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社会与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15-07-09 09:09
摘要:本课题以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为出发点,将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建立在学习型社会之中,对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积极探究职业教育体系建构的目标与策略,探索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建设性措施和职业教育体系模式。宏观架构以“现有教育体系”为基础,以三个思路为线索:一是重视职业教育,二是处理好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三是以区域化、信息化、科技化为取向,力图构建“众力合一”的职业教育运行机制,在提高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的同时实现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目标。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教育体系的特点应是全面开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满足学习者对多种教育选择的需求。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职业教育体系;构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现状
学习型社会作为明确的概念被提出,并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发达国家在构建学习型社会方面作了许多研究和实践。短短的几十年中,学习型社会研究在西方国家已经形成了两次高潮。第一次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早期,主要代表人物是赫钦斯等人;90年代再次掀起了学习型社会的高潮,代表人物是兰森等人。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已开始将建设学习型社会作为社会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加以研究,并制定了一系列适合本国国情的目标和措施。同时,为确保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措施能有效地实施,还建立了相应的社会保障机制和进行了这些方面的研究。这些经验和研究对我们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通过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不断探索与经济社会建设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是本课题的基本目标。在职业教育发展中,依据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客观要求,职业教育自然地逐步形成了自身的体系,科学地揭示职业教育的体系,定将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地发展。现代社会中,职业教育是以一个完整的体系为社会服务的。这个体系由各个具有不同功能而又分工合作的部分组成。随着社会发展,职业教育体系必须作出相应变革,否则就不能很好地实现其自身功能。因此,重新审视和研究现有职业教育体系,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体系,已是我们研究的当务之急。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属于复杂的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和教育哲学的原理,审视学习型社会的思想实质,确定其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的历史定位,明确职业教育体系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所应承担的历史使命。
本研究主要采取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以及比较研究法。把学习型社会思想置于我国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思考职业教育及其体系的构建;运用相关理论并结合实践,探讨职业教育的内涵和特征;在与传统的学习和教育的比较中,确定新学习论的内涵和新教育的使命;分析和借鉴其它国家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模式,以确定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模式和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所应肩负的历史重任。
三、主要研究成果
(一)学习型社会与职业教育
学习型社会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与知识经济相伴而生的。人类生产方式的变革必然引起生活方式的革命,学习型社会就是这一革命的成果。在如此一种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社会里,教育与社会相互作用最直接的就是职业教育的高度发展。社会通过职业教育培养人才,个人通过职业教育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职业教育在学习型社会中的地位较之在传统社会有了空前的提高,其特质也相应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学习型社会是指在一个终身学习、终身教育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社会中,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组织为基础,能开放、公平、市场化地保障和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学习的基本权利和终身学习需求,从而有效地促进全体社会成员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的理想社会。因此,学习型社会的前提是终身教育观念的普及,是全体社会成员都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地把学习作为人生的第一乐趣,大力弘扬学习的民主化、大众化、生活化的理念,它具有对象的开放性、时间的开放性和空间的开放性。学习型社会的主体是学习者,一切为了学习者,一切以学习者为中心。终身教育体系是学习型社会的宏观基础,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和实践是学习型社会的微观基础。
在学习型社会中,职业院校及各类培训机构是一个最重要的教育组织,通过职业教育可以教会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理论和方法,提高职业技能、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培养优良的道德素养。可见,该组织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具有明显的优势,由于它具有生产知识、创造知识、传播知识和技能的内在素质和能力,可以率先把自己改造成为学习型组织,成为社区其他组织改造的榜样和建设学习型组织的中坚。
由职业教育特有的社会功观之,职业教育在学习型组织建设中具有普通大学教育所没有的特质。职业教育能紧贴市场需求不断设立新专业,“双师”型教师既熟悉理论又掌握实践技能,学生经常到企业实习,企业老总和工程技术人员给学生讲实践课,学校经常举办各种专题培训班,使职业教育的开放度与实战性不断提高。学习型社会最显著的特征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求社区相应地构筑起终身教育培训的服务网络,各种教育资源进一步向社会开放,帮助学习者随时、随地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这就要求通过职业教育的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培训等多种功能,充分发挥其在建设学习型组织中的作用,满足社会成员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其提供最广泛的学习机会和条件。
(二)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弊端
