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大学生公益创业实践与启示发展研究论文(共5篇)

发布时间:2023-12-12 11:19

  

第1篇:当代大学生进行公益创业的发展路径研究


  一、引言


  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一直以来就业形势都非常严峻,尤其是在高校的毕业生当中,其中就业面不广、就业需求不大、可选择性就业的机会不多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已成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为能够满足社会上的人才需求,助力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同时能够解决就业难等问题,加强在大学生当中进行公益创业的正确引导是较为有效的途径。


  大学生公益创业不仅拥有广泛的社会需求,同时,在新形势下,政策的激励,政府的扶持以及学校支持,将为大学生公益创业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大学生公益创业将进入常态化。


  二、当代大学生进行公益创业的优势及劣势


  (一)优势


  1.本质优势


  大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精力旺盛、思想活跃、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其次,理论知识扎实,有丰富的知识结构储备,有较高层次的创业技术优势。再次,当代大学生有创新精神,有对传统思维和传统行业挑战的信心和欲望,而这种创新创造的精神也往往造就了大学生创业的动力源泉,成为成功创业的精神基础。最后,大学生有一颗热爱公益的心。大学生普遍都是未踏入社会的学生,对于公益活动,都是饱含着一颗热诚真挚的心,而公益创业就是要着眼于社会的利益,实现社会的价值,大学生饱含着一颗公益之心去创业,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之上不断创造出新的社会价值,让更多热爱公益事业的团体或个人加入到公益创业中,扩大公益创业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2.特色优势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高科技新媒体技术已完全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高校有非常雄厚的师资力量且拥有强大的科研科技能力,大学生可通过自身所学知识,合理利用学校的各类资源,借助高科技平台,实现公益创业的目标。除此之外,高校的大学生都是来自我国各地区,可通过自身的社会感召力影响并带动各地区的社会团体或个人支持公益创业,扩大影响。


  3.政策优势


  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国家的强大不仅仅依靠硬实力,而更需要内涵式发展这样的软实力的支撑。近几年,国家大力加强大学生的公益创业,连续出台多项有利于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文件,对参加公益创业项目的高校毕业生给予生活补贴,所需资金按现行资金渠道解决,同时按规定参加有关社会保险,同时,学校对在校生参加公益创业项目的给予配套资金、场地支持等等。


  (二)劣势


  首先,大学生在公益创业活动中,社会经验不足,盲目乐观,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对于创业中的挫折和失败,许多创业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丧消沉,丧失创业信心。其次,大学生在公益创业活动中,会心态不稳定,急于求成、缺乏对市场风险意识及管理经验的缺乏,导致公益创业“草草了事”,延续性不高。再次,由于经验缺乏,项目评估意识不高,导致项目无特色、无水平、无创新。最后,就是对政策解读不完全,没有很好的利用政策的支持,导致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三、当代大学生进行公益创业的发展路径分析


  (一)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社会使命感,社会感召力是大学生公益創业的精神支柱。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使命感和社会感召力,对于大学生的公益创业来说是最基本的要求。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代表,其思想、技术均处于先进行列,但是,在大学生中,仍然有部分学生的思想不够健全,认识不够到位,体会不够深刻,个人利益,个人价值,个人前途方面过于看重,社会责任感有待培养。所以,要着重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树立公仆意识,危机意识,公益意识,自律意识,提升社会使命感及感召力。此外,还要通过新媒体应用技术的影响力,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责任感教育。这不仅对公益创业有促进作用,更是带动了大学生对公益创业的积极性和对自身素质的培养。


  (二)搭建平台,开展活动,拓宽视野


  除了培养社会责任意识,更要在实践中领悟社会责任意识。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可快速的提高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大部分同学通过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后都受益匪浅,不仅感受到了社会,更加感受到了社会带给自身的责任。除此之外,还要多开展关爱助老活动,让大学生在第一时间以主人翁的姿态去面对这个社会需要关爱人们的时候,感同身受,从而增强公益意识。


