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工程训练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的模式探讨
本文选自《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20期,仅供参考,切勿用作商业用途。欢迎进入学术参考网www.lw881.com
工程训练是高校理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素质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许多高校不仅设置了工程训练课程,而且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建设高质量工程训练中心,开展工程训练模式研究。浙江工商大学十分重视理工科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从2007级开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等专业在已有《金工实习》课程的基础上,增设1学分《工程训练》课程(必修)。工程训练是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素质为目标、以适应现代社会工程技术发展需求而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工程训练课程教学体系,既无成熟经验可借鉴,也缺少系统的理论指导,只能在实践中摸索创新。
一、工程训练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适应专业特点与培养目标要求
每个专业都有培养计划,不同专业培养目标存在差异。因此,必须区分理工科专业类型,构建与此相适应的工程训练体系。
按专业特点,理工科专业类型可以划分为机械类、电气类和非机非电应用型工程类。其中,机械类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各种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工作,其工程训练课程是以数控加工训练为主体[1];电气类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各种电气设备的设计制造工作,其工程训练课程主要内容是电工电气实训[2],安排电子、电工、过程控制、机电一体化等实训项目。目前一些高校的工程训练体系还不尽合理,偏向性明显,导致机械类专业学生没有电气、自动化方面的应用技能,电气类专业学生不懂得机械设备方面知识。这会造成学生部分能力缺失,限制学生今后发展。
非机非电应用型工程类专业较多,如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毕业生虽然不在机电设备设计和制造岗位就业,但他们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机电、自动化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机电基础知识和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技能,以胜任技术开发、应用研究、测试分析等工作。因此,该类专业的工程训练,应安排机电、自动化等方面的技能训练。目前部分高校走折中路线,按机械、电气等模块[3][4] 构建课程体系。
(二)满足学生各阶段能力培养需求
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工程实践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应贯穿始终,根据不同学习阶段安排相应的训练内容,使其获得不同层次的工程能力。工程训练可以分为工程基础训练与工程专业训练两个阶段。低年级阶段适合安排工程基础训练,尽管他们不熟悉或不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但通过公共基础或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可获得一些工程基本知识,如果再安排相应的基本技能训练,既能巩固所学知识,深化工程观念,又可以为高年级阶段的学习储备工程知识和技能,有利于专业课程学习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所以应单独设课进行全方位训练。高年级阶段可以安排工程专业训练,通过专业课程、专业实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科技活动等环节使学生获得综合锻炼,一般不需要单独开设实训课程,部分训练内容可安排课余时间、节假日进行。
(三)突出工程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构建工程训练体系时,训练项目的选择首先应考虑其能多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尽量安排一些能明显提高学生工程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项目;在训练项目实施上,应精心制定训练项目教学大纲和具体实施计划,探索如何改进项目以增加能力培养的机会,最大限度发挥训练项目的作用。
(四)贯穿工程创新理念
工科大学生普遍缺乏创新观念、创新兴趣、创新毅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创新洞察能力,但他们大都具有创新潜能,只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其创新能力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工程训练课程应成为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主渠道。为此,要将工程创新理念贯穿于工程训练体系中,在设计训练项目时,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一些创意性、设计性、综合性训练。
二、工程训练课程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为全面培养学生能力,机械类专业的工程训练体系应以先进机械加工训练为主体,适当增加一些电气、自动化方面的工程训练;电气类专业的工程训练体系,除电气类训练外,增加机械加工方面的训练。
非机非电应用型工程类专业可以构建以机械、电气、自动化训练为主体、多个训练模块集成的工程训练体系,包括传统机械加工训练、先进机械加工训练、手工制作拆装训练、电气与自动化训练、工程仿真模拟训练、工程创新设计训练、工程创新综合训练和工程专业训练等,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训练模块的增删调整。
传统机械加工训练模块。教学要求:了解传统机械加工手段,完成规定零件加工。可在金工实习课程中完成。教学内容:现场训练(钳工训练、车工训练、刨工训练、焊接训练)、观摩训练(铣磨训练、铸锻训练)。
先进机械加工训练模块。教学要求:了解先进加工理念,熟悉数控加工编程指令,掌握数控加工的基本操作。教学内容:数控车削加工训练、数控铣削加工训练、其他先进加工训练。
手工制作拆装训练模块。教学要求:熟悉手工制作、手工拆装过程,掌握工具、设备的使用,进一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教学内容:利用简单设备与工具进行制作、拆装模型、认识结构等训练。
电气与自动化训练模块。教学要求:掌握用电基本常识、电工电子基本操作和自动化装置基本使用方法。教学内容:安排电路安装、连接、焊接训练、自动控制、光机电一体化训练。
工程仿真模拟训练模块。教学要求:掌握仿真软件的使用。教学内容:通过电脑仿真软件进行工程实验、设计与制造。
工程创新设计训练模块。教学要求:了解工程创新设计方法,熟悉食品工厂、化工厂的工程设计过程。教学内容:安排创新设计类训练项目。
工程创新综合训练模块。教学要求:通过训练培养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教学内容:安排创意性、创新性、综合性训练项目。
工程专业训练。教学要求: 通过训练培养工程专业能力与素质。安排在高年级进行。教学内容:安排专业实验、专业训练、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科研锻炼等教学环节。
三、工程训练课程教学体系的实施
(一)积极开发工程训练项目
优质训练项目的开发是工程训练课程教学的基础。根据训练模块集成的要求,开发数控车削加工操作、数控铣加工操作、飞机模型
制作、空竹制作、工业管道设备拆装、电工基本技能综合、电子基本技能综合、光机电一体化生产线调试、离心泵性能曲线测定仿真、板式塔设计仿真、吸收仿真实验、流体仿真实验、数控车削加工仿真、数控铣削加工仿真、工程创新设计、机械运动创新设计与机构拼装、创意性手工小制作、换热器模拟创新等训练项目。
在训练项目的具体设计上,除了让学生得到较多的实践机会外,还强调创新性和综合性,将工程创新理念灌输给学生,在训练中要求学生有所创新。比如,数控铣加工操作训练,要求学生除完成教师指定零件加工外,还要自行设计一个创意零件,绘制CAD加工图,编制数控加工程序,最后完成创意件的数控加工。再如机械运动创新设计与机构拼装训练,学生除要完成给定机构的拼装外,还要根据机构组成原理,自行创新设计传动机构,完成机构拼装,实现预期的机构运动。
(二)精心编制工程训练教学文件
规范完善的教学文件是进行工程训练课程教学的依据。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先后编制工程训练课程教学大纲、各训练模块教学大纲、各工程训练项目训练指导书和详细授课计划,建设工程训练选课与管理的网站。
(三)改善工程训练教学条件
完备的工程训练硬件设施是进行工程训练课程教学的保证。为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多渠道争取建设资金,购置训练设备。
参考文献:
[1]张金玲.以工程素质为导向的工程训练体系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2):197-199.
[2]李晓宁,骆德渊,黄洪钟,等.电子类高校大学生工程训练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9):278-280.
[3]郭健禹,陈晓梅.模块化创新型工程训练体系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3):36-38.
[4]吴文江,高占凤,张建超,等.工程训练中心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1):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