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学习理念下的芬兰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及启示
摘要:基于终身学习理念,芬兰构建了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文章从芬兰教育理念和体系、教育质量保障系统、课程和教学改革等方面对终身学习理念的实现进行分析,在构建终身职业教育体系、建立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认证体系等方面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终身学习;芬兰;职业教育;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20)09-0091-06
目前,终身学习已成为芬兰所有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芬兰在1993年修订的《宪法》第13条明确指出:“公立当局必须保证根据公民的技能发展和特殊需要,提供给他们除了基础教育之外其他类型的教育,并赋予他们自我完善的权利,不能因缺乏教育手段而阻碍其发展。[1]”这是从法律层面确定了终身学习的地位。同时,在发展终身学习的过程中,芬兰逐步制定了一系列的行动计划、法律法规,保障了民众享受终身学习的权利。
芬兰的职业教育体系非常完备,特别是成人教育体系。20世纪60年代末,国际终身学习思想传入芬兰后,芬兰各界开始对终身学习政策进行探讨。芬兰实施了一系列发展终身学习的举措,其基于终身学习理念构建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以及发展职业教育的路径措施,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芬兰职业教育理念和体系
(一)公平与信任的教育理念
芬兰大力弘扬的是一种公平与信任的教育文化。首先,实行免费教育,从学前、基础教育、高中到大学全部免费,学校还提供免费午餐等;对于失业的成人提供免费培训。其次,教育的根本在于“公平”,这也是芬兰教育政策的核心价值。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有权利享受高质量的教育。芬兰教育力争做到“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发掘每一个学生身上的优点,让每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绽放生命的光彩。政府还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对“迟缓的学习者”进行个性化的辅导。最后,芬兰教育强调的是“信任”[2]。校长相信教师,不对教师进行监督和考核,给予教师高度的信任。在国家课程纲要框架内,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工具的选择有很大的自主权。教师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专业学习、课程开发、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芬兰的学校教育反对频繁的测验,不提倡学生间竞争,不对学生进行排名和筛选,鼓励学生建立积极的终身学习的态度和精神,以期学生能够富有创意地生活和成长。
(二)并行而互通的教育体系
如图1所示,芬兰的未成年人从0~6岁完成幼儿教育和学前教育,7~16岁完成九年基础教育,之后,开始分流进入普通高中(约占52%)或职业高中教育与培训(约占42%)。普通高中参加学校提供三年的普通教育课程,之后参加国家入学考试;职业高中学校提供三年的专业课程,之后参加职业资格进修。职业教育与培训既倾向于青少年,也面向已就业的成年人。芬兰高等教育实行双轨制:学术型大学(共14所)和应用科技大学(共24所)。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有进入学术型大学学习的机会;普通高中毕业的学生也具有进入应用科技大学的权力,两种形式都具有升入学术型大学或应用科技大学的机会。学术型大学和应用科技大学都设有本科和硕士层次教育。如果报考职业教育研究生,则要求学生具有三年的工作经验。这为芬兰培养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保障。
芬兰技术与职业教育机构主要分为中等职业教育机构、应用科技大学以及继续职业教育机构。中等职业教育机构主要招收完成基础阶段教育的学生,毕业颁发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应用科技大学主要招收普通高中、中职毕业生,注重学生的学历经历和工作经验,实行学分制,授予学位;继续职业教育非常成熟,主要招收从业的成人以及失业的成人,经过培训后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芬兰将成人教育纳入职业教育体系,充分体现了芬兰终身学习的理念。可以说,芬兰教育体系就是为所有人提供职业技能和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3]。
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为芬兰终身学习提供高质量的师资和全方位的服务
(一)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优秀的教师是芬兰优质教育的基石。芬兰教师珍视教师职业所拥有的专业自主、名誉、尊重与信任,认为“做老师,就是因为这份工作对芬兰很重要,希望通过教育帮助更多人”。这种来自内心深处的教育情怀和使命,成就了芬兰优质的教育,也使教师成为最具幸福感的职业。芬兰有较高的教师职业能力标准。中小学教师都需要硕士及以上学历,职位竞争非常激烈,而师范专业的学生录取率仅为8%左右。职业教育的教师,除了需具备硕士及以上学历外,还需要有三年的工作经验和通过60ECTS教学法的培训。
芬兰教师需要具备四种能力,包括核心领域(专业能力和工作生活能力)、教学法领域(教学法技能和驾驭监控技能)、发展和研究领域(自我教育和专业实践发展)以及组织领域(经济、管理、团队合作、社会联系等)能力。例如,于韦斯屈莱应用科技大学(JAMK)从促进学习、创造教育环境、互动协作和持续学习四个方面培养教师的职业能力。可见,芬兰对职业教育教师的要求不仅是专业能力,还延伸至社会联系、团队合作、经济管理和实践发展等方面,这也是由职业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芬兰教师是高度自治的,可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加可贵的是,学校对教师的发展及教学反思做得很人性化。例如,在坦佩雷成人教育中心(TAKK)每年会安排校长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主要谈谈教师一年中的发展计划及教学成就。在“对话”中,校长了解了教师的发展需求,会采取措施给予支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和评估,从而达到自我改善。