  (三)政策扶持,整合资源,加大资金投入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大学生公益创业的重视力度,其中包括了资金支持、技术支持、人员支持、项目支持等等。一些成功的公益创业实践说明,人才、项目、资金、技术需拥有一整套的联动机制。根据这些实践,依靠国家现有的政策支持和调控,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如设立大学生公益创业基金会、成立大学生公益创业产业园、开展大学生公益创业大赛等等,对大学生进行大规模的培养以及资源的充分利用,构成全方位大学生公益创业平台。


  (四)构建公益创业的系统化教育体系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培训是公益创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中不乏有点子、有思想、有爱心的人才,但在创业项目的运作、项目的管理、工作的经验以及方式、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没有能够正确的指导,项目终究会无法完成。所以,建立一个系统化、专业化的教育体系尤为重要,而这类体系通常称作为“创业孵化器”。在大学中,有着丰富的教师、科研以及平台资源优势,能够建立这种专业的“创业孵化器”(教育体系),同时,也可以在公益创业的组织中,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解决目前形势非常严峻的大学生就业负担。


  公益创业,必须从大学生自身做起,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履行公民义务,同时也需要国家、学校在政策、资金上的扶持与帮助,这样,大学生公益创业才能进入“常态化”。


  作者:刘景

  第2篇:浅谈“宅衣”的大学生创业公益项目


  “宅衣”项目作为大学生的创业公益项目,其开发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大学生对于自己旧衣物留着占地方,扔了可惜且不环保,但是捐出去有些衣物却又不符合民政部门的捐赠条件的困扰。因此,大学中一些勤工俭学的同学中一些想要做创业公益事业的同学,利用自己的课余闲暇时间,亲自上门收取大学生捐赠的衣物,洗干净后进行义卖,将钱捐赠给贫困同学。同时,对于大学生要求干洗的衣物,也通过亲自上门送取衣服的方式,从而赚取相应的洗衣费用。这样在做公益的同时也能够通过创业来为他们带来经济收入。还可以我们项目用的都是勤工助学的同学,培养他们创业意识,为他们带来经济收入。


  一、“宅衣”项目的开发背景


  现今的大学生,作为普通人中引领时尚潮流的群体,衣服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很多衣服只穿过几次甚至一次都没穿就堆在衣柜里,而且一年四季每每到换季时节,不少大学生都会整理出一些穿不了、当垃圾扔掉又可惜的旧衣物,很多衣物甚至只穿过寥寥几次就因为其主人不喜欢,或因身材变化而被“打入冷宫”。相关的资料显示,生产一公斤的衣服的原材料棉花,需要消耗掉7000至29000升水,而生产和处理一件卫衣会产生大约6.5公斤的碳排放,而其中大学生作为旧衣物的主干力量,将旧衣物扔进垃圾箱,不仅仅会使得大学校园面临着“垃圾围城”的窘境,同时也浪费了自然资源,危害了自然环境。作为新一代的充满智慧和创新的大学生群体,应该做爱护自然环境和节约资源的表率带头,所以对待想要扔掉的旧衣物时,如果有“宅衣”这样的机构,就可以将旧衣物再利用,不仅仅处理好、利用好了旧衣物,能为低碳环保出份力,同时也将旧衣物有效地利用起来做公益为社会贡献了大学生的一份力量。


  二、“宅衣”项目的具体内容


  (一)“宅衣”项目的具体流程


  “宅衣”项目的服务范围主要在校园内部,受众也是针对学生,主要流程是包括两个部分,公益捐衣的流程主要是通过“宅衣”机构的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或者从指定的旧衣物站点收取捐赠衣物,洗干净后进行义卖,将钱捐赠给贫困同学;创业干洗流程主要是同学通过电话或者“宅衣”APP下单,“宅衣”机构派代理上门取脏衣物,将其送至干洗店,洗完后包装快递还可以加点我们项目用的都是勤工助学的同学,培养他们创业意识,为他们带来经济收入包装快递送回到“宅衣”机构,由代理再送到洗衣服的同学手中,这样通过提供上门送取衣物的服务来赚取一定的费用。


