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探索中职学校就业导向型课程体系的构建思
发布时间:2015-07-09 09:10
〔论文关键词」以就业为导向 设置专业课程 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论文摘要」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来设置专业课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是职业学校教学中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总结我校数控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对构建思路和方法作一些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旨在突出职业教育由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的转变,学科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的转变,努力提高职业技术学校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岗位的能力,使绝大多数的毕业生能够就业,以达到培养数以亿计的劳动者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牵动着职业教育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的根本改变。如何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课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是职业学校教学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我校数控专业的教学改革为例,对此作一些探索。
1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
1.1根据岗位能力需求提炼专业核心内容
社会和企业对岗位人才的需求是我们的培养目标,对岗位能力的要求是我们课程设置的依据。在调研分析企业对数控机床操作技术人才的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等相关信息资料过程中,我们着眼于培养和形成岗位能力所需的专业核心内容的分析与提炼。专业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内容,它应该具备几个特征:一是能够提供形成岗位专业技能必须够用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二是能够提供就业岗位所需的通用技术和核心技术知识和能力结构;三是能为学生创建就业行为导向,关注学生的就业与人格发展。培养学生能在动态的社会情境、职业情境和生活情境中,具备一定的主动应对能力以及责任感。
1.2根据核心内容确定专项能力模块
核心内容提炼于数控机床操作工人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岗位能力,这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含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是指具各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门技能及专业知识,要注重掌握技能、掌握知识,以获得合理的知识与能力结构。方法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及学习方法,要注重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要注重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以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例如,培养数控机床操作工这一岗位能力的专业核心内容我们分析如下。
通过对核心内容、能力、知识、相关技术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深入分析,我们将数控机床操作岗位的专项能力划分为四大能力模块,即1)通用技术模块,2)机械加工模块,3)数控编程与仿真模块,4)数控机床操作模块。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识读图和机械控制常识是机制类专业通用的、基础的、必备的能力和技术:机械加工工艺和方法(车、钳、铣等)是学习数控加工技术的重要工艺基础能力和技术:数控编程与仿真模块是一座由普通机械加工能力过渡到数控加工能力的桥梁;数控机床操作技能是专业能力的标志,集识图、工艺、.刀具、量具、机床、夹具、定位、编程、加工、通讯等于一体的综合应用。我们根据能力模块,按照教学规律,通过一定的优化组合和科学创新组建专业核心课程,这些课程内容的主体是专业技能及相关专业知识的集合,课程内容的排序结构符合人们的认知心理顺序,体现教学策略,这样就突破了学科的界限,避免了传统课程中的学用隔离的现象,使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真正将能力培养放到了中心位置,实现了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原则。
1.4根据核心课程规划和完善专业教学计划
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主要岗位能力的课程,在专业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课程形态是多样化的:有以培养岗位技能为主的工作过程导向型课程;有培养专项能力的综合性课程;有使教学方法更加灵活、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型课程;有职业定向教育型课程等等。无论那一种形态的课程,其目标取向基本一致,即强调能力与知识的整合,认知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融合,内容与方法的兼顾。核心课程的课程形态和目标取向确定之后,还要考虑通用能力类的基础知识课程设置和职业能力形成链的完整性等问题,紧紧依据核心课程这一条主线,设置好基础课程和相关课程,规划和完善整个专业教学计划。
2构建就业导向性课程体系框架
2.1课程体系的主体内容
根据以上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我们开发了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实
施于教学,在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对探索、改进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理论和经验不断总结、讨论,并提升理性思考,逐步提高了对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人才墙养方案,构建了可适用于不同专业的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框架。课程体系的主体内容如下。
1)职业基础课程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通用能力;2)通用技术课程职业关键能力、职业关键技术;3)专业技能课程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技能、职业能力;4)职业认证课程职业技能资格和等级认证;5)校企合作课程根据就业单位需要开设课程,包括技术课、技能课和用人单位的企业文化课。
2.2课程体系的基本内涵
1)该课程体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观。专业技能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围绕形成岗位工作技能和职业能力这个中心而展开。职业基础课程和通用技术课程是为专业技能课程服务的,所包含的专项能力是形成岗位能力的基础能力,通用技术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围绕着铺垫好专业技能课程而展开,而职业基础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则关注学生的整体精神构建,围绕着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通用能力这个中心而展开,既可单独开课,同时又强调将其贯穿于专业教学的始终。这三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依据岗位工作过程的需求相互协调、互补组合,开展立体式的、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能力教育教学,突出培养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而且注意通过职业分析,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形成系统化课程,体现出鲜明的就业定向性和科学性。
2)课程体系强调实践教学,突出职业技能训练,引入国家职业资格和技能等级的认证,将就业教育与职业资格高度融合,与国家职业资格制度接轨,学生毕业前考取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从资职上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全面得到企业认可。
3)校企合作办学是就业教育最有效的办学途径之一,把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各环节和要素有效结合起来,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更好的培养。校企合作办学的开展,不但能让学生亲身感受企业理想与文化,提高职业素养与能力,而且帮助学生快速向职工的角色转换,为学生就业提供了一个缓冲平台。
4)基于岗位能力本位的理念建立的课程体系,便于掌握课程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还能够根据产业和经济结构变化和发展,适时调整更新课程内容,调整教学计划,紧跟市场需求,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