(二)资格认证系统
芬兰于1994年建立国家资格认证体系,2010年实行与欧盟资格框架相兼容的国家学分框架体系。资格认证的目的在于加强所有学习成果(包括国际学业)的认定,以此促进终身学习的践行[4]。每一个职业教育专业都有核心课程和以能力为基础的证书标准。芬兰采用能力导向的资格认证机制,为所有人特别是成人获得职业技能训练和继续教育提供通道。基于能力的资格证书包括三个等级:职业资格证书代表有进入相关领域工作的能力;职业进修资格证书代表已拥有特定领域的熟练职业技能水平;专家职业资格证书代表拥有特定领域的突出技能水平。职业资格申请者需要在“能力测评”中完成特定职业领域“资格要求”所规定的一系列技能模块(由每一行业的实践专家提炼出的真实工作任务),达到要求者方可獲得相应的职业资格[5]。例如,TAKK为学生提供针对164项职业资格证书的课程,全年均可入学,为学生获取职业资格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和路径,基于真实工作任务多渠道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三)多途径的经济资助
在芬兰,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都是免费的。从芬兰教育与文化部发布的公告可以看出,芬兰近年来的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始终在6%左右。在政府所有预算中,教育的开支位列第二,仅次于国家用于社会福利的支出。2014年,芬兰职业教育(包括学徒培训、多科技术学院等)的经费支出为27亿欧元,占芬兰教育总支出的22.3%[6]。
作为高福利国家,芬兰成人教育的办学经费主要由政府承担,学员不用缴纳或只缴纳很少的学费。如芬兰的民众大学主要由政府成人教育中心和民众教育协会举办,国家补贴70%~90%,地方政府承担10%~30%。此外,芬兰政府还通过各种激励政策鼓励芬兰民众积极参与到成人教育与培训中来[7],如为成人学员提供种类繁多的经济补助,包括直接经济补助、劳动力市场津贴、合格员工奖学金、学员贷款等。
(四)多方位的教育评估体系
2011年3月4日,芬兰教育文化部(MinistryofEducationandCulture)公布《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策略(2011—2020年)》(VETQualityStrategy2011—2020)[8]。该策略涵盖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供给和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所有领域。芬兰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包括国家指导、教育提供方内部质量管理以及外部评价。在国家层面,芬兰成立国家教育评估中心作为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统筹负责各级教育外部评估工作;在学校层面,评估主要由学校自评、教师自评和学生自评组成,以学生学习成就评估为主;在职业教育质量管理方面,主要通过教育立法、质量鉴定合格标准、国家核心课程管理、职业技能评估和职业资格证书、激励性资金拨款、教育评价、质量奖等方法进行质量保障。学校的自我评估拥有较强的灵活性和自由度,没有规定一定要使用某种具体评估模式或框架[9]。如JAMK采用PDCA循环(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调整)进行质量管理;TAKK,采用EFQM模型(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模式)进行自我评价和改进。他们更注重外部评估,六年开展一次评估,目的主要是以学校的发展为导向,帮助学校认清发展优劣,及时发现问题与差距,实现有效的调整和改进。国家教育评估中心对应用科技大学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办学使命和目标、课程设计(多样化、现代化和合作性)、执行计划的力度、学生数量、教学与学习、图书与信息服务、与企业的合作、与其他学校的合作、国际合作、服务地区的目的、质量保障体系等[10]。芬兰教育质量保障更多地体现在信任与责任上。
三、课程与教学改革
(一)专业与课程设置
芬兰各层次教育设置的专业和课程既有所区分,又相互衔接。例如,于韦斯屈莱教育联合会(GRADIA)提供的职业教育专业主要包括社会和卫生保健、美容美发、酒店餐饮服务、旅游、食品生产、园艺、工艺品设计、出版印刷、管理与创业等。而应用科技大学主要涉及人文教育、文化、商业管理、社会服务卫生与体育、自然资源与环境、自然科学、技术与运输、旅游餐饮和家政服务等专业领域。专业设置主要是为满足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如JAMK结合于韦斯屈莱市产业情况,设置师资培训学院、健康与社会研究学院、科技学院和商学院等四个学院。科技学院开设物流工程、机械工程、能源与环境技术、建筑与土木工程、信息与通讯技术、自然资源与环境等专业。这些专业提供本科与硕士学位课程,主要包括基础课程、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实习项目、论文或项目总结等。在芬兰,无论哪个层次的教育,都提供创业教育课程。芬兰应用科技大学本科学位课程包含140~160学分(210~270个ECTS),1学分约40学时,需要进行3.5~4.5年的全日制学习。芬兰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能力)本位进行课程设置和开发,由不同行业的雇主和雇员代表,工商界代表与专家,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满足所在地区工商界需求。他们通过建立咨询委员会,让相关者结合地方任务和企业需求共同研究课程改革,将科研、实践、职业生涯融入课程,将课程及学生论文与就业中的现实问题相结合。把选择权交给学生是芬兰课程改革的理念,因此他们开发出宽泛、灵活的课程体系,采用学分制,实行模块化课程,在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教学模式
