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英语类专业课程模块建设
发布时间:2015-07-09 08:56
【论文摘要】专业课程的设置模式是高职院校形成自己品牌特色的关键内容之一。只有了解市场需要的人才类型,才能打造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本文根据英语类专业的特殊性,尝试构建了高职英语类专业课程模块体系,介绍了专业课程模块设置的方法、途径和主要内容。
【论文关键词】英语类;课程模块;社会需求
高职教育是技术性、应用性的教育,理论课程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技术技能要求较高。当代科学技术知识快速增长,而学历教育的学习时间、学习周期却是有限的,每个人的学习兴趣能力又表现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体系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采用“模块”构建不同的课程结构,以适应不同的培养目标。
一、英语类专业课程模块建设依据
“模块课程”最早见于20世纪60—70年代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如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mes(模块技能组合课程模式)和加拿大的cbe(能力教育体系)。这种课程从工业生产中将功能相关的零件组合在一起成为“模块”。“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是依据我国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以及教育和个体的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在借鉴了国外职教课程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基础上所研究开发出来的适合我国国情的职教课程新模式。该课程模式以职业岗位群能力分析为切人点,强调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让学生先接受职业群共同的基础教育和基本技能训练,再依据学生个体的能力、兴趣以及社会需求,选择不同专业(或职业)学习专业知识,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模块式教学给学生铸造一块定向性强的技能模块。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的其中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要拓展办学模式,以校企合作为手段,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为地方经济及行业发展服务。
二、英语类专业课程模块建设途径
(一)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们英语类专业在课程模块设置进行礼会调查时,注重研究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特别关注市场经济和专业技术领域发展的新态势,使所制订的教学计划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同时成立了由行业专家参与的专业课程模块改革和建设领导小组,积极主动地与市场经济接轨,构建模块化的课程结构。突破人才培养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层课程框架,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为教育目标,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建立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和公共任选课四种类型课程的学分制课程体系,使学生既达到高职人才培养的共性要求,又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空间。教学内容上,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能力培养目标进行重组、整合与优化。教学方法上,体现能力培养,广泛采用实际操作训练、现场教学、行动导向、项目教学、案例、参与式、讨论式、启发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教学,并加强课程的组织管理、运行管理和质量管理以及课程的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
(二)依托行业特点
“课程模块”改革方案,主要针对“订单式培养”协议单位的行业特点,以及该单位岗位(群)的需要,进行课程整合,推进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学生在校需要完成的有理论、实践课程的学习及岗前教育,并带课题(毕业实践报告)进入议培养单位顶岗实习,实现职业性需求与教学模块化的充分融合。
(三)设置“大平台、多模块方向”
学生入学的前半段,针对岗位群设置综合性的大专业。后半段,再根据岗位需求及就业导向设置多个专业方向,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的课程教育体系。以多用途标准模块平台的概念,将课程系统设计成一种可以组合同一职业岗位群不同专业方向的标准平台。
三、课程模块建设内容
(一)pem模式课程模块体系建设
课程模块构建,强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够用、实践”为主。同时,需要课程资源信息库的支持,以为学生提供直接的学习支持服务。专业课程模块构建应符合专业设置标准,专业设置符合培养目标,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特点,符合学生个性选课和新知识引入的灵活性要求,符合市场需求,课程前后衔接有序,易理解、易操作、易实施、易推广的原则,我们提出了课程模块pem模式,即:“以实践为核心(practice)”是高职英语的目标定位;“以英语为主线(english)”是高职外语的属性定位;“以专业为背景(major)”是高职英语的人才定位。
(二)课程模块教学资源建设
课程模块教学资源建设主要是高职外语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移动技术在外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等。高职外语教材建设包括公共英语教材和专业外语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主要是引进国内外英语优质教学资源和建设高职英语语料库;另外,依托移动互联技术和网络多媒体技术开展的移动教育为实现人类终身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如何利用移动设备更好地开展教学成为国内外教育界研究的热点。
在实践教学中,为把专业能力的培养循序渐进地渗透于各个环节,使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我们将传统的“理论、实践、再理论”的教学顺序改为“实践认识、针对实践的理论学习、再实践”的顺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模块化教学,彻底打乱教材的章节和授课顺序,根据知识的结构层次、关联程度等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模块,采用模块化渐进式教学方法并重点抓好每个实践教学模块中的核心问题。高职数控技术的培养目标是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我们在检验各个实践教学模块的教学目标时.突出考核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突出能力的考核,以劳动部等有关部门颁发的专业岗位资格和技术等级标准为参照,进行全程考核。
四、英语类专业课程模块设置
我们的英语类专业课程模块通过教育理论和方法的探索,宏观上,外语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不断整合完善。微观上,不断调整丰富课程内容。外语专业的教学目标以该专业所对应的典型职业活动的工作能力为导向,教学过程要以该专业所对应的典型的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行动要以该专业所对应的典型的职业活动的工作情境为导向,设置英语类专业的课程体系。我们的英语类课程模块设置分为:公共必修课程模块、专业群基础课程模块、订单模块、非订单模块、专业任选课程模块、公共任选课程模块、顶岗实习与毕业实践报告。具体如图所示:
五、课程模块建设的创新点
(一)零距离方式进入
订单式培养的学生以零距离的方式进入企业实现无缝链接,将学生进入企业后的岗前培训时间提前至在校期间完成。
(二)全真的实践环境
学生最后一学期携各自实践报告题目进入公司顶岗参加实习,进入全真实践环境,从具体工作中体会、分解、吸收所学各项课程。期间可一并完成内容具体的毕业实践报告。
(三)职业性与模块化
针对合作单位的行业特点以及其岗位(群)的实际需要,就订单式培养学生的课程进行全方位的整合。
总之,模块的设置有利于解决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矛盾,并便于调整课程内容;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场地、设备等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校有特色的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学生自主并及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
