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 中医; 方剂学; 教学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学各专业必修的基础核心课程。近年来,我们在教学中改变以往单一的课堂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实验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分阶段安排,以启发式为主,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取得了一些经验。
1 课堂教学分阶段安排,以启发式为主,强调学以致用
传统的方剂学教学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教师一般按教材编排逐方顺次讲授组成、功效、主治、病因病机、组方配伍意义、临床应用等内容。在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基本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课堂信息,不肯积极思考,不仅课堂缺乏生气,也不利于锻炼学生的临证遣方用药能力。应用启发式教学法,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可以根据相应教学内容设置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初期阶段,按照教材编排体例应用启发式教学方式顺次讲授课程内容,重点让学生理解方剂的组成原则、配伍方法。比如麻黄汤教学,先介绍其药物组成,然后引导学生回忆中药学中介绍的麻黄、桂枝、杏仁、甘草4味药的功效主治,让学生分析综合出麻黄汤的功效、主治,教师结合本方的组方用药原则、特点及主证的病因病机分析,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分析点评,突出麻、桂相配,麻、杏相配,以及甘草的作用,并归纳出本方的功效、主治,介绍其临床应用。www.lw881.com此阶段主要目的是突出“学”,一是让学生学习“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方以药成”的组方思想和“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二是让学生学会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所学知识运用到方剂的学习之中,锻炼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方剂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内、外、妇、儿等临床各科,为了拉近方剂学与临床各科学习的距离,在学生基本熟悉组方原则和方法之后,教学改以突出“用”为主,强调学以致用。此阶段教学以逆课本编排体例安排,教学形式仍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以贴近临床“证(理)-法-方-药”的诊疗实际过程。先以某方主治病证的症状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运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的相关知识进行病因病机分析,明确其病机(理)关键,确定其证候。然后依据主治病证的病机制定针锋相对(或因势利导)的治疗方法。再启发学生运用所了解的组方原则、配伍规律和中药学知识,按照病证主次、药物的君臣佐使选用相应的药物配伍成方。最后,教师对所提问题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给予正确的归纳总结。这种“组方”过程的学习,不仅学生理解记忆深刻,而且与临床“用方”治病的过程非常接近,因此也很好地锻炼了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应用分阶段、启发式教学,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方-组方-用方”等一系列的学习,进一步实现了方剂学知识与基础、临床知识的融合,锻炼学生临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2 案例式教学加模拟训练,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案例式教学法,就是通过以临床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分析、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1]。案例式教学法不仅可以改变方剂学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方法单一的状况,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对于培养学生遣方用药、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我们在教学前期“学方”阶段,主要是通过介绍名家名方临床治疗经验或教师自己的临床处方经验,让学生切实体会方剂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加深理解记忆。在“组方-用方”教学阶段,则以临床典型病例为教学案例,让学生结合所学方剂按“理、法、方、药”过程进行临床模拟诊疗训练,教师对结果进行点评,肯定、鼓励学生正确的诊疗思路,指出学习中理论与临床的差距,使学生提前进入医生角色。案例式教学法的应用,既有助于学生理解、巩固已学过的方剂,又加强了临床“组方-用方”能力的训练,同时也培养了创新能力,为今后进入临床实习打下坚实基础。
3 开设实践和实验教学,增加感性认识,培养科研能力
案例式教学法尽管可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但是学生没有亲自接触真实病例,仍然属于纸上谈兵,缺乏感性认识,临床实际动手能力不强。因此,我们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学校门诊部或附属医院见习,重大节假日安排学生随师义诊,选取合适的临床病例让学生自己辨证处方,增强学生对处方用药过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我们还开设相关实验课程,促进学生理解方剂学理论知识,增强学习、运用方剂的兴趣和自觉性,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比如“常用方剂剂型制备及应用”实验,通过体验膏、丹、丸、散、汤等不同剂型制备过程,进一步深入了解不同剂型的应用范围及特点,为临床处方提供依据。通过“麻黄汤、桂枝汤发汗作用的观察”实验,观察两方对小鼠的发汗作用,通过比较其发汗作用的强弱,理解两方配伍特点及应用区别。还有诸如“酸枣仁汤镇静作用的观察”“独参汤补气作用(气的推动作用)的观察”等,通过这些演示性、验证性及综合性实验,学生不仅可以验证方剂的实用性,还能培养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和总结,学生能运用实验方法探讨方剂的组成、配伍规律、功效和作用机理,从而锻炼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为以后的临床及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强化方歌的记忆,练好方剂的基本功
“学以致用”首先强调的是“学”,方剂学的学习强调必须记忆一定数量的临床常用基本方,这不仅是学习方剂学的基本功,也是以后临床的基础。孤立、机械地背诵方剂的每一味药物组成、功效、主治等内容,不仅花费时间多,而且效果差。将方剂的组成、功效和主治等编写成方歌,韵律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由诵到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可以选择背诵《方剂学》教材或《汤头歌诀》中的方歌,如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还有一些趣味歌诀也可做适当的补充,如麻黄汤:“干妈贵姓?”三仁汤:“三人(仁)爬竹竿,扑(朴)通滑下(夏)来”等,这样可以增加学生记忆的趣味性,记忆方便、效率高。此外,我们还采取课前提问或默写方歌、课后测验、方剂记忆比赛等方式督促学生不断反复背诵,强化记忆,解决不同方歌之间相互串句的问题。从学生考试和临床实习情况看,学生方剂基本功都比较扎实,效果不错。
总之,通过方剂学的教学,要让学生学会“组方”“用方”,为学习临床各科课程和临床实践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建杉,贾 波,张丰华,等. 浅析方剂学不同形式案例教学法对学生学习现状的影响[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2):20.
上一篇:如何在课程教学模式上实现能力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