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厌学情绪的分析及对

发布时间:2015-07-09 08:51

  摘要:在职高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出现厌学情绪的原因主要体现在自卑心理、学习态度、动机兴趣等方面,本人针对这种现象,采取综合措施,使学生的厌学情绪有所改观。
  关键词:职业教育 思想政治课 厌学 对策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应用型、技用型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越来越受到青睐,职业技术学校正是为了适应这一需求而迅速发展起来的。随着职业学校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生源途径日趋多种多样,学习目的也不尽相同:有想升学的,也有想尽快就业的。但思想政治课不是高考科目,也不是专业课,这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了困难,于是解决学生的厌学情绪渐渐也被提上日程。
  
  一、职业学校学生厌学情绪的原因分析
  
  1.自卑心理,对学业丧失信心。职业学校学生大多是被普高拒之门外才选择了职高的。由于学习水平较低,初中基础知识太差,这给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造成了很大障碍,学习上感到吃力,产生自卑心理,因而对学习丧失信心。缺乏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勇气和信心,学习情绪便急剧波动,有的干脆自暴自弃,放弃学业。同时,各种不良诱惑趁虚而入,导致思想政治课再好学也不愿学。“反正我不是学习的料,学不学无所谓了”,因而荒废了学业。
  2.学习态度消极,缺乏进取心。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还没有完全转变,初中毕业后能上普高的,很少有人选择进职高。来职高可能不是孩子的选择,只是家长不愿把孩子过早地推向社会,就把孩子送到职业学校,因而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期望值也不高。WwW.lw881.com这样的孩子来职业学校后如果得不到正确引导,初中阶段的厌学情绪有可能被带到新的学校:他们对学习消极应付,上课无精打采,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当成一种包袱,如果老师不督促,作业都懒得做,他们丝毫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
  3.动机兴趣不同,心存侥幸。职高学生中也有一部分学生很聪明很好学,他们来到职高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考大学继续深造,另一个是掌握一技之长赶快就业。准备对口升学继续深造的学生对高考科目他们会全力以赴,但是升学考试只考语文、数学、外语和专业课,思想政治课不是高考科目,还有必要学吗?在平时的学习中,他们把精力几乎都放在考试科目上,思想政治课就是轻松的休息课。而另一部分学生准备在学校学好专业课,掌握一技之长,毕业后尽快就业,谁还会踏下心来学习思想政治课呢?而且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片面地认为:不管升学还是就业,思想政治课都不能帮上忙。针对这一状况,学生不想学,老师想把思想政治课上好就需要功夫了。

  二、解决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
  
  1.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职高毕业生不管升学还是就业,早晚都会步入社会。不管将来从事哪一行业,都会有竞争,存在着优胜劣汰,这就需要从业者有较高的综合能力。而职高三年的思想政治课包含了政治、经济、法律、哲学、职业道德五大方面的内容,而这些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所需要的,是能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的,是学生终身受用的。
  2.激发兴趣,启发思维,学为所用,增长学习兴趣。一般情况下,有两种因素会督促人做好一件事:一是兴趣,二是责任。当一个人做一件他感兴趣的事时,他的潜能可以发挥80~90%。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经济常识中讲“商品”概念时,我先设置几个问题来启发学生:(1)每个人都要呼吸,我们从空气里呼吸的氧气是不是商品?医院里给病人输氧气为什么要收费?(2)果农果园里的苹果,有的自己食用,有的送给亲戚朋友,有的卖掉,是不是都是商品?(3)3g手机放在柜台上出售是不是商品?手机买回来自己用,是不是商品?同学们在探讨这几个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就掌握了“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这一概念。总之,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应避免教条的说理,要千方百计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学,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强化他们的学习动力。青少年身心发育还不成熟,稚嫩的心灵有时要承受风吹雨打。我尽量把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各种难题搬到课堂上,在授课过程中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动力。
  4.用尊重、宽容、亲近的态度,解决课堂上出现的不和谐现象。法国著名的演讲家雷曼麦曾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易让人接受。”因此在我的课堂上,有不守纪律的现象,但没有训斥,没有批评,只有及时的提醒,不断的鼓励,用尊重、宽容、负责的态度解决课堂上出现的不和谐现象。
  职高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频繁出现厌学情绪的原因十分复杂,防止厌学情绪的现象蔓延也要采取综合措施,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我会继续努力,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在快乐中学习。

上一篇: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讨

下一篇:职业素养教育:实现高职教育理想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