职业教育的发展是由经济社会的发展决定的,职业教育体系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因此,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层次结构的确定必须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整个教育结构的构建相一致。经过十多年来的改革与发展,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已经形成,但是由于历史的、体制的和观念的原因,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模糊的功能定位,偏离经济社会发展方向
传统职业教育体系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定位模糊、方向不明。各类型、各层次职业学校都存在定位不清的问题。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更应该突出其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应旗帜鲜明地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目前职业教育的职业导向功能不强,职业教育体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反应迟钝。表现出滞后性,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之间缺乏良性互动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严重。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性专门人才的需求,已从数量紧缺逐渐转向结构性紧缺。我国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模总量已经不小,但是在专业特色、人才规格等方面,存在结构性缺陷。
2.多头管理、比例不当,缺乏开放性和灵活性
职业教育的有关要素未能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未能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合理结构体系。从纵向结构说,比例失调的突出表现是培养技术工人的学校过少,从有关数据对比中看出,技工培养人数还不及技术和管理干部培养人数的二分之一。从管理体制说,存在教育部门、劳动部门、行业、企业、社会团体等多种管理形式。职业教育体系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其结构较为死板,体系相对封闭,体系与环境的信息交换不畅,自我调节功能差,尚未形成在政府宏观指导下面向社会和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
3.轻视职业培训和非学历教育
职业培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部分,和职业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各尽其职。各种类型的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链中还存在一定的脱节,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以及劳动就业未能实现贯通。
4.发展滞后的农村职业教育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举措。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薄弱,不仅反映为各类职业院校中农林类专业学生人数少、比例低,而且也表现为农村职业教育资源减少。
目前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学校职业教育的数量和质量与城镇比差距还很大,农村的职业培训在少数地区才刚刚起步,在很多地区还是空白。农村职业教育体系还很不完善。马良生研究员在研究服务“三农”问题时指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新兴产业的兴起,缺乏转岗就业技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农民工素质亟待提高。”[1]
5.职教与普教、成教之间,职教内部各层次之间衔接、沟通不畅
因为历史的原因,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多具有终结性教育性质。尽管近年来这种局面有所改观,但是初、中、职业教育之间还没有完全贯通,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沟通很有限,而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基本上还处于相互隔离状态。虽然建立各种形式、层次的教育之间“立交桥”的呼声很高,但由于缺乏制度和政策保证,构建畅通的“立交桥”之路还很长。
(三)关于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理论思考
“体系”是指若干相互关联的客观事物或作为客观事物反映的观念,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教育体系是指互相联系的各种教育机构的整体或教育大系统中的各种教育要素的有序组合。职业教育体系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结构体系,它主要包括职业教育的层次体系、类别体系、专业体系、布局体系、办学体系等。
1.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理论基础
(1)终身教育理论
按照终身教育的原则,人们的职业发展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之中,它包括对职业的认识、准备、确立、再准备、转业等不断追求完美的诸阶段。因此,职业教育应该贯穿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始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该充分体现终身教育理念,这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传统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区别之一。
(2)职业教育体系与自身发展规律协调理论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体系的建立必须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职业教育受到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师资队伍、办学条件、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职业教育与教育系统中的其他子系统存在有机的联系。因此,职业教育体系必须符合教育内部规律。职业教育发展要求其结构体系处理好灵活性、开放性与相对稳定的统一,多样化与规范化统一。
(3)教育体系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理论
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是工业化大生产催生了职业教育,它又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前提,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体系必须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职业教育体系与国民经济结构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其服务方向要与所有制结构相适应;专业结构要与产业结构相适应;层次结构要与技术结构相适应;规模结构在与劳动力结构相适应;布局结构要与区域经济布局相适应。
2.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的特质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是体系完整,结构合理,教育机会相对公平,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与各级各类教育相互衔接,正规教育与职业培训相互沟通,学历本位与职业能力本位并重,学校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结合的开放型体系。该体系应具有以下特质:
(1)灵活性与开放性
