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成人高等职业教育产教结合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5-07-09 09:01
论文关键词:教育创新 成人高等职业教育 产教结合 教育模式
论文摘要:因应社会经济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积极进行教育创新,高职业教育的辐射能力和服务能力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大力发展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是新形势下国家的要战略选择,创新产教合作的教育模式成为学校和企业发展的共同价值取向。
因应社会经济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为新形势下国家的战略选择,创新产教合作的教育模式成为学校和企业发展的价值取向。本课题所指的产教合作教育模式,是指以企业在职职工为培养对象,以贴近企业需求、贴近岗位需求、贴近职工自身需求为宗旨,以适应首都经济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目标,以学历教育为支点,以有效整合企业优质教育资源为途径,以建立开放式的成人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为主线,全面实行弹性学习制度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新型产教合作教育模式是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性选择
因应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创新的需要,提高职业教育的辐射能力和服务能力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当前职业技术教育正处在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推动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既符合学校利益,也符合企业利益,还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可靠保障,是一个共赢的选择。
(一)新型产教合作教育模式是成人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经济社会的发展因科技的投入而取得显著进步,同时经济的发展对传统产业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对传统产业的组织形式进行彻底调整凸显其重要性。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大调整,企业的不断改革与重组,对高技能人才提出了多样化需求。
任何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都要与社会人才结构体系的某一系列或某一层次的人才需求相对应,以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高等职业教育被视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保持社会稳定的支撑点,从一定意义上讲,构建面向企业在职职工的产教合作教育模式有助于这两种功能的有效发挥。通过教育模式的改革,使成人高等职业教育在其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适应多元化经济体制对技能型人才的不同需求;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与成人高等职业教育结构调整之间的良性互动;使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成为促进经济高效、公平、可持续发展的积极要素。
(二)新型产教合作教育模式是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终身教育体系的关键举措
“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成人个性化学习”为成人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实践确定了指导原则。终身教育思想在时间和空间方面贯穿着所有教育阶段和架构,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在时间、空间和学习方式上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成人高等职业教育要以“构建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为核心任务重新进行功能定位,明确“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岗位”的宗旨,为国家、企业和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教育服务。
通过新型产教合作教育模式的设计和推行,实现企业在职职工学习经历与教育学分之间的有序转化,并实现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工作经历的相互沟通和有机融合。使技能型人才成长的通道多元化、灵活化,保障企业职工终身受教育的权利,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普通化的主渠道功能。
(三)新型产教合作教育模式是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
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学校和企业实现共赢的主要途径。国际合作教育的发展和国内职业教育产教结合的实践证明,通过产教结合创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模式,也符合国际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新型产教合作教育模式的构建对反思高等职业教育的应然内涵和应有功能具有特殊的意义。伴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成人高等职业教育应站在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高度重新审视自身的职能。通过教育模式的改革,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特征及办学方式等办学规律进行再思考和再设计,将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向深入,探索一条新形势下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改革之路。
二、新型产教合作教育的基本模型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各个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都不同程度地重视企业和学校的合作。“产学合作”模式,最初出现在19世纪的德国“双元制”职业学校中,20世纪80年代后,这种模式作为最成功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被各国纷纷效仿。“学校—企业”模式在美国的“合作教育”、日本的“产学合作”职业教育、英国的“以课程为核心、以证书体系为框架”模式中得到了完整的体现。“产学合作”模式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运转灵活、优势互补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最佳模式,体现了学校、企业在文化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上分工合作、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及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的原则。
借鉴国外产教合作教育模式的运行实践并进行本土化思考,为探索我国成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做积极尝试。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面向社会和市场开放办学,为地方经济和企业服务已经成为职业院校的自觉选择。校企合作是一种战略伙伴关系,在合作动机上是双方利益和效益的驱动,在合作结果上互利双赢,校企合作的结合点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储备和使用,实现学校教育功能与企业实际需求的有效对接。
(一)在服务面向上,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实践一体化
学校和企业针对社会、市场、企业和岗位的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规划,以特定企业的在职职工为服务对象,充分利用校企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实现理论学习、基本训练和岗位实践的一体化设计。