【论文关键词】英语类;课程模块;社会需求
高职教育是技术性、应用性的教育,理论课程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技术技能要求较高。当代科学技术知识快速增长,而学历教育的学习时间、学习周期却是有限的,每个人的学习兴趣能力又表现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体系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采用“模块”构建不同的课程结构,以适应不同的培养目标。
一、英语类专业课程模块建设依据
“模块课程”最早见于20世纪60—70年代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如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mes(模块技能组合课程模式)和加拿大的cbe(能力教育体系)。这种课程从工业生产中将功能相关的零件组合在一起成为“模块”。“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是依据我国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以及教育和个体的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在借鉴了国外职教课程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基础上所研究开发出来的适合我国国情的职教课程新模式。该课程模式以职业岗位群能力分析为切人点,强调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让学生先接受职业群共同的基础教育和基本技能训练,再依据学生个体的能力、兴趣以及社会需求,选择不同专业(或职业)学习专业知识,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模块式教学给学生铸造一块定向性强的技能模块。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的其中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要拓展办学模式,以校企合作为手段,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为地方经济及行业发展服务。
二、英语类专业课程模块建设途径
(一)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们英语类专业在课程模块设置进行礼会调查时,注重研究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特别关注市场经济和专业技术领域发展的新态势,使所制订的教学计划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同时成立了由行业专家参与的专业课程模块改革和建设领导小组,积极主动地与市场经济接轨,构建模块化的课程结构。突破人才培养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层课程框架,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为教育目标,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建立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和公共任选课四种类型课程的学分制课程体系,使学生既达到高职人才培养的共性要求,又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空间。教学内容上,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能力培养目标进行重组、整合与优化。教学方法上,体现能力培养,广泛采用实际操作训练、现场教学、行动导向、项目教学、案例、参与式、讨论式、启发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教学,并加强课程的组织管理、运行管理和质量管理以及课程的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
(二)依托行业特点
“课程模块”改革方案,主要针对“订单式培养”协议单位的行业特点,以及该单位岗位(群)的需要,进行课程整合,推进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学生在校需要完成的有理论、实践课程的学习及岗前教育,并带课题(毕业实践报告)进入议培养单位顶岗实习,实现职业性需求与教学模块化的充分融合。
(三)设置“大平台、多模块方向”
学生入学的前半段,针对岗位群设置综合性的大专业。后半段,再根据岗位需求及就业导向设置多个专业方向,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的课程教育体系。以多用途标准模块平台的概念,将课程系统设计成一种可以组合同一职业岗位群不同专业方向的标准平台。
三、课程模块建设内容
(一)pem模式课程模块体系建设
课程模块构建,强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够用、实践”为主。同时,需要课程资源信息库的支持,以为学生提供直接的学习支持服务。专业课程模块构建应符合专业设置标准,专业设置符合培养目标,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特点,符合学生个性选课和新知识引入的灵活性要求,符合市场需求,课程前后衔接有序,易理解、易操作、易实施、易推广的原则,我们提出了课程模块pem模式,即:“以实践为核心(practice)”是高职英语的目标定位;“以英语为主线(english)”是高职外语的属性定位;“以专业为背景(major)”是高职英语的人才定位。
(二)课程模块教学资源建设
课程模块教学资源建设主要是高职外语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移动技术在外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等。高职外语教材建设包括公共英语教材和专业外语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主要是引进国内外英语优质教学资源和建设高职英语语料库;另外,依托移动互联技术和网络多媒体技术开展的移动教育为实现人类终身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如何利用移动设备更好地开展教学成为国内外教育界研究的热点。
(三)课程模块实践教学建设
在实践教学中,为把专业能力的培养循序渐进地渗透于各个环节,使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我们将传统的“理论、实践、再理论”的教学顺序改为“实践认识、针对实践的理论学习、再实践”的顺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模块化教学,彻底打乱教材的章节和授课顺序,根据知识的结构层次、关联程度等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模块,采用模块化渐进式教学方法并重点抓好每个实践教学模块中的核心问题。高职数控技术的培养目标是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我们在检验各个实践教学模块的教学目标时.突出考核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突出能力的考核,以劳动部等有关部门颁发的专业岗位资格和技术等级标准为参照,进行全程考核。
四、英语类专业课程模块设置
我们的英语类专业课程模块通过教育理论和方法的探索,宏观上,外语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不断整合完善。微观上,不断调整丰富课程内容。外语专业的教学目标以该专业所对应的典型职业活动的工作能力为导向,教学过程要以该专业所对应的典型的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行动要以该专业所对应的典型的职业活动的工作情境为导向,设置英语类专业的课程体系。我们的英语类课程模块设置分为:公共必修课程模块、专业群基础课程模块、订单模块、非订单模块、专业任选课程模块、公共任选课程模块、顶岗实习与毕业实践报告。具体如图所示:
五、课程模块建设的创新点
(一)零距离方式进入
订单式培养的学生以零距离的方式进入企业实现无缝链接,将学生进入企业后的岗前培训时间提前至在校期间完成。
(二)全真的实践环境
学生最后一学期携各自实践报告题目进入公司顶岗参加实习,进入全真实践环境,从具体工作中体会、分解、吸收所学各项课程。期间可一并完成内容具体的毕业实践报告。
(三)职业性与模块化
针对合作单位的行业特点以及其岗位(群)的实际需要,就订单式培养学生的课程进行全方位的整合。
总之,模块的设置有利于解决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矛盾,并便于调整课程内容;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场地、设备等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校有特色的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学生自主并及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