职业教育的发展要面向社会、适应市场,实行灵活的学制,采用多样化的办学模式。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功能和结构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必然会引起包括职业教育体系在内的新的调整。这就需要建立一个与系统整体功能相适应的,灵活、动态的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及科学技术进步联系最密切的教育形式,经济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的速度越来越快,职业教育系统必须保持与环境的信息交的畅通,开放渠道越畅通,职业教育结构中的要素就越活跃,在动态变化中与社会、经济系统的交流就越广泛,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就越强。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是纵向贯通、横向立交,能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式结构,体现人才培养的通用性和国际性。
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和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经济和社会形态各异,教育普及程度差异较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与地方的经济、社会、科技、教育发展水平相适应,呈现区域性特点。职业教育体系具有明显的层次性。职业教育可以分为宏观层次结构、中观层次结构、微观层次结构,职业教育体系有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层次,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有国家、地方、行业、社会力量和个人多个层次。
(3)连续性与稳定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周期越来越短,技能的更新和岗位的转换越来越频繁,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要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是职前培训与职后教育,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互贯通的连续性体系。
职业教育体系是灵活的,但就职业教育结构本身而言,其基本要素如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阶段、职业教育的基本层次、骨干师资队伍、教学体系等不会经常发生变化,其内在发展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论教育制度如何变化,不论职业教育以何种速度发展,都离不开这些基本要素。正因为这些构成要素的相对稳定性,决定了职业教育特定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形成了职业教育特有的办学功能,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是灵活性与稳定性的统一。
(四)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之构想
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2]
1.创新职业教育体制与协调管理、合理定位
职业教育的新定位应当放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宏观背景中考虑,其核心是就业教育、谋生教育和生涯教育。在我国实现全民教育目标之后,将重点转向“保障全民基本技能”上来,逐渐实现由“学历社会”向“学习型社会”的根本转变。
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调节为主,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办学的职业教育创新体制,构建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职业教育新体系。职业教育结构体系的建立,政府部门的作用只能是宏观引导,由市场调节其体系结构变化,充分发挥市场在职业教育结构调整中的资源配置作用,建立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结构运行和调节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与市场相适应的比例结构和合理的学制。
职业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一部分,政府对其实施统一的宏观管理,管理职能应归口于教育行政部门,这样有利于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职业教育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层次、类型和人才培养结构上必须与人力资源需求的结构相适应;要加强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联系,职业教育办学机构要加强对人才市场需求的调研,面向市场的需求开设和调整专业,加快办学体制和办学形式的改革;要按行业和区域技术进步的要求,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和层次结构,切实加强行业、地区急需紧缺职业人才的培养,找到自身在市场中的合适位置。
2.建构四通八达的职业教育“立交桥”
彻底打破普教与职教两个体系的封闭状态,运用倾斜性政策支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互通,职业教育的作用和特色,决定了它不可能只是单一的低层次教育,而应是多层次、复合型教育,在职业教育系统内,不应该只有高中阶段和专科两个层次,还应该有高职本科,应用性硕士、博士等各种层次,除学历教育外,还应该有非学历的在职培训、转岗培训和继续教育,这些办学层次和办学形式之间不是孤立、割裂的,而应该是互相连接,上下贯通的统一整体。
3.强化农村职业教育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对农民工培训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培训的目标和任务,推进农民工培训的政策措施等要作出全面、科学的规划,要进一步制定落实该规划的具体措施。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重视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强涉农专业建设,扩大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覆盖面。拓展职业教育服务功能,面向‘两后’(初、高中毕业后)毕业生、退役士兵、返乡农民、在岗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
4.重视职业培训和非正规职业教育
加强职业教育结构体系与就业结构之间的有机联系,切实加强职业培训,实行学业(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随着终身教育的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边工作边学习职业技能的人会越来越多。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步建立起由政府、行会和企业扶持的专业培训机构、职业学校,以及民间投资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专业化培训机构,共同组成多元化培训机构体系,使其发挥各
自优势,实现功能互补。建立在岗和转岗人员多形式教育服务的社区就业能力培训体系。
5.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
国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有了许多成功经验,将国外的先进经验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可以使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少走弯路。目前比较成功的做法有德国的“双元制”、美国“aoi”、澳大利亚的“tafe”、印度的“nut”、英国的“btec”等.加强对上述体系的研究,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有着重要意义。当然,我们不能忽略国际间职业教育的环境差异,对国外职业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引进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职业教育的固有状况,职业教育的许多问题仍需在原有的职业教育框架体系内来解决。
四、结语