  (二)“宅衣”项目的人员组成


  由于“宅衣”项目属于创业公益项目,所以项目的主要成员大部分都是在大学中勤工俭学的同学,因为勤工俭学的同学一般都擅长于合理安排学习和工作的时间,既能够不耽误学习的时间,同时还能够挤出一部分的时间参与到“宅衣”项目中帮助收集旧衣物、清洗旧衣物、义卖旧衣物以及上门送取衣物;此外,对于勤工俭学的同学还要有一颗热心于公益事业的心,只有这样才能在无偿忙碌的公益事业中,坚持不懈的努力,同時能够为自己的事业而感到无尚的自豪。


  (三)“宅衣”项目的设施配备


  “宅衣”项目的主要任务是收取旧衣物进行清洗,对于旧衣物的收集,通过在校园中指定的地方安方有“宅衣”标志的容器,可以是一个张嘴的大熊猫或者哆啦A梦的卡通容器,也可以是简单普通的容器,既能吸引大家的关注,同时也能够很实用即可;对于收集来的旧衣物,统一清洗还需要各种洗衣器具的配备,包括洗衣液、洗衣机等设施;其次对于上门送取衣物,为了能够方便快捷地为同学们提供优质的服务,可能还需要自行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保证按时按点地完成任务。此外,对于同学中有需要上门送洗衣服要下单,还需要“宅衣”机构中擅长软件设计的同学设计一个“宅衣”APP,来达到同学足不出户便能把脏衣物搞定的目的。


  三、“宅衣”项目的现实意义


  (一)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有人会认为,每个人要扔的衣服就那么几件,能浪费多少资源,污染多少环境?但是如果每个人都只有一件衣服扔进垃圾箱而没有有效地利用,全中国13亿人就贡献了接近13亿件垃圾衣物,而这些衣物很可能有接近一半的都是可以清洗后再次使用的,试想想如果将这么庞大的衣物收集起来进行义卖的话,那么能够收集多么大的一笔公益基金啊!因此,作为社会的先进知识分子,大学生要起到带头榜样的作用,为了节约地球上有限的自然资源,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捐赠旧衣物做起。


  (二)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公益之心


  “宅衣”项目一方面收集旧衣物,在清洗后进行义卖捐赠给贫苦山区,为公益事业能够贡献一份大学生的微薄力量,另一方面,通过提供亲自上门送取干洗的衣物来赚取一定的配送费用,也增加了大学生的收入,这样既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同时也加强了为社会贡献力量的公益之心。


  (三)服务同学,净化校园


  “宅衣”项目目前在大学校园里还没有类似的机构,因此通过建立这样一个机构,不仅仅能够方便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解决大学生的旧衣物去向的困扰,同时能够减少大学校园中的垃圾产量,起到净化校园环境的作用。


  四、结论


  “宅衣”项目,作为大学生的创新和公益项目,将大学生要扔掉的旧衣服“变废为宝”,用于做公益事业,同时它还能够通过配送业务来为大学生赚取一定的收入,是值的鼓励和推广的项目。它不仅仅解决了大学生旧衣服“留着占地方,扔了可惜且不环保”的烦恼,也提供了一个为大学生赚钱的平台,最终要的是通过这样一个平台能够锻炼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观念和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公益爱心,为我们的环境和社会贡献出一份力量。


  作者:张莉新

  第3篇:高校大学生公益创新创业研究浅析


  一、引言


  公益创业又称“社会创新”“社会创业”,是指个人、社会组织或者网络等在社会使命的激发下,追求创新、效率和社会效果,向公众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社会活动[1]。公益创业最早由美国人比尔·德雷顿(BillDrayton)于1980年提出。1998年,狄兹(yDees)第一次将“公益创业”定义为个体或社会组织在履行社会使命的激发下,追求创新、效率,实现社会价值,是一种适应社会需要,建立起的新组织,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创业活动。特别是公益创业家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Yunus)及其创建的孟加拉乡村银行(GrameenBank)获得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公益创新创业的关注。


