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职院校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对策思考

发布时间:2015-07-09 08:55
[论文关键词]职业价值观  特点分析  对策及建议
  [论文摘要]文章从分析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出发,探讨了高职院校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对策及建议,从而帮助学生成为懂得做人、学会做事、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为他们今后的职业规划提供参考。
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就是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或者是在职业社会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取向,包括职业理想、职业选择、职业评价、职业价值取向。
2007年1月16日,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教育价值观教育的比较研究与实验”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开题会。中国职教学会会长王明达在会上指出,应该从战略高度提高对职业教育价值观研究意义的认识,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懂得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这一直是我们教育所追求的理想目标,也是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灵魂。价值观教育是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目标的核心,它不仅影响到个人未来的发展、成长,也影响到民族素质和国家的兴衰。因此,职业价值观教育在高职院校今后的发展中将具有更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分析
为了了解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就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状况展开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收回1980份,有效率99%,样本具有代表性。经过对调查数据的汇总分析,我们对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观的特点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
1.追求自我价值,忽视社会价值。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度。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在人的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他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只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才能成为他人的手段,这种相互关联是一个必然的事实”。
根据调查,我们发现,在影响择业的众多因素排序中,列前两位的是“经济收人”和“发挥专业特长”,分别占到17,3%和15.9%,表明当前的高职学生重视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渴望自身价值能够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而“对社会贡献大”的因素只占到5.5%,表明高职生的社会价值观念淡化。
2.职业评价标准呈现出功利性和个体发展。对一种职业的评价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职业选择和就业意向。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职业价值观提倡的是重义轻利,人们的价值判断标准,不是以物质的或经济的标准去评判,而是以个人为社会、为他人做贡献的大小,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作为评价的尺度。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人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这种职业价值观转向“经济价值型”和“自我价值型”。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被调查者首选“经济收入高”,其次是“符合自己的专长”,而“社会贡献大”一栏,学生选择的只占5.5%,这表明在职业评价标准上,高职学生非常重视发展个人能力,实现自我价值。
3.择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期望职业与社会现实需要之间有矛盾。当前,不少高职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不能正确审视自己,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不考虑社会需要和个人的实际情况,追求超越社会需求和个人能力的职业。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很少考虑工作岗位是否适合自己,更没有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系统的规划,只求解决眼前问题。因而很多学生对未来抱有较高的期望值,过高估计自身条件,希望找到一份条件优越、福利待遇好、能充分发挥个人才能的工作,但是实际择业过程中这种期望值却很难得到满足。择业过程中的这种表现也就造成了择业意愿与社会需要的脱节而使择业更加困难。

二、高职院校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高职院校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非常必要,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与市场经济条件相适应的科学的职业价值观,有利于学生的理性就业。
1.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职业价值观教育,充分认识到加强职业价值观的重要性。我国正在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而高职院校却面临一种“尴尬”。天津职业大学课题组所作的(((2004年全国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对28个省、市、自治区的337所高职高专院校的27.1万名毕业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当年年底就业率达93%。相当一部分高职毕业生未能就业,是不是我国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已经富余了呢?不是的。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提供的数据表明,我国劳动技能指数仅居世界第59位。在技术工人方面,发达国家高级技师占35%,中级占50%,初级占15%;而我国技师和高级技师只占1.5%,高级工只占3.5%,中级工占35%,初级工占到了60%。为什么一方面生产服务第一线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另一方面高职毕业生又有相当一部分未能就业呢?原因诚然是多方面的,但择业心态不适应是重要障碍。
我国高职的目标定位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突出强调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导致学生在职业价值观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不能准确定位自己,态度和行为不端正,择业目标偏高等,因而,作为高职院校,应该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实干、创新、创业精神的重要性。

2.结合社会实践环节,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训导。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已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养成教育,使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品质和行为在毕业之前就能与市场的要求接轨。思想政治课教学可以利用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大力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实习期间,应对学生建立和实行小时工作制以及严格的考核与训练制度,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要强化社会实践,注重在实践中锻造人,不断增强高职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长期以来,我们只关注学生是否了解道德规则以及了解多少,而很少了解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践行情况。我们应该注重将道德认知化为实际行动,从而提高德育的有效性。高职院校德育的实践活动主要形式是为社会服务,高职学生参加的服务范围非常广泛,如维修电器、环境治理、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服务、社会宣传、募集资金等,同时,这种服务活动还会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通过服务,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以及社会生存的基本能力,使他们树立自主、自重、公平竞争和爱国爱校的精神,树立尊重他人、为他人服务、与他人合作、平衡人际的协作态度。
3.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我国职业教育受传统思维定式的影响,在高职院校中不同程度存在着重专业、轻素质,重教育、轻德育的现象,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当学生走出校门后,独立生活能力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及应变能力缺乏等,造成他们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能适应工作环境。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加强人文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健全人格是十分必要的。(1)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社会人”的培养目标。现代社会需要的不仅是劳动力,而是全面发展的、精神丰满的人。教育培养的目的不仅是有齐备的知识和谋生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具有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完美的道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远大的眼光。高职院校在组织和实施专业教学时,要注意结合人文教育的内容,努力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此外,还要注意不能用思想政治教育代替人文教育,虽然二者的目的是一致的,但是二者还是有区别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显的政治性、政策性、时代性、直接性;而人文教育则具有基础性、稳定性、广泛性与非功利性的性质。人文教育可以起到寓教于美、寓教于乐、春雨润物、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补充,但两者不能相互补充②a(2)开好人文教育方面的选修课程。高职院校在注重人文教育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选准课程。人文课程的设置要结合各院校学生的实际,要能够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启迪学生的心智,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工作及发展。例如,可以开设深受学生欢迎的“美学艺术篇”“公共关系学”“创造心理学”“心理健康”等课程,让学生从全方位加以了解和认识,这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大有益处。同时,要培养学生自尊、自强、自信的精神,使他们学会与人相处,调整自己的心态,维护心理健康,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4.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校园文化是学校优良传统的结晶,是学校建设的灵魂,是决定学校兴衰的重要因素和维系学校发展的精神支柱。它是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学生为主体,在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的活动方式和结果,是学校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称。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校师生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心理人格、生活方式、知识技能、行为习惯等各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活跃校园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办好有特色学校的有效措施。在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同时,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开始引发越来越多的思考。从教育部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开展的评估工作来看,合格学校主要看条件建设,良好学校主要看制度或机制建设,而优秀学校主要看文化建设。可见,文化建设在高职院校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5.加强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职业指导是指在教育中,与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同步进行的有关职业思维与职业品质的教育活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和劳动用人制度改革的深化,“面向社会、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经成为新的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基本特征。面对这种变化,积极推进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对全面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的客观要求,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对学生,高职院校不仅要提高其思想品德素质和文化素质,而且应该结合现实经济社会生活,对学生实施职业素质教育,包括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以及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角度来看,开展职业指导还是增强这类学校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的重要途径。

上一篇:从“中国制造”系列广告解读国家广告营销

下一篇: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与创业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