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法在本科教育中的应用和思考
项目教学法是引导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以自主探索为主,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独立完成从信息收集、方案设计与实施,到项目评价的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
目前,项目教学法在本科教育的应用研究中尚不多见,本文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基本内涵,指出项目教学法在本科教育应用中的基本准则,探讨项目教学法在本科教育中分阶段的具体应用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现有问题展开思考。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校都把教学方式的转变视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主动探究精神”、“培养独立思考与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式方法,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很好体现和实现这一教育目标的有效方法而被广泛运用。项目教学法通过构建开放的学习环节,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多种渠道以及将所学知识加以综合应用的机会,改变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无疑是革命性挑战。
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方式,已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得到广泛探索与尝试,但在本科教育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相关研究仍不多见,现有为数不多的文献也主要局限在单门课程的尝试中。[1-3]为此,本文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基本内涵,指出项目教学法在本科教育应用中的基本原则,探讨项目教学法在本科教育中分阶段的具体应用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现有问题展开思考
二、项目教学法的基本内涵以及基本准则
项目教学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而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教师将书本上的知识内容转化成多个“教学项目”,围绕这些项目组织和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全程参与、体验、感悟、探究、论证项目的全过程。[4]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形式,项目教学法强调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从信息收集、计划制定、方案选择、项目实施到成果评价经历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项目教学的本质特征是通过设计具有综合性、真实性和挑战性的教学内容,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探究性和开放性,体现学习评价的过程性和多维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5]可见,项目教学法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种以项目实施为载体的教与学互动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在本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需参考以下五个准则:第一,自主性准则。本科层次的项目教学不是对已有知识和技能的简单应用,而是让学生通过参与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做活动的主人,使项目实施成为创造性实践活动,并由此推动知识的转变、构建或者新的理解。第二,真实性准则。本科层次的项目教学要与日后从事的工作密切相关,内容应来自于真实工作情境中的典型职业工作任务,而不是在学科知识的逻辑中建构课程内容,通过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经营活动建立直接关系,可以使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有利于培养创造能力。
第三,综合性准则。本科层次的项目教学要以专业核心能力为导向,统筹考虑课内、课外、企业多个平台,对教学内容重新加以整合,围绕项目或单元教学任务,设计出具体项目、技术及其方法,体现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的综合性。第四,可评价性准则。项目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项目评价,教师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通过评价学生在项目教学中的独立探究能力及其与小组合作的精神,以帮助学生对项目教学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达到项目教学目标的更好地实现。第五,系列化性准则。本科层次的项目教学应依据从业能力要求,构建项目实施与能力培养的密切关系,分析项目作用和评估方法,形成目标明确、环环相扣、能力提升的项目系列,通过成体系的项目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丰富并且专业的训练。
三、项目教学法在本科教育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本科教育的具体应用中,应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项目设计和操作。具体来讲,项目教学法在本科教育中的应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大一期间;在本科学习的第一年就参与完整的项目实践不太现实,可通过学习简单的方法或技术,参与案例讨论、参加专业讲座、现场观摩等活动,对项目实践先建立起直观的感受和初步的了解。
第二阶段——大二期间,可结合课程内容参与一些较为简单的项目,边学习边练习,学与习相互促进。在具备一定基础之后,可以尝试构建学习型创新团队,着手开展更为复杂的综合性项目的前期准备,这类综合性项目可以持续整个本科阶段,成为大学阶段学习的重要学习成果之一。由于大二学生的专业学习仍处于初始阶段,思维还没有受到现有规则的限制和干扰,容易产生一些富有创意的构想,因此,大二阶段参与项目的主要环节包括项目选题的构思、项目的初步设计等。另外,由于个人的智慧、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仅靠一己之力在当今社会中已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奋斗目标,因此,学习型创新团队的构建也是促进高效率地掌握知识的重要保障,在这一阶段应为学生构建创新型学习团队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三阶段——大三、大四期间;在本科学习最后两年中,可以选择一些针对性较强、项目周期适度的“小项目”进行练习和积累,同时开始进入更专业的科研项目研发中,将“小项目”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融合到综合性的项目之中,通过更具挑战性的复杂项目的实践检验,找出知识上欠缺的部分和能力不足之处,为综合性项目的最终完成奠定基础,并通过借助团队分工合作的力量,最终达成贯穿整个大学阶段学习周期最长、复杂程度最高的项目目标的实现。
四、项目教学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对任课教师的要求更高。在传统教学中,任课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基本上可以不和其他学科的教师有业务上的交往,但是项目教学涉及多学科教学内容,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具有跨学科的能力,不仅要做到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娴熟掌握,还要了解相邻学科、相关学科及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同时,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还要求任课教师具有项目规划、管理以及评价等方面的能力,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学习情境,当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碰到困难时,能给予具体的帮助,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2.课时数较少难以广泛铺开。项目教学因其丰富的实践内容和相当的操作难度,使得教学过程需要有充足的时间保证,这样势必会造成教学进度的放缓。另外,每个项目多少会涉及多门课程的知识点,相关知识的补充和扩展也需要耗费不少的课时,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还会遇到不同问题也需要任课教师花时间解答与指导,可见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所需要的课时更多,原有的课时量不足于支撑这一新的教学方式。
3.学生存在较多的不适应。此前,学生主要接受的是“填鸭式”知识灌输的传统教学方式,在这种固定的学习思维和学习习惯的影响下,学生在项目教学法实施的初期,往往感到不太适应,不少学生在短期内很难调整到新的学习方法上来,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甚至出现倒退的现象。
4.少数学生选择“搭便车”。在项目教学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主要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各个环节的任务,强调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知识的分享、相互之间的沟通和共同的决策等。然而,项目教学实践仍处于探索阶段,评价体系也不够完善,当个体对团队的学习贡献难以衡量时,成员之间可能就会产生相互依赖的惰性,部分学生甚至产生“搭便车”情况,这一现象会削弱团队合作的动力,阻碍项目的进程,从而影响教学的实施效果。
五、相关小结和思考
为了确保项目教学的顺利实施,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项目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既要重视具体项目的实施,也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可以将知识和技能分成若干模块,对每个模块进行重点突破,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既会动脑又会动手的综合素质;第二,学校应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因为项目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与创新性学习是密不可分的。任课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教材内容与实践要求进行整合,帮助和指导学生选好适宜的实施项目;第三,由于项目教学采取团队协作的方式,项目分组的原则、组员搭配、内容分工等方面就直接影响着项目执行的效果。因此,项目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既要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也要当好监督员,对于部分“搭便车”的学生,必须及时帮助纠正,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
作者:林先其 熊鹰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