  二、国内现状


  根据《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5届全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3%。我国高校大学生公益创新创业比例较小,说明高校大学生公益创新创业尚处于初级阶段。近年来,国内高校针对大学生公益创新创业进行变革,把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紧密结合起来,力争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湖南大学率先创建中国第一个以公益创业命名的“滴水恩公益创业协会”大学生社团;北京大学成立公益创业研究会;清华大学举办了“北极光—清华”全国大学生公益创业实践赛;山东大学对校内社会实践的课程化改革,把社会实践纳入学生培养的四种学习经历,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中山大学针对大学生公益行动能力不足问题,链接外面公益资源,与校内外机构合作,以工作坊的形式开展“益行者青年公益成长计划”活动,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水平得到提升和成长;由团中央等组织发起的“创青春”公益创业竞赛覆盖了全国2200多所普通高校。


  三、研究价值


  公益创新创业在国内是一个新鲜事物,主要涉及环保、教育、社区服务、养老等社会问题较为集中的领域。同传统企业相比,公益创业以社会公益为取向,创业门槛低,为高校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提供了较为便利的条件。公益创业理念的公益性、专业性、服务性和实践性与高校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教育目标高度契合。


  (一)現实意义


  高校大学生依托创业创新相关部门、学生组织,把个人发展与服务社会相结合,把大学生创新创业需求与高校教育培养机构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公益事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公益意识、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加大高校大学生公益创新创业研究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深入探索,是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有效措施,是增强高校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应用价值


  当前我国教育正在进行着一系列深刻的改革来促进青年人才的培养变革。以更新公益创新创业观念为先导,加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研究,探索提高大学生公益创新创业能力的新方向。同时,能转变创业观念,创新管理理念,找准自身定位,引导高校大学生主动投身到公益创新创业的热潮中。


  四、发展新思路


  以创新思维为导向,从多角度、多方式来推进高校大学生的公益创新创业平台。以创意公益商店为基点,以创新创业理念和实践教育来激发高校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公益意识、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建设高校大学生公益创新创业型组织既可以把大学生培养成求职者,还能将其培养成岗位创造者;既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既能实现他们的个人价值,又能实现他们的社会价值。创意公益商店汇集了高校已搭建的大学生创业就业基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亲青枢纽营等平台的优势,为进一步实现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一体化平台提供基础。


  优势:(1)充分发挥高校大学生的自身优势,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推动经济、社会与个人的共同发展。(2)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大学生参与产学研一体化的公益创业教育项目。(3)社会实践、公益行动与创新创业的结合,易引入公益理念,能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引导大学生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提升服务人民,服务国家的公益意识。(4)吸纳更多的大学生投身到公益创新创业当中,增强其核心竞争力。(5)通过鼓励大学生公益创新创业促进就业,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6)减低大学生公益创新创业面临的运行难题。解决大学生由于有限市场运作的经验,导致其缺乏市场运作的营销力等一系列问题。通过“三结合”方式,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公益与创业相结合、创新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普及率,达到全覆盖,培养大学生的公益意识、创新意识、创业意识的良好途径。


  作者:梁凤燕等

  第4篇:“快递贴附式广告”大学生公益创业项目的实践与启示


  随着电子商务及快递行业的发展,收取快递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大学生人均年收取快递16个,表现出消费频率高的特征。[1]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目前大学校园中的广告繁杂,以容易被学生随意丢弃的传单广告居多,影响校园整洁,还存在着粗放投放,广告效果难以评估;广告质量良莠不齐,学生容易被误导的问题。[2]


