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康中职卫校应对护士资格考试的教学变革
发布时间:2015-07-09 09:09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 护士资格考试 变革
论文摘要:近年来,国家卫生部对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政策以及难度都有较大的调整,中等职业学校的护理专业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往往由于基础底子较薄,应试能力较差而较难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由于考试难又导致学习上形成畏难情绪,进一步引起学习兴趣的降低,导致恶性循环的产生。本文就中等职业卫校应对护士资格考试进行教学改革并提出对策。
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以下简称clen)目的是评价护士是否具备护士执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2009年起,国家卫生部对glen进行了重大改革,考试对象由原先从业一年在职人员改为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的毕业生。在2010年再次改革,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和职称考试分开。此项工作落实推进的主体单位改为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各级卫生职业院校。由于clen的通过率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就业率,也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水平、教学质量,这次改革不仅给中职卫校在校毕业生带来更大的压力,而且促使学校专业教师对教学方法改革进行思考。
1中职卫生学校生源质量下降的原因分析
1.1招生规模的扩大
随着高校的扩招,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专学校也逐步开始扩招,2006年,我国新人学中职生达650万,到2010年中职学校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一些学校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无限度招生,在扩招的同时,学校的各种资源配置又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1.2招生标准下降
由于生源数量不足,大部分中等卫校护理专业的招生已取消了分数限制,部分学校十年前学生的人学分数为中考成绩550分左右,而现在只要参加了中考,不考虑分数就可以人学,导致生源质量进一步下降。
1.3毕业生就业困难
随着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制度。中等卫校护理专业被选择的机会减少,以目前我国的三级甲等医院招工为例,用工单位对学历的基本要求是专科及本科,使中等卫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进一步加大。
1.4执业护士认证制度加大了学生的就业难度
以往我国没有执业护士认证制度,只要是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就可以从事护理工作。自从我国实施执业护士认证制度以来,卫校学生毕业后必须通过执业护士认证考试才能从事护理一线工作,而部分学生对执业护士认证考试望而却步,他们担心不通过就无法就业,从而放弃选择中等卫校护理专业。
2.1因材施教,量力而行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曾提出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人的各种智力只有认知领域的不同,而没有优劣、主次和轻重之分圈。因此,对于同一班的学生应进行分层教学。对于层次较高的学生,在课堂上,利用临床实际护理问题引导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神经外科病房发现病人突然出现神志昏迷,呼之不应,该如何处理?存在什么问题?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更能增加其对护理课的兴趣。对于层次较低的学生,应依据他们不同的智力特点、求知态度和学习心理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立足于用,即引导学生在一个新的结构中运用旧知识去解决新问题,重点培养其动手能力,使其成为技能型人才,这点在实验课中尤其重要。
2.2以学生为本,注重自主性培养
为使中职在校毕业生能够顺利通过clen,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上必须注意以下方面。
2.2.1鼓励学生勇于创新
和谐的师生关系应是平等、合作、朋友式的关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应是既合作、又竞争的讨论式气氛。可采用开放型的研讨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查资料、体验备课、讲课、课堂讨论、演讲、辩论等课堂互动活动。在讨论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独特见解,并加以表扬,鼓励他们勇于创新,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2.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护理临床工作实际案例为出发点组织相关教学内容,如解释静脉补钾为什么要控制滴速?血压的生理波动规律以及给高热病人降温的措施有哪些?给病人导尿时要注意什么?如何鉴定血型及如何做到安全输血?从具体案例出发,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有助于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认识到课堂所学知识与护理实际工作信息相关。
3开展行之有效的考试培训班
护理学生在医院实习结束就立即参加clen考试,而考试科目知识点涵盖量多,题量大,往往使考生不知如何有效复习,因此学校可以组织有计划的集中考前培训,组织强大师资,就历年重要知识点、常考点、常错点集中培训,时间不用长,2一3周最为有效。以我校为例,组织两次培训后学生普遍反映较好,最高过级率可高达95%以上。