创建学习型社会是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教育发展的目标,是应对世界激烈竞争和挑战的新任务,也是为适应世界教育发展新潮流、新思路而亟待探索的现实课题。学习型社会在我国产生的社会基础、条件与背景,学习型社会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关系,职业教育在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和任务,职业教育如何应对学习型社会的挑战以及如何构架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体系等问题,均需我们加以研究。在学习型社会中,职业知识和技能是学习的主要内容,职业教育较之传统社会在教育对象、教育时间和场所、形式方面均有巨大变化。因此,为了应对这种时代潮流,我国职业教育作为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的大平台,在推广终身学习理念和实践终身学习理想等方面均要做出研究和尝试。
参考文献:
[1]马良生.远程教育的实践与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3]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职业教育体系;构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现状
学习型社会作为明确的概念被提出,并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发达国家在构建学习型社会方面作了许多研究和实践。短短的几十年中,学习型社会研究在西方国家已经形成了两次高潮。第一次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早期,主要代表人物是赫钦斯等人;90年代再次掀起了学习型社会的高潮,代表人物是兰森等人。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已开始将建设学习型社会作为社会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加以研究,并制定了一系列适合本国国情的目标和措施。同时,为确保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措施能有效地实施,还建立了相应的社会保障机制和进行了这些方面的研究。这些经验和研究对我们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通过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不断探索与经济社会建设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是本课题的基本目标。在职业教育发展中,依据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客观要求,职业教育自然地逐步形成了自身的体系,科学地揭示职业教育的体系,定将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地发展。现代社会中,职业教育是以一个完整的体系为社会服务的。这个体系由各个具有不同功能而又分工合作的部分组成。随着社会发展,职业教育体系必须作出相应变革,否则就不能很好地实现其自身功能。因此,重新审视和研究现有职业教育体系,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体系,已是我们研究的当务之急。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属于复杂的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和教育哲学的原理,审视学习型社会的思想实质,确定其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的历史定位,明确职业教育体系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所应承担的历史使命。
本研究主要采取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以及比较研究法。把学习型社会思想置于我国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思考职业教育及其体系的构建;运用相关理论并结合实践,探讨职业教育的内涵和特征;在与传统的学习和教育的比较中,确定新学习论的内涵和新教育的使命;分析和借鉴其它国家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模式,以确定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模式和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所应肩负的历史重任。
三、主要研究成果
(一)学习型社会与职业教育
学习型社会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与知识经济相伴而生的。人类生产方式的变革必然引起生活方式的革命,学习型社会就是这一革命的成果。在如此一种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社会里,教育与社会相互作用最直接的就是职业教育的高度发展。社会通过职业教育培养人才,个人通过职业教育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职业教育在学习型社会中的地位较之在传统社会有了空前的提高,其特质也相应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学习型社会是指在一个终身学习、终身教育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社会中,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组织为基础,能开放、公平、市场化地保障和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学习的基本权利和终身学习需求,从而有效地促进全体社会成员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的理想社会。因此,学习型社会的前提是终身教育观念的普及,是全体社会成员都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地把学习作为人生的第一乐趣,大力弘扬学习的民主化、大众化、生活化的理念,它具有对象的开放性、时间的开放性和空间的开放性。学习型社会的主体是学习者,一切为了学习者,一切以学习者为中心。终身教育体系是学习型社会的宏观基础,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和实践是学习型社会的微观基础。
在学习型社会中,职业院校及各类培训机构是一个最重要的教育组织,通过职业教育可以教会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理论和方法,提高职业技能、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培养优良的道德素养。可见,该组织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具有明显的优势,由于它具有生产知识、创造知识、传播知识和技能的内在素质和能力,可以率先把自己改造成为学习型组织,成为社区其他组织改造的榜样和建设学习型组织的中坚。
由职业教育特有的社会功观之,职业教育在学习型组织建设中具有普通大学教育所没有的特质。职业教育能紧贴市场需求不断设立新专业,“双师”型教师既熟悉理论又掌握实践技能,学生经常到企业实习,企业老总和工程技术人员给学生讲实践课,学校经常举办各种专题培训班,使职业教育的开放度与实战性不断提高。学习型社会最显著的特征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求社区相应地构筑起终身教育培训的服务网络,各种教育资源进一步向社会开放,帮助学习者随时、随地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这就要求通过职业教育的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培训等多种功能,充分发挥其在建设学习型组织中的作用,满足社会成员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其提供最广泛的学习机会和条件。
(二)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弊端
职业教育的发展是由经济社会的发展决定的,职业教育体系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因此,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层次结构的确定必须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整个教育结构的构建相一致。经过十多年来的改革与发展,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已经形成,但是由于历史的、体制的和观念的原因,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模糊的功能定位,偏离经济社会发展方向