1.在服务对象的入学资格上,要求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和实践经历。本课题中所指新型产教合作教育模式的核心特征,即以具有一定工作经历的企业在职职工为培养对象,是面向特定企业开展的职业教育服务。培养对象的限定集中体现成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职后教育的属性,“工作成人”是新型产教合作教育模式服务对象的概括表述。
2.在培养目标的设计上,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不仅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而且强调关键能力的培养,即超出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范畴的、可运用于多种职业的迁移性能力,注重满足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成人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职业的定向性决定了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必须定位在培养应用型、操作型的高技能人才上。
3.在专业设置上,以职业分析为导向。通过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的职业分析,将一个或若干个岗位归结为一个岗位群,并对应一个“专业”,同时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分辨出支撑该专业的知识与技能
4.在课程的确定上,以职业活动为中心选择课程内容,并建立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的阶梯式课程结构。职业技能、职业能力的训练与岗位实践是一种典型的实践实训活动,具有明显的过程属性。
5.在工学矛盾的处理上,以推行弹性学习制度为根本途径。新型产教合作教育模式的关键运行机制,即为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的需要,灵活、弹性地确定教学时间、教学地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二)在资源建设上,学校与企业共建共享、优势互补、共同育人
本课题中的产教合作教育模式,在校企合作的范围半径上,是要构建“一校多企”的办学模式。产教合作机制的构建是确保成人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属性发挥的内在要求。产教合作内容丰富,从硬件到软件,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从办学到教学,层次不断递进。特别是在资源的整合方面,学校要发挥组织者的作用,充分占有信息,以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整合各方有效资源。
学校和企业要实现人、财、物的双向流动与合作,重点是要发挥企业优质实践实训资源的作用,包括实践场所、实训设备、实践课师资、实践课教材等;同时要有效配置学校的教学资源,包括基础课模块的师资、技术咨询和专业化的教学管理服务等。在资源的建设和整合过程中,以学校为桥梁,实现有关企业之间教育资源的调节利用。在校企现有资源无法满足教学要求的情况下,学校还要通过整合社会上的具有适应性的教学资源以满足校企合作办学的目标。
(三)在合作的内容和程度上,实现校企之间的多方面实体合作
新型产教合作教育模式旨在实现企业在所有教学环节中的源头参与、全程参与、深度参与,校企之间整体联动、深度运作。
1.专业建设为龙头
学校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结合企业人才培养规划,瞄准产业建专业,围绕专业联产业,学科链对接产业链,专业链对接岗位链,实现校企合作的专业化和专门化。
2.课程建设为核心
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展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资格和能力分析,共同研究课程方案的规划和设计,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共同制定企业岗位能力标准,确保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课程内容的变化根据企业的需求环境做调整,实现育人主体与用人主体的高度契合。
3.教师队伍是关键
强化高等职业教育意识,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出特色的关键。积极引进和聘请企业(行业)的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担任专业课程模块的授课教师和实践实训教学的指导教师。
职工岗位实践能力的提升,为本课题所指新型产教合作教育模式的核心目标。实训中心使教学更接近企业的技术发展水平,并与企业实际技术同步滚动;以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教学设备,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生产为一体,发挥其应用性、综合性、先进性、仿真性的优势。
5.教材建设是抓手
借助企业(行业)之力,开发和编写具有职业和企业岗位特点的教材,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融合学科体系和职业资格证书标准,吸收企业(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体现模块化、活页式、直观性。
6.实践教学是重点
成人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定位决定了教育、培养模式必须由注重理论教学的单元性转向理论与职业技能并重的双元性。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展的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服务,着重强调学生结合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并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实践活动,解决理论困惑。整合校内外具有适应性的实践实训资源,创造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保证成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
7.企业评价是导向
在本课题所指的新型产教合作教育模式的设计和实践中,改变学校和教师的单一评价模式,将企业的用人标准作为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构建学校、企业、社会共同开展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多元主体格局。
8.学生成才是目的
校企合作的根本价值判断,即以特定企业的人才培养规划为依据,为特定企业量身定做的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企业在职职工职业能力的提升为本课题所指新型产教合作教育模式的核心诉求,打造高技能的应用性人才队伍是学校和企业共同的自觉行为。
(四)在合作的效能上,打造企业、学校和政府“多赢”格局
1.服务企业人才发展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获得人力资源储备。
2.拓展学校发展空间、延伸学校服务功能,学校的教育供给与新形势下的教育需求相对接。
3.稳定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教育供需矛盾,符合政府公共管理服务的价值选择。
三、推行新型产教合作教育模式的制约因素和保障措施
200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职业教育要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教育部也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鼓励校企合一、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共进、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职业教育模式”。客观上,我国职业教育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特别是直接面向企业在职职工开展的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在构建产教合作教育模式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更是鲜见。
(一)制约因素,
1.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
本课题所指的产教合作教育模式,着重强调企业在人、财、物、信息等资源上进行全方位、多层面地参与职业教育全过程。特别是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师资建设、教材建设、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教学投入等方面,为实现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企业的实质性参与、发挥建设性作用尤为重要。