  “快递贴附式广告”是一种新型广告方式,它采用环保贴纸印刷贴附在快递包装上,通过消费者收取快递来达到广告宣传目的。我们希望通过“快递贴附式广告”可以美化校园环境,减少资源浪费,使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落到实处。同时,项目还为贫困大学生提供了勤工俭学机会,创业收益还将组织开展“拯救阅读”公益慈善活动,从而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一、“快递贴附式广告”大学生创业项目可行性分析


  (一)市场接受度分析


  为了解快递贴附式广告的可行性,我们随机对1186名上海电机学院(临港校区)的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快递上贴附广告,受访者的接受程度高达95%。


  (二)技术可行性分析及优势


  广告投放流程为:商家提供广告素材,团队制作广告,印刷厂家印刷,最后进行广告贴附。项目团队成员能够熟练运用软件完成广告排版制作,印刷厂家通过淘宝对比择优选出,整个流程在技术上实现不存在问题。


  与其他广告方式相比,快递贴附式广告具有费用低、覆盖面广、针对性强、接受度高等优势。同时,我们能够对校园广告的内容和质量进行把控,确保真实、可靠。


  (三)市场容量


  根据上海电机学院校内快递的调研,目前以电商快递为主的“三通一达”日均快递量可以达到1000件以上。换言之,校园快递一天的快递量可以达到4000件。目前,上海电机学院在校学生数为12500余名,如果将广告仅贴附于“三通一达”的快件表面,广告受众可以覆盖在校学生的32%,而随着广告贴附率的上升和快递量的增加,加之代拿业务的兴起,广告受众将进一步增多。


  (四)运营及盈利模式


  目前快递有两种收取方式,一是通过校园快递点集中收取,二是快递公司自行摆摊收取。无论哪一种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集中,这为我们大规模地在快递上贴附广告提供了可能。


  项目利用广告售价与成本之间的差额获取利润。目前,单张广告售价为0.2元,成本为0.1元(其中直接材料0.04元,勤工俭学人工0.06元),单张广告利润为0.1元。随着广告量的逐步上升,成本还有进一步降低的空间。另外,每年净利润的70%将作为公益活动资金。


  二、“快递贴附式广告”大学生创业项目实践与成效


  (一)实践方案


  2016年6月~9月: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于快递贴附式广告的接受度,实地走访临港共享区商家了解商家对于快递贴附式广告投放的意向以及意见与建议,与快递公司接洽合作意向。


  2016年10月:完成商业计划书,与快递公司达成合作意向。


  2016年11月:与临港共享区“黄焖鸡米饭”商家达成合作,同时,为完成广告投放,招募困难学生10人,分两次共投放广告8000张。


  2016年12月:通过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反思。


  (二)实践活动与成效


  就经济效益而言,通过投放临港共享区“黄焖鸡米饭”商家广告8000张,已盈利800元。根据商家的反馈,广告贴附完成的当周销量显著上升超过30%,次周销量较未贴附广告前也有20%的上涨。


  就社会效益而言,在两次的广告投放过程中,我们招募家庭困难学生10名,支付勤工俭学工资480元。每名学生,利用午休的20分钟时间赚取48元,普遍高于兼职工资,真正做到了帮助困难学生。


  三、经验与启示


  (一)项目实践的经验与启示


  第一,充分了解广告商和受众。就受众而言,主要是经常收取快递人群,其特征与习惯主要表现为:熟练使用网络,价格敏感,偏好送货上门等能够提供便利的服务。因此,在初期投放广告时主要以生活必需品服务和提供便利服务的商家为主,如:外卖餐饮业、鲜果配送业等。


  就广告商而言,其最注重的是广告效率,项目本身的公益性质并不能吸引商家与我们合作,为商家提供更为精准的广告投放,帮助其达到利益最大化才是真正能打动商家的关键。只有充分了解广告商和受众才能使项目运转起来。