〔论文摘要」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来设置专业课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是职业学校教学中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总结我校数控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对构建思路和方法作一些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旨在突出职业教育由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的转变,学科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的转变,努力提高职业技术学校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岗位的能力,使绝大多数的毕业生能够就业,以达到培养数以亿计的劳动者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牵动着职业教育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的根本改变。如何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课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是职业学校教学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我校数控专业的教学改革为例,对此作一些探索。
1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
1.1根据岗位能力需求提炼专业核心内容
社会和企业对岗位人才的需求是我们的培养目标,对岗位能力的要求是我们课程设置的依据。在调研分析企业对数控机床操作技术人才的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等相关信息资料过程中,我们着眼于培养和形成岗位能力所需的专业核心内容的分析与提炼。专业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内容,它应该具备几个特征:一是能够提供形成岗位专业技能必须够用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二是能够提供就业岗位所需的通用技术和核心技术知识和能力结构;三是能为学生创建就业行为导向,关注学生的就业与人格发展。培养学生能在动态的社会情境、职业情境和生活情境中,具备一定的主动应对能力以及责任感。
1.2根据核心内容确定专项能力模块
核心内容提炼于数控机床操作工人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岗位能力,这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含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是指具各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门技能及专业知识,要注重掌握技能、掌握知识,以获得合理的知识与能力结构。方法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及学习方法,要注重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要注重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以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例如,培养数控机床操作工这一岗位能力的专业核心内容我们分析如下。
通过对核心内容、能力、知识、相关技术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深入分析,我们将数控机床操作岗位的专项能力划分为四大能力模块,即1)通用技术模块,2)机械加工模块,3)数控编程与仿真模块,4)数控机床操作模块。
1.3根据专项能力模块设置核心课程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识读图和机械控制常识是机制类专业通用的、基础的、必备的能力和技术:机械加工工艺和方法(车、钳、铣等)是学习数控加工技术的重要工艺基础能力和技术:数控编程与仿真模块是一座由普通机械加工能力过渡到数控加工能力的桥梁;数控机床操作技能是专业能力的标志,集识图、工艺、.刀具、量具、机床、夹具、定位、编程、加工、通讯等于一体的综合应用。我们根据能力模块,按照教学规律,通过一定的优化组合和科学创新组建专业核心课程,这些课程内容的主体是专业技能及相关专业知识的集合,课程内容的排序结构符合人们的认知心理顺序,体现教学策略,这样就突破了学科的界限,避免了传统课程中的学用隔离的现象,使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真正将能力培养放到了中心位置,实现了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原则。
1.4根据核心课程规划和完善专业教学计划
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主要岗位能力的课程,在专业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课程形态是多样化的:有以培养岗位技能为主的工作过程导向型课程;有培养专项能力的综合性课程;有使教学方法更加灵活、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型课程;有职业定向教育型课程等等。无论那一种形态的课程,其目标取向基本一致,即强调能力与知识的整合,认知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融合,内容与方法的兼顾。核心课程的课程形态和目标取向确定之后,还要考虑通用能力类的基础知识课程设置和职业能力形成链的完整性等问题,紧紧依据核心课程这一条主线,设置好基础课程和相关课程,规划和完善整个专业教学计划。
2构建就业导向性课程体系框架
2.1课程体系的主体内容
根据以上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我们开发了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实
施于教学,在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对探索、改进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理论和经验不断总结、讨论,并提升理性思考,逐步提高了对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人才墙养方案,构建了可适用于不同专业的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框架。课程体系的主体内容如下。
1)职业基础课程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通用能力;2)通用技术课程职业关键能力、职业关键技术;3)专业技能课程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技能、职业能力;4)职业认证课程职业技能资格和等级认证;5)校企合作课程根据就业单位需要开设课程,包括技术课、技能课和用人单位的企业文化课。
2.2课程体系的基本内涵
1)该课程体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观。专业技能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围绕形成岗位工作技能和职业能力这个中心而展开。职业基础课程和通用技术课程是为专业技能课程服务的,所包含的专项能力是形成岗位能力的基础能力,通用技术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围绕着铺垫好专业技能课程而展开,而职业基础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则关注学生的整体精神构建,围绕着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通用能力这个中心而展开,既可单独开课,同时又强调将其贯穿于专业教学的始终。这三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依据岗位工作过程的需求相互协调、互补组合,开展立体式的、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能力教育教学,突出培养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而且注意通过职业分析,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形成系统化课程,体现出鲜明的就业定向性和科学性。
2)课程体系强调实践教学,突出职业技能训练,引入国家职业资格和技能等级的认证,将就业教育与职业资格高度融合,与国家职业资格制度接轨,学生毕业前考取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从资职上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全面得到企业认可。
3)校企合作办学是就业教育最有效的办学途径之一,把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各环节和要素有效结合起来,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更好的培养。校企合作办学的开展,不但能让学生亲身感受企业理想与文化,提高职业素养与能力,而且帮助学生快速向职工的角色转换,为学生就业提供了一个缓冲平台。
4)基于岗位能力本位的理念建立的课程体系,便于掌握课程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还能够根据产业和经济结构变化和发展,适时调整更新课程内容,调整教学计划,紧跟市场需求,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
热门论文
- 浅析探索中职学校就业导向型课程体系的构建思
- 试论就业导向型课程体系构建的探讨
- 中职学校构建就业指导课程问题初探
- 高职国贸专业以就业为导向课程体系改革探析
-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
- 对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探索
- 立足就业导向,构建中职思想政治和谐课堂
-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 浅谈就业导向的高职涉外旅游模块化课程体系微
- 浅谈就业导向的高职涉外旅游模块化课程体系微
- 基于就业导向型的学前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 构建以就业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体系——湖南冶
- 试析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新体系的构建
- 以就业为导向的通信工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 高职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和“四动”法