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农村科技人才培训的关键机制的策略研究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及建设新农村的重要路径之一,而农村科技人才培养是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目前农村科技人才是科技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从某种程度上说,农村科技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决定了农村科技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重视和开展对农村科技人才的教育培训具有重要意义。
城乡人力资本的分布现状是城市富集、农村匮乏。其主要原因,一是城乡家庭在教育费用上的差距很大,农村在教育经费投入上远少于城市,二是农村学生离校后缺少后续教育,使得人力资本状况得不到改善。从宏观角度看,改善农村人力资本状况主要依靠两个途径:一是人才引进,包括鼓励和引导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中小企业就业创业,成为农村科技人才;二是开展培训教育,培育乡土人才,提高其在农村科技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培育创业人才和服务人才。由于城乡在工作环境、条件以及待遇等多方面的差距,目前人才引进并不足以满足农村科技发展的需求。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和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的现实状况,通过科技培训利用好、培育好乡土科技人才,是缩小城乡人力资本差距,改善农村人力资本状况的重要途径。农村乡土科技人才是留得住的人才群体,有利于改善农村人力资本现状,该群体也是本文所述的主要培训对象。乡土科技人才分布广、群体大,经过科技培训使之成为我国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已成重要趋势。
一、开展农村科技人才培训的关键机制
城乡教育和科技资源分配不均是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的状况,冯宇提出我国农村科技人才还存在总量不足、来源不广、流失严重、结构失衡、分布不均、素质不高等诸多问题,与现代化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结构转型的现实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1]。农村科技人才结构存在缺陷也是一个现实,智敏提出农村科技人才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推动力量,但目前还存在着农村科技人才区域分布失衡,农村科技人才年龄、性别比例失衡,农村科技人才技能单一、培养机制亟待完善等一系列问题[2]。喻科认为我国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培养存在人才结构不合理;培养工作缺乏系统性;培养模式缺乏创新、区域特色差异不明显;培养过程缺乏事后辅导等问题[3]。另外,农村科技人才培训缺乏持续性也是一个重要问题,从农村科技人才培训的效果看,无论是农民还是其他受过培训的人员,经常是阶段性、临时性的培训,普遍缺乏持续性。
农村科技人才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如何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如何使相关主体有效参与、如何提升培训效果以及如何把科技培训和市场衔接等诸多方面,因此,确立开展农村科技人才培训的主要机制成为关键。
(一)通过政府参与,解决市场失灵的机制
农村科技培训体系的建立之所以要由政府来引导,其原因有三:一是教育培训属于准公共物品,需要政府来参与,而农村科技培训由于科技人才、培训设施、培训渠道等不完善,主要依靠市场不能完全得到满足;二是从农民的角度出发,其往往更信任政府;三是政府能够从科技需求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出发,统筹考虑、全面布局。可见,培训体系建设需要把多种资源,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示范基地,以及人事、教育、科技、信息等多个部门的资源引导进来,这些都需要政府来协调。因此,建立政府的协调引导机制是必要的。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筑产业主体连结机制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能够增强培训的实际效用。一是增强农村科技人才的服务及创业能力;二是在农户方面,培训要达到提高农户科技素质和能力,使农户能够参与农村科技人才的创业与服务活动,并在区域产业链上找到自己的分工,生产出符合产业链发展的产品;三是要提升农村科技人才、农户、政府等各参与方的合作效果,为实现多赢奠定合作基础。
(三)结合培训、示范和产业链,构建“三位一体”的融合机制
制度创新理论认为,必须给予参与主体相应的激励才会使新事物得以持续和发展[4]。在培训体系中,培训者、农村科技人才、生产经营实体等多个参与主体通过培训共同实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并推动培训体系的发展。
农村科技人才培训需要面向产业链,在产业链上开展创业与服务,促进产业链发展。实行培训、示范和产业链的“三位一体”融合机制,意味着将培训基地、示范基地与产业链相互关联,三者相互依托,有序联接,互不分割,从而能够较好地将培训、示范与生产经营相衔接,将源自于生产经营的激励和动力向培训参与主体传导,扩大参与群体,提高应用技术的积极性。具体落实到培训实践中,不仅要在培训过程中把相关产业链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受训者,还要在培训后加以跟踪,解决学以致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再反馈到培训过程中来,最终形成“培训、示范和产业链”相辅相成的局面。
(四)完善高校等多部门参与培训的合作机制