传统职业教育体系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定位模糊、方向不明。各类型、各层次职业学校都存在定位不清的问题。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更应该突出其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应旗帜鲜明地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目前职业教育的职业导向功能不强,职业教育体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反应迟钝。表现出滞后性,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之间缺乏良性互动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严重。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性专门人才的需求,已从数量紧缺逐渐转向结构性紧缺。我国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模总量已经不小,但是在专业特色、人才规格等方面,存在结构性缺陷。
2.多头管理、比例不当,缺乏开放性和灵活性
职业教育的有关要素未能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未能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合理结构体系。从纵向结构说,比例失调的突出表现是培养技术工人的学校过少,从有关数据对比中看出,技工培养人数还不及技术和管理干部培养人数的二分之一。从管理体制说,存在教育部门、劳动部门、行业、企业、社会团体等多种管理形式。职业教育体系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其结构较为死板,体系相对封闭,体系与环境的信息交换不畅,自我调节功能差,尚未形成在政府宏观指导下面向社会和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
3.轻视职业培训和非学历教育
职业培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部分,和职业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各尽其职。各种类型的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链中还存在一定的脱节,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以及劳动就业未能实现贯通。
4.发展滞后的农村职业教育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举措。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薄弱,不仅反映为各类职业院校中农林类专业学生人数少、比例低,而且也表现为农村职业教育资源减少。
目前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学校职业教育的数量和质量与城镇比差距还很大,农村的职业培训在少数地区才刚刚起步,在很多地区还是空白。农村职业教育体系还很不完善。马良生研究员在研究服务“三农”问题时指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新兴产业的兴起,缺乏转岗就业技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农民工素质亟待提高。”[1]
5.职教与普教、成教之间,职教内部各层次之间衔接、沟通不畅
因为历史的原因,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多具有终结性教育性质。尽管近年来这种局面有所改观,但是初、中、职业教育之间还没有完全贯通,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沟通很有限,而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基本上还处于相互隔离状态。虽然建立各种形式、层次的教育之间“立交桥”的呼声很高,但由于缺乏制度和政策保证,构建畅通的“立交桥”之路还很长。
(三)关于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理论思考
“体系”是指若干相互关联的客观事物或作为客观事物反映的观念,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教育体系是指互相联系的各种教育机构的整体或教育大系统中的各种教育要素的有序组合。职业教育体系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结构体系,它主要包括职业教育的层次体系、类别体系、专业体系、布局体系、办学体系等。
1.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理论基础
(1)终身教育理论
按照终身教育的原则,人们的职业发展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之中,它包括对职业的认识、准备、确立、再准备、转业等不断追求完美的诸阶段。因此,职业教育应该贯穿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始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该充分体现终身教育理念,这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传统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区别之一。
(2)职业教育体系与自身发展规律协调理论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体系的建立必须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职业教育受到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师资队伍、办学条件、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职业教育与教育系统中的其他子系统存在有机的联系。因此,职业教育体系必须符合教育内部规律。职业教育发展要求其结构体系处理好灵活性、开放性与相对稳定的统一,多样化与规范化统一。
(3)教育体系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理论
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是工业化大生产催生了职业教育,它又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前提,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体系必须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职业教育体系与国民经济结构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其服务方向要与所有制结构相适应;专业结构要与产业结构相适应;层次结构要与技术结构相适应;规模结构在与劳动力结构相适应;布局结构要与区域经济布局相适应。
2.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的特质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是体系完整,结构合理,教育机会相对公平,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与各级各类教育相互衔接,正规教育与职业培训相互沟通,学历本位与职业能力本位并重,学校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结合的开放型体系。该体系应具有以下特质:
(1)灵活性与开放性
职业教育的发展要面向社会、适应市场,实行灵活的学制,采用多样化的办学模式。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功能和结构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必然会引起包括职业教育体系在内的新的调整。这就需要建立一个与系统整体功能相适应的,灵活、动态的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及科学技术进步联系最密切的教育形式,经济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的速度越来越快,职业教育系统必须保持与环境的信息交的畅通,开放渠道越畅通,职业教育结构中的要素就越活跃,在动态变化中与社会、经济系统的交流就越广泛,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就越强。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是纵向贯通、横向立交,能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式结构,体现人才培养的通用性和国际性。
(2)区域性与层次性