芬兰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完全改革了单向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首先,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会与学生谈话,并一起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会根据个人学习计划进行评价、调整和改善。其次,学校采用工作场所(教学工厂)、引进企业真实项目、网络化等教学方式,如JAMK的校内教学工厂、团队学院、创新实验室(DemoLab、ProductLab、FutureoftheticorporateLab)等都是采用真實工作情境、引进真实项目的教学模式。基于真实项目的教学,如为了研发一个独特的产品、商业服务或成果,采用提出问题—共同研究—得出结论的教学模式;或者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当地企业的研发项目,与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一起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完成企业项目的研发。最后,芬兰非常注重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教授给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教会学生“怎么学习”,包括学会学习能力、思辨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和合作能力、创新、创造和创业能力、责任和国际意识等,从而让学生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课堂多采用小组参与式教学方式。教师不是决策者,其主要角色是陪练,负责及时提醒,提供支持等。教师与学生进行开放式的对话,给予学生充分的权利,充分尊重学生团队的群体性答案,在必要时只进行补充和完善。学生在讨论、评价时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调整,找到最合适的答案,从而挖掘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行为。通过完成项目工程、撰写报告、团队任务、学习日志及论文写作等方式,学生大大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
(三)创新创业教育
芬兰非常重视创业教育。芬兰的基础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中都强化创业教育,强化学校教育与行业工作的关联程度,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积极的创业态度,传授与创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加强学生掌握终身学习和创新的能力。芬兰创业教育的举措非常多元和灵活。例如,JAMK有创新周、团队学院、创新实验室等。JAMK的创业教育针对有兴趣但没能力创业(大一新生)、已有商业或产品开发想法、自己有公司或者父母有公司三种类别的学生开设不同的创业教育,提供不同的创业服务。针对大学一年级的新生开设创新周,讲解商务知识等;针对已有商业或产品开发想法的学生,提供10周的前期项目孵化指导、进入团队学院(本科学位)学习、进入概念实验室参与开发、提供500~2000欧元的创新资金等;针对自己有公司或者父母有公司的学生提供孵化器、种子基金以及法律服务。这些创业教育内容都有相应的学分,如JAMK创新周(2学分)属于必修课程。大一的学生分为春、秋两季参加,每季约600名学生,跨专业混合分成12个组,每组再分为10个团队。创新周每天都有不同的任务:周一企业下达任务;周二学生开展调查了解客户需求;周三提出想法并制定解决方案(每个学生至少提出100个想法);周四对方案进行验证;周五展示分享并评价。
JAMK的团队学院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一种新模式,将创业教育与商科本科教育结合起来。入学初期,学生在教练指导下组建团队,在接下来三年半的时间里,逐步制定企业运行规则、开发商业点子和开展创业商业活动。在团队学院,没有学生、只有团队创客,没有老师、只有教练,没有课程、只有商业实践,没有考试、只有反思和过程评价。通过学习模式的转变,毕业后40%的团队成员成为了创业者。创业人员比例比传统模式下提高了5倍,连续两年的学员就业率在90%以上,这在就业率较低的芬兰是很难得的。在芬兰,有创新创业需求的更多是成人教育类学生,他们带着问题和创意求学,怀着创业梦想来求知。如TAKK为未来创业者、初始创业者、成熟创业者分别提供两个月密集创业课程、一个月夜校创业课程和一年半创业课程。课程内容涉及战略发展与商业构思发展,产品开发,市场与销售,品牌推广,注册公司流程与文件准备、管理,自我发展,税收与记账,资金与预算,法律,寻找资助和投资人等,学习方式也非常灵活多样。
(四)产教融合
深入、长久、有效的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是芬兰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基础。JAMK、GRADIA、TAKK等学校一个共同特质就是:都确立了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办学理念和重要使命,具有明显的产教融合价值导向。因此,芬兰高质量的职业教育的特征是:结合职场和多方合作。学校管理、专业设置、课程开发、课程教学、学生评价、创业教育、学生实习等均有企业的参与。较为简单的校企合作模式有共建实习场所、毕业设计的选题、教学反馈等;较深层次的合作有国际合作、来自企业项目的毕业设计、员工和教师的互相培训、商业服务等;更加深入的合作有资源和设备的共享,长期的研发合作等。如学校的课程体系引入了在岗培训学习和技能演示项目,需要在企业的工作车间完成,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设计和评价;应用科技大学规定企业实习课(一学期)必须到企业完成。如维美德(VALMET)公司与JAMK的合作模式主要有成为学校教学咨询委员会委员,企业工程师到大学讲课和培训,暑期学生到企业实习,学生到企业完成论文撰写,学校到企业开展材料测试实验,教师脱产到企业进行半年锻炼等。又如,JAMK科技学院提高学生的技能与竞争力校企合作项目(HEIBUS)。五个国家的大学、企业及学生参与此项目,举办方采用国际化、跨专业、虚拟化的手段,评估参与项目学生与未参与学生的能力情况。如JAMK生物研究所,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申请政府资金进行生物技术研发及成果转换,不同组织机构和公司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到项目中,更重要的是,利用项目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如为企业员工进行订单培训,给新生提供创新周项目等。笔者参观的JAMK春季创新周的项目就是为他们研发的设备(Indooraquaponicsfarming,鱼菜共生设备)进行市场开发和宣传。芬兰多方参与产教融合,实现了教育与就业之间的顺利对接,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加强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供需匹配,促进了职业教育终身化发展。
