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职业技术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
发布时间:2015-07-09 08:56
[论文摘要]文章从职业技术院校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与社会经济的密切联系等方面入手,探讨了职业技术教育必须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必然性问题;从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入手,探讨了职业技术教育如何培养出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职业技术院校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社会需求培养模式
当前,现代化建设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种种要求,这是职业教育面临的最大机遇。作为职业技术院校,如何抓住机遇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充分发挥自身在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方面的优势,是摆在职业技术院校面前的重要任务,也是值得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主动适应”是职教发展的必然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才的社会活动,具有强烈的目的性。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国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定位和要求,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育目的及主要任务是:根据市场需求,针对实际的用人需要和职业岗位(群),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各类技术应用型人才,促使现代化的高科技设备转化为现实的社会生产力,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以便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目的,我们就应突出强调职业技术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要让职业技术教育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满足个人求知、求技和社会对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使受教育者学有所成,充分就业。总之,职业教育的“主动适应”是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必然。
二、办学理念是职教发展的关键
办学理念是学校对“办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等问题进行深层次思考的结晶。办学理念的最终形成,涉及办学中对各方面主要内容的通盘考虑与精心提炼。对职业技术院校来讲,尤其要突考虑“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符合科学发展观”在办学理念中的特殊地位。这是因为,职业技术教育是与社会经济直接对接的教育,失去了社会经济这个着眼点和落脚点,职业技术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即使学院内部搞得再红火、各项工作搞得再出色,也不能说它是在搞职业技术教育。如果说“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必然的话,那么,“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办学理念则是职业技术教育永远焕发青春、永远充满活力、永远保有不断发展能力的源头。社会经济发展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就要被淘汰;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就必然能获得发展,因此,这就使得“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办学理念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三、培养模式是职教发展的基础
如果说办学理念是职业技术院校得以持续发展的灵魂,那么,人才培养模式则是办学理念得以实现的基础。所谓人才培养模式,一般认为,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等要素。它回答了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它不同于学术型、工程型人才。因此,在培养模式上,它既不能借用普通高等院校的模式,又不能照搬中专学校的方法,应形成自身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技术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其指导思想应着重体现以下三点:一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前提下,准确把握经济、科技发展脉络和社会的人才需求趋势,以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二是以职业技术领域和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制订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方案。三是要突出实践教学环节,重新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学体系。在上述指导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社会需求及岗位要求,进行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制定、实施具有职教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按照社会需求及岗位要求,进行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
专业设置是教育与社会经济的接izl,是职业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具体体现,是社会需求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是职业技术院校适应社会需求、保证人才培养“适销对路”的关键环节。
1.专业设置与建设要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1)适应需求与条件可能相结合的原则。所谓适应需求,就是指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必须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受教育者的需求,使所设置的专业建立在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在强调需要的同时,也必须考虑条件可能原则,即专业设置条件的具体状况。如比较完善的专业教学设施、教学设备和合格的专业师资队伍等自身条件,都是专业设置的物质基础,是实施专业计划、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
(2)适应需求与优势互动的原则。专业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变动性是绝对的。因此,专业的调整是职业技术院校时时面临的课题。实践证明,坚持“需求第一、适时调向、主干辐射、以点带面、因势利导”是实现专业设置灵活性与稳定性统一的有益做法。
(3)适应需求与突出特色的原则。只有彰显专业优势,才能培植专业特色。职业技术院校的专业建设涉及诸多方面,不仅包括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还涉及师资、教学和实训场地、设备、图书等基本条件,以及体现职业技术院校特色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和手段、评估方式等,特别是重点体现在教学水平(内容、方法、手段)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上。这里,科学的专业培养计划的制订与实施,是保证教育目标实现的前提。必须重点强调职业分析、专业服务方向和专业核心能力的确定、课程的开发与设置、教学计划的编制、专业委员会论证等几个关键环节。在教学质量的控制方面,应着重抓好教学计划管理与实施、教学过程管理、教学督导、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环节。课程是落实教育目标的主渠道。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职业技术院校能否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人才的决定性因素,也是职业技术院校教学工作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2.对准岗位设课程,全面优化课程结构体系。新建职业技术院校由于受传统普通教育惯性的影响,在课程设置上极易犯“理论化”倾向的错误。明显的职业导向性是职业教育课程区别于普通教育课程的显著特征之一。社会需求与就业需求是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出发点,为了保证突出技能型人才的本质特征,应旗帜鲜明地坚持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从根本上否定普通高等学校“学科本位”的课程价值取向,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设置思想。