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实践:带学生领略多彩的社会课堂
社会是另一个重要的学校和课堂,生活是另一种重要的课程和教材,实践是另一种重要的的学习方式和途径。针对社会实践,国家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中和高等学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教育计划,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科技文化服务、军训、勤工俭学活动。”随着暑期来临,为全面贯彻和落实教育政策方针,很多学校都会在假期组织不同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能走入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确保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得到协调发展。
暑期实践的教育意义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具体方式基本分为四种类型:军训、社会劳动、社会宣传和社会服务,以及社会调查,无论是哪一种,都能够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心理需求,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长足发展。
1.实现德育培养目标
立德树人是当今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可以不断将道德原则和规范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信念,并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使道德认知、行为和时间得到同意。在活动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以及社会生存基本能力得到了锻炼,也树立了尊重他人、为他人服务、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增强了意志力和探索能力。
2.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
学生平时的生活大多是家庭和学校的两点一线,加之繁重的课业压力,接触外界的机会较少,除了学业成绩,缺乏其它衡量自身的标准。通过广泛的暑期实践,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锻炼自己,并在实践中看到自己和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找到自身知识和能力上存在的不足,能够用较为客观的眼光重新审视自我、评价自我,逐步摆正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群众的位置,产生成长的紧迫感。
3.培养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社会是个大舞台,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奉献社会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过程。学生想要成长和成才,必须有广阔的田地、开阔的视野、丰富的阅历、真实的环境,只有置身其中,才能获得真实的体验与收获。学生在活动中需要动手、动嘴、动脑,直接和社会各阶层、各部门的人员进行交流沟通,从而获取社会最新信息,找准社会需要,及时改进和提高自身素质。
4.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是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期,在暑期组织志愿服务、技术服务、公益劳动和基地活动等实践形式,可以让学生放下手机电脑,走出家门,关注社会、奉献社会,并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学生在真实体验中激发关注他人、关注社会的情感,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暑期实践应把握的准绳
暑期社会实践必须要遵循正确的教育方针和学校培养目标,同时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建设社会为根本宗旨。具体来说,开展社会实践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育人性
组织暑期社会实践是实现学生道德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丰富学生知识、锻炼学生技能、增长学生才干的关键渠道。学校要把握好这个机会,将活动与教育相融合,避免流于形式,忽视活动本身的教育目的。学校要深入研究各种社会实践形式的教育机制与原理,使其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
2.丰富性
单一的社会实践活动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感,不利于效果的凸显。学校要充分考虑到活动的丰富性,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目前的社会实践活动从内容上看,有工农业生产劳动、军事训练、社会服务、社会调查、社会咨询、社会宣传;从形式上看有学校组织的、班级组织的、团队组织的,或学生自发组织的。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考虑夏令营、登山、远足、科学考察、文体表演等更新颖的呈现方式。
3.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时也要贯彻这个原则,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的身心特点得到充分发挥,给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个性追求。教师要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在活动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人文关怀,使学生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得到发展。社会实践本身就是注重体验的教育形式,注重以人为本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
4.不干扰学生的正常生活
暑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放松身心,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得到暂时休息,因此暑期实践活动的持续时间不宜过长、力度过大。特别是暑期天气炎热,学校更要依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制定安全舒适的活动形式,保证学生在假期的生活和学习计划不会受到影响。
5.发挥学生主體性
学生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而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完成学生自我管理的内化过程。现今的中学生具备较强的主体意识和自主精神,他们希望能在社会活动中展现自身才能,主动思考问题,发挥自身的主人翁意识。因此学校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原则,这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意识,促进其自我管理目标的实现。学校要了解学生特点,听取学生关于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培养学生兴趣,最大化地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