  第二,保护箱体本身情怀,不破坏寄件人情感。广告贴附最基本的是不可以遮挡快递单等重要信息。但随着电商激烈地竞争,许多商家会通过与众不同的快递箱体来传达品牌理念,体现对客户的重视。例如,天猫超市的箱体上绘有不同主题的漫画。此时,广告的位置既要容易引起关注,也不能遮挡箱体上有意义的部分。


  第三,遵守《广告法》,严格把控广告内容与质量。校园小广告因张贴杂乱,内容夸张而饱受诟病,严格核查商家资质,包括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实地考察经营活动场所;认真审核广告内容,杜绝虚假广告,遵守《广告法》是“快递贴附式广告”必须坚守的生命线。


  (二)公益实践的经验与启示


  公益的成功实践离不开一个高盈利项目的支撑,由于我们的项目只是在大学校园内小范围地进行实践,盈利微薄,向慈善机构的捐款并不能完全按照我们的想法去运营和使用。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通过项目的不断完善,公益也能越做越好,真正能够帮助到有困难的人!


  作者简介:林佳昀

  第5篇:少数民族大学生公益创业调查研究


  本调研选取中央民族大学校内各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230份,收回有效问卷200份。在样本中,男性占35%,女性占65%。包括维吾尔、蒙古、傣、回、土家、黎、满、水、苗、壮、哈萨克、朝鲜、柯尔克族、藏等14个少数民族,另外有5%的汉族学生,兼具代表性和全面性。问卷涉及32个问题和3个访谈内容。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公益创业的认知及参与情况


  在大学生个人对公益创业的认知及参与情况层面,我们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调研。大学生个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的了解程度如何;对公益创业的了解程度如何;是否经常参加公益志愿活动;认为开展公益创业最需要具备的素质是什么;少数民族大学生公益创业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等问题进行了调研分析。


  据数据分析,占75%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本人基本了解我校及周边学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的情况。可见,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就业和创业普遍关注。完全不了解和不太了解的只占不到5%。


  至于对公益创业的了解程度,就没有这么乐观。38.5%没听说过公益创业或者只知道是与公益相关的创业,有55%大致了解这一定义,但不了解具体的操作;仅仅有6%左右对公益创业的定义以及操作都十分了解。可见,公益创业需要大力普及。


  对于开展公益创业最需要具备的素质来看,大多数同学(85%多项)选择良好的心态、积极的创业精神和专业背景。积极创业精神基本都被测试者选择,说明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创业方面的积极心态。这也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公益创业的主要做法和实践


  (一)对公益创业的调研内容分析


  目前哪些领域更需要公益创业,我们在调研的3个方面(多选)的比例排名,第一是教育(88%);第二是养老(78%);第三是社区服务(60%);分析可知,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自少数民族地区,吃了没有文化的苦头,对于教育发展,认知尤为强烈。其他方面大家都没有写出,说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公益创业的领域还不熟悉,不知从哪里下手,不知道以什么作为抓手和切入点。因而加强引导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和内容。


  少数民族大学生要是进行公益创业,开展的根据是什么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市场需要明显放在了第一位(83%);自己的兴趣排在第二(75%);项目的创新性(55%)排在第三。而专业(45%)则最靠后。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市场经济已经被少数民族大学生接受,等靠要和依靠国家来解决就业问题的思想,已经去除,依靠自己,凭借创业来发展,则是新时期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择业观念的转变。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公益创业,需要大力支持


  哪些方面可以对其进行支持,大家的回答很不一致。这就体现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活跃,思路各有千秋。我们通过对问卷分析和访谈,进行了总结。第一,少数民族大学生选择学校支持,是对学校教育的信任,同时给学校提出了要求:公益创业的教育培训,学校要承担一定的任务,不能全部推向社会和市场。第二,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选择了家人选项。可见,家庭永远是孩子的后盾和大后方支持者。这提出了两个方面的问题,家庭教育和社会的责任。孩子选择了公益创业,需要家长支持,政府有责任向家长宣贯。为什么创业有困难、需要支持的时候,少数民族大学生首先想到的是家庭父母,而不是组织和政府呢?这个问题值得社会各个层面深入思考。第三,选择公益组织和政府的,主要是对此方面知识有了解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他们有的是专业接近,有的是曾经在其中志愿者服务或者实习的。比如,政府向公益组织或者公益公司购买服务,就为公益创业提供了市场需求和合作机会。