为此,要从职业分析人手,即通过对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职责、职业任务的分析,找出该职业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然后在对每一专项能力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以及工具与设备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最终确定设置哪些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从而构筑起公共素质模块、专业基础知识模块、专业基本技能模块和顶岗技能模块四者科学合理、有机协调的课程结构。进行职业分析是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的前提和依据。我们要根据职业岗位对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及时吸收本学科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广泛吸纳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改成果,努力体现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做到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使学生及时了解学科发展的新成就、新观点、新问题和新动向,使学生主动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职业技术院校的专业建设和独特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是带动整个学校有序、健康发展的基础。也可以说,一所职业技术院校要办出质量、办出特色,设置科学合理的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应是其追求的目标。
就业是职业技术教育与社会的结合点。对于一个就业者来说,既有社会层面的素质要求,又有职业层面的素质要求。就业者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才能立足本职、适应社会、持续发展、实现自我。目前,不同的用人单位对职业技术院校的毕业生有不同的要求,有的看重当前的岗位适应性,有的强调岗位的迁移和知识能力的更新。为此,职业技术院校应将就业导向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全过程中,以社会需求为目标设置专业,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干,按照生产或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以加强就业指导为基本措施,构建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1.学生的能力素质结构应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职业素质要求。职业技术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即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市场需要的、抢手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或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职业技术院校应着重培养学生两方面素质能力:一是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下厂锻炼、第二课堂、军训、出操、就餐、宿舍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社团活动、社会活动等环节或项目中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育训练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生活、为人处世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以适应现代社会对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要求。二是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及职业能力的培养。周济部长曾说过,职业技术学校要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把学做人和学技能结合起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这不仅是职业院校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基本体现,也是现代化建设对新一代劳动者的基本要求。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是不仅要使人有技能,而且还要使人有文化。只有坚持这一点,才能从根本上体现“以人为本”,学校教育也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完成“育人”的使命和任务。因此说,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除了应具有其他类型院校的学生均应具有的一般思想品德素质外,还应具备正确的劳动态度、良好的劳动习惯、高尚的职业道德,以及集体主义团结协作的精神。
2.根据社会需求及职教人才特点,实施具有职教特色人才培养。(1)加强校企合作,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可以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的“零对接”,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技能训练场地、实训场景、教育资源、部分师资等保证。总之,校企合作、走产学研结合之路,能实现互惠互利,双赢多赢,这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必然选择。(2)适应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的要求,加强兼容性的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就业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做人才保证。学院要根据“双师型”教师的特点和成长规律,按照“接收引进、按需培养、注重实践、训以致用”的原则,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只有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理论与实践兼容的师资队伍,才能满足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学需要。(3)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特点,教学过程遵循职业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的原则。职业教育是技术性、职业性很强的专业教育。职业性与技术性相结合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特征。为使两者得以有效地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一要在培养目标中明确规定职业性目标和技术性目标,通过对学生进行职业需要和技术技能两个方面的培养、训练和陶冶,使学生毕业后能立即或很快地适应某种或某些职业技术岗位的需要。二要在课程设置、教学制度安排、专业教学计划等方面体现适应性。因为变化和发展是职业和技术的共同特性,这就要求职业技术院校在诸多方面都能适应这种变化和发展。(4)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以培养能力为主线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了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突出强调了实践性教学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形成科学、规范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既是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也是职业技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实现实践性教学目标,一要抓好“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二要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三要加强实践教学模式的创建。总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职业技术院校建设好专业的根本保证。(5)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学生择业(创业)能力及竞争力。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国家对职业技术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在进行就业指导工作时,一要传授职业知识。通过就业指导,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择业观和劳动价值观,端正择业求职的动机,避免盲目择业造成的盲目流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干。二要传授求职知识,提高其竞争能力。三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四要开展创业教育,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其创业素质,为最终走上创业之路奠定基础。