6.注重实效
在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时,要注意活动具有针对性,分析社会实践要解决的问题和目标,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校实际情况出发,使实践活动有的放矢,能够获得实效。要把收到教育成果作为活动开展时的首要目标,从设计、组织、监督、奖励等各个环节入手,加强社会实践的教育效果。
暑期实践现存的几点问题
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已经成为暑期的一项传统保留项目。随着经验的积累,活动的形式逐渐多样化,其目的也更加明确,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无法忽视的问题,值得我们引起重视。
1.没有涉及社会工作的核心体系
实践性是校外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实现书本知识同社会践的有机统一。然而,尽管学校开展的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如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服务、参与劳动实践等,涉及的行业和领域也非常丰富,但是从更深层次来看,学生从事的实践活动大多都是比较简单、缺乏技术含量的服务性工作,且时间短,学生只是泛泛参与,很少能够涉及到各项工作的核心,没有真正起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对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也流于表面,取得的实践成果有限。
2.中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同度较低
社会实践的目的是深化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增强学生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情感,为学生提供磨砺人生的环境和条件,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然而由于暑期实践占用了学生假期的休闲时间,加之很多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动手能力较差,也缺乏为他人服务的精神,因此对社会活动缺乏认同感,觉得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
3.活动缺乏有效指导
目前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上而下,带有强制性、指令性,学生即使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对活动的具体任务、目的、意义、要求等内容也是不甚了解,缺乏自主实践的空间和时间;另一种是由学生自行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大体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学生对如何联系、开展,如何进行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都无经验,缺乏应有的指导。另外在工作的具体落实中,缺乏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导致无法对学生实践成果进行有效评估。
4.安全问题突出
中学生参加暑期实践活动可能存在的各种安全问题,如在郊游中的摔伤扭伤,或与其他同学发生冲突,成为学校组织活动的一大顾虑。调查发现,40%的教师认为安全问题是阻碍学校开展社会实践的因素,而几乎全部的家长都担心社会实践中学生的安全问题。学校不愿承担相应的安全风险,因此作为学校第一负责人的校长,从规避风险的角度考虑,也希望学生能够安稳在家中度过暑假,因此取消暑期实践,因噎废食。
怎样组织优秀的暑期实践
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激发学生参与社会、勇于实践的积极性,使社会实践的成果落到实处,学校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做出改变:
1.完善评价体系
任何有效举措的实施都应辅之以一套具有激励作用的评价制度,社会实践活动也要完善双向评价体系,建立合理、客观、系统、积极的评价机制。从评价的内容上来说,既要有知识与技能的评价,更要有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评价;从评价过程来说,既要有活动结果的评价,更要有过程性评价;从评价主体上来说,既要有学生自评,也要将生生互评、教师评价。将科学的评价理念落实到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中,抓住学生的积极心理因素,促使学生自我不断完善。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虽然学校是暑期社会实践的组织机构,有对活动进行合理规划的责任,但参与主体是学生,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内容选择上,可以采取学生自主申报与学校民主筛选相结合的机制,鼓励中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实践项目。对于学生自主申报的有意义且可行的实践项目,学校各部门和老师应予以支持,并给予相应的指导,让学生放心大胆开展。
3.扩展活动资源
教育部文件明确要求,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充分挖掘课程和社会资源,牵动学校和社会力量,分别建立可开展某一类专题教育的社会实践基地,推动中小学开展社会实践。学校要扩展本地活动资源,与社会各公共机构、公共设施、国有企事业单位联合,共同为学生创设包含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制教育、科学技术教育、文化艺术教育、国防教育、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资源教育等多方面专题教育的社会实践基地。活动尽可能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保证学生能通过观察、了解、实践、思考、再实践来认识社会、完善自我。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要加强中小学社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社会活动的指导教师不能仅限于保证学生安全,还要具备优秀的政治素养、极强的责任心,以及较高的业务水平,能够对学生的实践做出正确指导。另外,教育部也要求建立一支热心教育事业、具有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的兼职指导教师队伍,学校可以充分挖掘这类人才资源,与他们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充分发挥教师在实践活动中的指导作用。
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有一句名言:“走出教室一步,就意味着对学科的超越。”可以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过程中实现学生个体社会化的重要一环,学校需要充分发挥顶层设计作用,整合各种资源,让学生度过一个丰富、有意义的暑假。
下一篇:秘书工作中有效沟通的技巧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