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和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经济和社会形态各异,教育普及程度差异较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与地方的经济、社会、科技、教育发展水平相适应,呈现区域性特点。职业教育体系具有明显的层次性。职业教育可以分为宏观层次结构、中观层次结构、微观层次结构,职业教育体系有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层次,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有国家、地方、行业、社会力量和个人多个层次。
(3)连续性与稳定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周期越来越短,技能的更新和岗位的转换越来越频繁,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要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是职前培训与职后教育,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互贯通的连续性体系。
职业教育体系是灵活的,但就职业教育结构本身而言,其基本要素如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阶段、职业教育的基本层次、骨干师资队伍、教学体系等不会经常发生变化,其内在发展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论教育制度如何变化,不论职业教育以何种速度发展,都离不开这些基本要素。正因为这些构成要素的相对稳定性,决定了职业教育特定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形成了职业教育特有的办学功能,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是灵活性与稳定性的统一。
(四)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之构想
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2]
1.创新职业教育体制与协调管理、合理定位
职业教育的新定位应当放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宏观背景中考虑,其核心是就业教育、谋生教育和生涯教育。在我国实现全民教育目标之后,将重点转向“保障全民基本技能”上来,逐渐实现由“学历社会”向“学习型社会”的根本转变。
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调节为主,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办学的职业教育创新体制,构建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职业教育新体系。职业教育结构体系的建立,政府部门的作用只能是宏观引导,由市场调节其体系结构变化,充分发挥市场在职业教育结构调整中的资源配置作用,建立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结构运行和调节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与市场相适应的比例结构和合理的学制。
职业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一部分,政府对其实施统一的宏观管理,管理职能应归口于教育行政部门,这样有利于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职业教育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层次、类型和人才培养结构上必须与人力资源需求的结构相适应;要加强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联系,职业教育办学机构要加强对人才市场需求的调研,面向市场的需求开设和调整专业,加快办学体制和办学形式的改革;要按行业和区域技术进步的要求,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和层次结构,切实加强行业、地区急需紧缺职业人才的培养,找到自身在市场中的合适位置。
2.建构四通八达的职业教育“立交桥”
彻底打破普教与职教两个体系的封闭状态,运用倾斜性政策支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互通,职业教育的作用和特色,决定了它不可能只是单一的低层次教育,而应是多层次、复合型教育,在职业教育系统内,不应该只有高中阶段和专科两个层次,还应该有高职本科,应用性硕士、博士等各种层次,除学历教育外,还应该有非学历的在职培训、转岗培训和继续教育,这些办学层次和办学形式之间不是孤立、割裂的,而应该是互相连接,上下贯通的统一整体。
3.强化农村职业教育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对农民工培训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培训的目标和任务,推进农民工培训的政策措施等要作出全面、科学的规划,要进一步制定落实该规划的具体措施。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重视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强涉农专业建设,扩大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覆盖面。拓展职业教育服务功能,面向‘两后’(初、高中毕业后)毕业生、退役士兵、返乡农民、在岗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
4.重视职业培训和非正规职业教育
加强职业教育结构体系与就业结构之间的有机联系,切实加强职业培训,实行学业(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随着终身教育的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边工作边学习职业技能的人会越来越多。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步建立起由政府、行会和企业扶持的专业培训机构、职业学校,以及民间投资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专业化培训机构,共同组成多元化培训机构体系,使其发挥各
自优势,实现功能互补。建立在岗和转岗人员多形式教育服务的社区就业能力培训体系。
5.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
国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有了许多成功经验,将国外的先进经验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可以使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少走弯路。目前比较成功的做法有德国的“双元制”、美国“aoi”、澳大利亚的“tafe”、印度的“nut”、英国的“btec”等.加强对上述体系的研究,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有着重要意义。当然,我们不能忽略国际间职业教育的环境差异,对国外职业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引进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职业教育的固有状况,职业教育的许多问题仍需在原有的职业教育框架体系内来解决。
四、结语
创建学习型社会是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教育发展的目标,是应对世界激烈竞争和挑战的新任务,也是为适应世界教育发展新潮流、新思路而亟待探索的现实课题。学习型社会在我国产生的社会基础、条件与背景,学习型社会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关系,职业教育在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和任务,职业教育如何应对学习型社会的挑战以及如何构架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体系等问题,均需我们加以研究。在学习型社会中,职业知识和技能是学习的主要内容,职业教育较之传统社会在教育对象、教育时间和场所、形式方面均有巨大变化。因此,为了应对这种时代潮流,我国职业教育作为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的大平台,在推广终身学习理念和实践终身学习理想等方面均要做出研究和尝试。
参考文献:
[1]马良生.远程教育的实践与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3]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