[论文关键词]职业技术院校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社会需求培养模式
当前,现代化建设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种种要求,这是职业教育面临的最大机遇。作为职业技术院校,如何抓住机遇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充分发挥自身在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方面的优势,是摆在职业技术院校面前的重要任务,也是值得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主动适应”是职教发展的必然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才的社会活动,具有强烈的目的性。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国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定位和要求,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育目的及主要任务是:根据市场需求,针对实际的用人需要和职业岗位(群),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各类技术应用型人才,促使现代化的高科技设备转化为现实的社会生产力,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以便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目的,我们就应突出强调职业技术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要让职业技术教育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满足个人求知、求技和社会对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使受教育者学有所成,充分就业。总之,职业教育的“主动适应”是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必然。
二、办学理念是职教发展的关键
办学理念是学校对“办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等问题进行深层次思考的结晶。办学理念的最终形成,涉及办学中对各方面主要内容的通盘考虑与精心提炼。对职业技术院校来讲,尤其要突考虑“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符合科学发展观”在办学理念中的特殊地位。这是因为,职业技术教育是与社会经济直接对接的教育,失去了社会经济这个着眼点和落脚点,职业技术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即使学院内部搞得再红火、各项工作搞得再出色,也不能说它是在搞职业技术教育。如果说“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必然的话,那么,“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办学理念则是职业技术教育永远焕发青春、永远充满活力、永远保有不断发展能力的源头。社会经济发展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就要被淘汰;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就必然能获得发展,因此,这就使得“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办学理念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三、培养模式是职教发展的基础
如果说办学理念是职业技术院校得以持续发展的灵魂,那么,人才培养模式则是办学理念得以实现的基础。所谓人才培养模式,一般认为,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等要素。它回答了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它不同于学术型、工程型人才。因此,在培养模式上,它既不能借用普通高等院校的模式,又不能照搬中专学校的方法,应形成自身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技术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其指导思想应着重体现以下三点:一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前提下,准确把握经济、科技发展脉络和社会的人才需求趋势,以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二是以职业技术领域和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制订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方案。三是要突出实践教学环节,重新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学体系。在上述指导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社会需求及岗位要求,进行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制定、实施具有职教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按照社会需求及岗位要求,进行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
专业设置是教育与社会经济的接izl,是职业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具体体现,是社会需求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是职业技术院校适应社会需求、保证人才培养“适销对路”的关键环节。
1.专业设置与建设要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1)适应需求与条件可能相结合的原则。所谓适应需求,就是指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必须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受教育者的需求,使所设置的专业建立在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在强调需要的同时,也必须考虑条件可能原则,即专业设置条件的具体状况。如比较完善的专业教学设施、教学设备和合格的专业师资队伍等自身条件,都是专业设置的物质基础,是实施专业计划、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
(2)适应需求与优势互动的原则。专业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变动性是绝对的。因此,专业的调整是职业技术院校时时面临的课题。实践证明,坚持“需求第一、适时调向、主干辐射、以点带面、因势利导”是实现专业设置灵活性与稳定性统一的有益做法。
(3)适应需求与突出特色的原则。只有彰显专业优势,才能培植专业特色。职业技术院校的专业建设涉及诸多方面,不仅包括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还涉及师资、教学和实训场地、设备、图书等基本条件,以及体现职业技术院校特色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和手段、评估方式等,特别是重点体现在教学水平(内容、方法、手段)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上。这里,科学的专业培养计划的制订与实施,是保证教育目标实现的前提。必须重点强调职业分析、专业服务方向和专业核心能力的确定、课程的开发与设置、教学计划的编制、专业委员会论证等几个关键环节。在教学质量的控制方面,应着重抓好教学计划管理与实施、教学过程管理、教学督导、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环节。课程是落实教育目标的主渠道。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职业技术院校能否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人才的决定性因素,也是职业技术院校教学工作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2.对准岗位设课程,全面优化课程结构体系。新建职业技术院校由于受传统普通教育惯性的影响,在课程设置上极易犯“理论化”倾向的错误。明显的职业导向性是职业教育课程区别于普通教育课程的显著特征之一。社会需求与就业需求是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出发点,为了保证突出技能型人才的本质特征,应旗帜鲜明地坚持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从根本上否定普通高等学校“学科本位”的课程价值取向,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设置思想。为此,要从职业分析人手,即通过对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职责、职业任务的分析,找出该职业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然后在对每一专项能力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以及工具与设备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最终确定设置哪些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从而构筑起公共素质模块、专业基础知识模块、专业基本技能模块和顶岗技能模块四者科学合理、有机协调的课程结构。