实际的项目,从实际工作中找出问题加以研究,并能解决实际问题。青年教师还要以企业员工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学到企业要求的技能,使自身的实践能力有所提升。
(3)用专业优势服务企业
到企业接受锻炼的同时,青年教师借助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学校的科研优势,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进行新产品的设计、开发或解决生产中碰到的技术难题等。还可以在企业人才紧缺时,为企业推荐优秀的毕业生,并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基金项目:内蒙古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课题编号:NJ09214)
参考文献:
[1]孙光,沈会超.工学结合视域下高职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辽宁高职学报,2012(2)
[2]马宪亭,王宏臣,张月平.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高职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探究.职教通讯,2012(17)
[3]范雯芩.关于高职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职教论坛,2011(20)
[4]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6]熊柳,唐家州.浅谈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教师的培养.科学导刊(上旬刊),2011(5)
[7]王维.职业教育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失语与建构.职教论坛,20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