实践表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改革的内驱力不足、现有法律政策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约束力缺位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职业教育包括成人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制约着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功能的发挥。
2.学校在校企合作机制建设上的组织者作用和合作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本课题所指的产教合作教育模式,着重强调学校在合作中要充分发挥组织者的作用,特别是在专业论证、资源整合、质量监控方面,学校应发挥专业化优势,指导企业按照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和规范开展教育合作。
实践表明,学校在资源的整合、教学过程的管理、教学质量的管理方面,操作模式与产教合作教育模式的要求仍存在差距。如何有效发挥学校的办学主体作用、提高合作能力,增强产教合作教育模式的运行过程和运行质量的可控性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实践探索。
(二)保障措施
通过完善法律政策、加强政府的统筹引导,从制度建设上破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难题,确保学校、企业对教育履行社会责任。为此,应在国家层面上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和有效的推进策略。
1.完善现有法律,以法律规范的形式明确校企合作各方职责
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都是依靠立法来规制企业在参与职业教育中的权利和义务。如德国政府制定了《职业教育法》、《劳动促进法》等法律法规来调整校企合作中多方关系,对企业、学校、学生三者的义务、责任都作了明确规定。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就企业、学校开展职业教育的义务仅作了象征性、概括性、原则性的规定,缺乏操作性和对校企双方在职责履行上的约束力。
建议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法》的内容,强化有关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方面的法律规定,明确政府、学校、企业、学生在校企合作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同时建议适时推出《校企合作教育法》,以单行法的形式确定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模式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功能。
2.加强政府统筹引导,以导向型政策推动校企合作机制的构建
在成人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对校企合作教育价值功能的认识和判断,还存在着局部意识与全局意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部分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教育”观念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校企合作机制的设计和运行中,政府应充分发挥第三方力量的组织、推动、协调作用:
(1)发挥资源调配方面的优势,统筹经费、统筹资源、统筹信息,引导和支持创新型的教育教学要素向企业集聚。
(2)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管理服务,规划校企合作方向、搭建合作平台、监督合作落实、评价合作成效。
(3)制定导向型政策,推动利益补偿机制的建立,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引导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的热情和动力。
建立健全新型产教合作教育的运行机制、探索校企合作教育的教学管理模式是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路径。加强对校企合作问题的多角度研究和实践,探索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市场潜在需求,更新办学理念,确保成人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内在活力。
论文摘要:因应社会经济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积极进行教育创新,高职业教育的辐射能力和服务能力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大力发展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是新形势下国家的要战略选择,创新产教合作的教育模式成为学校和企业发展的共同价值取向。
因应社会经济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为新形势下国家的战略选择,创新产教合作的教育模式成为学校和企业发展的价值取向。本课题所指的产教合作教育模式,是指以企业在职职工为培养对象,以贴近企业需求、贴近岗位需求、贴近职工自身需求为宗旨,以适应首都经济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目标,以学历教育为支点,以有效整合企业优质教育资源为途径,以建立开放式的成人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为主线,全面实行弹性学习制度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新型产教合作教育模式是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性选择
因应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创新的需要,提高职业教育的辐射能力和服务能力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当前职业技术教育正处在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推动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既符合学校利益,也符合企业利益,还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可靠保障,是一个共赢的选择。
(一)新型产教合作教育模式是成人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经济社会的发展因科技的投入而取得显著进步,同时经济的发展对传统产业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对传统产业的组织形式进行彻底调整凸显其重要性。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大调整,企业的不断改革与重组,对高技能人才提出了多样化需求。
任何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都要与社会人才结构体系的某一系列或某一层次的人才需求相对应,以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高等职业教育被视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保持社会稳定的支撑点,从一定意义上讲,构建面向企业在职职工的产教合作教育模式有助于这两种功能的有效发挥。通过教育模式的改革,使成人高等职业教育在其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适应多元化经济体制对技能型人才的不同需求;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与成人高等职业教育结构调整之间的良性互动;使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成为促进经济高效、公平、可持续发展的积极要素。
(二)新型产教合作教育模式是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终身教育体系的关键举措
“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成人个性化学习”为成人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实践确定了指导原则。终身教育思想在时间和空间方面贯穿着所有教育阶段和架构,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在时间、空间和学习方式上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成人高等职业教育要以“构建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为核心任务重新进行功能定位,明确“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岗位”的宗旨,为国家、企业和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教育服务。
