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基于劳动力短缺背景下校企合作成效的现状分析

发布时间:2016-07-16 10:34

  随着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加强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已成为大力发展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战略选择,校企合作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已经从规模发展陆续进入内涵发展阶段,但校企合作总体上说还处于初级阶段,校企合作如何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基层、为生产一线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特殊使命。校企合作正是培养这类人才最恰当、最有效的方式和途径,也是最经济、最实惠的方式和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学校、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对学校而言,可以帮助学生把书本知识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从而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对企业而言,可以大大缩短员工和企业的磨合期,降低企业员工的培训成本和劳动成本。

 

  一、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现状

 

目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虽然已经开拓了良好局面,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行业特点的职业教育模式奠定了一定基础,但就总体而言,仍处于较松散的、不稳定的,甚至是流于形式的状态。从校企合作的形式来看,基本属于院校主动寻求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这样一种初级层次,而且普遍存在校企联系不够紧密、合作比较肤浅、不能长期稳定合作等状况。

 

虽然也有院校已开展为行业企业培养急需、适用人才的教育模式,如采取订单式教育、承担企业内部员工培训等属于中级层次的校企合作,但由于受专业特点限制,并不具有普遍性,而且在相当程度上效果不够理想、不能令行业企业满意;“院校与行业企业互动,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赢的高级层次合作基本没有建立。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院校方面

 

  对校企合作中院校应起主导作用的认识不足,开展校企合作主要停留在希望能解决部分学生实习这种低级层次的合作,而没有作为院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同时,院校本身管理水平落后、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严重制约了院校自身与行业企业合作的能力和水平。

 

  ()企业方面

 

企业对校企合作的认知不到位。校企合作正如校企双方的联姻,需要双方在认知、情感等方面达成共识。但是,近年来校企合作的实践证明,企业对校企合作的认知还远远没有到位。一是对校企合作的意义认知不到位,每当谈及校企合作,一些企业认为是在给企业增加负担,会影响正常生产,会使企业效益受损;二是表现在对人才的认知不到位,他们对职业院校毕业生扎实的专业底蕴、高效的动手技能、潜在的技能素质和较高的人文素质等缺乏深刻了解;

 

三是企业对国家和地方政府在校企合作方面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的认知不到位,如很多企业从未考虑到企业需要列支一定比例的员工培训和教育经费,更不知道实习生报酬列支的方式和途径。由于以上原因,目前部分企业对校企合作并不是非常热衷。

 

  ()校企合作的机制和监管不到住。

 

  校企合作可以说是世界各国职业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成功经验,在他们的成功经验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国家创造了良好的校企合作环境,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并有相应的机制进行监管,从而保证制度的贯彻和落实。但是,目前校企合作在制度上还很不健全,国家或地方以前所出台的一些制度和政策,只是停留在粗放、宏观的层面,可操作性不够强,其中倡导性成分比较多,刚性的制度则很少。在校企合作方面,目前似乎还没有一个对校企双方和其他相关部门都能构成有制约的相关制度。

 基于劳动力短缺背景下校企合作成效的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

  二、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思考与建议

 

  ()提高校企合作有效性的前提:实现观念上的重大突破。

 

  要提高校企合作的有效性,转变观念非常重要,职业院校要重视校企合作,企业也一样。首先,学校掌握了几乎所有新生劳动力的供给,如何才能向社会提供优秀的毕业生,学校必须要求用人单位参与学校教学,同时学校要在校企合作的组织机构、人员配备、管理体制等方面真抓实干,打破认为校企合作只是走过场、靠人脉的传统思维。其次,企业的观念必须转变,在劳动力日益短缺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企业如何才能得到职业院校优秀的毕业生,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企业是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

 

  ()职业应在校企合作中发挥主体作用。

 

  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要充分发挥主体地位,要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调查分析,企业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满意度对合作意愿度是有显著影响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职业教育离不开企业的深度参与,企业的需求就是学校的培养目标,校企合作就是努力将企业的需求变成学校的教学行动。因此,高职院校要想在校企合作方面有所作为,首先必须成立校企工作委员会,教学、就业各部门共同推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其次,提高自身的软实力,建立适应校企合作的教学机制、服务于校企合作的管理机制、培养方案的外部论证机制和校企关系和谐的情感机制,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需求相适应,使毕业生素质与企业的需求相适应。

 

  ()企业应在校企合作中发挥主要作用。

 

  职业院校极性没有主动权,企业有主动权没有积极性,使校企合作处于尴尬状态。只有企业的认识和行动与高职院校达到了同一高度,校企合作的良性机制才能最终构建。企业应树立合作共赢的价值认同、高瞻远瞩的利益认知、服从大局的配合意识和互信互谅的包容意识,充分理解职业院校在培养技能人才、服务各类企业中所做的努力,尊重职业院校的劳动。通过制度强化对学生参与企业生产的质量意识,通过参与学生管理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通过相互沟通增强校企合作的培养意识。合理处理在与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学校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学校利益与企业利益上的碰撞问题,确保合作有序、和谐进行。

 

  ()政府应在校企合作中发挥引导作用。

 

职业教育涉及各行各业,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将根据行业、专业的特点而异,这就需要在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配合下,推动行业企业主动、积极参与,因此,国家职业教育政策法规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起着重要影响。但是,由于国家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调节、规范和推动,如职业教育管理中没有明确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地位和作用,更未能建立行之有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形成机制和运行机制,使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在建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未能为校、企之间的合作搭建平台提供良好服务发挥作用,也使院和企业在合作往往由于没有政策引导而显得无所适从,或因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而裹足不前。

 

这是影响建设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开展的关键因素。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赋予职业教育主动改革创新的使命,校企合作不仅是现实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必须思考和解决的战略问题,它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最终归宿。

 

  作者:董秀芳 来源:考试周刊 201652

上一篇: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下一篇:“工学结合”下的会计实践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