中等职业教育已不是终结教育,而是一种终身教育。护理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中等护理专业的终身教育显得更加重要。在此期间,个人的学习与职业生涯可以穿插进行,可以有先有后。学校及社会可以开展多层次办学及培训,为终身教育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只有通过各种学习渠道,人们的聪明才智才能不断得到开发,护理事业才可能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论文摘要:近年来,国家卫生部对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政策以及难度都有较大的调整,中等职业学校的护理专业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往往由于基础底子较薄,应试能力较差而较难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由于考试难又导致学习上形成畏难情绪,进一步引起学习兴趣的降低,导致恶性循环的产生。本文就中等职业卫校应对护士资格考试进行教学改革并提出对策。
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以下简称clen)目的是评价护士是否具备护士执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2009年起,国家卫生部对glen进行了重大改革,考试对象由原先从业一年在职人员改为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的毕业生。在2010年再次改革,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和职称考试分开。此项工作落实推进的主体单位改为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各级卫生职业院校。由于clen的通过率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就业率,也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水平、教学质量,这次改革不仅给中职卫校在校毕业生带来更大的压力,而且促使学校专业教师对教学方法改革进行思考。
1中职卫生学校生源质量下降的原因分析
1.1招生规模的扩大
随着高校的扩招,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专学校也逐步开始扩招,2006年,我国新人学中职生达650万,到2010年中职学校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一些学校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无限度招生,在扩招的同时,学校的各种资源配置又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1.2招生标准下降
由于生源数量不足,大部分中等卫校护理专业的招生已取消了分数限制,部分学校十年前学生的人学分数为中考成绩550分左右,而现在只要参加了中考,不考虑分数就可以人学,导致生源质量进一步下降。
1.3毕业生就业困难
随着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制度。中等卫校护理专业被选择的机会减少,以目前我国的三级甲等医院招工为例,用工单位对学历的基本要求是专科及本科,使中等卫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进一步加大。
1.4执业护士认证制度加大了学生的就业难度
以往我国没有执业护士认证制度,只要是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就可以从事护理工作。自从我国实施执业护士认证制度以来,卫校学生毕业后必须通过执业护士认证考试才能从事护理一线工作,而部分学生对执业护士认证考试望而却步,他们担心不通过就无法就业,从而放弃选择中等卫校护理专业。
2变革措施
2.1因材施教,量力而行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曾提出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人的各种智力只有认知领域的不同,而没有优劣、主次和轻重之分圈。因此,对于同一班的学生应进行分层教学。对于层次较高的学生,在课堂上,利用临床实际护理问题引导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神经外科病房发现病人突然出现神志昏迷,呼之不应,该如何处理?存在什么问题?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更能增加其对护理课的兴趣。对于层次较低的学生,应依据他们不同的智力特点、求知态度和学习心理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立足于用,即引导学生在一个新的结构中运用旧知识去解决新问题,重点培养其动手能力,使其成为技能型人才,这点在实验课中尤其重要。
2.2以学生为本,注重自主性培养
为使中职在校毕业生能够顺利通过clen,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上必须注意以下方面。
2.2.1鼓励学生勇于创新
和谐的师生关系应是平等、合作、朋友式的关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应是既合作、又竞争的讨论式气氛。可采用开放型的研讨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查资料、体验备课、讲课、课堂讨论、演讲、辩论等课堂互动活动。在讨论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独特见解,并加以表扬,鼓励他们勇于创新,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2.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护理临床工作实际案例为出发点组织相关教学内容,如解释静脉补钾为什么要控制滴速?血压的生理波动规律以及给高热病人降温的措施有哪些?给病人导尿时要注意什么?如何鉴定血型及如何做到安全输血?从具体案例出发,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有助于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认识到课堂所学知识与护理实际工作信息相关。
3开展行之有效的考试培训班
护理学生在医院实习结束就立即参加clen考试,而考试科目知识点涵盖量多,题量大,往往使考生不知如何有效复习,因此学校可以组织有计划的集中考前培训,组织强大师资,就历年重要知识点、常考点、常错点集中培训,时间不用长,2一3周最为有效。以我校为例,组织两次培训后学生普遍反映较好,最高过级率可高达95%以上。
中等职业教育已不是终结教育,而是一种终身教育。护理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中等护理专业的终身教育显得更加重要。在此期间,个人的学习与职业生涯可以穿插进行,可以有先有后。学校及社会可以开展多层次办学及培训,为终身教育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只有通过各种学习渠道,人们的聪明才智才能不断得到开发,护理事业才可能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上一篇:多媒体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