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我国职业教育H模式、C理论与第三次转型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29 09:50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处在第三次转型的十分关键的时期,我们如何掌握和驾驭这个关键时期,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长期和复杂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实现我国职业教育的第三次转型,这就需要对H模式、C理论与第三次转型进行研究,本文研究表明:“H模式”是对职业教育第三次转型的定位;“C理论”是职业教育院校第三次转型的新坐标。供同仁参考。


  H模式,是指以总结我国近10年来职业教育改革取得的成功经验为背景,寻求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及其发展规律的思考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讲,H模式也回答了转型的前10年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C理论,是指研究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战略方向和走势的新思路。C理论认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正处于一个转型期,正面临一个新的拐点,职业教育院校正在从“提高质量重点”向“特色发展重点”转型,从单一解决“教学方式和方法”向“特色院校全面建设”转型。

 

  一、“H模式”是对职业教育第三次转型的定位

 

  1.H模式的教育理念

 

  H模式的教育理念,是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发展模式。国家高教司团队与课题组进行多次深入讨论和研究,对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发展模式进行了认真总结,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发展模式由 “三原则”、“新类型”、“五要素”构成其教育理念:

 

  “三原则”:就是建设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必须坚持三个原则:一是管理平台建设原则。就是高职院校的办学要素向管理平台方向发展,这个平台可以把企业的设备、师资、需求拿过来,把学校看成虚拟企业的一部分,让学生们在这个平台上学本事、练本领,这个平台是可以走出去的,即在企业内为企业培养人;二是两个“成系统”原则。就是在人才培养上要重视两个“成系统”,这两个“成系统”,一个是实验、实训、实习要“成系统”,另一个是基础课也要“成系统”。并使两个系统相互交融;三是“双师型”结构原则。就是要高度重视“双师型”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提出“双师结构”概念。

 

  “新类型”:纵观近10年来改革实验的成果,由此不难看出,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发展模式探索是从概念的逻辑起点开始的,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类型。从此,新类型理念打开了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视野。

 

  “五要素”: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新型工业化的生力军,高职教育落脚点在于进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等五大领域,形成高职教育新的“五要素”生产力。

 

  2.H模式的教育工程

 

  H模式是我国职业教育院校改革实验取得的最大成果和财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这项高职改革实验是由国家统一部署,由教育部亲自领导,并带领高教司团队,组织全国100家示范性高职院校、1000所高职院校参加。历经10年时间,动用上亿元经费而共同完成的。此项实验工程之大、跨度之长、投资之巨、参加部门之多,可谓是一项大教育工程,它的重要程度可与我国“大科学”、“大企业”工程相媲美。

 

  其次,这项大教育工程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拥有一套以“创新的思维、改革的作风和求实的态度”为主体的改革的方法论。坚持“规划教育”的思想原则,坚持高职改革在政策和理论指导下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改革实验;坚持实践、实验与示范和推广相结合,做到点和面的统一发展。

 

  再次,在改革组织上做到国家高教司团队、地方管理部门和院校参加三级整体推进。由此可见,H模式是对中国职业教育10年来的探索和总结,它对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必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国职业教育H模式、C理论与第三次转型的研究


  二、“C理论”是职业教育院校第三次转型的新坐标

 

  “C理论”认为:职业教育院校发展的新坐标是“特色战略”。特色战略的三大要素是:外部环境、结构优化和品质要素。

 

  1.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是决定职业教育院校发展方向和类型的一大要素。职业教育院校自身的特点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以及所处的区域和行业的影响,将决定职业教育院校定位的特色是什么,特色院校的优势是什么?因此,外部环境要素决定未来的职业教育院校的出路和发展方向。

 

  2.结构优化

 

  结构优化,是创建职业教育特色院校的第二大要素,结构优化可以强强联合,根据各主体功能区的定位,推动区域内职业院校科学定位,使每一所职业院校集中力量办好当地经济社会需要的特色优势专业(集群),完善和优化职业教育院校结构。结构优化可以实现1+1>2。因此,从实际和特色出发,有针对性的选择、运用系统观点,研究职业教育院校的主导因素和相关因素,促进要素结构合理化。

 

  3.品质要素

 

  创建职业教育特色院校应当具备五个品质要素:即新锐领导品质要素、用活政策品质要素、文化建设品质要素、科学管理品质要素、发展战略品质要素。

 

  一是创建特色院校需要新锐领导。职业教育院校怎样办出特色,关键在领导。对领导素质的要求虽然组织部门已有明确规定,但在当前职业教育院校转型的过程中,作为一个领导最需要的是“新锐品质”,敢于和善于锐意进取,敢于提出新的看法,敢于挑战旧事物、旧观念和旧理论;具有打破陈规的勇气和能力,弘扬敢字当头、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培养有智、有勇、有谋的新锐领导是特别重要的,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院校在创新转型中,正需要大批的新锐领导和教育战略家。

 

  二是创建特色院校需要政策指导。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一系列政策的颁布和实施,政策对每一个职业教育院校发展的机遇都是一样的,但运作下来却就大不一样了,为什么呢?关键在于如何用活政策、理解政策、执行政策。用活政策就是把职业教育院校自身特点与国家政策有机结合起来,找到运用政策的切入点;理解政策是指由于角度不同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理解政策要有宏观的视野,微观的眼力,这样才能理解政策到位;执行政策要快,只有快才能最大化的占有政策资源,使政策更有效,晚了政策就会失效,慢了就会坐失良机。

 

  三是创建特色院校需要独特的文化。文化对于特色院校有两个支撑:首先,文化是特色院校的灵魂,文化是引领特色院校建设的根本。特色院校本身就是品牌,只有特色院校才能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其次,独特的文化是形成软实力的核心,有了先进的文化才能把领导因素、人文因素、环境因素等有机的整合为软实力,有了软实力才能有强大的竞争力。

 

  四是创建特色院校需要科学管理。管理是使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一种手段,管理要确立正确的目标、组织、协调、控制系统,使发展教育的要素通过管理形式产生更大的效益。当前摆在职业教育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切实提高素质和质量,把质量管理做为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由此来带动职业教育全面的科学管理。

 

  五是创造特色院校需要发展战略。发展战略是关系职业教育院校发展的重大问题。随着职业教育院校发展的复杂环境,发展战略随之越来越重要,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已摆到日程。一个有战略发展的学校要比没有战略推着干的学校发展的会更好。职业教育院校应当说就是战略制胜的学校。

 

  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规划》要求,建立高等学校分类体系,探索对研究类型高校、应用技术类型高校、高等职业学校等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实行分类设置、评价、指导、评估、拨款制度。

 

  引导一批高校向应用技术类转型,支持定位于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本科高等学校实行综合改革,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鼓励举办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将其建设成为直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举办本科职业教育为重点,融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大学。

 

  作者:杨文章 张瑜 陈丽华 王艳 杨帆 张伟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22期

上一篇: 互联网+下的职业教育发展浅议

下一篇:德国职业教育经验启示

热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