科技传播理论和规律认为,传播系统由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传者等四个要素组成[5]。结合农业科技培训的特点来分析,传播者应包括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龙头企业等多方的科技人员,科技信息在传播者向受传者传递过程中,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龙头企业等部门影响着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因此应从多个角度考虑发挥高校等部门参与的积极性,建立其参与培训的机制。2012年一号文件中提出,要引导科研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农技服务,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成为公益性农技推广的重要力量,鼓励科研教学人员深入基层从事农技推广服务,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建立农业试验示范基地。
二、乌兰察布市农村科技人才培训基地案例分析
(一)培训基地基本情况
乌兰察布市利用农村科技人才培训基地开展对乡土科技人才的培训。该基地由乌兰察布市科技局、丰镇市科技局以及乌兰察布劳动就业中心等部门联合创办,具体由内蒙古慧明科技有限公司管理,基地占地面积15亩,有专兼职教师18名,具有标准办公室、学生宿舍、教学大棚、实验室等基础设施,能够一次性完成100多人的长期培训任务。其主要任务是把乡土人才培育成乡土科技人才,培训方向包括科普培训、技工培训以及技术员培训等。
从结构上看,参与科技培训的相关主体主要包括组织者、培训主体、受培训主
体和依托部门。由于科技培训的公益性,组织者一般是政府部门,农业产业化企业部门也可参与;培训主体是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企业的专家人才等科技传播者;受训主体是乡土人才或农户;培训依托部门是各类农村学校或其他培训基地等。
乌兰察布市以农村科技培训基地为依托,以在产业链上增强农村科技人才的创业和服务能力为根本目标,通过高层次专家培训农村科技人才,再由农村科技人才培训农民的形式开展科技服务。具体目标包括:其一,把有技能基础的农民逐步培育成能够开展创业与服务的乡土人才类型的科技人才,并提升现有科技人才的科技素质,强化其创业与服务能力。其二,构筑农村科技人才之间、农户之间相互交流与扶助的平台,为培训农户创造条件。具体培训流程见图1。
图1 乌兰察布市农村科技人才培训基地培训流程
基于创业和服务两项重要科技服务内容进行培训。对于以创业为主的受训者,不仅要授予专业技能,而且要加强创业知识、经营管理技能的培训,并在创业与服务关系上加以引导;对于以服务为主的受训者,除基本技能外,还要在服务理念、服务意识等多个方面加以指导。目前,该培训基地的主要培训内容包括基本技能、研发创新和引进示范三项,如图2所示。
图2 乌兰察布市农村科技人才培训基地培训内容
(二)培训基地的主要启示
1.培训、示范和产业链的“三位一体”融合机制
农村科技人才培训具有系统性、全局性的特点,必须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各方协作”的方针,建立健全农村科技人才培训机制。从调研看,乌兰察布市农村科技培训是以政府组织为主线,配套相关措施与条件,以科技专家培训乡土科技人才、乡土科技人才培训农户为路径开展科技传播,其运行中融合了政府协调机制,需求导向机制,培训、示范和产业链的“三位一体”融合机制等,其成功经验可供借鉴。
2.多部门参与的合作机制
乌兰察布市农村科技人才培训基地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科技局和教育局联合共办,领导机构由科技部门牵头,与教育部门、人社部门共同组成,实现了人事、教育和科技部门的优势互补、优化组合。科技部门主要是提供科技成果和实践知识,教育部门提供教学设施和部分师资,人社部门颁发学历教育资格证书。
3.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科技培训往往是免费培训,但这并非是脱离市场经济的原则,原因在于科技培训往往是围绕农业产业链的发展需求开展的,而农业产业链的发展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这就决定了开展什么样的科技培训、培训哪些内容、由谁来参加、达到怎样的培训效果等,要按照市场的需求进行。
三、加强农村科技人才培训的思路
(一)优化外部环境,发挥政府支撑作用
推进科技培训工作需要发挥政府重要支撑作用。一是制定规划。结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相关文件精神,制定农村科技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为农村科技人才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创立良好的制度环境。二是对于开展培训的教育机构、企业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如补贴、税收优惠等。三是对培训效果、培训规划执行等行使政府的管理和监督作用。
(二)多渠道投入,扩大培训机构的数量与规模
农村科技人才培训不仅要加大各级政府的投入力度,引导设立农村科技人才培训基金等,更要鼓励多方主体参与进来,使培训经费能够可持续性投入,形成以各级政府投资为主、产业链相关企业、教育部门、各类培训部门、农民个人共同投资的格局。此外,农村科技人才培训基地数量少、规模小,不能满足广大主体的科技需求。因此,需要从多个方面促进培训机构扩大规模。一是充分发挥现有培训基地的作用,完善基础设施、师资力量、扩大招生规模等;二是将农村职业学校、农村成人学校等培训机构纳入培训支撑体系中来;三是创新培训模式,鼓励城市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城乡联合办学模式等;四是鼓励培训市场上的培训机构承办各类专业科技培训班,扩大培训师资及服务供给;五是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等利用自身优势条件主办各类科技培训班,扩大科技培训规模与水平。
(三)突出创业与服务能力,完善培训内容
从农村科技人才职业要求角度看,尤其是对乡土科技人才而言,他们既可是受训主体,也可充当科技传播主体,因此,农村科技人才培训要把创业服务能力放在突出位置,根据产业链的需求设置培训内容。具体来说,培训内容要涵盖:农业科技推广理论;创业理论;专项技能;创业实体的经营管理培训,如开展建立合作组织相关知识与实务的培训等;职业道德和法律常识等相关课程。
(四)强化高校等部门与培训基地的合作机制
高校、科研院所等部门具有人才、科技、教育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农业相关企业也具有自身优势,而培训基地具有硬件设施及地缘优势。因此,应探索创新高等院校与培训基地的合作机制,积极实施“政产学研密切结合”、“企业研发机构进基地”、“多学科团队下基地”、“实用农业高新技术推广”等具体措施,进一步通过“产学研”的结合推进农村科技人才培训。
参考文献
[1]冯宇.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农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J].生产力研究,2009(19):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