四、启示与借鉴
(一)构建终身职业教育体系
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建立一个能够让她的人民得以终身获取工作和生活技能的教育体系[11]。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以中等职业教育(中专学历)和高等职业教育(大专学历)为主,虽然可以通过“中高衔接”“高本衔接”“专插本”等方式进入应用型本科继续深造,但仍然进入不了学术型大学,而应用型本科教育也尚未纳入到职业教育体系中,因此,必须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首先,构建职业教育纵向贯通体系,在有条件的院校逐步设置本科、研究生学历层次,贯通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等“立交桥”,设置高等职业技术学历学位。这不仅是对职业技术技能的肯定,也是获得就业市场认可的有力凭证,对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其次,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横向贯通体系。教育者享有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間选择的权利,打破职业教育封闭的体系。再次,构建成人职业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对成人职业技能的培训,将成人教育纳入到职业教育体系中,为成人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职业培训机会。现代职业教育应该融入终身学习理念,并将其贯穿于人生的不同阶段,为人实现终身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建立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认证体系
我国在大力推进“双师型”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但“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突出。职业教育的教师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大部分没有企业工作经验,存在实践能力弱,联系企业了解企业的自觉性不够,创新精神不足,对行业新技术新产品学习不足等问题,已严重影响了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尽管学校通过企业顶岗锻炼等手段要求教师提升实践能力,但效果不明显。因此,应学习芬兰的经验,建立独立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认证体系。首先,从国家层面建立职业教育教师职业能力标准,从教师的引导、实践、学习、合作、科研、评价等方面提出要求;其次,应要求进入职业教育的教师至少有三年相关的企业工作经验;最后,应加大对教师教学法和教学技能的培训,更应加快对教师专业身份的重构,使教师能够坚持终身学习,以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三)重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在培养“专才”的同时更要加大“通才”的培养力度,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终身发展能力的培养。第一,要基于终身学习理念重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结合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发展需求设计课程,充分体现课程的多样性、个性化、实践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第二,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组织方式、真实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并转变教师的角色。教师以顾问、支持者的身份开展教学,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評价和自我改善。第三,结合学生的需求开展差异化教学,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开展分层分类教学。第四,加强学生影响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把关键能力培养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和社会实践中。知识和技能会过时,而教会学生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合作与沟通、数字和信息、创新创业等关键能力,是可以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
(四)构建职业教育学分银行
构建国家资历框架是推进职业教育终身化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融合普通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等各类教育的“立交桥”,可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及培训的沟通、衔接和等值互认。首先,需要建立学分银行来记录、积累和转换学习成果。学分银行是一种基于终身学习理念下方便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学分制管理制度。学习者将自身的学习经历及成果以学分的形式记录下来,存入自己专属的学习账户。学习者通过学分积累和转换,最终取得相应的学历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其次,制定通用的学习成果认定标准,为各级各类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提供参照,从而实现学习成果的互认,增强构建国家资历框架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最后,建立职业技能证书制度,实现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一体化。我国实行的1+X证书制度可以实现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一体化发展。
上一篇: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