  少数民族大学生准备创业,推动创业的因素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家里人影响(31%);朋友鼓励(55%);受成功人士的影响(66%);个人事业心和责任感(87%)。首先,公益创业的前提是公益,载体是创业公司或者协会等形式。公益创业,首先体现的是责任,是CSR(企业社会责任)。这是最主要的推动力。另外,榜样的力量,鼓励和帮扶也很重要。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有自身的优势,同时也有劣势。在同一个平台竞争,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更多的艰辛。


  因此,创业者必须要具有一些基本能力和优良的素质。从众多问卷和访谈中,我们认为以下几点素质和能力尤其重要。包括较好的组织能力;具有专业的知识背景;具备较好的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等。


  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毕业之际或者选择就业、创业的发展中,大家的想法是不一致的。并不是所有人都想去创业。在本调查中,占绝大多数的是1考研,其次是2到企业工作考公务员(65%);;第三是3有出国想法;有个人创业(非公益)意向的占很少一部分;想做公益创业的比例更小。从数据分析,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还是把求学放在第一位,把稳定工作,例如公务员,放在前头。创业艰难,大多数同学还是存在畏难情绪。(见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择业示意图)


  因此对于是否考虑过自己从事公益创业,基本是没有仔细考虑过或者不确定(80%),打算短期内从事,提高自身能力,进行公益活动,或者打算做为自己的长期事业的很少(11%)。但是,大家普遍觉得公益创业的前景很乐观。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发展会越来越好(80%)的论点和实际行动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就需要我们加强教育、引导和宣传工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思想一定要多家宣传,尤其是共青团要在青年中广泛开张宣传教育工作,并加强引导。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劣势与优势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公益创业的具体困难


  调查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公益创业的具体困难是什么?1缺乏资金支持、2缺乏社会经验、3缺乏人脉、4缺乏营销策略、5缺乏创业伙伴、6家人反对、7缺乏相关专业知识、8其它。


  从图中可以看出,选择1、2、3、4的最多,选择中包括所有的选项。由此可以看出,困难集中在资金、经验、人脉和营销等四个主要方面。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公益创业中存在的客观不利因素


  同样,在确定少数民族大学生公益创业中存在的客观不利因素(1资金短缺、2缺乏宽松的注册条件、3社会认同度低、4项目创意不够成熟、5缺乏成熟完善的项目管理执行模式、6其他)方面,1、2、3是明显的不利因素。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的优势


  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相对于其他群体的优势。(1年轻有活力,勇于拼搏、2专业素质较高,有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3素质较高,适合从事与公益有关的事业、4对新鲜事物敏感,容易接受、5具有民族优势、6其它)。如下图分析,1、2、5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认为的优势。年轻有活力,具有专业素质,再发挥出民族优势,这是他们具备的优势。


  [结语]


  少数民族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社会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讲,可以在实践中增长学识和社会接触能力(90%);能缓解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85%);从学校和社会的角度老看,能帮助弱势群体,弥补社会鸿沟(75%);推动高校进行实践教学改革(60%);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80%)。而对追求增加个人收入的百分比却很小(12%)。


  我们分析可知,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公益创业具有理性的认知,不仅仅是要获得就业机会和收入,更重要的是发展自身,关注社会的发展。另外从访谈中,部分学生认为公益创业还是要有社会资源和阅历,具有这些能力的人更容易运作和成功。


  作者:麦苏旦

上一篇:审计职业道德建设问题对策研究论文(共4篇)

下一篇:职业道德建设思考问题对策分析论文(共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