进行职业分析是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的前提和依据。我们要根据职业岗位对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及时吸收本学科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广泛吸纳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改成果,努力体现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做到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使学生及时了解学科发展的新成就、新观点、新问题和新动向,使学生主动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职业技术院校的专业建设和独特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是带动整个学校有序、健康发展的基础。也可以说,一所职业技术院校要办出质量、办出特色,设置科学合理的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应是其追求的目标。
(二)按照社会需求及就业需要,制定、实施人才培养模式
就业是职业技术教育与社会的结合点。对于一个就业者来说,既有社会层面的素质要求,又有职业层面的素质要求。就业者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才能立足本职、适应社会、持续发展、实现自我。目前,不同的用人单位对职业技术院校的毕业生有不同的要求,有的看重当前的岗位适应性,有的强调岗位的迁移和知识能力的更新。为此,职业技术院校应将就业导向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全过程中,以社会需求为目标设置专业,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干,按照生产或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以加强就业指导为基本措施,构建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1.学生的能力素质结构应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职业素质要求。职业技术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即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市场需要的、抢手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或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职业技术院校应着重培养学生两方面素质能力:一是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下厂锻炼、第二课堂、军训、出操、就餐、宿舍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社团活动、社会活动等环节或项目中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育训练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生活、为人处世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以适应现代社会对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要求。二是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及职业能力的培养。周济部长曾说过,职业技术学校要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把学做人和学技能结合起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这不仅是职业院校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基本体现,也是现代化建设对新一代劳动者的基本要求。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是不仅要使人有技能,而且还要使人有文化。只有坚持这一点,才能从根本上体现“以人为本”,学校教育也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完成“育人”的使命和任务。因此说,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除了应具有其他类型院校的学生均应具有的一般思想品德素质外,还应具备正确的劳动态度、良好的劳动习惯、高尚的职业道德,以及集体主义团结协作的精神。
2.根据社会需求及职教人才特点,实施具有职教特色人才培养。(1)加强校企合作,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可以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的“零对接”,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技能训练场地、实训场景、教育资源、部分师资等保证。总之,校企合作、走产学研结合之路,能实现互惠互利,双赢多赢,这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必然选择。(2)适应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的要求,加强兼容性的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就业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做人才保证。学院要根据“双师型”教师的特点和成长规律,按照“接收引进、按需培养、注重实践、训以致用”的原则,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只有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理论与实践兼容的师资队伍,才能满足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学需要。(3)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特点,教学过程遵循职业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的原则。职业教育是技术性、职业性很强的专业教育。职业性与技术性相结合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特征。为使两者得以有效地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一要在培养目标中明确规定职业性目标和技术性目标,通过对学生进行职业需要和技术技能两个方面的培养、训练和陶冶,使学生毕业后能立即或很快地适应某种或某些职业技术岗位的需要。二要在课程设置、教学制度安排、专业教学计划等方面体现适应性。因为变化和发展是职业和技术的共同特性,这就要求职业技术院校在诸多方面都能适应这种变化和发展。(4)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以培养能力为主线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了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突出强调了实践性教学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形成科学、规范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既是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也是职业技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实现实践性教学目标,一要抓好“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二要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三要加强实践教学模式的创建。总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职业技术院校建设好专业的根本保证。(5)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学生择业(创业)能力及竞争力。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国家对职业技术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在进行就业指导工作时,一要传授职业知识。通过就业指导,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择业观和劳动价值观,端正择业求职的动机,避免盲目择业造成的盲目流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干。二要传授求职知识,提高其竞争能力。三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四要开展创业教育,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其创业素质,为最终走上创业之路奠定基础。
上一篇:试论运用市场机制保障高职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