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谈借贷记账法的教学的方式创新

发布时间:2015-12-17 10:43

 一、借贷记账法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校的会计老师在讲授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和“贷”的含义时,大部分会选择回避讲解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和“贷”的本来含义。美国当代著名的会计学家AC.利特尔顿曾不无遗憾地感叹:借贷记账法给我们留下一个令人困惑的特征,某些账户的左方代表增方,而在其他账户,增加额却记入右方。这种安排太复杂了,以至于试图将它合理化成为徒劳无益的事。我们别无他法,只好接受它并记住它的增减法则。鉴于这种特征,中职会计老师只好将“借”与“贷”说成是单纯的记账符号,并且要求学生记住:“对于资产类账户而言,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对于负债类账户而言,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对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而言,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对于成本、费用类账户而言,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对于收入类账户而言,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这样很复杂,很繁琐的的规则,中职学生谈不上理解,极大影响了中职学生学习《会计基础》的信心和学习的兴趣,让中职学生以后的会计业务处理学习存在了障碍。而且即使这样强制的记忆,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不能解决:

  第一是一些特殊账户无法用此规定来解决,如“累计折旧”这个账户是标准的资产类账户,但计提折旧时我们写的会计分录却是:“借:管理费用;贷:累计折旧”和“借:制造费用;贷:累计折旧”,就“累计折旧”这个账户,“贷”却表示为折旧增加,而不是表示为折旧减少;再如“待处理财产损溢”这个标准的资产类账户,在盘盈原材料时我们写的会计分录却是:“借:原材料;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对“待处理财产损溢”这个账户,“贷”既不表示增加,也不是表示减少,“借”也同样如此,在在盘盈原材料时“贷”表示为材料盘盈,“借”表示为材料盘亏;还有“利润分配”这个有者权益类账户,在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时我们写的会计分录却是:“借:利润分配;贷:应付利润”,对“利润分配”这个账户,“借”却表示为分配利润的增加,而不是表示为分配利润的减少。

  第二是账户之间余额(发生额)的结转也难以用此规定来解释,如月末(或年末)必须把损益类账户的发生额结转给“本年利润”,但是收入、成本、费用、支出等都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又如月末应把完工产品的“生产成本”转给“库存商品”(即借:库存商品;贷:生产成本),但“生产成本”却没有减少,由此说明前面的规定根本就说不通,中职学生也很难彻底理解。

  二、需补充讲解借贷记账法发展的历史

  借贷记账法大致起源于13至14世纪,起源地是今天意大利北方的威尼斯、热那亚和佛罗伦萨三个港口城市。在这一时期,这里的商业、手工业、金融业都较为发达。为了交易的便利,也为了保护货币资金的安全,在这三个城市逐步出现了一些从事放贷和金钱保管业务的金融家,又称之为银行业主。银行业主在记录他们的业务时,如果业务内容是“某相对人”从银行业主处拿走货币(即此人从银行业主处借走货币或取出存于银行业主处的货币),那么需要记在此人的名下的dare(借方);如果业务内容是银行业主从“相对”处获得货币(即此人将货币存于银行业主处或将过去从银行业主处借走的货币归还给钱商),那么需要记在此人的名下的avere(贷方)。当累计dare大于累计avere时,那么“相对人”为债务人,当累计dare小于累计avere时,那么“相对人”为债权人。借助dare与avere两个记账符号,银行业主就能顺利地记录下他们的金融业务。

  意大利的学者卢卡?帕乔完善了这种记账方法,其选用意大利语的debito和credito代替了dare与avere。在意大利语中,credito为债权的意思,debito为债务的意思,卢卡?帕乔的debito、credito记账法首先风行意大利,然后风行欧洲,进而再世界各地传播。后来英国学者欧文进一步完善这种记账方法,其选用英语的debit与credit分别代替了意大利语的debito和credito,在英语中debit为债务意思,credit为债权的意思。日本近代文明缔造者福泽谕吉,将debit和credit翻译成“借”与“贷”。在日文中,“借”的动词形式为借为,“贷”的动词形式为贷于。“借”为从某处“借来”,进而形成债务,“贷”为“借给”,进而形成债权,它们是是有明确相反指向的反义词。中国的借贷记账法,是谢霖和孟森从日文翻译过来的,但在汉语中,作为同义字的“借”与“贷”来对应日文里的反义词“借”与“贷”或英语的debit、credit或意大利语的debito和credito,明显不适合。这样的翻译,导致具有相同意义的字做相反方向的资金运动的记账符号,不得已才把“借”与“贷”规定称单纯的记账符号。

  三、需讲解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和“贷”的含义

  上述分析,清楚地表明“借”和“贷”本身具有明确的含义的,它们已经不是“借”和“贷”作为汉字表面上的意思了,这里的“借”表示资金运动的去向、用途、现有状态、终点状态,而“贷”表示资金运动的来源、原有状态、起点状态,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的“借”和“贷”会计上要看做是一对反义词。由此可知,同一账户的借方发生的金额(或余额)和贷方发生的金额(或余额)可以相互抵消。这样就还原了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和“贷”的原始含义,它既对一般账户适用,又对累计折旧”、“待处理财产损溢”、“利润分配”等特殊账户也适用,此外账户之间余额(发生额)的结转也可以解释得通。“借”和“贷”是从两个不同的 侧面来反映来同一笔资金的运动情况,导致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样就解决了教学中遇到的两个问题。

  参考文献

  [1]陶丘山.探索借贷之义[J].财会月刊,2002,(5).

  [2]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会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3]杨时展.中华会计思想宝库[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

  [4]葛家澍.会计学导论[M].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1988.

  作者简介:邱晓晶(1965-),女,贵州人,贵州省电子工业学校,讲师,主要从事财会教学工作。

上一篇:技工学校化学教学中加强实验的几个方法

下一篇:浅谈职业院校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