通过新型产教合作教育模式的设计和推行,实现企业在职职工学习经历与教育学分之间的有序转化,并实现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工作经历的相互沟通和有机融合。使技能型人才成长的通道多元化、灵活化,保障企业职工终身受教育的权利,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普通化的主渠道功能。
(三)新型产教合作教育模式是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
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学校和企业实现共赢的主要途径。国际合作教育的发展和国内职业教育产教结合的实践证明,通过产教结合创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模式,也符合国际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新型产教合作教育模式的构建对反思高等职业教育的应然内涵和应有功能具有特殊的意义。伴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成人高等职业教育应站在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高度重新审视自身的职能。通过教育模式的改革,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特征及办学方式等办学规律进行再思考和再设计,将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向深入,探索一条新形势下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改革之路。
二、新型产教合作教育的基本模型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各个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都不同程度地重视企业和学校的合作。“产学合作”模式,最初出现在19世纪的德国“双元制”职业学校中,20世纪80年代后,这种模式作为最成功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被各国纷纷效仿。“学校—企业”模式在美国的“合作教育”、日本的“产学合作”职业教育、英国的“以课程为核心、以证书体系为框架”模式中得到了完整的体现。“产学合作”模式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运转灵活、优势互补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最佳模式,体现了学校、企业在文化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上分工合作、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及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的原则。
借鉴国外产教合作教育模式的运行实践并进行本土化思考,为探索我国成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做积极尝试。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面向社会和市场开放办学,为地方经济和企业服务已经成为职业院校的自觉选择。校企合作是一种战略伙伴关系,在合作动机上是双方利益和效益的驱动,在合作结果上互利双赢,校企合作的结合点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储备和使用,实现学校教育功能与企业实际需求的有效对接。
(一)在服务面向上,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实践一体化
学校和企业针对社会、市场、企业和岗位的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规划,以特定企业的在职职工为服务对象,充分利用校企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实现理论学习、基本训练和岗位实践的一体化设计。
1.在服务对象的入学资格上,要求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和实践经历。本课题中所指新型产教合作教育模式的核心特征,即以具有一定工作经历的企业在职职工为培养对象,是面向特定企业开展的职业教育服务。培养对象的限定集中体现成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职后教育的属性,“工作成人”是新型产教合作教育模式服务对象的概括表述。
2.在培养目标的设计上,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不仅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而且强调关键能力的培养,即超出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范畴的、可运用于多种职业的迁移性能力,注重满足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成人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职业的定向性决定了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必须定位在培养应用型、操作型的高技能人才上。
3.在专业设置上,以职业分析为导向。通过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的职业分析,将一个或若干个岗位归结为一个岗位群,并对应一个“专业”,同时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分辨出支撑该专业的知识与技能
4.在课程的确定上,以职业活动为中心选择课程内容,并建立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的阶梯式课程结构。职业技能、职业能力的训练与岗位实践是一种典型的实践实训活动,具有明显的过程属性。
5.在工学矛盾的处理上,以推行弹性学习制度为根本途径。新型产教合作教育模式的关键运行机制,即为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的需要,灵活、弹性地确定教学时间、教学地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二)在资源建设上,学校与企业共建共享、优势互补、共同育人
本课题中的产教合作教育模式,在校企合作的范围半径上,是要构建“一校多企”的办学模式。产教合作机制的构建是确保成人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属性发挥的内在要求。产教合作内容丰富,从硬件到软件,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从办学到教学,层次不断递进。特别是在资源的整合方面,学校要发挥组织者的作用,充分占有信息,以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整合各方有效资源。
学校和企业要实现人、财、物的双向流动与合作,重点是要发挥企业优质实践实训资源的作用,包括实践场所、实训设备、实践课师资、实践课教材等;同时要有效配置学校的教学资源,包括基础课模块的师资、技术咨询和专业化的教学管理服务等。在资源的建设和整合过程中,以学校为桥梁,实现有关企业之间教育资源的调节利用。在校企现有资源无法满足教学要求的情况下,学校还要通过整合社会上的具有适应性的教学资源以满足校企合作办学的目标。
(三)在合作的内容和程度上,实现校企之间的多方面实体合作
新型产教合作教育模式旨在实现企业在所有教学环节中的源头参与、全程参与、深度参与,校企之间整体联动、深度运作。
1.专业建设为龙头
学校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结合企业人才培养规划,瞄准产业建专业,围绕专业联产业,学科链对接产业链,专业链对接岗位链,实现校企合作的专业化和专门化。
2.课程建设为核心
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展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资格和能力分析,共同研究课程方案的规划和设计,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共同制定企业岗位能力标准,确保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课程内容的变化根据企业的需求环境做调整,实现育人主体与用人主体的高度契合。
3.教师队伍是关键
强化高等职业教育意识,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出特色的关键。积极引进和聘请企业(行业)的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担任专业课程模块的授课教师和实践实训教学的指导教师。
4.实训基地是保障.
职工岗位实践能力的提升,为本课题所指新型产教合作教育模式的核心目标。实训中心使教学更接近企业的技术发展水平,并与企业实际技术同步滚动;以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教学设备,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生产为一体,发挥其应用性、综合性、先进性、仿真性的优势。
5.教材建设是抓手
借助企业(行业)之力,开发和编写具有职业和企业岗位特点的教材,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融合学科体系和职业资格证书标准,吸收企业(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体现模块化、活页式、直观性。
6.实践教学是重点
成人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定位决定了教育、培养模式必须由注重理论教学的单元性转向理论与职业技能并重的双元性。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展的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服务,着重强调学生结合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并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实践活动,解决理论困惑。整合校内外具有适应性的实践实训资源,创造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保证成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
7.企业评价是导向
在本课题所指的新型产教合作教育模式的设计和实践中,改变学校和教师的单一评价模式,将企业的用人标准作为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构建学校、企业、社会共同开展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多元主体格局。
8.学生成才是目的
校企合作的根本价值判断,即以特定企业的人才培养规划为依据,为特定企业量身定做的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企业在职职工职业能力的提升为本课题所指新型产教合作教育模式的核心诉求,打造高技能的应用性人才队伍是学校和企业共同的自觉行为。
(四)在合作的效能上,打造企业、学校和政府“多赢”格局
1.服务企业人才发展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获得人力资源储备。
2.拓展学校发展空间、延伸学校服务功能,学校的教育供给与新形势下的教育需求相对接。
3.稳定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教育供需矛盾,符合政府公共管理服务的价值选择。
三、推行新型产教合作教育模式的制约因素和保障措施
200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职业教育要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教育部也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鼓励校企合一、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共进、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职业教育模式”。客观上,我国职业教育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特别是直接面向企业在职职工开展的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在构建产教合作教育模式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更是鲜见。
(一)制约因素,
1.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
本课题所指的产教合作教育模式,着重强调企业在人、财、物、信息等资源上进行全方位、多层面地参与职业教育全过程。特别是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师资建设、教材建设、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教学投入等方面,为实现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企业的实质性参与、发挥建设性作用尤为重要。
实践表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改革的内驱力不足、现有法律政策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约束力缺位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职业教育包括成人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制约着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功能的发挥。
2.学校在校企合作机制建设上的组织者作用和合作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本课题所指的产教合作教育模式,着重强调学校在合作中要充分发挥组织者的作用,特别是在专业论证、资源整合、质量监控方面,学校应发挥专业化优势,指导企业按照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和规范开展教育合作。
实践表明,学校在资源的整合、教学过程的管理、教学质量的管理方面,操作模式与产教合作教育模式的要求仍存在差距。如何有效发挥学校的办学主体作用、提高合作能力,增强产教合作教育模式的运行过程和运行质量的可控性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实践探索。
(二)保障措施
通过完善法律政策、加强政府的统筹引导,从制度建设上破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难题,确保学校、企业对教育履行社会责任。为此,应在国家层面上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和有效的推进策略。
1.完善现有法律,以法律规范的形式明确校企合作各方职责
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都是依靠立法来规制企业在参与职业教育中的权利和义务。如德国政府制定了《职业教育法》、《劳动促进法》等法律法规来调整校企合作中多方关系,对企业、学校、学生三者的义务、责任都作了明确规定。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就企业、学校开展职业教育的义务仅作了象征性、概括性、原则性的规定,缺乏操作性和对校企双方在职责履行上的约束力。
建议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法》的内容,强化有关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方面的法律规定,明确政府、学校、企业、学生在校企合作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同时建议适时推出《校企合作教育法》,以单行法的形式确定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模式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功能。
2.加强政府统筹引导,以导向型政策推动校企合作机制的构建
在成人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对校企合作教育价值功能的认识和判断,还存在着局部意识与全局意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部分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教育”观念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校企合作机制的设计和运行中,政府应充分发挥第三方力量的组织、推动、协调作用:
(1)发挥资源调配方面的优势,统筹经费、统筹资源、统筹信息,引导和支持创新型的教育教学要素向企业集聚。
(2)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管理服务,规划校企合作方向、搭建合作平台、监督合作落实、评价合作成效。
(3)制定导向型政策,推动利益补偿机制的建立,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引导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的热情和动力。
建立健全新型产教合作教育的运行机制、探索校企合作教育的教学管理模式是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路径。加强对校企合作问题的多角度研究和实践,探索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市场潜在需求,更新办学理念,确保成人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内在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